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最励志·最管理·最营销·最理财
29679700000018

第18章 生活需要自动自发 着名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1)

阿尔伯特·哈伯德是美国着名的出版家和作家,《菲士利人》、《兄弟》杂志的总编辑,罗伊科罗斯特出版社创始人。

1899年,阿尔伯特·哈伯德创作了《把信送给加西亚》,这部作品在《菲士利人》杂志上发表后,引起了全世界的强烈轰动,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全球销量超过8亿册,成为有史以来世界上最畅销的读物之一,被列入全球最畅销图书排行榜第六名。

带着希望上路

一个人,无论遇到多么痛苦无望的事情,只要心中还燃有希望,就有机会突破困境。

亚历山大大帝出发远征波斯之前,将所有的财产都分给了部下。

大臣皮尔底加斯非常惊奇,问道:“陛下,您带什么起程呢?”

亚历山大回答说:“希望,我只带这一种财宝。”

听到这个回答,皮尔底加斯说:“那么,让我也来分享它吧。”

于是,皮尔底加斯也谢绝了分配给他的财产。

虽然亚历山大只带着希望出发了,但他却带回了所要征服的一切。因为心中有希望,亚历山大叱咤风云,在极短的时间就征服了欧、亚、非三大洲,最终拥有了无数财富、土地以及人民。

希望就是武器,希望就是弹药,只要心中有希望,就可以得到一切,就可以战胜一切。

哈伯德在他的书中提到,有一条载有数百人的航船在大海中航行,不幸遇到了突如其来的风暴,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这艘船不幸沉没了,所有的人中只有一个人侥幸获得一个小小的救生艇,幸免于难。这个人坐在救生艇上,就像一片落叶一样在海上随波漂流。虽然有了救生艇,但望着浩瀚的大海,他不相信自己能有生还的机会。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饥饿、寒冷和恐惧一起向他袭来。他的心情和这海上的夜晚一样灰暗,他无助地望了一眼天边。突然,他看到一片模糊的灯光,虽然那片灯光飘忽不定,但却是希望的灯塔。他高兴得几乎叫了起来,心中顿时燃起了希望,他奋力向那片灯光划去。但是,那片灯光似乎离他很远很远,天亮了,他还没有到达发出灯光的地方。但他继续向发出灯光的地方划去,他想既然那里有灯光,就一定是一座城市或者港口。生的希望在他心中燃烧着。

可惜那片灯光只有夜晚才能看见,但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他都奋力划向发出灯光的地方。

3天过去了,饥饿、干渴、疲惫更加严重地折磨着他。有好多次,他都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但一想到远处的那片灯光,他又陡然增添了许多力量,心中便再次燃起希望。第4天,他还是在饥饿和寒冷中昏迷过去了,但就在昏迷的前一秒钟,他脑海中依然闪现着那片神奇的灯光,他心中希望的火焰依然在燃烧。他昏迷后被一艘经过的船只救了上来。当他醒过来时,大家才知道,他已经不吃不喝,在海上漂泊了4天4夜。当有人问他是怎样坚持下来的,他指着远方的那片灯光说:“是那片灯光,给我带来了希望。”

大家仔细一看,哪里有什么灯光,那只不过是天边闪烁的星星而已。

如果不是他奋力划了4天4夜,可能就不会有人发现他。如果说是那片灯光救了他,不如说是心中的希望救了他。希望能点燃一个人求生的欲望,最终发生奇迹。希望也能让一个个残疾人,克服万难,感到生的快乐。

有一位拉小提琴的盲琴师总盼望自己的眼睛能够复明,他想看到美好世界,也想看看人们听他琴声的表情。于是他四处求医,但没有一个人能治好他的双眼。就在他万念俱灰,决定要结束他生命的时候,一位年迈的医生说他有一个药方,可以治好他的双眼。但必须在他为别人演奏并拉断一千根弦之后才能为他开出药方。

盲琴师知道世间还有一种可以治好他双眼的药方后,便决定早日拉断一千根琴弦,这样他就可以让医生开出药方治好他的双眼,他的世界也将不再漆黑一片。于是,他收了一位眼睛同样失明的徒弟,师徒二人四处漂泊。每到一个地方,他们就为当地的贫苦人民拉上几曲。每次拉曲子的时候,盲琴师都能听到人们欢快的笑声和对他由衷的赞叹声。听到别人的笑声,盲琴师也觉得自己很开心。

很多年过去后,盲琴师终于拉断了一千根弦,但当他去找那位医生时,医生早已不在人世,但医生给他留下了那个药方。当盲琴师请别人帮他看药方上的内容时,打开药方的人告诉他,药方上面什么也没有。盲琴师听后恍然大悟,原来医生所开的药方就是“希望”。

此时盲琴师虽已知道自己复明无望,但他心里却已十分平静了。为了复明的希望,他年复一年的生存了下来;但就在这漫长的希望之中,他又发现了比复明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为别人带来快乐。

是希望让盲琴师有了活下去的愿望,也是希望让盲琴师感悟到了活着的价值。可想而知,任何一个人,只要心中有希望,他就会活得很开心、很快乐。而一个心中没有希望的人,只能感受到痛苦。

