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装的由来
西装是欧洲人的传统服装。西装的上衣原是渔民的穿着,他们终年在海上谋生,穿敞领少扣的衣服方便,适于海上捕鱼;西装中背后开衩的燕尾服,原是中世纪欧洲车夫的装束,出于骑马方便的考虑,就在上装的后面开了一条衩;西装硬领则是由古代军人防护咽喉中箭的甲胄演变而来的;西装衣袖沿上的三颗纽扣,传说与拿破仑有关;西装裤原是西欧水手服的样式,它便于水手将裤腿捋起来干活。这些原始的衣着,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演变成现在的西装。
中山装的由来
孙中山先生居住日本期间,看到日本学生所穿服装简单朴素、方便、灵巧、大方,于是他就将这种学生装的领子和口袋等部位加以改革,改成单立领,前身门襟九个扣子,左右上下四个明袋,袋褶向外露,后身有背带缝,中腰处有一腰带。这就是最早的中山装。
辛亥革命后,关于革命党人该穿什么服装问题曾展开争论,孙中山主张穿广东便服,把直领改为翻领。服装师就根据孙中山的建议,设计了一种四个口袋的翻领上装,孙中山自己带头穿,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服装称为“中山装”。
领带的由来
在罗马帝国时代,士兵们脖子上戴着一种类似围巾和领带的东西。直到1668年,领带在法国才开始变为今天这种样式并发展成男子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那时候的领带在脖子上要绕两圈,两端随便地耷拉着,而领带下面还有三或四个花结的波形绦带。
1692年,在比利时的斯腾哥尔克的城郊,英军偷袭了法国兵营。慌乱之服装鞋帽西装的由来西装是欧洲人的传统服装。西装的上衣原是渔民的穿着,他们终年在海上谋生,穿敞领少扣的衣服方便,适于海上捕鱼;西装中背后开衩的燕尾服,原是中世纪欧洲车夫的装束,出于骑马方便的考虑,就在上装的后面开了一条衩;西装硬领则是由古代军人防护咽喉中箭的甲胄演变而来的;西装衣袖沿上的三颗纽扣,传说与拿破仑有关;西装裤原是西欧水手服的样式,它便于水手将裤腿捋起来干活。这些原始的衣着,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演变成现在的西装。
中山装的由来
孙中山先生居住日本期间,看到日本学生所穿服装简单朴素、方便、灵巧、大方,于是他就将这种学生装的领子和口袋等部位加以改革,改成单立领,前身门襟九个扣子,左右上下四个明袋,袋褶向外露,后身有背带缝,中腰处有一腰带。这就是最早的中山装。
辛亥革命后,关于革命党人该穿什么服装问题曾展开争论,孙中山主张穿广东便服,把直领改为翻领。服装师就根据孙中山的建议,设计了一种四个口袋的翻领上装,孙中山自己带头穿,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服装称为“中山装”。
领带的由来
在罗马帝国时代,士兵们脖子上戴着一种类似围巾和领带的东西。直到1668年,领带在法国才开始变为今天这种样式并发展成男子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那时候的领带在脖子上要绕两圈,两端随便地耷拉着,而领带下面还有三或四个花结的波形绦带。
1692年,在比利时的斯腾哥尔克的城郊,英军偷袭了法国兵营。慌乱之中,法军军官无暇按照礼节系扎领带,只是顺手往脖子上一绕。最后结果,法军击溃了英军。于是贵族时装中又增加了斯腾哥尔克式领带:它用镶花边的细麻布制成,一端从坎肩的扣眼里穿过了。
斯腾哥尔克的英雄们名噪一时,连妇女们也竞相系斯腾哥尔克式领带。
1795年到1799年在法国又兴起了新的领带浪潮。人们系起白色和黑色的领带,甚至在盥洗时也系着马德拉斯布领带,领结比以前系得更紧了。
第二帝国时代(1852年—1870年)素有领带的发明时代之称。
旗袍的由来
