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不生病的思维
29684500000010

第10章 这样想,就治小病(2)

一位秀才进京赶考,住在一家旅店里考试前两天的晚上他做了3个梦:第一个梦是梦见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着伞;第三个梦是梦见跟心上人脱光了衣裳躺在一起背靠着背。

这三个梦意味着什么,秀才摸不着头脑,第二天他便去找算命先生解梦。算命先生听完他诉说三个梦后一拍大腿对他说:“我看你还是打道回府吧,没有什么希望了。你想,高墙上种白菜不就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心上人脱光了躺在床上却背靠着背,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一下子掉在冰窟窿里凉透了,回旅店后便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感到有点奇怪,问他还没考试怎么就打退堂鼓了?秀才如此这般地把算命先生给他解的梦说了一遍,店老板乐了:“依我看来,这次你一定要留下来,希望大大地有。你想:墙上种白菜不是高种(中)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心上人背靠背躺在一起,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机会就要来了吗?”秀才一听,觉得挺有道理,于是一改心灰意冷的神态,精神饱满地参加了考试,结果中了个探花。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同样一件事情,如果从不同角度去说,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可使听者心灰意冷,也可以使听者兴高采烈。

从思考问题的角度来说,事情也是这样。同样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也会有迥然不同的效果。用心理学家的话说就是:积极思维使人愉快,消极思维使人悲哀。

积极思维与消极思维的差异不在别的,而在于心态。一个人的心态好坏,既可以是快乐的酵母,也可以是悲凉的前奏。

人的心态不同,对同一事物的感受就迥然不同。譬如同样是写花,有人赞颂:“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人却写下让人肝肠欲断的《葬花词》。再如面对秋天,马致远写得悲悲切切:“古道西风瘦马,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而刘禹锡却写得十分亲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上碧霄。”

面对同样的事物,遇到同一件事,有人感到快乐,有人却感到苦恼,这完全是不同的心态使然。

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两个工匠去卖花盆,不幸途中翻了车,花盆大半打碎。一个工匠哭丧着脸说:“完了,摔坏了这么多花盆,真倒霉!”另一个工匠却说:“真幸运,还有这么多花盆没摔坏!”

一个人如果有了好的心态,那怕在身处逆境、绝境的情况下,也能感受到快乐和希望。

1914年12月的一天,一场大火把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化为灰烬,损失超过200万荚全,其痛苦心情可想而知。那时爱迪生已是67岁高龄,人们都担心他经受不住这么沉重的打击,会被痛苦压得趴下去。谁知第二天早上,爱迪生看着一片废墟说道:“灾难自有它的价值,瞧,这不,我们以前所有的谬误和过失都给大火烧了个一千二净。感谢上帝,这下我们又可以从头开始了。”火灾刚刚过去20天,爱迪生就开始推出他的第一部留声机。

美国教育家卡耐基说:“如果我们有着快乐的思想,我们就会快乐。如果我们有着凄惨的思想,我们就会凄惨。如果我们有害怕的思想,我们就会害怕。如果我们有不健康的思想,我们就会生病。”

境由心造,快乐的心境要由我们自己去创造。有时候只要换个角度来思考,遇事多从好处想,就能变消极思堆为积极思维,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艳阳天。

有一个法律界的专家曾对300外界犯和300外慈善家进行比较,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善比恶更利于身体健康,善人的寿命比恶人的寿命平均长27岁,而且生活质量要高3、5倍,健康程度要好4倍多。

人类的总是存在善与恶、正与邪、美与丑等等相对的斗争。而历代智者为什么都劝人向善而不劝人向恶呢?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人活得更健康,人际关系更好,更受人尊敬,更有自信,生活得更自由自在,而向恶者却恰好相反。

由此看来,一个人持善心做人,往好处想,是更能得到健康的身体。

往好处想,当然不只是向善一方向,你对某人有仇恨,而且积冤很深,此时,你可以试试往好处想,想想对方曾经的好处,或者作为对手的好处,如要不是你有一个这样强的对手,你也不会有这么利害的。

你也可以想像一下苦难给你带来的好处,苦难是负向的黄金,你在一次次挑战中终于成长了成熟了……

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也以偿试往好处想。要知道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都有一正一反,你若死死抓住负面的一点思考,那么,你必将若不堪言,生出疾病,而你若总是尽力往好处去想,方法就会出现,前面就可能豁然开朗。

情绪分两类: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

情绪的第二个特性是“两极性”。从临床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把情绪分为两类:正性和负性情绪。凡是给我们带来愉快体验的情绪就叫正性情绪,凡是给我们带来痛苦体验的情绪则叫负’洼情绪。正性情绪包括喜、爱、满意、欣慰等;负性情绪包括愤怒、焦虑、恐惧、悲痛、羞愧等。