正如鲍勃·摩尔说:“你可以失败一百次,但你必须一百零一次燃起希望的火焰。人生真的是希望无敌。”

信念能使人产生十足的动力

在我们生命的旅途中,一定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境。这时,只要心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努力拼搏,就一定会渡过难关。信念是精神上的一种特殊的能力,在信念面前,一切障碍都得低头。坚定的信念能使人产生十足的动力,它就像人生旅途中的灯塔,为我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哈伯德提到,有两个人都因心中又有了坚定的信念取得了成功:一位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罗杰·罗尔斯;另一位是法国的一个成功人士。

罗杰·罗尔斯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成功源于心中一个小小的信念。

罗尔斯出生在纽约的贫民窟,从小打架逃学、口吐脏话。在父母眼中,罗尔斯就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家伙,在学校老师也拿他没办法。新上任的小学教师保罗苦口婆心地劝说罗尔斯和那些孩子,希望他们做一个有理想的人,但没有一个人听得进去。后来,保罗发现,这里的人十分迷信,于是他就在课堂上给孩子们看起了手相。孩子们十分兴奋,因为按照保罗对手相的推测,他们以后不是富商,就是名人。

当罗尔斯也鼓起勇气让保罗为他看手相的时候,保罗煞有介事地把他那只脏兮兮的小手翻来翻去,研究了好久。最后,保罗非常确信地对罗尔斯说:“你以后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罗尔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是真的吗?我会是一名州长。但他还是在心里暗暗确立了当州长的信念。

从此,罗尔斯像变了个人一样,他改掉了从前的种种坏毛病,他想既然将来要当州长,现在就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多少年来,罗尔斯心中当州长的信念没有丝毫动摇。他勤奋地工作,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懈地奋斗;51岁那年,罗尔斯真的当选了纽约州第53任州长。

从罗尔斯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信念的力量有多么伟大。只要我们心中有不动摇的信念,成功迟早都会到来。就像马尔登所说的那样:“相信自己,为着自己喜爱的事业而奋斗,成功会让你大吃一惊。”

另一个法国人42岁时仍一事无成,他也认为自己简直倒霉透了:离婚、破产、失业……他不知道自己的生存价值和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他渐渐变得古怪、易怒,同时又十分脆弱。有一天,一个吉普赛人在巴黎街头算命,他随意一试。吉普赛人看过他的手相之后,说:“您是一个伟人,您很了不起!”

“什么?”他大吃一惊:“我是个伟人,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吉普赛人说:“您知道您是谁吗?”

这个法国人暗想:“我是谁?我是个倒霉鬼,是个穷光蛋,我是个被生活抛弃的人!”

但他仍然故作镇静地问:“我是谁呢?”

吉普赛人说:“您是伟人,您知道吗,您是拿破仑转世!您身体流的血、您的勇气和智慧,都是拿破仑的啊!先生,难道您真的没有发觉,您的面貌也很像拿破仑吗?”

这个法国人说:“不会吧……我离婚了,破产了,失业了,我几乎无家可归……”

吉普赛人说:“嗨,那是您的过去,您的未来可不得了!如果您不相信,就不用付钱给我了。不过,五年后,您将是法国最成功的人!因为,您就是拿破仑的化身!”

虽然这个法国人表面上装作极不相信地离开了,但心里却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美妙感觉,他对拿破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家后,他想方设法寻找与拿破仑有关的着述来学习。渐渐地,他发现,周围的环境开始改变了,朋友、家人、同事、老板,都换了另一种眼光看待他;事业开始顺利起来。后来,他才领悟到,其实,一切都没有变,是他自己变了:他的气质、思维模式都在不自觉地模仿拿破仑。

多年以后,在他55岁的时候,他成了亿万富翁,成了法国赫赫有名的成功人士。

哪怕你是一个顽童,哪怕你年过半百仍一事无成,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念,你就可以走向成功。

平庸是我们最后的选择

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差别就在于成功者总在追求完美,失败者总是甘于平庸。而只有不甘于平庸,才能有成功的机会。平庸是我们的最后一条路。

为什么可以选择更好时我们总是选择平庸呢?在工作中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不能允许自己只做到次好;能完成百分之百,就不能只完成百分之九十九。不论我们的工资是高还是低,我们都应该保持这种良好的工作作风。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一名杰出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个平庸的工匠。

我们经常会发现,那些被认为一夜成名的人,其实在功成名就之前,早已默默无闻地努力了很长一段时间。成功是一种努力的累积,不论何种行业,想攀上顶峰,通常都需要漫长时间的努力和精心的规划。

哈伯德指出,老板不在身边却更加卖力工作的人,将会获得更多奖赏。

如果只有在别人注意时才有好的表现,那么你永远无法到达成功的顶峰。

最严格的表现标准应该是自己设定的,而不是由别人要求的。如果你对自己的期望比老板对你的期望更高,那么你就无须担心会不会失去工作。这就是自动自发,也是走向完美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

