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最励志·最管理·最营销·最理财
29679700000054

第54章 管理不是独裁 经营之圣盛田昭夫(1)

盛田昭夫,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日本现代企业家的领军人物。他的一生取得了众多成就,包括一手缔造了“索尼王国”,大力倡导日本的管理风格,发明随身听,以34亿美元收购哥伦比亚公司等等。作为世界着名的企业家,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经营智慧是很多企业家学习的榜样。他创立的索尼公司,作为世界十大知名品牌之一,用其尖端的科技产品,牢牢地吸引住世人的眼眸。

他被誉为日本“经营之圣”,是美国《时代》

周刊评选出的“20世纪的20个伟人”中的唯一的亚洲人。

学历无用论

盛田昭夫曾写过一本非常畅销的书——《学历无用论》,曾风靡全球,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盛田昭夫在书中讲到,以学历论英雄,是存在于全日本的根深蒂固的习惯。学历好像已经重要到了能够左右一个人整个人生的地步。为了能够有成就,必须大学毕业;为了更有成就,就必须从名牌大学毕业;为了能从名牌大学毕业,就必须从重点高中毕业;为了能够从重点高中毕业,就必须从重点初中毕业。如此逐一往前推的话,最后必须考上重点幼儿园,现在甚至出现了重点幼儿园的考前辅导班。这种不合理的制度之所以能够盛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没有认真思考应当如何评价一个人的工作,但现实中又必须评价,于是采取了一个偷懒的办法,就是直接援引学校成绩作为基准进行评价。

在谈到学历时,盛田昭夫在《学历无用论》一书中有十几处都用到了“非常荒谬”、“荒谬至极”、“不寒而栗”之类的语言。在盛田昭夫看来,正因为用文凭作为考核的主要标准,才“制造了日本恐怖的考试地狱”。

盛田昭夫说:“学校教授的专业知识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企业的要求,尚存在很大的疑问。事实上,学校里面的尖子并不一定就是社会上的俊才,这已为无数实例所说明。这种根据学校名字和水平就决定一个人一生的评价习惯,从根本上背离了真正的实力评价,可以说是荒谬至极。”

当年,盛田昭夫主张烧掉文凭,烧掉简历。他说:“我的愿望是能够在日本的土壤上植入能够正确评价个人价值的习惯。因此,首先就要放弃现在作为评价依据的学历。为了彻底清除哪个人是什么大学什么专业毕业等先入观念,盛田昭夫提出“烧掉简历”,主张打造“靠实力存在”的理念。

当员工加入公司后,他的人事卡片不再记载他的学历等相关内容。也就是说,进入公司后,就不再考虑以前的学历了,在任何场合下既不公布,也不作为参考。

摒弃了学历之后,盛田昭夫在公司推行靠实力存在的理念。盛田昭夫自己便率先实践这一思想。

1979年,盛田昭夫公开表示:我不想恋栈太久,这样会损害下一代人的志气。我也不在乎继承人是否是我的儿女,我只是需要一位能干的人来领导索尼。3年后,一位男中音演员出身的人出人意料地坐在了索尼公司总裁的宝座上。他叫大贺典雄。他与盛田相识纯属偶然。

1950年,盛田昭夫生产了第一台磁带录音机。当时,大贺还是大学声乐系的学生。他以一个歌唱家的眼光写信给盛田,对这种录音机提出严厉的批评,认为它只不过是一堆废物。对他的尖锐批评,盛田昭夫非但不生气,反而认为他所谓的镜子想法非常中肯恰当,具有挑战性,就给大贺回信,聘请他担任公司的兼职顾问。

1954年,大贺在欧洲参加巡回演出,在这一时期内,盛田依旧积极地与大贺取得联系,坚持不断地把工资寄给大贺,并要求他留学回国后继续帮索尼干事。盛田所做的一切令大贺深为感动。最终盛田昭夫对大贺说:

“你作为一位声乐家是一流的,但是,我认为你作为实业家的才能将更加突出。”就这样,在盛田的鼓励下,这位男中音歌唱家弃艺经商,跨进了实业界的大门。

1982年9月,索尼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在股东非常大会上正式宣布任命大贺典雄为公司新任总裁。“伯乐”盛田作出的这项明智、正确的决策,获得了股东们的一致赞扬。

这就是盛田昭夫的用人艺术,以人为本,大公无私,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带领下,整个索尼上下才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动力,把索尼的产品推向了世界,把索尼推向了世界公司500强。“人心齐,泰山移”就是索尼成功的原因。

1999年10月3日,日本索尼公司的创始人、名誉董事长盛田昭夫因肺炎医治无效,病逝于东京的一家医院,享年78岁。虽然他已经离去了,但作为公司的精神领袖,他遗留下来的创新精神会永远鼓励着公司的员工继续前进。不仅如此,日本媒体称,伴随着盛田昭夫的辞世,日本企业界的“偶像时代”已落下最后一幕。是的,盛田昭夫不仅创造了索尼,更重要的是他的经营理念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成为了那个时代日本经济理念和现实的缩影。