旗袍原是我国满洲旗人妇女的服装,并随清朝建立而引入中原。起初式样宽大、平直、衣长至足。在绣花红缎的旗袍上,领、襟、袖口的边缘都镶有宽边。
20世纪20年代末期,旗袍式样有了改变,衣长缩短到膝下。到了20世纪30年代,旗袍盛行,成为女子最时髦的服装,其式样也各异,领有高有低,袖子也时长时短,衣长有下摆曳至地的,也有短过膝的。20世纪40年代的旗袍大都不要袖子,衣长缩短,领子减低,穿起来轻便合体。
改革开放后,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方式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旗袍又回到人们的生活之中。现在的旗袍,式样色料更加丰富多彩,有的也与裙子、马甲等其他服装样式组配或融合,更富有现代气息。
裙子的由来
武则天主政期间,虽然严刑酷法,但能够选贤用良,精心治国,国家慢慢强盛起来,她也越发心宽体胖起来。平时,她的各种活动虽然都能出车入辇,但还是免不了需要自己步行或散步。
由于她的腿偏于肥胖,再穿上绫罗绸缎的裤子,走起路来很容易擦来擦去,蹭得裤子“哧哧”直响,这让旁人会不由自主地去寻觅出声地方。这种事无法怪罪别人,她觉得很难堪,此时她真的感到肥胖的累赘。
有一天,武则天心里很烦,再瞧着过于肥胖的双腿,实在不想再看下去了,干脆用一块缎子盖住,眼不见为净。这一来,倒让她想着想着开窍了,于睡衣的由来“睡衣”一词在希腊语和乌尔都语里,指的都是晚上在房间内穿的一种肥大的裤子。后来,侨居印度的英法服装设计师们在这种款式的裤子基础上加以改进,设计出了专供人们晚上睡觉用的睡衣。到了19世纪后半期,睡衣已在欧洲各国普及了。
睡衣一般由宽舒的上衣和裤子组成。据欧洲古代著名医生伊博。萨卡的著作介绍,伊斯兰地域早在9世纪的时候,就出现了这种用于晚上睡觉穿的衣服了。然而,当时的欧洲,即使是王宫贵族也还不知道睡衣是什么。直到16世纪,意大利才普及睡衣,因为当时意大利已同其邻国土耳其建立了不少通商口岸,因此较早普及了睡衣。
在罗马时代,睡衣是上层权贵使用的专利。有的研究服装史的专家认为,睡衣是十字军东征时代(大约在11世纪末至13世纪末)从伊斯兰地域传入欧洲的。
飞行服的由来
第一个试制并大胆试用飞行服的,是美国人威莱。柏斯特。1934年10月,各国飞行好手都聚集在伦敦,参加从伦敦飞往墨尔本的国际飞行大赛。柏斯特为了在这次大赛中夺标,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早在1931年,他在自己的飞行实践中认识到:飞机飞得越高,就能飞得越快,但要在平流层中飞行,飞行员必须穿戴特殊的服装和帽子,起御寒、供氧、防震及加压的作用。
是她便拿了块缎子在镜子前上下左右比划起来,后来干脆用缎子前后一裹,把双腿全围起来了,试着走起路来,既飘逸潇洒又好看。她高兴极了,赶忙叫人加工制作,然后让宫女们穿上,走上一圈让自己看看,随后又亲自加以改进,下令给自己也做条合体的穿上,感觉非常轻松自如。
但是,穿上这样的新服装,该叫它什么名字呢?武则天左思右想,认为平时人们身上穿的各种衣服,都有个“衣”字偏旁,自己是一国之君,干脆给君字加个“衣”字旁,叫“裙子”好了,这也可以说明“裙子”是自己这样的女皇帝发明的。
睡衣的由来
“睡衣”一词在希腊语和乌尔都语里,指的都是晚上在房间内穿的一种肥大的裤子。后来,侨居印度的英法服装设计师们在这种款式的裤子基础上加以改进,设计出了专供人们晚上睡觉用的睡衣。到了19世纪后半期,睡衣已在欧洲各国普及了。
睡衣一般由宽舒的上衣和裤子组成。据欧洲古代著名医生伊博。萨卡的著作介绍,伊斯兰地域早在9世纪的时候,就出现了这种用于晚上睡觉穿的衣服了。然而,当时的欧洲,即使是王宫贵族也还不知道睡衣是什么。直到16世纪,意大利才普及睡衣,因为当时意大利已同其邻国土耳其建立了不少通商口岸,因此较早普及了睡衣。
在罗马时代,睡衣是上层权贵使用的专利。有的研究服装史的专家认为,睡衣是十字军东征时代(大约在11世纪末至13世纪末)从伊斯兰地域传入欧洲的。
