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爱才,所以他不轻易让人才从自己身边流失。即使迫于无奈,他也会尽自己的努力弥补这一损失,用自己的信义慰藉自己和天下。
当曹操打败吕布,同时俘获了为吕布出谋划策的陈宫,在杀陈宫及对待其家人的问题上,表现了曹操很讲信义的一面,当曹操听刘备之言决定杀吕布的时候,曹操转过头去,问陈宫道: “公常自以为智计有余,今天怎么弄到了这个地步呢?” 陈宫用眼睛瞪着吕布说:“只因他不听我的话,以至弄到这个地步。如果他能按我的想法去办,是不会被你活捉的。” 曹操笑着问:“你看今天这事该怎么办呢?” 陈宫平静地回答说:“我作为人臣却不忠,作为人子却不孝,理应当奔赴刑场就死。” 曹操惋惜道:“你去死了,你老母怎么办呢?” 陈宫长叹一声,说:“我听说打算以孝治天下的人,是不会害死人的父母的。我老母是死是活,只能由你来定夺,不是我能决定的!” 曹操又问:“那么你的妻子、孩子该怎么办呢?” 陈宫说:施仁政于天下的人,是不会杀绝别人的后代的。我妻子、孩于是死是活,也只能由你来定夺。” 曹操听了,不再说话。过了一会,陈宫要求道和主子同生共死。面对陈宫的决绝,曹操无计可施,只得流着眼泪在后面送行,陈宫的头也不回让曹操更加佩服。曹操下将吕布、高顺同时推出,一起缢杀。 曹操缢杀吕布等人后,将其首级送到许都示众,然后将其埋葬。他没有忘记陈宫的临终之言,特地将其老母迎来奉养,直到去世。其女儿长大后,又为其操办了出嫁事宜。对其家人的关心、照顾,比当初陈宫在世时还要周到。 曹操此举,一方面是显示自己宽大的胸襟,对自己的对手施以恩惠;另一方面也是借此以告天下,自己一诺千金,是遵守信用之人,以拉拢更多的有识之士。 辛毗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韬略家,在曹操剿灭北方袁氏势力政治重大决策方面,建有重大功绩。辛毗最初跟着哥哥辛评追随袁绍。在曹操任司空时,征召辛毗,辛毗当时没能从命,等到袁尚在平原郡攻打他哥哥袁谭的时候,袁谭派辛毗到曹操那里求和。 当时曹操正要征讨荆州,驻扎在西平县。辛毗见曹操后转达袁谭向他求和的意思,曹操听后非常高兴。几天以后,曹操又想先平定荆州,不接受袁谭的求和,而想使袁谭、袁尚自相残败。 几天后曹操摆酒设宴,辛毗看曹操的脸色,知道事情有变化,对郭嘉讲这件事。郭嘉禀告曹操,曹操对辛毗说:“袁谭可以信任吗?袁尚是否一定可以打败?” 辛毗详细分析了袁谭、袁尚的性格、行事作风和他们之间的利害关系,以及攻打军乏民苦的袁尚比攻打人民安乐、物产富饶的荆州容易得多。 鉴于辛毗的有力分析和曹操之前对辛毗的承诺,所以曹操答应和袁谭讲和,去讨伐袁尚。第二年攻打邺县,攻下邺县,曹操就上表推举辛毗为议郎。 曹操答应辛毗的要求,虽经过短暂的动摇,但最后还是遵守信。倘若他坚持否定之前对辛毗作出的承诺,背弃信义,那么,像辛毗这样的能人就不会跟随他为他出谋划策,争雄天下。那么,他失去的就不是一个能人,而是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和魏氏长城。 因此,人无信不立,已能守信,人始信之是自始至终作为真理性的真知存在着的。失信于人,断送的就是自己的前途。待人诚信,就可收获真心的回报。手腕、智谋到位,就能对二者做出的正确抉择。
“成事之道”以诚服人 古人曰:“得黄金有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说得是守信的重要。人无信不立,已能守信,人始信之;如其无信,人必不信。作为一国之主,一军之帅,都必须坚守根本,以诚服人,以信聚人。 曹操虽以奸诈而名,但他同样有守信的一面,虽然有时也带有一些别有用意的色彩,但他言必行,行必果的处事作用还是为他带来了很多可遇不可求的实惠。 与曹操同时代的诸葛亮之所以能“受六尺之孤,摄一国之政,事凡唐之君,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根本就在于养分他始终主张并坚持的以信守为的基本准则。 烽火戏诸侯后的故事至今仍然对后人有警示作用:失信于人,尤其是己方之人,就等于是自毁长城。只有把握诚信的手腕,才能够整合八方,以诚服人,共创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