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从小体弱多病,性格内向,不爱与同龄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而是习惯于独自待在家里看电视、玩玩具。这不,已经12岁了,默默依然独来独往。
星期天,默默写完作业后,拿起足球跑到院子里一个人踢了起来。妈妈看到了,走过去对他说:“儿子,出去找同学玩会儿吧。”默默说:“不,我要踢球。”妈妈又说:“咱们家院子这么大,你一个人踢多没意思啊。去叫几个同学来,在这儿一块踢吧。”默默说:“我才不喜欢和他们一起踢球呢。”妈妈用起了“激将法”:“哦,我知道了,你肯定是害怕踢不过别人,所以不敢和别人一起踢。”默默说:“哼,他们没有一个人比我踢得好。”妈妈又用奖品诱惑默默:“那你把他们叫来,进行一场比赛,谁踢得好我就给谁一个神秘的礼物。”默默还是那句话:“我才不喜欢和他们一起踢球呢。”妈妈没招了,只得回到屋子里,看着默默来回地踢来踢去。
默默如此不合群,怎么办呢?
专家如是说
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能够与人很好地进行合作,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可是,由于很多父母长期对孩子娇生惯养或放纵不管,导致有些独生子女非常任性、孤僻,喜欢独来独往,心中只有自己而很少想到别人,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难与人合作。殊不知,合作能够增强个体对团体的自豪感,还能使孩子们做起事情来具有更高的效率,并学会与别人交流、配合及友好相处,从中获得愉悦和成就感。
生活中不难发现,一个合群的孩子,长大后比较容易与人合作,而不合群的孩子则相对欠缺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合群的孩子在知识范围、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不爱和别人交往的孩子。所以,父母要注意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培养孩子交往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努力为孩子创造机会,并适当鼓励和奖励孩子,促进孩子主动、快乐地与人交往,积极地融入到集体中去。
好习惯培养
1.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交给孩子一些独自一人难以完成的任务,鼓励孩子与别人合作完成,或向父母请求援助,以增加孩子与别人交往的机会,让孩子体验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比如,家里的大衣柜需要挪动一下位置,父母可以让孩子一个人先试着搬一下,孩子肯定是搬不动的,这时,父母就可以适时地跟孩子讲解与人合作的重要性,然后与他一起把大衣柜挪到合适的位置;把几个玻璃球放进一个玻璃杯里,和孩子谈论一下每根手指的优势与长处,让孩子用自己认为最有用的一根手指把玻璃球从玻璃杯里取出来,记住,只能用一根手指,当孩子费了一番力气仍旧不能把玻璃球取出来时,告诉孩子,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才能,总会遇到无法独自完成的事情,这时候要学会与人合作。此外,在玩一些双人游戏时,父母可以尝试故意不与孩子配合,让他一个人玩,他就能体验到一个人玩的无趣,希望有人与自己一起玩,等等。经历过这些具体的事件,就能提高孩子与人合作的意识,激发孩子与人合作的愿望,让孩子具体与人合作的能力。
2.教给孩子与人合作的方式
生活中,父母还要注意教给孩子与人友好合作的方式和方法,让孩子学会为别人着想。例如,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说说学校的趣闻和自己在学校里的表现,鼓励孩子把自己的图书、文具拿出来与伙伴们一起分享;大家都喜欢的玩具不争不抢,可以让别人玩一会儿,自己玩一会儿,大家轮流玩;要与伙伴们互相谦让,友好相处;对同学要有礼貌,用别人喜欢的名字称呼他……渐渐地,孩子就能体会到,有同伴,懂合作,才能生活得更愉快。
3.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多参加各种体育活动、集体活动和有益的社会活动,增加孩子与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增强孩子的集体观念,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并养成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品质。还有,当家里来客人时,告诉孩子要热情大方地接待,亲切地称呼客人,并为客人端茶倒水等。
另外,父母还可以为孩子挑选一些他感兴趣的活动,如画画、跳舞、打球等,报名让孩子去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