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旅游,如果只理解为“游山玩水”那就太简单了,实质上旅游活动是一项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充实生活、活动筋骨的对人体身心健康极其有益的活动。1985年,全世界约有42亿人次参加旅游,其中,在各国国内旅游的人达到38.8亿人次,国际旅游者达3.2亿人次。我国历代养生家都主张去接近大自然,如《寿亲养老新书·古今嘉言》中载有:“从容山径,抚松竹,与麋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高濂《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亦有:“时值春阳,季风和景,芸树鸣禽,邀朋郊外,踏青载酒,湖头泛棹。问柳寻花,听鸟鸣于茂林,看山弄水。”由此可见,古人对旅游的兴致很高。不仅养生家主张旅游,即使是一些大文学家、大诗人,如徐霞客、王羲之、自居易、苏轼、李白等也都是喜欢旅游的。尤其是在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地形地貌千变万化,气候变化多样,动植物种类繁多。再加上历史悠久,历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众多的文物古迹旷世不衰,遗存至今,遍布祖国各地,这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和祖先赋予和遗留给我们的丰厚恩泽和遗产,它表现在旅游上,构成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所有的这一切,就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加这项活动。
增强体质:生命在于运动,人体内部的各个器官都在进行着维持生命的不停止的活动。如果人的活动减少,组织器官和整个机体就会衰萎,抗病能力下降,而适当的活动,尤其是经常参加旅游运动,可以促使体内各个器官的组织机能状况更为良好,从而使人精力充沛,工作效率提高。旅游者在远足跋山涉水之中,活动了身体筋骨关节,锻炼了体魄,使人气血流通,利关节而养筋骨,达到了增强体质的目的。
增加知识:游风景名胜,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在看一部实在的历史,它能给人知识,给人力量,这是因为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地理环境,令人知识面为之一宽。尤其是我国历史悠久、文明发达、远古文化遗址、历史文化名城、古代工程、寺庙石窟、陵寝墓葬、雕刻绘画、园林建筑,以及革命文物和纪念地,遍布各地。踏着祖先的遗迹、欣赏古代匠师的艺术杰作、领略中华文明的辉煌成果,发寻古探奇之幽思、汲取精神营养,别有情趣。
饱览风光:当人们投身于大自然、田园花草、溪泉潭瀑、深山密林,这一切一切的大自然奇观,优美恬静的环境,秀丽的山水风光,会使人耳目为之一新。身临其境、解脱市井喧嚣,进入清新意境,可尽情品领大自然的恩泽,享受山野情趣;或清夏避暑、沐浴和煦阳光,颐心养性。在开阔了眼界、松弛了紧张情绪的同时,又呼吸了大量新鲜空气,对身体极有好处。
陶冶性情:在中华大地的青山绿水之畔,留下了数不尽的令人缅怀的遗踪胜迹,再加上名人身后的纪念场所,名人笔下的山川风貌,以名人命名的景致,成为分布广泛的旅游胜地。它们融汇了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显现了历史风貌、人物事业、山川景胜、造型艺术,寓强烈的爱国情操和丰富的知识内涵于觅古览胜之中,并伴有浓重的审美情趣。所有的这一切,都可以极大地陶冶人们的性情,使人们乐而忘归,沉浸在身心愉快的海洋里。近年来,不少旅游胜地、各种形式的游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这样又可把旅游和娱乐结合在一起,从而使人心中的杂念尽除,烦恼顿消,充满喜悦,无比畅快,达到“空人心”、“悦身性”的境地。
热爱祖国: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异乡情调,少数民族风土人情,诸如生活习俗、服饰打扮、节日活动、民居民宅、土特名产、乡土风味,对于久居大城市的人们来讲,无不具有引人人胜的魅力。此外,在我国上下5000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上,名哲先贤、科学巨辈、文艺大家、骚人墨客、政冶豪杰、军事奇才、民族英雄、革命先驱,层出不穷,以上的这些在不少旅游之地均有显现,使人们在看了这些以后,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特别是不少地方的用新技术装备兴建的现代工程不仅是巨大的生产力,也是饶有兴致的旅游资源。身临其地,目睹其宏伟气魄和先进技术,会感受到社会的进步、时代的气息,令人开阔胸襟、振奋精神,从而产生对伟大祖国的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