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句出自《论语·魏灵公》。意思是说,工匠想要做好一样东西,一定要先把其工具准备利落。“器”是指工具。后人把这句话引申为人要想做好一件事,一定要先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整理出来,或者是把准备工作先做好,善用方法者,一切皆容易;不善用者,一切皆困难。
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很锋利的刀刃,如果日久不用石磨,也会生锈,成为废物。
——老舍
磨刀不误砍柴工
一名工人在一家木材厂找到了一份报酬丰厚的工作,他决定认真干下去,把工作做好。
上班的第一天,老板给了他一把斧头,告诉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砍树。于是,这名工人非常卖力地工作起来,第一天,他砍了19 棵树,老板很高兴地赞扬他干得不错,工人听了很兴奋。第二天,他更加积极地干活,却只砍了16 棵。第三天,工人用更大的热情和力量马不停蹄地砍树,结果只砍了10 棵。
工人感到非常惭愧,他觉得自己实在太没用了,于是急忙向老板道歉,说自己越卖力越做不好。老板问他:“你多久磨一次斧子?”工人一听就愣了,回答说:“磨斧子?我一天到晚忙着砍树,哪还有时间去磨斧子呀!”
也许有人感觉这个工人很可笑,但请不要嘲笑他,因为现实中确实有这种人。“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些人并不懂得这个道理,或者仅仅是懂得,而没有真正实践这个道理,在工作中只知道一味地蛮干,不讲究效率和方法,他们不是和砍树的这位工人一样愚蠢吗?
在一次作文比赛中,老师出题后,同学们便立即动起笔来。可是,有一位同学却格外沉着,她时而凝神若有所思,时而低头写几个字。10 多分钟过去了,教室里格外寂静,只有笔落在纸上的沙沙的声响。然而,那位同学仍然没有动笔。老师走过去关切地询问。她只回答一句:“我在拟提纲。”在她的草稿上,段落安排,详略处理一目了然,整篇作文的框架赫然展示在提纲中。过了一会儿,她开始动笔了。她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先去打草稿,而是直接把作文写在了比赛的试卷上。交卷时,老师看了她的作文,内容充实,文义通达,卷面干干净净。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位同学在写作时重视拟提纲这一“磨刀”环节,在构思整篇作文、安排文意的思路上舍得花时间,因此成竹在胸,文章一气呵成。可见,作文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写起来省时又省力,而且还能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
所以,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就应该在开工之前仔细考虑,合理安排,做好准备,在“砍树”之余不忘记“磨斧头”。只要做到了这些,就一定会有成效。这一点,与古代用兵所提倡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异曲同工之妙。
智慧语丝:
“磨刀不误砍柴工”,说明了一个非常朴素的道理——做任何一项工作,处理任何一件事,细致扎实的准备都必不可少。但人们在很多时候都因为过分专注于一个活动之中,而忘了应该采取必要的步骤使工作更简单、快捷。记住,每个人都应该时常充实自己,改善自己手中的工具,这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好方法是学习的利器
法国著名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更好地发挥一个人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他才能的发挥。”恩格斯也指出,方法正确,可以“免得走无穷无尽的弯路,并节省在错误方向下浪费掉的无法计算的时间和劳动”。
梅尧臣是宋代著名诗人,他满腹经纶,出口成诗,有人对他横溢的诗才感到惊讶,便留心观察他的“秘诀”是什么?后来发现,他无论走路、吃饭,还是游玩,手里常常拿着一支笔,时而在一张小纸条上写几下,然后就把小纸条装进一个布口袋中。有人打开他那口袋细看时,上面写的全是一联、半联的诗句。原来,梅尧臣的秘诀就在于“积”,也就是积累。
做什么事情都有方法,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人生许多宝贵的智慧,都需要通过自己的体味去获得。
学习更要注重方法,好的方法就是捷径,就是效率,就能创造成绩,创造效益,创造成功。生物学家达尔文说:“一切知识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列出了一个关于“成功”的方程式: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学习方法+少说空话。如今,这个方程式已是全球皆知的真理。
如果我们有兴趣对那些看起来不够勤奋但成绩却很好的同学进行深人地分析,就会发现,并非他们有着多么高的智商,而在于他们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高效一定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结果。
