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喜欢玩,玩是孩子的天性。不过,有些孩子玩得过了头,玩得沉迷其中,这就有害而无益了。古话说得好:“玩物丧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说的就是因为贪玩而导致一生一事无成。现在很多父母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孩子贪玩。如果孩子整天贪玩,功课马马虎虎,不放在心上,过分迷恋于玩,这就需要父母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了。
斯年今年上小学五年级,他是一个很机灵的孩子。可是他整天贪玩,回到家里不是玩网络游戏,就是看电视,要么就是跟同学一起在外面疯玩,心思根本没有放在读书上。晚上,父母要他先把作业写完了再玩,他就说玩完再说,等玩够了,才去做作业,写着写着他就睡着了。
在学校里,斯年也不好好听老师讲课。上课的时候,斯年会变着法儿地玩。有时他拿一支圆珠笔在地上踢“铅笔球”,惹得许多同学跟着分心。老师要是看他一眼,他就装做没事人一般,马上立正坐好。老师回身继续在黑板上写字,他就继续玩儿;老师一扭头,他又装做没事儿人一般,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老师对斯年经常扰乱课堂纪律很是无奈。
斯年的家庭条件还是很优越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老师,爷爷奶奶也曾是老师,算是“书香门第”。斯年还有自己的书房,他的书房里全都是书。斯年的父母觉得孩子的成长要顺其自然,所以老师说什么,他们也不放在心上。他们觉得斯年长大了,自然就会好的。可是最近,斯年的表现实在太不好了,几乎每天都无所事事。上课的时候,要么是想法子玩,要么就睡大头觉,老师很是头疼。一下课,斯年就特别亢奋。斯年觉得反正自己的爸爸妈妈也不管自己,自己也很聪明,学习多没劲啊,学那些东西做什么。
斯年的学校附近开了一个桌球馆,斯年觉得这下可有得玩了。他每天想的都是去打桌球。后来,他索性不去学校上课,天天泡在桌球馆。没有钱的时候,他就向爸爸妈妈骗钱,有时候甚至趁父母不注意,从他们的钱包里抽出几张钞票来。
就这样,斯年的学习越来越跟不上了,于是,他更加厌学,还开始逃学。到了这个时候,斯年的父母才意识到,不能不重视孩子的贪玩毛病了。斯年目无纪律、一心贪玩的行为如果再不制止,就会毁了他的前途。
后来,斯年的父母反省了自己的行为,觉得原来对斯年实施的“西洋式教育”虽然是不错的,但不等于让孩子放任自流。他们认识到这一点后,开始对斯年施以正确的教育方法,斯年的学习成绩上去了,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只知道玩、心里空虚的孩子了。
培养潜力股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有像斯年这样的孩子,他们心里每天想的就是玩,别的都不想。贪玩固然是孩子的天性,固然是父母不应干涉的,但如果孩子一味贪玩,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呢?其实,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原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不会再把学习当做是件头痛的事情。因此,父母要不时地找出孩子的兴趣所在,并及时引导和培养,促使孩子成才。
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着手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就是能够自定目标,自订计划、自我控制并修正计划。孩子到了四五年级,就要养成这样的习惯,不然会影响到他以后的学习。父母在孩子上小学之后,就应该帮助孩子制定目标和计划,等孩子大一些,父母就要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来做。孩子养成习惯后,父母就要彻底放手,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
让孩子尝到成功的喜悦。
很多孩子贪玩,是因为尝不到成功的喜悦。他们考试总是失败,时间久了,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因此,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恰当地为孩子确定学习目标,并给予切实有效的帮助。这样,孩子就能通过他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获得成功,而成功的经验又会反过来促进孩子继续努力,从而使他不断进步。
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要想孩子不贪玩,自己就要勤于读书,努力在家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这样,孩子就会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爱上学习。
自幼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很多孩子不爱学习常与注意力差有关。一般每堂课都在四十分钟左右,要求认真听讲的时间也有二十分钟,有些孩子就在这段时间里走神了,导致他们掌握不了知识,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也可以帮助孩子改掉贪玩的毛病。
孩子的学习强度不宜太强。
很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孩子的业余时间给孩子安排很多作业,或者请家教,或去上补习班。长此以往,孩子无法承受如此强度的学习任务,他就会厌恶学习,觉得学习是压力是负担。所以,父母要学会给孩子减负。
为孩子找一个爱学习的同伴。
同龄人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大部分的孩子模仿力极强,只要有一个好的榜样在身边,孩子就会产生希望变好的内在动力,逐渐喜欢起学习来。在从前的非独生子女家庭里,如果上面的哥哥姐姐特别热爱学习,特别上进,下面的弟弟妹妹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父母也要正确引导孩子。
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往往犯出言不慎的错误,这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比如有些父母爱说:“你学习这样不好,一定是太笨了,再学也是白学。”这样的话,自然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所以,父母要尽量避免自己说出误导孩子的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