在盛田昭夫的眼里,所谓的学历标准只不过是管理者为了避免花力气评价员工的一种借口而已。盛田昭夫所希望的,是取消在当时日本企业当中无比盛行的“学历偏重主义”,重新建立一套全新的人才评价机制,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资源优化配置;如果社会接受了这样的全新用人观念的话,整个社会追求内涵的风气也会随之兴盛,摒弃学历这个评价标准,不但能够产生正确的评价习惯,也能够使没有学历的优秀人才不再因学历而意志消沉、心情沮丧,还能够消灭那些自矜于学历、坐立议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却百无一能的人。

将日本索尼变成世界的索尼

1960年,索尼公司独家投资在美国开设了分公司美国索尼公司,正式进入美国市场推销索尼产品。在这以前没有一个日本制造商这样做过,这是索尼向企业国际化迈出的关键性一步。盛田昭夫深知美国市场的深厚潜力,也了解其中竞争的激烈,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先在美国市场取得立足之地,然后再谋求进一步的扩展。

索尼公司在美国开设分公司初期,曾有一家美国公司以10万台索尼袖珍收音机的订货为条件,要求把索尼的商标换成这家在美国颇有名气的公司的商标,却遭到了盛田昭夫的拒绝。10万台对当时羽翼未丰的索尼公司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诱惑力。对此,不仅美国公司感到吃惊,就连盛田昭夫的合作者获悉后也大为震惊。但是盛田昭夫认为,10万台的订货量的确很有诱惑力。如果接受这项订货生意的话,索尼的经营状况就会大大地改善。但盛田昭夫还是拒绝了,因为,盛田昭夫一直希望索尼公司的商标能风行全世界,能够得到全球消费者的承认。如果接受对方商标的话,这个梦就永远不能实现了。不能用索尼的商标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话,盛田昭夫宁可不销售。

事实上,盛田昭夫的决策是正确的。尽管索尼公司在美国市场开拓的最初10年没有丝毫利润。但在这10年里,索尼公司全面深入地了解了美国消费者的爱好和习惯,以及美国的法律制度对产品的规格、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和规定,并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尽力符合美国的标准,适应美国消费者的习惯和爱好。

最终,源源不断的“索尼”产品充斥了美国市场。索尼收音机以其极高的性能和简练的设计,一下子就改变了美国人历来对日本产品的印象,从而实现了索尼的企业战略,使索尼变成了一只搏击长空的猎鹰。

索尼在美国的事业走上正轨后,在欧洲市场还是一片空白。于是盛田昭夫开始考虑进入欧洲市场的时机与方式。

盛田昭夫跨进欧洲的第一步,是在巴黎最繁华的地段、世界着名的街道香榭丽舍大街开设索尼商品陈列馆。接着,又在瑞士的苏格成立了索尼海外公司。

盛田昭夫一直向往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1970年,英国王子查尔斯来日本参加世界博览会。在他下榻的宾馆房间装上了索尼电视机。盛田昭夫做梦也没想到:查尔斯王子主动上前向他道谢,并问及索尼是否打算到英国建厂。

后来,索尼果真到英国建厂了。1974年,英国索尼工厂正式投产,盛田昭夫特意请求英国原驻日大使邀请查尔斯王子来参加新工厂的开业典礼。为纪念这一荣耀之事,该工厂的入口处特别树起了一座用英文书写的威尔士纪念碑。

1981年,索尼在布里简德建立了一个彩色显像管工厂。英国索尼工厂生产的电视机有一半以上出口欧洲大陆和美国,占了英国彩电出口总数的30%。查尔斯王子还委派戴安娜王妃前来参加新工厂的开业仪式。只见具有迷人魅力的王妃头戴写有“SONY”字样的帽子,在摄影记者的簇拥下,视察了整个工厂。

为表彰索尼公司对英国电子工业作出的巨大贡献,1982年,英国皇家艺术院授予他“阿尔伯特勋章”这一无上光荣的荣誉。

索尼的国际化发展过程体现了索尼的商业理念:全球性思维,本地化行动。就是要以一个共同的价值体系来超越全国性目标,服务于国际性顾客、股东和雇员,而不必考虑公司的出处,这正是索尼得以成功的主要原因。

索尼“从日本的小作坊走向遍布各大洲大洋的每一家分公司,走向电器经营商的每一寸柜台”。“日本造”成为索尼的世界语。盛田昭夫在华尔街的企业巨头俱乐部里,被称为“世纪推销员”。

如今,SONY这个标识已经遍及全球,索尼的产品受到各国人民的普遍喜爱,索尼的企业文化也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这正是几代索尼人辛勤努力的结果。索尼人永远不会忘记索尼先辈创业之初的艰苦奋斗的精神。