对于那些学习用功但效果不好的同学来说,应该反省自己是否掌握了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相信只要改进学习方法,再加上勤奋努力的可贵品质,学习效率一定会飞速提升。因为,比智商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
作为21 世纪的生力军和栋梁,青少年朋友还应站立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来审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人类已经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最大特征就是“知识大爆炸”,这就要求人们具有高效学习的能力。知识经济时代需要能够高效能地学习的人才;不会学习的人,终将会被时代的浪潮所渐渐淘汰。
智慧语丝:
对于当今时代的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已经学会了多少知识,而是在于是否掌握了适合自己的高效能的学习方法。掌握高效能的学习方法,不仅会使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得到迅速提升,更重要的是,它会使我们终身受益,能够在知识经济的潮流中劈波斩浪。“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送给别人一些鱼,让他一时坐享其成,还不如教给他捕鱼的方法,让他终生受益。
休息即是加油
有人说,学习生活最枯燥,充满压力。可是对某市高考文科状元小牟同学来说,这一年过得并不紧张,学得并不枯燥,而是很轻松,很快乐。小牟同学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生,不仅学习成绩好,还会多种乐器,游泳、滑冰、打篮球,样样精通。即使是在迎接高考的那些日子里,她也没放弃这些爱好。
这么多的爱好,还能有这么好的成绩,小牟同学是如何分配自己的精力,做到学习、生活两不误的呢?在谈到自己的学习体会时,她说,这得益于她富有效率的生活、学习方式。她觉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高三的时候,每天晚上她都要抽出一定时间锻炼身体;每天学习累了的时候,她也会通过弹钢琴来舒缓一下紧张的学习情绪。有时候她还会抽空看上几部英文原版电影,对她来说,这既是一种休息、娱乐,又是在学习英语。讲求学习方法,注意劳逸结合,让她的学习事半功倍。
其实,人的生命就像一张弓。在射箭的时候,弦如果拉得太松,箭就射不远。弦如果拉得太紧,虽然能射得远,却也很容易断。所以,要想让弓箭永远有一个良好的状态,有一个良好的效果,就需要松紧适度。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说:“只知工作不知休息的人,犹如没有刹车的汽车,其险无比。而不知工作的人,则和没有引擎的汽车一样,没有丝毫用处。”
第三届电信行业高峰会议正在美国加州的一处度假村举行。每到会议休息时间,一些公司的老总便回到自己的房间,不是和助手商议方案,就是研究其他公司的资料,忙得团团转。
然而,令所有人都感到惊奇的是,一到会议休息时间,环球电信公司的老总亨得利总是独自一个人迈出会议室,沿着度假村的一个小湖散步,或是到花园中欣赏奇花异草。
刚开始时,有的老总还以为亨得利不重视这次峰会,或是贪恋山水美景,而忘了自己公司发展的大事。可出人意料的是,每次会议上发言时,亨得利却总是当仁不让。他思路敏捷,精力旺盛,侃侃而谈,一直是整个峰会的焦点人物。
会议结束时,有位老总好奇地问亨得利:“平时总见您漫不经心似的,可一到会议时,你就精神百倍,咄咄逼人,你是不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
“是的,我的确是吃了灵丹妙药,这个灵丹妙药就是忙中偷闲,去散步,去赏花,在这段时间里我的大脑得到了很好的休息,因此,这会议我是越开越精神呀!”
对于我们也应该一样,要调整一下作息时间,不要把自己搞得太疲劳。既要注重静态休息,也就是保证充足的睡眠,更要注意动态的休息,这是大脑过度疲劳时所必需的。动态的休息是指离开学习的环境,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文体活动,如听听音乐、散散步、打打球、聊聊天等。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正是这些活动能使我们已经疲劳的、处在相对抑制状态的大脑神经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整,能为大脑的再次兴奋和进入有效的工作状态做好准备。正所谓“休息即是加油”的道理。
智慧语丝:
现实生活中,很多成年人都是前半生用健康去换金钱,后半生用金钱去换健康,可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单行道,是无法回头的。伟人列宁说:“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但愿我们能从这些文字中得到一点启发。善待自己,合理安排一下作息吧!