飞行服的由来
第一个试制并大胆试用飞行服的,是美国人威莱。柏斯特。1934年10月,各国飞行好手都聚集在伦敦,参加从伦敦飞往墨尔本的国际飞行大赛。柏斯特为了在这次大赛中夺标,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早在1931年,他在自己的飞行实践中认识到:飞机飞得越高,就能飞得越快,但要在平流层中飞行,飞行员必须穿戴特殊的服装和帽子,起御寒、供氧、防震及加压的作用。
1934年6月,柏斯特请了一位名叫古德里奇的工程师用降落伞的帆布特制了一件密封的衣服,用铅制了一顶盔帽,花费了75美元。但当柏斯特穿着这件衣服到减压室试验时,刚一打气衣服就崩破了,腰部裂开一条缝,世界上第一件飞行服就此告终。
7月底,第二件飞行服赶制完毕,立即进行试验,柏斯特穿上它汗流浃背,只好脱下。
制作第三件飞行服时,古德里奇的好友考列里想出了一个妙法。他把飞行服分成两层,内层用较厚的橡皮袋制成,充气后能对人的身体施加一定压力;
外层用一般帆布制成衣服模样,以限止充气后橡皮袋的形状。8月,柏斯特穿着这件飞行服上天去兜了一圈,使它成了真正上天的第一件飞行服。
高跟鞋的由来
关于高跟鞋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15世纪时威尼斯有个商人,外出时害怕漂亮的妻子行为不端,就给妻子定做了一双后跟很高的鞋,以防止妻子外出。可妻子看到这双奇特的鞋后,觉得十分好玩,就让佣人陪着她走街串巷,出尽了风头。人们觉得她的鞋很美,争相仿效,于是高跟鞋很快就流行开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高跟鞋源于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当时,路易十四苦于自己身材矮小,不能在臣民面前充分显示他高贵的气度,于是他就吩咐手下人为他定制了一双高跟鞋。此后法国贵族男女们纷纷仿效,并很快传遍全国乃至欧洲大陆。
牛仔裤的由来
追溯起来,牛仔裤是19世纪才出现的。1850年,美国西部出现了淘金热。
19世纪50年代末,有个普鲁士裔美国人名叫利维。斯特劳斯的淘金者来到旧金山。他原先是个布商,随身带着几匹可做帐篷、车篷的帆布。他看到淘金工穿着的棉布裤极易磨破,便用所带的厚实的帆布裁做低腰、直腿统、臀围紧小的裤子出售,大受淘金工的欢迎,自此转而成为牛仔们的特色服装。利维进而把世界各国的厨师戴的帽子是一致的,都是白色的高帽。戴上这种帽子操作,有利于卫生,可避免厨师的头发、头屑掉进菜中。不过最先戴上这种帽子的厨师倒不是从卫生着眼,而是作为一种标志。
中世纪,希腊动乱频繁。每遇战争,城里的希腊人就逃入修道院避难,有一次,几个著名的厨师逃入修道院。他们为安全起见,打扮得像修道士一样,黑衣黑帽。他们与修道院的修道士相处得很好,每天都拿出他们的手艺来为修道士做菜。日子一长,他们觉得应该把自己与修道士在服饰上区别开来,于是就把修道士戴的黑色高帽改为白色。因为他们是名厨师,所以其他修道院的厨师也竞相仿效。到今天,几乎全世界的厨师都戴上了这种帽子。
帽子和鞋的由来
在远古时代,人类根本不懂得穿鞋戴帽,更谈不上制作了。黄帝带领他的群民,在长期的劳动中获得了不少经验,有过很多发明创造,解决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一系列难题,帽子和鞋的发明就是其中一例。
一年冬天,黄帝打算举行一次庆功大会,事前派胡巢和于则两人进山打猎。胡巢和于则准备好工具,挑选好人员,便兵分两路进山了。这年冬天,气候特别严寒,这些狩猎的人个个腰缠兽皮,赤脚露头,每天在山林里和野兽搏斗,获得了大量猎物。当他们准备返回的时候,气候突然变得更加寒冷起来,尽管他们燃起熊熊篝火,但仍然抵挡不住严寒的袭击。胡巢带领的50多名打猎的人,一夜之间,就有20多人把耳朵冻掉。于则带领30多人,有一半人把双脚冻烂,无法行动。在一望无际的深山野林里,怎样才能避免更多人被冻伤呢?
