书城成功励志曹操最实用
29521700000031

第31章 应劫而生的“奸雄”

实力决定成败,让曹操体会到了世事的艰辛,也领悟到了必须创业自强的决心。顺应历史大势,借势造势,成就自己的大事。 中平六年(189),董卓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后又杀太后及少帝,自称相国,专擅朝政。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 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组织起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同时他发动各路诸侯共结联盟,准备讨伐董卓。可是其他人不同心,而且曹操的兵力微弱,没有根据地,没有军粮供应,所以即使曹操出力最多、发起联盟,盟主却是兵强马壮的袁绍。即使这样,每个人还是只为自己的利益,没有人真心讨伐逆贼,最后失败而归。 由此曹操深刻的认识到,没有实力就没有权力,没有权力就难成大事。必须使自己拥有绝对的领导权,才能有实力办大事,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于是,曹操回到北方后,努力积累自己的力量,走上了发展个人势力的道路。 在董卓被杀后,反对董卓的大英雄王允取得了长安朝廷的实际权力。但是,没想到在手握实权后他完全失去了讨伐董卓时那种对政治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和灵活处理能力。他从待人处事谨慎、决断的作风,转变成了气量狭小、处事轻率多变的独断人物。处理董卓旧部时他的蛮横残忍,使一场本已平息的动乱,又再度的极度扩大到整个社会。 于是人们又毅然起来反抗他。但是继起的诸侯反而还扰乱百姓,祸害一方实难担当起拯救国家的大任。

而且,献帝回到洛阳后却发现“宫室烧尽,街市荒芜,满目皆是蒿草。根本不适合居住。献帝进退两难。这时,曹操的谋士荀彧出了个主意:“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众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既然曹操有心平乱却不得志,如今又走上了个人发展的道路,那么这必然是上天赐给他的一个绝好良机。曹操大喜,从其计,将汉献帝接入许昌,“盖宫室殿宇,立宗庙、社稷、省台、司院、衙门,修城郭、府库。”这样,汉献帝算是有了安身之地。 被人称为真命天子的汉献帝一次次的被人挟持,连自己都保护不了,对动乱的年代更没有自己的主见。皇帝的无能,各诸侯的蠢蠢欲动,使得曹操不得不铤而走险上位,造福人民。 曹操本人既有智慧,又有大的志向,再加上日渐增强的实力,一路走来虽然险象环生,但是最终还是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公元193年,他战败陶谦。公元198年,他战败吕布。公元199年战败袁术。公元200年官渡打败袁绍,206年完全消灭袁绍余部的割据势力。拥有重兵的诸侯军阀纷纷被从此打败,兵力弱小的地方军阀自然俯首称臣。就这样,曹操先后击败了强弱、大小不等的北方军阀割据势力,结束了北方常年的格局分裂装填,重新恢复了北方的统一。 曹操一方面挟天子以令诸侯,另一方面,他又加紧进行一切专权行为和行政号令。汉献帝早已失去了领袖的风范和权力,最高的权力正向年富力强的政治中心曹操集中,曹操要借天命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未尝不可。 看似曹操“窃取”了汉室天下,“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被人称之为“奸雄”。殊不知,乱世本来就是造就英雄的时代,有能力者拯救天下,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只是曹操善于借助天子这把剑为自己造势,然后顺应时势罢了。非要说他是“奸雄”,那也是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征服群雄,顺应天意、迎接而生的“奸雄”中的英雄。 在这个实力决定成败的时代,有实力就有一切。曹操以切身的感受,血的教训,得出了这一人生经验,值得后世的人牢牢记取。

“成事之道”时势造英雄 历史上的真英雄,一般都是那些拥有远大志向,能够深刻地判断时势、洞见未来,并懂得把握时势并且及时推时势一把的人。他们不让历史机会稍纵即逝,而是用于应劫而生,担当大任。 曹操一生征战展示的冲天豪气无不令人钦佩,自然成为人心所向的焦点。直至能够扶危定倾,敢称“国家之孤”,也是大势所趋,发展到最后就变成了历史的必然性。 曾国藩说:“以杀止杀,是仁慈的举动。”这话在动乱的时代最适合。我们站在曹操的立场考虑,他只是和群雄一样在乱世中自强,只是他更加的懂得造势,敢想敢干,而且干的最好、最成功。他不愧于有穆修说的“建休功,定中土,垂光显盛大之夜于来世”的功绩。现代人易中天也有酷评说:“曹操是个可爱的奸雄。” 每个时代都会显现出自身的特点和形势。把握住这个大势,在关键历史时刻加以合理利用,那么就能够有一番有所作为。如果在此基础上,善于运用自己和他人的智谋,机变灵巧的对形势进行更近一步的造势,那么作为必定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