随着索尼事业的日益兴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利润滚滚而来,但是庞大的运输费用也使公司背上了沉重的成本压力。索尼公司在海外开始投资建厂。在美国建厂绝非易事,竞争之激烈常常使外来者败下阵来。面临这种形势,索尼公司立刻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包括:在美国当地直接设工厂,并收购美国当地的企业,相继在美国本土设立起彩色电视机的生产据点,相关的生产设备与生产技术则完全由日本国内提供。这样,在美国人自己的领土上由美国人自己生产索尼产品,“进口”转“内产”,贸易摩擦的阻碍不复存在。时隔几十年之后,在国际商战中,就大型企业而言,既要避免贸易摩擦,又要促进企业成长,最理想的仍然是索尼公司70年代创造的这种“输出”与“当地生产”双线并行的模式。因为此模式可使企业迅速有效地达到扩展海外市场的目的。

盛田昭夫常对人讲:“在靠近市场的地方制造产品,我认为是一个原则。为了让索尼的名字真正使外国人感到亲切,用外国人的手创造产品不也是很有必要吗?他们既认为是为了索尼,也认为是为了本国,这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这段话包含了至少两方面的意思:第一是在靠近市场的地方生产是一个原则;第二是用外国人的手创造产品很具必要性。这两个意思既直接道明了索尼公司海外建厂、就地生产的原因,又概括了索尼公司在美日贸易摩擦严重的情形下在美国就地生产成功的诀窍。

索尼,这一当今世界企业中的翘楚,其成功的秘密让人企望探询,盛田昭夫不仅造就了一个世界知名的大企业,还赋予“MadeinJapan”

一个全新的内涵。二战后,日本经济从废墟中崛起,当时“MadeinJapan”所代表的不过是廉价的劣质产品。但是,在包括盛田昭夫这样一代企业家的努力下,“MadeinJapan”代表世界上一流的优秀电器和其他产品。他们改变了日本在世界上的形象,缔造了日本后来的经济辉煌。

由于盛田昭夫一直致力于“把日本的索尼变为世界的索尼”这一信念,索尼才确立了“放眼世界,全力研制产品”的方针。正如公司之歌《索尼之魂》中所言:索尼是开拓者,永远向着那未知的世界探索。正是由于这个信念,盛田经常“把公司开到外国去”,使公司发展成为“世界的索尼”。

做别人所未做的事

索尼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不惜投入创新的过程,索尼公司平均每日推出4种新产品,每年推出1000种,其中800种是原来每日推出4种新产品的改进型,其余完全是新创的。索尼公司推出的新产品是全世界效率最高的。

20多年前,全世界的人们享受音乐的方式被一个口袋大小、重量仅14盎司的、“可以发声”的魔术盒般的小机器改变了。它就是索尼公司在1979年7月1日正式推出的世界上第一台音乐随身听Walkman。从此,人们想听音乐时,不必再特意围在庞大的唱机或录音机旁,而可以随时随地尽情享受自己喜爱的音乐。

Walkman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以前没有人能够想象,但是它是人们心中渴望已久的产品。有人说Walkman改变了人们聆听的方式,然而,确切地说,正是人们对这种聆听方式的渴求导致了Walkman的发明。

到20世纪60年代,索尼开始研制彩色电视机,当时大多数彩色电视机的显像管使用的是RCA开发的荫罩式三电子枪彩色显像管。这种显像管不仅有价格高不易调节,且容易发生故障,画面与普通的黑白电视机相比也显得更暗。

索尼研制彩色电视机时,采用的是美国着名的原子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E.O.劳莱斯博士发明的栅控彩色显像管技术。虽然这种显像管明显优于荫罩式三电子枪彩色显像管,但索尼并没有用这种显像管批量生产彩电,原因是用这种显像管生产彩电成本过高,还存在一定的故障率。

当时,索尼公司高层认为,如果1966年仍然找不出达到批量生产的方法,就必须放弃栅控彩色显像管而研制障板彩色显像管,并且开始讨论向障板彩色显像管进行转变这一问题。

放弃一个研发项目是一件让人心痛的事情,对于作为彩色显像管开发负责人的吉田来说,他不想让那些参与栅控彩色显像管研究的人员五年的心血就这样东流。他暗自发誓,一定要找到解决的办法,于是他冥思苦想。

就在这种焦虑不安、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建议公司进行一项单电子枪内是否能够容入三束电子束的实验。

索尼公司在采纳吉田的建议后,在年底研制出新型电子枪,将它插入7英寸栅控彩色显像管中后,电视机上竟然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清晰画面。

就这样,一台新型的彩色电视机终于诞生了。这种新型彩色电视机被命名为“特丽珑”。1968年4月15日,“特丽珑”研制成功的新闻发布会在索尼大厦举行。井深宣布:“10月份开始发售,年底进行一万台的批量生产。”

从那以后又过了20年,以“单枪三束”、“垂直栅条”,“柱状平幕”为代表的特丽珑显像管技术,一直领导着新潮流,并作为视频领域的关键技术支撑着索尼公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