胡巢正为此着急时,发现眼前的一片树林里,树杈上架着不少鸟窝。冬天来临时,鸟儿们飞到温暖的地方去了,现在树杈上的鸟窝都是空的。胡巢随手拿起一块石头,看准树上的一个鸟窝用力甩去,一下子就把鸟窝打下来了。他拾起裤料改为靛蓝斜纹粗布,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于1871年申请专利,正式成立“利维。斯特劳斯公司”,后发展成为国际性公司,产品遍及世界各地。
厨师帽的由来
世界各国的厨师戴的帽子是一致的,都是白色的高帽。戴上这种帽子操作,有利于卫生,可避免厨师的头发、头屑掉进菜中。不过最先戴上这种帽子的厨师倒不是从卫生着眼,而是作为一种标志。
中世纪,希腊动乱频繁。每遇战争,城里的希腊人就逃入修道院避难,有一次,几个著名的厨师逃入修道院。他们为安全起见,打扮得像修道士一样,黑衣黑帽。他们与修道院的修道士相处得很好,每天都拿出他们的手艺来为修道士做菜。日子一长,他们觉得应该把自己与修道士在服饰上区别开来,于是就把修道士戴的黑色高帽改为白色。因为他们是名厨师,所以其他修道院的厨师也竞相仿效。到今天,几乎全世界的厨师都戴上了这种帽子。
帽子和鞋的由来
在远古时代,人类根本不懂得穿鞋戴帽,更谈不上制作了。黄帝带领他的群民,在长期的劳动中获得了不少经验,有过很多发明创造,解决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一系列难题,帽子和鞋的发明就是其中一例。
一年冬天,黄帝打算举行一次庆功大会,事前派胡巢和于则两人进山打猎。胡巢和于则准备好工具,挑选好人员,便兵分两路进山了。这年冬天,气候特别严寒,这些狩猎的人个个腰缠兽皮,赤脚露头,每天在山林里和野兽搏斗,获得了大量猎物。当他们准备返回的时候,气候突然变得更加寒冷起来,尽管他们燃起熊熊篝火,但仍然抵挡不住严寒的袭击。胡巢带领的50多名打猎的人,一夜之间,就有20多人把耳朵冻掉。于则带领30多人,有一半人把双脚冻烂,无法行动。在一望无际的深山野林里,怎样才能避免更多人被冻伤呢?
