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知道,如果离开这世界,就如来时一样,两手空空。然而,在最后的时刻来临之前,人们还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多一点,再多一点。
米拉日巴尊者,我不知道他是谁。
在我去西藏之前,我甚至没听过他的名字。
之后,听说有一位即身成佛的圣人,因为修行艰苦,吃野菜果腹,一度全身变成了绿色。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这位圣人的了解,我只听到一些传奇故事。传说他在幼年的时候,因为父亲去世,他和母亲、妹妹受到同族的欺凌。一怒之下,去学习黑咒语,学成之后,报仇杀死仇人。然而,在冰雹摧毁了庄稼,很多乡人因此丧命的时候,米拉日巴忽然醒悟,悔恨自己的鲁莽。从那之后,他放下一切仇恨的心理,到处寻找上师,祈求赎罪。
有的时候,痛苦、悲伤绝不只是人生中的苦果,相反,它会成为你前进甚至成功的动力。譬如米拉日巴,如果他不遭遇亲人的背叛,对行恶后果的恐惧,又怎么会发起那样坚定的信心,重新寻找信念之路呢。
无常的含义就是如此,它不仅提醒你世事难料,更鼓励你,即使是绝望之后,也会有奇迹的种子。
米拉日巴最大的恩师就是噶玛噶举派的玛尔巴。然而,拜师的过程非常艰难,玛尔巴给他设置了重重障碍。比如,让他在好几年时间里,像仆人一样干各种体力活。玛尔巴多次要求他盖房子,然而每每做完,又必须拆掉。然后,接着重做。其实,玛尔巴的这种做法绝不是任性而为,他是用这种方式磨掉米拉日巴原来心中的暴戾,使他的心境能够渐渐平和。我们在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经历?不管做什么,总有人会以相反的态度排斥这一切。让你痛苦,悲伤,甚至一蹶不振。事实上,米拉日巴也经历了同样的痛苦磨砺。身体的疲惫,还有心灵的伤害,使得他几乎一度要自杀了事。看,圣人一出生也并非就是圣人,他的心性圆满来自于如同严冬一样的煎熬。
这个时候,以怎样的心态去对待逆境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当初米拉日巴认定玛尔巴不过是戏弄他,绝不会教授他真正所学。那么,就不会有我们后来看到的尊者了。就因为他始终坚信,这一切不过是磨练,是上升所必须的台阶,所以,他坚持过来了。终于,在经历了种种苦难和考验之后,米拉日巴正式成为了玛尔巴的徒弟,开始修习秘法。
在那本着名的《米拉日巴尊者传》里提到,尊者的法力非常高强,他曾经和苯教的大法师斗法。结果,让对方输得心服口服。至今,当你来到聂唐或者尊者生活过的地方,人们都会给你讲出一大堆有关他的传奇故事。
然而,这并不是最吸引我的,让我最感动的,是当我晚上一点点地看着这本书,一点点地了解这位苦修者的经历时所引起的无数感慨。
米拉日巴尊者被称为是佛教的实践者。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完全的,一字一句地按照上师,按照佛经所教授的内容去做了。比如,上师要求他进入深山闭关修行,不要沾惹红尘烦恼,他就以实践苦修的方式去认证。这位大修为者,一生以山洞为家,荨麻为食,因为这个缘故,他周身变成了绿色,连裹身的衣物都碎成了碎片。然而他非常快乐。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直到今日,米拉日巴也被很多人尊为除了佛祖释迦牟尼之外最出色的一位修行者。因为他真正实现了佛经中倡议的教义。
很多人看佛经,之前是欣喜,之中是苦恼,之后是绝望。因为他们发现,佛教虽然是一条通往解脱的道路,然而,前路茫茫,既阻且长,真正达到彼岸难之又难,就好比没有任何帮助地去爬一个光溜溜的玻璃屋顶。
即使是佛祖释迦牟尼,也花费了无数世的修行,积福,才获得了成功。但是,随着佛祖的涅盘,他的经历也变成了一种传说,难以达到激荡人心的动力。
然而,米拉日巴是不同的,他是一个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但是,因为他完全一字一句都遵照师长的教诲,终于获得了成功。
他是世人可以找到的榜样,可以追寻的目标。他给了所有追求佛法的人一种信心,即使想要此生即身成佛,也并非不可能。
然而,要获得多大的成就,就一定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在任何方面,这一点都毋庸置疑。
在所有苦学佛法的修行者中,米拉日巴的日子是过得最为艰难的一个。他在修行中曾遇到这样一件事。晚上,他正在山洞里打坐,一个小偷摸进来,东找找,西找找,一无所获。这时,尊者忍不住笑道:“我白天都找不到任何东西,就更别提你在晚上找了,你是什么也不会找到的。”连小偷自己都笑了,最后讪讪离开。
他的亲妹妹问他,人家学习佛法的人得到很大的供养,至少是此生安乐的,为什么他学习佛法却变得更加贫穷,甚至无安身之所?
