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
29682200000010

第10章 “刘亦婷培养模式”是反素质教育的(4)

应试教育忽视了孩子的自然生长的过程,把孩子当成一个十足的成人来对待。孩子必须比照成人社会的竞争规则,参加几乎比成人社会更残酷的竞争。孩子被迫跻身于一场人生的竞赛:比成绩、比分数、比做题、比书包重、比考试技巧、比智力开发、比学多悟少。每天都在分数和各种所谓“课余爱好”之中挣扎。进入人生竞赛场的时间表越来越提前。从上小学开始,有的甚至从三四岁起,就开始用他们稚嫩的脊梁挑起了父母甚至祖父母无限沉重的希望。中国社会的基本认识标准是:越早开发孩子的智力,将获得越大的成效。“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孩子们不得不用他们弱小的身躯及幼稚的心灵来承受那些甚至成人们都视为畏途的东西。

不过,刘亦婷的家长却坚持认为,刘亦婷是素质教育的典型,是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培养出来的素质教育的典型。那么,我们来看看,他们究竟使用了什么高明的教育手段呢?

婷儿是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读的中小学,因为她学习能力强,没吃那种在考试中反复体验失败的亏,但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有鉴于此,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来降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比如说,学校偏重于德育智育,家里就补上体育、美育、劳动和各种课外活动;学校重视灌输知识,家里就补充探索性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学校实行分数挂帅,家里就强调“平时要努力,考试允许得0分”;学校缺乏性教育,家里就主动提前进行;学校的某些观念和我们有冲突,我们就让孩子学会“既要有主见,又要与外界保持协调”;孩子和老师发生矛盾,家里就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引自《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第120页)

这段文字作为大搞“素质教育”的证据显得非常苍白无力。按照他们的说法,让孩子跑跑步成了弥补学校体育教育的不足;让孩子弹了几下电子琴,便成了弥补学校美育教育的不足,让孩子做了一下家务,便成了弥补劳动方面的不足,让孩子当了一次群众演员,便成了弥补课外活动的不足。给刘亦婷讲了一些牵强附会的“交友理论”、“当状元理论”、“当尖子生理论”、“学习是头等大事理论”,便成了弥补学校只重知识教育的不足。用永远无法兑现的“平时要努力,考试允许得0分”这句话,便反诘了“学校实行分数挂帅”的谬误。

如果素质教育如此简单,如果素质教育就是说几句漂亮话,我看中国教育的未来真的是形势一片大好。但是,事实终归是事实,应试教育就是应试教育,即使把自己打扮得再花枝招展,也改变不了“分数挂帅”、“比成绩、比分数、比做题、比书包重、比考试技巧、比智力开发”、“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个事实。所以,刘亦婷是一个典型的可以称为“刘亦婷培养模式”的应试教育案例。它不仅不是什么“素质教育纪实”,某种意义上应该说是反素质教育的。

§§§第22节结语

我相信读者们看过这部分的内容,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刘亦婷这十几年来实行的本质上依旧是应试教育的那一套。可是,仅仅由于刘亦婷读了个哈佛,仅仅由于刘亦婷的录取通知书上写上了“素质”二字。刘亦婷的父母便像看到皇上的圣旨一样眼前一亮,恍然大悟到,原来我们这么多年来实行的竟然是素质教育啊。于是,忙不迭的抛出了所谓的“素质教育纪实”。

在这样的“素质教育”理论下,倒霉的是孩子们。因为家长们这回可找到理论根据了。

“择校”是素质教育;争着考第一是素质教育;

拼命上名牌大学是素质教育,让你当状元是素质教育;

让你听老师话是素质教育,让你不去跟异性来往是素质教育;

让你成天闭门读书是素质教育,让你不要跟同学聊天是素质教育;

让你写日记带标题是素质教育,让你9岁时扔掉童话是素质教育……

如今,这些应试教育的劳什子都用哈佛金灿灿的外衣包装成了素质教育。

这不是天大的荒唐是什么?

我想,如果我们的家长们去照“刘亦婷模式”来培养孩子,那么,我们国家就不要指望什么诺贝尔奖,不要指望伟大的发明、伟大的发现、伟大的艺术、伟大的创造。

我们国家将永远不会出现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毕加索这样伟大的艺术家,特里莎修女这样伟大的慈善活动家,卓别林这样伟大的演员,齐达内这样伟大的球星。

我们国家将永远是三流人才聚居的国度,我们国家培养的名校毕业生,除了螺丝钉外就是废物。

我们国家将永远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和文化附庸,不仅消费他们铺天盖地的产品,也消费他们无孔不入的文化。

§§§第23节附录(1)

美国优秀高中生的标准

杰出的大学生来源于优秀的高中生,美国是一个极力培养、鼓励高中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国度。整个美国社会对一流高中生的赞美并不局限于好的课堂成绩,而是多方面的。

仅学习好是不够的

曾担任了10年哈佛大学校长的陆登庭教授,2001年退休后还被聘为这所世界著名高校的荣誉校长。他认为,要成为哈佛的学生,光学习好是不行的,还要看他是否有开创新天地的创造性;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还要看他是否有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单关心自身专业领域是不足的,还要看他是否有关注其他方面的广泛兴趣。

这不仅是哈佛大学对优秀学生的评价标准,也是整个美国社会的评价标准。这可以从美国媒体评选优秀高中生的活动中见微知著。

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今日美国报》每年都组织一次全美最佳学术研究型高中生的评选活动。今年的评选委员会从全美高中学校推荐的1607名高中生中择优评选出了20人为全美最佳学术研究型高中生。

成绩好当然是评选的重要条件,但只是其中的一个条件而已,其他重要条件还有活动能力、领导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等。

学习方面:20人中有13人的学业平均值为满分(4分),平均的学业平均值是3.99分。

活动能力方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社会活动领域,有的是市长的青年人教育咨询团成员,有的是联合国杰出代表奖获得者,有的是州管弦乐团的乐手,有的是辅导教师,等等。

领导能力方面:几乎每个学生都是自己活动领域中的领导者,不少学生担任了校学生会主席或校报总编,许多学生创办了各种各样的俱乐部或基金会并担任主任,有的是美国国家级的协会主席,有的领导了校园的反暴力周活动,有的是州长跑队的队长,有的是市青年爵士乐团的策划,有的组织了对运河水闸的清洗,等等。

知识运用能力:每个学生都是自己专业研究领域中的佼佼者,有的研究鼠脑容量遗传学,有的研究麻疹病毒,有的研究核磁共振光谱学,有的研究抗癌物质,有的研究海盐,有的研究传感器,有的研究社会问题和文学艺术。有4人在学术才能测试中获得满分(1600分),2人获得3项专利,1人创作了4部音乐作品,1人出版了1部论著,1人获普利策新闻奖提名,1人获国际物理奥林匹克大赛银奖,1人获全美科学奥林匹克大赛金奖,6人次获国际科学和工程大奖赛大奖,6人次在全美数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10人次进入英特尔科学英才大赛半决赛或决赛。

优秀的高中学生往往是名牌高校最乐意录取的对象。20人中已有11人被哈佛大学录取,2人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2人被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其他的分别被耶鲁大学、赖斯大学、布朗大学、杜克大学等录取。

让不可能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