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
一位哲人曾说过,“一个孤独者,要么是野兽,要么是伟人。”然而,即使是伟人,他的身边也不可能没有任何亲人、朋友,更何况大多数人只是普通人,就更不可能在生活的急流中孤军奋战。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借助他人的力量,既是一种技巧,又是一种智慧。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应付生活中无边的苦难的。所以,自己需要别人帮助,自己也要帮助别人。”
一个小男孩在沙滩上玩耍。身边有他的一些玩具——小汽车、货车、塑料水桶和一把亮闪闪的塑料铲子。他在松软的沙堆上“修筑公路和隧道”时,他发现一块很大的岩石挡住了去路。
小男孩开始挖掘岩石周围的沙子,企图把它从泥沙中弄出去,岩石却相当巨大。他手脚并用,用尽了力气,可是岩石却纹丝不动。小男孩手推、脚蹬、左摇右晃,一次又一次地向岩石发起冲击,可是,每次刚把岩石搬动一点点的时候,岩石便又在他稍微放松时重新返回原地。小男孩气坏了,他使出吃奶的力气猛推猛挤。但是,他得到的唯一回报便是岩石滚回来时挤伤了他的手指。最后,他筋疲力尽,坐在沙滩上伤心地哭了起来。
这整个过程,小男孩的父亲在不远处都看得一清二楚。当泪珠滚过孩子的脸庞时,父亲来到了他的跟前。父亲的话温和而坚定:“儿子,你为什么不用上所有的力量呢?”男孩抽泣道:“爸爸,我已经用尽全力了!”
“不对,”父亲亲切地纠正道,“儿子,你并没有用尽你所有的力量。你没有请求我的帮助。”说完,父亲弯下腰,抱起岩石,将岩石扔到了远处。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当我们无力去完成一件事时不妨向身边的强者求助,也许对我们来说十分费力还办不了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却可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轻松完成。与其自己苦苦追寻而不得,不如将视线一转,呼唤你身边的强者。
西汉的刘邦,也是一个善借朋友、他人之力的人。刘邦出身低微,学无所长。既不会舞文弄墨,也不会挥刀耍棒,但刘邦天生豪爽,善用他人,胆识过人。无论是哪种背景的人或是敌方的人,最后都会为他所用。如韩信、彭越、英布等威震天下的悍将英雄,原先都是他的死敌项羽手下的人。
至于刘邦身边的谋臣武将,如萧何、曹参、樊哙、张良等,都是他早期小圈子里的人,萧何、曹参、樊哙更是刘邦的家乡故邻和亲戚。他们在刘邦楚汉之争中,劳苦功高,最终帮助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也可以说,没有他们的力量,刘邦也不会奠定自己的霸业。
当然,在借助他人力量的同时,也不要忽略了外界的力量,如现代科技。
南方某省的一位渔民,把渔网晒在外面,整日呆在家中不出门,乡亲们看到便断言他懒散。事实上他家里电脑、电话、传真、各种各样的报刊、杂志、书籍等一应俱全,平常他一有空闲不是上网与网友、专家交流学习心得,就是看专业的杂志书籍,从中获益匪浅!
他出门打鱼的次数虽少,但由于他比其他人更懂得什么地方有什么鱼、什么时候鱼最多、什么种类的鱼最值钱,因而,他的效率最高。效率高了,自然没必要像其他人那样天天风里来雨里去地“苦干”了!不仅如此,他还拥有了自己的公司,相关信息就是由互联网上得来的。所以,要做事,先得有思路,思路不会平地响惊雷,要善于借助外界的力量。
智慧语丝: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如果没有朋友,没有他人的帮助,他的境况可能就会变得十分糟糕。普通人是如此,成就大事业的人更是如此。如果不善于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外界的力量,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