有很多人就是因为养成了轻视工作、马马虎虎的习惯,以及对手头工作敷衍了事的态度,终致一生处于社会底层,不能出人头地。一个轻工作的人,也是轻视他自己的人品。粗劣的工作,就会造成粗劣的生活。工作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做着粗劣的工作,不但使工作的效能降低,而且还会使人丧失做事的才能。

哈伯德说:“不要总说别人对你的期望值比你对自己的期望值高。如果哪个人在你所做的工作中找到失误,那么你就不是完美的,你也不需要去找借口。承认这并不是你的最佳程度。千万不要挺身而出去扞卫自己。”

在美国,有一位黑人老人,以在街上卖气球为生,每当生意不好的时候,他总要放飞一个气球,以此来激励自己,吸引顾客。有一个流浪的男孩问他:“爷爷,黑色气球它也会飞吗”

老人说:“孩子,气球它会不会飞,不取决于它的颜色,而在于它心中是否有升腾之气!”

我们的心中有升腾之气吗?是否只有丧气,只有叹气?我们是否找到正确的方法了呢?生活中最大的悲剧,不是暂时的失败,也不是暂时的贫穷,而是习惯寒酸,甘于平庸,将自己定位于一个平庸之人!

超越平庸,选择完美。这是一句值得我们每个人一生追求的格言。如果每个都能善用这一格言、实践这一格言,无论做任何事情,都竭尽全力,以求得尽善尽美的结果,那么人类的福利不知要增进多少。

轻视公司就是轻视自己

很多人在一家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便开始抱怨指责公司的制度多么不合理,老板多么不近人情。总是牢骚满腹,公司和老板没有一个让他满意的。既然公司和老板都不能让你满意,那你为什么还要“屈就于此”,而不另谋出路呢?

当一个人选择了一家公司,选择了追随这家公司的老板,也就是接受了公司既定的规则、惯例、人际关系,认同了这家公司和老板的做事风格,侧面也反映出了这个人的人生价值观。否则,为什么一个愿意搞学术的人不去走仕途之路呢?为什么一个文员不去做一个歌女呢?

许多人认为自己在公司里受到老板和上司的压榨和奴役,事实上并非如此,真正压榨和奴役他的不是老板和上司,而是他自己。这些人整天抱怨,说自己像一个奴隶一样被人呼来唤去,他的内心就渐渐产生了这种低人一等的心态,真正变成了一个奴隶。在抱怨自己是他人的奴隶之前,先看看你是否是自己的奴隶。

正如哈伯德说:“只要你依然是某一机构的一部分,就不要诽谤它,不要伤害它。轻视自己所就职的机构就等于轻视你自己。”

当一个人心里满怀怨恨时,就只会考虑自己需要什么,从来不会去想别人给过他什么。在公司里,什么也看不惯,觉得什么都不如意,因此终日怨气冲天,牢骚满腹,总觉得老板亏欠了他,从来不曾感觉到公司为他所付出的一切。如此一来,他就有可能真的得不到老板的重视和提拨。

哈伯德曾遇见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但在公司却长期得不到提升。一番交谈后,哈伯德发现这个年轻人不但缺乏独立创业的勇气,还养成了吹毛求疵、抱怨的恶习。在这个年轻人看来,敬业是老板剥削员工的手段,忠诚是管理者愚弄下属的工具。他在精神上与公司格格不入,使他无法真正从那里受益。

最后,哈伯德给出这个年轻人的忠告是:如果你决定继续工作,就应该衷心地给予公司老板同情和忠诚,并引以为豪。如果你无法不中伤、非难和轻视你的老板和公司,就放弃这个职位,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心灵。

在一些公司里,经常有一些员工抱怨老板不理解自己,或是太吝啬,只知道让员工埋头干活,却从不给他们升职和加薪的机会。他们对老板永远是说不完的抱怨,而不是由衷的感激。

哈伯德指出,下次当你抱怨时,你先得好好反省一下自己,老板真的如你想象得那样无情无义、无知无能吗?退一步想,如果没有老板和他领导的公司,你就没有这个工作岗位,也就没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因此,你应该感谢老板,至少他为你提供了一个工作的机会,一个让你得以生存发展的机会。与此同时,你应该多考虑自己的责任,不要总是认为老板在算计你、剥削你,对你不怀好意。

哈伯德也指出,如果你任职的公司陷入困境,而老板是一个守财奴的话,你最好走到老板面前,自信地、心平气和地指出他的方法是不合理的、荒谬的,然后告诉他应该如何改革。尝试着这样去做!但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你无法做到,那么请做出以下选择:坚持还是放弃。你只能两者择其一……现在就开始选择吧!

每个地方都能发现许多失业者,这些人中大多数都心中都充满了抱怨、痛苦和诽谤。这就是问题所在。吹毛求疵的性格使他们摇摆不定,也使他们发展的道路越走越窄。他们与公司格格不入,变得不再有用,只好被迫离开。每个雇主总是不断地寻找能够助他一臂之力的人,当然他也在考察那些不起作用的人,任何成为发展障碍的人都会被拿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