我们心理治疗的目的就是让人们多一些正性情绪,少一些负性情绪。

我们愉快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事情本身,它还取决于另外一些因素。第一是认知方式,即你看待事物的方式。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如果我们感受到事物坏的一面,我们就会痛苦;如果我们感受到事物好的一面,我们就会愉快。

记得有一位27岁的小伙子,毕业于某名牌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在一个很大的外资企业工作,每个月收入六七千元,小伙子长得也很精神,在咨询的时候他讲道:“我从上高中开始就不顺。”我问怎么不顺,他说:“我初中考高中,虽然考上了北京四中(大家知道,北京四中是全国著名的好中学),但是我才考了全北京140多名,所以我不顺。上大学也不是很顺。”我问为什么呢,这所大学不是很好吗?他说:“我报的是生物系,没有被录取,才上了计算机系。”

我又问,毕业分配呢?在这么著名的公司工作不是很好吗?他说:“不行,我很多同学都去了麻省理工大学,去了哈佛,在国内的好多都已经开上大奔了(奔驰轿车)。”我又问,谈恋爱呢?他说:“谈恋爱也不顺,在大学期间交了一个女朋友,可她在毕业的时候跟一个大款跑了,我发誓要找一个比她更漂亮的。”

我问他找到了吗,他说“找到了”。他找了一个19岁的舞蹈学院的女孩子,我说这不是很好吗?。他说:“不行 !她才19岁,我整天提心吊胆,担心她会不会跟别人跑。”因此,我们愉快与否,有时候不取决于我们有没有钱财,有没有地位,有没有学历,长得够不够漂亮,而是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态度,我们如果拥有积极的心态,就能处处体验到生活的美好。

情绪两极性的另一个决定因素是我们的期望,即预期值。两个学生,考试成绩都是70分,一个愉快,一个不愉快,为什么?因为期望不一样,一个会想“我在北这么好的学校,考了70分,中等水平,是很不错的”,那么你就高兴;另一个却想“我怎么才考了70分,还有那么多人比我强”,那么你就痛苦。我们在治疗的时候,需要降低的是对自己目标实现的可能性的期望,而不是降低目标的标准。

我们在经历有些事情的时候,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体验同时存在。我们好不容易出门旅游,一方面在欣赏如画的美景,一方面又在后悔几个月养老金没有了。这就是所谓情绪两极性的矛盾性。矛盾的情感正是心理问题产生的温床。有些人一边花钱享受,一边心疼后悔,我们称这类人“享受能力低下”,我们奋斗的落脚点就是为了享受生活。

所以,我们要学会享受生活,不要处在矛盾的状态中。

前几年流行二句话,一句是“没有任何借口”,一句是“方法总比问题多要”。

这两句话都告诉我们,遇到问题是人生的常态,若遇到问题你就找借口,自然问题得不到任何解决,而且还会产生新的矛盾,因此,只有那些主动往积极处想的人,去寻找方法的人,才有可能实破困境进入佳境,步入人生新境地。

健康也是如此,你身上有一些小病,你若依然担忧、恐惧、弊了一肚子气,那么,只会加重你的疾病,相反,你若看开点,胸怀放宽点,多朝好处看看,进了花园别老去找荆刺,而要学会去欣赏花园里各种各样的鲜花,那么,你就没有白去一趟花园,人生就没白走一趟,你的疾病也会在调理中慢慢好起来。

3、往事后想开点——扭转了长征干部的死症

往事后想就是假定事情发生之后回过头来想。

先说往事后想治病的例子吧!

前几年,北京某干体所老长征干部得了癌症,各种方法都用尽了,依然不能使病情好转,老人很固执,坚决不化疗。后来医生说这老人最多还能活半年。

部队干部尊重他是一位老革命,尊重老人死前的选择——他要回湖北老家疗养,以度余生,死了也要埋到老家的土地上。

部队派专车送老人回了湖北老家。

老人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想尽快找到死后埋自己的墓地。他找到小时候常去玩的一个山上,看到了儿子玩的地方还依然如故,只是山上的树被砍划得很厉害,他决定就埋在这个山上。于是他找到当地民政局,民政局干部同意他的意见。

山找到了,美中不足的,只是树太少,尤其是松树太少。

老人决定将自己的钱一半用来购松树苗将山上栽满松树。他想,到时自己死了也藏在一个苍松翠柏的山上,而不是光秃秃的山上。

他依然有军人风格,说干就干。他请了当地的三位民工便干了起来。他自己也完全不顾癌症了,也每天到山坡上去栽松树苗。

他听着乡音,呼吸着久违的带着泥土气息的空气,心情好极了。他每天起得早,身上每天都流几身汗。

亲戚都叫他少干点。老人总是笑着说,我必须多干才成,我只有半年活了,在这半年之中,我必须在这山上栽一万颗松树,我还要将这座废山取一个新的名字呢?亲戚也笑问道:您取个啥名呀?

