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12岁前,习惯决定孩子一生
29526600000056

第56章 习惯“风筝就是用来放飞的,还能干什么呀?”——发散性思维家教摄像头

10岁的君君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深受爷爷的喜爱。

春天到了,天气渐渐地暖和起来了。一个星期天,爷爷对君君说:“孩子,今天的风正好适宜放风筝,爷爷带你去河边放风筝吧。”君君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说:“太好了,和爷爷一起放风筝去了。”来到空旷的河边,爷爷帮君君把风筝放飞在高高的空中,在爷爷的指导下,君君左手拿着线轴,右手拿着风筝线,一边放线,一边快乐地跑来跑去。一个多小时后,君君跑累了,和爷爷一起坐在草地上休息。爷爷问他:“放风筝好不好玩?”君君笑着说:“太好玩了。”爷爷又问:“你知道风筝还能用来干什么吗?”君君回答:“风筝就是用来放飞的,还能干什么呀?”爷爷说:“南北朝时,风筝曾被人们作为通讯求救的工具;宋代,在清明节时,人们将风筝高高地放到空中,然后将线割断,让风筝带走霉气;明代时,在风筝上装满炸药,可以用来杀敌;抗日战争时期,风筝可以作联络暗号,传递军事情报;现在,人们往往把放风筝当做一种健身运动,用来锻炼身体。”君君明白了:“哦,风筝原来还有这么多用途呀!我今天既锻炼了身体,又学到了许多知识,真是一举两得呀。”爷爷笑了:“这孩子,真聪明。”

专家如是说

苏轼说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说明,事物往往是多侧面存在的,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纵横交错的,而不是线性的,因此,孩子的思维方式也应该是多向性的、立体的,尽量从一点辐射到四面八方,多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展开由此及彼的想象与思考。这就要求孩子必须具备很强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并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探求更新、更多的答案或方法,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它具有流畅性、多样性、灵活性、新颖性、精细性和创造性等多种特点。

然而,现在的教育对孩子的要求总是以标准答案为准,不符合标准答案就算错,以至于孩子做题时只求与标准答案相同,不求一题多解,不敢标新立异。数学思维固然重要,然而灵活多变的发散型思维更有利于孩子开拓创新。如今的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因此,为适应经济时代对孩子的要求,必须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习惯,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

好习惯培养

1.通过一题多解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可以让孩子对一个问题做出多种回答,比如,让孩子回答: “水可以用来做什么?”孩子可能会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比如“水可以用来喝,可以用来做饭,还可以用来洗衣服……”,让孩子尽情思考,当孩子把他所能想到的、可能正确的答案讲完了以后,父母还可以继续追问:“仔细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它?”鼓励孩子动脑筋想想其他的答案。

2.通过绘画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喜欢挥舞画笔,“即兴创作”,此时,父母应当适当引导孩子进行多方面的想象,比如,孩子画了一幅简单的波浪纹的线条,父母要问他:“这条线像什么呀?”孩子可能会说像“绳子”,但父母一定要引导孩子说出像“电话线”、“小河里的水”、“小蛇”、“抽烟时冒出的烟”等等,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此外,父母也要放手给孩子一个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想象去画画,比如,可以问孩子“你喜欢的文具盒是什么样子的”、“你想拥有一辆什么样的汽车”,等等,不要急于给孩子提供一个标准的范例,否则,会牵制、束缚孩子的思维扩展。

3.通过讲故事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许多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常常会缠着父母讲故事给自己听,因此,父母可以趁机留个悬念,让孩子自己续编故事结尾,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有些孩子喜欢自己编故事,然后讲出来给小朋友听、给爸爸妈妈听,这当然最好不过了,作为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的这种举动,因为这既是锻炼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好机会,也是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孩子发散性思维发展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