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自汉代以来,由于国力鼎盛,威名远播,故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狭义地讲,国学是指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思想,而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训诂,故后世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外所指汉学,均指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特指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华全部文化范畴。
国学,还有宽泛的解释。如把百家之术,如儒、释、道、兵、法、墨等百家之说统统收于国学囊中,如此,则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都能统称为“国学”,其中除了佛教是外来宗教,基本全是诞生于中华本土,所以,国学又称为“中国学”、汉学。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则提出了“大国学”的概念。他说:“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
国学兴起于20世纪初,鼎盛于20世纪20年代,80年代又有“寻根”热,21世纪再次掀起学习研究热潮。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学习国学,能够提升你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修身、养性、齐家、治天下),告诉你如何为人处事,怎样接物待人。
国学所包含的内涵十分博大精深,它提供给我们的是各行各业的最基本的原理以及人生的价值、生活的态度和处事的方法;它能够开拓你的思维,增长你的学养,锻炼你的意志。
国学的学习是一种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它不是简单地学习一下唐诗宋词就能涵盖的。国学是一种文化底蕴,一种对传统的继承。学几篇古文,背几句诗词,都只是表面的东西,它需要的是真正地领会,创造性地运用。
以儒学价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重人伦、求和谐、盼安定,对于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利于营造学习中华文明的氛围,从而使年轻一代领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日后成长奠定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我们编辑的这套《国学小书院》包括《论语心得》、《三字经品读》、《千字文解读》、《幼学琼林解析》、《千家诗赏析》、《唐诗鉴赏》、《宋词鉴赏》、《元曲鉴赏》、《孙子兵法释译》和《三十六计释译》等10册内容。本套丛书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引导青少年学习国学,掌握国学,热爱国学,直至将其发扬光大,辉耀千古。它是青少年学习国学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目录
学而篇第一
学而时习之
孝弟为仁之本
巧言令色
吾日三省吾身
入则孝出则弟
贤贤易色
过则勿惮改
慎终追远
温、良、恭、俭、让
观其志,观其行
礼之用,和为贵
为政篇第二
为政以德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视其所以
温故而知新
学与思
知之为知之
八佾篇第三
八佾舞于庭
礼之本
每事问
以礼使臣,以忠事君
《韶》与《武》
里仁篇第四
里仁为美
以其道得之
好仁恶不仁
朝闻夕死
士志于道
义与之比
君子怀德
不患无位
吾道一以贯之
君子喻于义
见贤思齐
事父母几谏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
公冶长篇第五
朽木不可雕
吾亦欲无加诸人
不耻下问
君子之道
左丘明耻之
各言尔志
雍也篇第六
不迁怒,不贰过
一箪食,一瓢饮
文质彬彬
好之不如乐之
述而篇第七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德之不修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
富而可求也
乐在其中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敏以求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吾无隐乎
奢则不孙
君子坦荡荡
泰伯篇第八
犯而不校
托六尺之孤
士不可以不弘毅
《诗》,礼,乐
子罕篇第九
子绝四
叩其两端而竭
循循然善诱人
美玉于斯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逝者如斯夫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苗而不秀
后生可畏
匹夫不可夺志
松柏之后凋
知者不惑
乡党篇第十
孔子于乡党
先进篇第十一
子哭之恸
由之瑟
过犹不及
进之退之
颜渊篇第十二
颜渊问仁
仲弓问仁
四海之内皆兄弟
子贡问政
君子成人之美
季康子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