老人笑道:我想了,就叫万松山吧!

老人忘记了疼苦,忘记了吃药,忘记了自己是个将死亡人,他越干越来劲,整天忙得笑呵呵的,全身上下都是泥,仿佛一个老玩童似的。

时间过得真快,半年将到了,山上的树也快栽完一大半了。

部队的慰问小组见老人还没有去逝的消息,就又派人去湖北看他。一看吓一跳,老人在山上栽树,象一个年轻人一样,根本不像一个将到死期的人。于是,立即把老人拖到县医院检察各种指标,奇怪的事出现了——癌细胞都没有了。

到哪里去了?

显然是老人改变了思维方式,换了生活环境,将自己的癌症治好了。

没想到他本是回乡找埋葬自己的墓地去的,却不期将自己的病治好了。

老人为什么癌症晚期之病,半年就不见了呢?

这很正常,人是一台自足的机器,人是完人,任何病都可以自己治疗好,只不过许多人不知道罢了。

怎么治?首先是改变思路,老人是回到了大自然中;后来测老人每天工作、休息的山上山下,空气中负氧离了指数是北京城干休所的三倍;二是老人由于每天干活很累,睡眠质量大大提高;三是吃也吃得相当多了;四是老人回到阔别几十年的老家,听到乡音十分亲切,心情更好得不得了;五是流汗加快了排毒功能,加快里新陈代谢。

仅此而已,就能将癌症赶走。这就是自然疗法的好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生病了,不应只整天想着你那病,而应往病外想想,想想还能干点什么别的,或者想想其它的事也成,总之,只要能转移负向注意力的思维就成。

往事后来还有一个好处,你若遇到生活困难,你无法解决,十分苦恼。此时,你只好想想天下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事未来时都认为是大事,事过了后再回头看,原来都是小事而已。试想,人一生中真正的大事又有多少呢?没几件吧!

一个人生了病,就应立即学习思维转移术,否则,就很可能眼中、心中、话中只有病,如此一来,肌体在负面暗示之下,就会恶化病情,加重病情,从而导致病人走向死亡。

生命的潜能是无究的,每个人只要利用一点点潜能就能将许多严重的疾病击退。关键是许多人却不知道开发自身潜能。

我在这章中说的想开术的方方面面,就是一种十分优秀的开始自身潜能的方法,我用这种自然疗法帮助了许多人走出了病境,走出了人生困境。

看开,就是换天空,换心境,换思维内容。看开,就是清除负向的一点思维,换上正向的阳光思维。如果一个人能真正看开,能往事后想,又有什么小病不能治好呢?又有什么心病治不好呢?!

看得开,是福!是寿!是健康!是幸福!

看不开,是地狱,是短命,是痛苦,是死亡!

看得开是一种修养。

一个人要想真正看得开,还得修养浩然之气。

气,包括七情中的喜、怒气,六淫中的风、寒、湿、火等气。民谚云:“气大伤身。”古今中外因动大气而得病身亡的例子很多。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就是被气得吐血而亡。现代英国著名化学家亨特,也是在一次医学会上被人顶撞,大动肝火,生气导致心脏病发作,当场一命呜呼。

气大不但可以使人生病、死亡,生大气还可使人铤而走险、杀人犯罪。“气是疾病之源”、“万恶之源”,这是千真万确的。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当人兴奋时可分泌出一种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这些物质有利于身心健康,能把血液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反之则内脏器官失调发生疾病,引起高血压,造成冠状动脉闭塞,还特别容易使心脏病复发,甚至猝死。

由此可见,一个人只要时时注意,不受“七情”、“六欲”的干扰,时时保持心胸宽广、心平气和,就能达到延年益寿之目的。

有诗日:“酒是灌肠的毒药,色是刮骨的钢刀,财是下山的猛虎,气是惹祸的根苗,看来四字无用,不如一笔勾销。但是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不成世界,无气反被人欺,确实四字有用,望君量体裁衣。”

大量资料表明,现在科学发达进步,人们关注保健,人活百岁不稀奇。但已知的百岁老人中,几乎没有达官、显贵、大亨巨富。百岁者只图享受平平淡淡的日子,没有奢求,总是顺其自然,过着极普通人的生活。这些人悟出一条养生养德的真谛:贵在不贪,不贪是福寿自高。

4、往前因想开点——治好了一女生的连连打嗝

往前因想,意识很明显,就是往事情发生的原因处去想,去思考,去解开你心中的结,而后去掉身上的邪气,使正气畅通无阻,从而解除体内疾病。

佛陀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救世言论之中有三大基本真理:

一是运动论,即世界万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不变就僵化,就接近死亡。变是一种常态,是谁也不可阻拦的。我们生病后,首先得在思维上有变化。想开点,就是在寻找变化的途经,往前因想也是在寻找变化,这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