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12岁前,习惯决定孩子一生
29526600000078

第78章 习惯“老爷爷,您坐我这儿。”——尊老爱幼家教摄像头

11岁的娟娟上小学五年级,她是个懂事、惹人喜爱的好孩子。

一天早晨,妈妈送娟娟去上学,好不容易挤上了公交车,由于是上班高峰期,公交车里已经塞满了人。妈妈搂了搂娟娟,说:“孩子,站会儿吧。”这时,坐在前排的一个小伙子说:“小妹妹,坐这儿来吧,我马上就要下车了。”娟娟说:“谢谢大哥哥。”然后就坐在了座位上。公交车继续行驶了两站,娟娟说:“妈妈,你站累了吧,坐一会儿吧。”妈妈说:“好孩子,妈妈不累,你坐吧。”过了一会儿,一位满头白发、拄着拐杖的老人上了车,这时,乘务员扶着老年人提醒大家:“哪位年轻的乘客您少坐会儿,给这位老大爷让个座。”娟娟看到老年人年纪这么大了,而且走路也不方便,于是,她站起来,说:“老爷爷,您坐我这儿。”老年人感激地说:“谢谢你,小朋友。”乘务员也向娟娟道谢:“谢谢你,真是个好孩子。”娟娟马上说:“不谢,这是我应该做的。”妈妈也对娟娟笑了一下,冲她竖起了大拇指。

就这样,娟娟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直站到学校,可是她一点都不觉得累。

专家如是说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当让孩子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长辈总是先让孩子吃,然而孩子以为理所当然,很少让长辈先吃;孩子生病了,长辈总是忙前忙后,无微不至地照顾,可是当长辈身体不舒服时,孩子却极少问候。有的孩子在长辈不顺从自己的意愿时会大哭大闹,甚至离家出走。长此以往,这些不良的习惯就容易让孩子形成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性格,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因此,家长一定不能娇惯、放纵孩子,要让孩子学会在考虑他人的需要中调整自己“没老没少”的行为,让孩子体会到长辈对他的爱心和良苦用心,引导、教育孩子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养成尊老爱幼的好习惯。

好习惯培养

1.不要让老人溺爱孩子

俗话说“隔代亲”,正是这种“亲”,让大多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十分溺爱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吃什么就给买什么;孩子有睡懒觉、挑食等坏习惯,也一味纵容他;父母管教孩子时,老人也会站出来充当“保护伞”,等等。其实,爷爷奶奶对孩子的这种“厚爱”,反而会让孩子养成一系列的坏习惯,说到底这不是一种“爱”,而是一种“害”。因此,对爷爷奶奶而言,一定不要处处对孩子特殊照顾,使其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

对孩子只有一个“亲”字是不够的,爷爷奶奶还要再突出一个“教”字,不要“重养轻教”。老话说:“管是亲,严是爱,放任自流是祸害。”真正的爱是严加管教,而不是溺爱。

2.别让孩子过分依赖老人

不过分依赖老人是尊敬长辈的一个重要表现,许多孩子在生活当中随口就能讲出来:“爷爷,我想吃苹果了,给我洗个苹果。”、“奶奶,我的袜子好臭啊,给我洗洗吧。”事情看起来不大,可是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习惯表露无遗,如果老人对孩子所做的“服务”不够周到,不符合他的意愿,孩子还可能会没轻没重地埋怨老人几句,甚至出言不逊,这种行为会让孩子变得“没大没小”,成为一个不文明的孩子。

因此,对于父母而言,一定不能放任孩子的依赖性,更不能让孩子养成对老人“发号施令”的坏习惯。要教会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实在做不了的,要有礼貌地请老人或父母帮忙,并让孩子对此表示感激。长此以往,孩子就容易养成尊老爱幼的好习惯。

3.言传身教,为孩子做出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日常生活中,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做出尊老爱幼的好榜样。比如,有什么好吃的,父母要先让孩子的爷爷奶奶尝尝,并告诉孩子这是孝敬老人的表现,还要鼓励孩子这样做,当孩子这样做时,爷爷奶奶自然会夸奖孩子,孩子在这种夸奖中慢慢就会形成尊敬老人的习惯。

另外,在亲朋好友中遇到比自己的孩子年龄小的孩子时,要鼓励孩子主动打招呼,有好吃的要让孩子主动分给小朋友一些;自己的孩子和小朋友一块玩时,要让自己的孩子学会谦让,懂得分享,等等。长此以往,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养成尊老爱幼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