他这样安详地回答:这是诸乘中最殊胜的法乘,舍弃世间八法,即生成佛的最上乘法。即使我拥有全世界的财产,我死的时候一样也带不走,如今我放弃一切,不但将来快活,现在也快活。
每当我看到此处,在泄气的时候也不得不感慨,在这一生里,米拉日巴抛弃了所有的东西,不仅是俗人所需,甚至是一个修行人的日常所需。因为他是一个大圣人的缘故,很多施主希望供养他。而他,通通都拒绝了。不仅拒绝了,还为摆脱这种供养而开心:无需取悦施主故直心直语常安乐。
一切可能使他心绪烦乱的东西,他都抛却了。
每晚这几十分钟的阅读,仿佛是一根撬棍,稍微掀起了我心中的那块巨石,在世俗中,名利,贪嗔痴,就像一块巨石,压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我记得有一个朋友问我,如何才能快乐。刚刚看完这本书的我很快地回答:减少你的欲望。
对方没有回答。
我不知道这个答案是让她迷惑,还是觉得太难以实现。
久陷尘牢中,我们甚至都分不清楚,是欲望让我们快乐还是更多痛苦。
有一日,和大批同事一起去做体检,因为人多,不得不痛苦地排队,直到中午,千辛万苦排到自己,又被医生宣布,今日人满,下次再来。万分愤然地下楼,却见护士长一路小跑地迎接一位官员,殷勤备至地为她安排特殊病房。看得我等平民目瞪口呆。我不禁脱口而出:凭什么她就可以享受特权?一个同事的回答非常巧妙:她今日的特权,只因为她往日都曾经如我们今日这般焦头烂额。
这个回答让我大笑。
没错。任何人的光鲜一面,都有背后数不清的辛酸。
籍籍无名的小人物,渴望着财富名利,而名利中人,即我们所说的成功人士,因渴望着更多的名利,必须不断努力,耗尽一生辛劳。这透着耀眼光环的“名利”二字,就如毒品,一旦沾染,就再也无法舍弃。直至耗尽最后一滴心神。我一个最好的朋友在极度疲累之后对我说,每个晚上,我都会问自己,我如此劳累,是为了什么?如果我真的就在这一晚死亡,我留了什么?
明明知道,如果离开这世界,就如来时一样,两手空空。然而,在最后的时刻来临之前,人们还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多一点,再多一点。
有人说,可以积累财富给自己的子孙。然而,这真的就是给了他们快乐么?有多少富人面临这样的悲剧,人还没有咽气,而病床前子孙已经因为财产分配掐成一团。
这不是电视剧,是很多人的真实的人生。
就这样耗费了一生,不要说得到解脱,连最根本的快乐都无从说起。
很可惜,那么多人,直到没什么可以再失去的时候,才能够悟到这个最简单的道理。
快乐,其实,就是放下你的欲望。
那一晚,这本《米拉日巴尊者》的书就放在我的枕边,在半梦半醒间,我似乎看到了这位通体碧绿(因为长年食用野菜)、白衫飘飘的尊者,一路大笑着走向雪山之巅:
无有家园眷恋故身心自在常安乐
不争僧迦财资故我心坦荡常安乐
不做一家宅舍故心无牵挂常安乐
无需此彼任何物心无欲求常安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