胡巢正为此着急时,发现眼前的一片树林里,树杈上架着不少鸟窝。冬天来临时,鸟儿们飞到温暖的地方去了,现在树杈上的鸟窝都是空的。胡巢随手拿起一块石头,看准树上的一个鸟窝用力甩去,一下子就把鸟窝打下来了。他拾起来仔细看了看,又用手在鸟窝里外摸了摸,发现鸟窝虽然是用柴草垒成的,但却又软、又绵、又暖。他随手就给身边一个冻掉耳朵的人戴在头上。周围其他人看到后也纷纷上树去摘鸟窝,不大工夫,人人头上都戴上了鸟窝,再也不怕冻掉耳朵了。
于则带领的另一路打猎队伍,遇到了大风雪。他们光着脚站在深雪里,已经冻得麻木,不能继续前进。于则坐在一棵大树下,心急如焚。他自己两只脚也冻得快要失去了知觉。为了活动取暖,于则两只脚不停地向一棵大树上蹬。
不知蹬了多长时间,他感到自己的脚似乎蹬进树身里了。开始,他还不相信,人的脚怎么能蹬进树身里呢?但他仔细一看,用手摸了摸,原来这棵树的木质是软性的。于则灵机一动,马上动员大家一齐动手,把这种软木树砍倒,截成二尺长的短节,每人根据自己脚的大小,用刀将木节掏空,再往里边塞些干草,穿在脚上,既松软,又暖和,走起路来虽然有些不便,但毕竟比光着脚在雪里行走要好多了。不到半天时间,30多名猎人脚上都穿上了这种用软木做的木屐。他们再也不怕在冰天雪地里冻坏双脚了。
当胡巢和于则带领的两支打猎队伍,抬着大批的猎物,胜利回到桥国的时候,黄帝亲自带领臣民远道迎接。当人们发现打猎回来的人,有的头戴鸟窝,有的脚穿木屐,腰缠兽皮,显得格外威武时,连黄帝也觉得很奇怪。胡巢和于则便把他们进山的经过一一向黄帝作了汇报。黄帝听后,大加赞扬,立即把嫘祖、嫫母、风后、仓颉、常先等大臣召来,决定给胡巢和于则各记一功,又叫仓颉刻字留名。从此以后,人们就把头上戴的鸟窝叫帽子,把木屐叫鞋。黄帝对嫘祖说:“我希望桥国臣民在大庆的日子里,人人头上都有帽子戴,个个脚上都有鞋穿。”人类穿鞋戴帽也就从这时开始流传下来。
冰鞋的由来
据记载,我国在宋代就有了“冰嬉”活动。冰鞋是伴随着冰活动应运而生。
相传,人类最早是踩着动物的骨头滑冰的。然而传说不足为信。有趣的是在伦敦,曾挖掘出古代滑冰的遗物——雪车上的滑木。据考证,这块滑木是12世纪的东西。
到了清代,滑冰穿的冰鞋,普遍采用“冰刀”,就是把铁条钉在木板上,“比基尼”泳装的由来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开始在太平洋上一个叫比基尼的小岛进行原子弹试验,该岛马上成为世人瞩目之地。不久,在法国巴黎,一位大胆的泳装设计师推出了一种新式泳装。此泳装用料极薄且少,据说叠起可装入一只火柴盒。这种泳装的推出在当时服装界震动不小。由于其覆盖面积小,穿上后近似全裸,故而使当时巴黎的许多专业时装模特儿都望而生畏。然而,一位舞女却勇敢地向传统观念挑战,第一个穿上这种泳装,并公开让记者照相。
由于此泳装对世人的震动不亚于比基尼岛上所进行的原子弹试验,故被称之为“比基尼”泳装。
再把木板绑在鞋底下。
在国外,大约在1572年,荷兰人也用铁制成了冰鞋来滑冰。1863年,美国人普立姆顿制作了一双四轮冰鞋,不但可以前进、后退,还可横侧滑行,能做各种动作。不过轮子最早是用黄杨木旋成,由于木质轮子在运动时,其边缘极易破裂,因而不久便被钢轮所代替,后来还装上了滚珠轴承。
“比基尼”泳装的由来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开始在太平洋上一个叫比基尼的小岛进行原子弹试验,该岛马上成为世人瞩目之地。不久,在法国巴黎,一位大胆的泳装设计师推出了一种新式泳装。此泳装用料极薄且少,据说叠起可装入一只火柴盒。这种泳装的推出在当时服装界震动不小。由于其覆盖面积小,穿上后近似全裸,故而使当时巴黎的许多专业时装模特儿都望而生畏。然而,一位舞女却勇敢地向传统观念挑战,第一个穿上这种泳装,并公开让记者照相。
由于此泳装对世人的震动不亚于比基尼岛上所进行的原子弹试验,故被称之为“比基尼”泳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