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亲子关系实用手册
29586100000012

第12章 自私自利,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关键

“亲子心理诊所”

“这是我的,给我!”

“妈妈,他抢我的……”,父母常听到孩子说这样的话,什么时候,我们的孩子变得这样自私了,变得这样霸道、不通情理了呢?

所谓的自私,就是一个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的行为。当孩子有了这种心理之后,其后果是什么呢?是利己、说谎,甚至发展下去还会造成暴力倾向,自我封闭等,当具有这种心理和行为的孩子长大成人以后,那么可想而知,对己、对社会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因此,对孩子出现的自私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显得非常有必要。下面我们看一个帮助孩子改变自私自利的案例:

李先生最近非常苦恼,因为他发现自己的孩子涵涵越来越自私,有好吃的都霸着自己吃,自己的玩具从来都不肯和表哥们一起玩,幼儿园老师更向他反映说,为了争玩具,他和小朋友们打架。“我真不懂,我和他妈妈对孩子都是无私的,什么都问问他要不要,但为什么他却那么自私,什么都要留给自己呢?”

孩子出现自私行为,是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造成的。父母的呵护使他们的自我意识观念增强,吃要吃好的,穿要穿好的,玩要玩高档的玩具,家中一切必须以他的情绪变化和要求为中心,如果达不到要求,动辄耍脾气,父母一见家中的“小皇帝”抖脾气了,不管要求合理不合理,一切听从孩子,这就是滋长自私观念的温床。

父母明白这一点之后,可以一方面对涵涵的行为进行合理引导,另一方面把握好对涵涵宠爱的度,对涵涵的要求不能予取予求。另外,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涵涵感受自私行为的恶劣后果。慢慢的,涵涵自私自利的行为就被矫正了。

“亲子心理处方”

现代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样,孩子不自觉地以家庭的“中心人物”自居,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私的性格。孩子好模仿,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有一则笑话,一对夫妇对儿子千般呵护,而对父母万般挑剔,某一天,这对夫妇对父母的恶劣态度被儿子看到了,其子大声叫喊:“我记住了。”其父母问他记住了什么,其子说:“我记住了你们怎样对待爷爷奶奶,看我长大后怎样收拾你们。”父母哑然。可见成人的言行对幼儿的影响,父母自私的言行造成了孩子自私的心理取向。社会愈进步,物质生活愈丰富,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人在不断满足孩子的需要中,助长了孩子的霸道、自私。

明白孩子自私自利的原因,可以建议父母采用如下的方法帮助孩子:

1.更新父母观念,爱儿不溺儿。

在家庭里,孩子应处于受教育的地位,衣食住行玩都应该由父母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合理的安排,切不可迁就他。要纠正孩子的自私观念,父母就不能对不合理要求给予满足,甚至对合理的要求亦不可百分之百给予满足。亿万富翁对孩子的物质要求一般只满足四分之一,可谓用心良苦。欲望是滋生自私的根由。对孩子,父母切莫把他置于只享受,满足欲望,而不履行义务的特殊地位,要让他们懂得欲望的满足和履行义务是同等重要,如有好吃的,不是独自一个享用,而是主动与他人分享,在家务上,则常常想到自己应该帮父母干点什么。这样,孩子才会养成尊重长者,关心别人的习惯,而不会事事只想到自己。因此为幼儿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比反复的说教重要得多,也有效得多。

2.让孩子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

孩子之所以自私自利不愿与人分享,是因为他觉得,分享就是失去。父母应该理解孩子这种难以割舍的“痛苦”,让孩子明白,分享其实不是失去,它是一种互利。分享体现了自己对别人的关心与帮助,自己与别人分享了,别人也会回报自己同样的关心与帮助,这样彼此关心、爱护、体贴,大家都会觉得温暖和快乐。对孩子进行分享行为的训练可以从婴儿期开始,如孩子拿着镜子,爸爸妈妈拿着匙,父母温柔而愉快地递给孩子匙,然后从他手中拿走镜子,通过这样反复地交换,孩子便学会了互惠和信任。

3.给孩子分享的实践机会。

可以经常让孩子与小朋友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孩子与小朋友们共同活动,共同分享活动的快乐。另外,应常创造孩子服务父母的机会,如家里买了水果、糕点时,让孩子进行分配,如果孩子分配得合理,就及时表扬强化。

4.让孩子深刻认识自私的危害。

现在许多自私的孩子之所以养成自私的习惯,就是不知道自私的害处,反而经常尝到自私带来的好处。孩子年纪小,认识问题肤浅,仅仅从直感判断正误不足为怪,父母要引导孩子从深处认识问题,可以举出一些因为私欲膨胀、走上犯罪道路的人的典型事件,引导孩子认识自私自利发展下去是非常危险的,及早向孩子敲响警钟,使孩子在认识上和情感上同自私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