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不生病的思维
29684500000026

第26章 这样想,就不生病(3)

思维病在中国最为普遍。在我的生活圈子里,有的学者十分狂妄,他认为他写的书是天下奇书,能解决世界上绝大多数问题,温家保、布什都一定要反复读。这样的朋友当然是有思维狂想病。我有一次对他说,全世界关于人文的基本问题就那么几十个,几千年来,哪一个问题又被人类真正解决了?既然没解决,哪那么多学者的文章意义又何在?他这就不做声了。

思维病的杀伤力远远大于“非典”和“禽流感”。因为非典和禽流感毕竟最多只能死几百几万几十万而已,何况还有许多抑止此病的疫苗正在研究。

思维病则是全球目前最为流行的疾病。全球60亿人口,有思维病的人不在少数,只是每个人程度各有不同而已。而且,思维病的得病期长,一旦形成,就十分难治根治。绝大多数人的失败,主要是因为思维有病之故。

目前,全球关注此病的人极少,更不应说研究出治病疫苗了。我个人能力有限,我虽自开了此研究课题,但迫于生计,也只能湖光掠影,略作思考。我对思维病,思考了三年多,仓促写成此书,仅作抛砖引玉之想。

我早已深知,21世纪的十大课题之中一定有“思维病”的研究,因为全人类都有不同程度的思维病,因为全球矛盾日益尖锐。之所以造成日益尖锐的矛盾,关键全在没有思维品德。

思维病若要细分,则分为:

由此图可以看出,思维品德是目前思维病研究的重点课题,因为市场经济只有摆平了此病,才会有诚信、合作、忠诚、感恩等优秀品质出现。一个人只有解决了思维病,我们才能真正快乐、幸福。

如今,思维病相当普及,也相当严重,绝大多数人都应挂急诊科了,但他们却盲然不知。这个社会,人们的思维都在广泛歪用,如此多的冲突皆因思维歪用而起。要想扭转这一自伤伤人的局面,就得先查查自己有哪几种思维病。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学者”、“决策者”和“思考者”。

如果不根治中国人的思维病,就算肌肉再发达,也只是替外国人打工而已。更何况我国如今大倡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但若不能诊治数亿人的思维病,那还谈什么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和实现健康长寿、快乐人生和和谐社会呢?

6、思维品德——救治人类的新处方

我为什么会要写这样一本书呢,除了前面讲的原因之外,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我近年看到太多太多受过高等偏执教育,却背着半袋证件文凭四处“行乞”的人,尤其是看到我的亲戚北大毕业的博土生,居然也犯罪入狱了,还有我那三个被押上刑场的学生,还有我身边越来越多的愁眉紧锁者,这一次一次都给了我当头闷棒,叫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何如此多大学生违法,如此多学士、硕士、博士在锐意犯罪。这使我格外震惊,怎么会这样?

教育为何培养了这么多废物?为何培养了这么多社会垃圾?为何让越来越多的人陷人无奈、烦乱和痛苦之中,永劫不复?于是,我们在北京调查了500人的生存状态个案,深入研究,很快就总结出了问题的根本原因。

做事的智力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因为做事的智力是走向分裂的,而只有道德和感恩才是走向合作、和谐的!今天,作为一个员工,能真正改变你的不是你的专业,不是你智力水平有多高,而是取决你的道德品质。因为在今天,专业和你智力水平并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谁的口袋里没有几斤文凭或证书。

只要对500强企业的人力资源材料进行研究,我们就会得出这样一个十分惊人相似的结论:世界500强都在高薪迫切寻找“感恩型专家”。只可惜,这种“感恩型专家”却并不太多,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才华的人太多太多,但有才华而又有感恩之心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为什么有才华而不懂感恩的人在才市场上不太走俏,而“感恩型专家”却十分走俏呢?是因为物以稀为贵,以多为贱。这三者的区别就在于:平凡者只有行动能力,专家只具有行动能力和思维技巧,而感恩型专家却具有行动能力、思维技巧和思维品德。见图示:

仅有行为品质的人是“机械人”;有行为品质和思维技巧的人,是不完整的人,是“缺德人”,只有三者都拥有的人,才是真正完美的“和谐人”,才能真正为企业创造财富,才能走到哪里,哪里都大受欢迎。

为什么会造成这一结果呢?进一步向前推,就回到了目前偏执的教育。只要把北大、清华的总裁班、经理班、店长培训班课程表拿来一看,就会发现,在所有的课程中,思维品质的教育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空白点。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市场都迫切需要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和技巧,都需要立竿见影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学问。这种急功近利的方法,这种只重思维技巧的态度,这种不顾思维品德的治学方法,是不可能使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显然目前的教育已走向了偏执。教育不是用来教导分裂的,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一样。另外,我们所有的人都误认为,道德品质不是内在的思维能力,而是外界强加于人的一种品质,这是问题产生的关键。

要受到白痴的尊敬,你必须按照他们的方式和他们的期望来做。要被病态的人尊敬,你必须比他们更病态,他们才会尊敬你。不过,你若真那样做了,你将失去自我,失去你的灵魂。但你不那样做,你又会失去生存的环境,甚至失去生命。这是偏执教育制造出来的二难。迄今为止,我总结了一下偏执教育制造出来的两难问题,最少不下于一百个。如:

1、高速病 2、 奢侈病 3、目的过头病

4、假相病 5、 迎合病 6、被承认病

7、未来病 8、 复杂病 9、分析过度病

10、压抑病 11、贪婪病 12、眼德缺失病

13、借口病 14、机械病 15、勾头自卑病

16、效益过头病 17、摇摆病 18、狂学病

19、小农病 20、狂想病 21、他主病

22、浅层模仿病 23、碎片病 24、毒镖病

25、悬念缺失病 26、迷失病 27、意义缺失病

28、牛角尖病 29、定势病 30、惯性病

31、单一病 32、消极病 33、封闭病

34、僵化病 35、片面病 36、极端病

37、嫉妒病 38、陈见病 39、情绪病

40、冷战病 41、垫背病 42、反调病

43、失落病 44、滥承诺病 45、见忘病

46、空想病 47、中庸病 48、肤浅病

49、偏见病 50、攀比病 51、幼稚病

52、抽心病 53、花心病 54、回避病

55、执着病 56、以为病 57、拒外病

为什么会这样?

主要是偏执教育的基石、内容、方法、手段等等,不是需要改进,而是需要彻底创新了,到了非摧毁和重建不可的地步了。当然,我在本书中谈到的偏执教育,更细分的内容是指家庭偏执教育、学校偏执教育和社会偏执教育,不是专指学校偏执教育。因为,从小到大,每个人受的伤害是无处不在的。

如:幼稚病。全世界的偏执教育基点都是把人当小孩看的,它从没有真正教人自立过。小孩需要奖赏,那么,长大成人了在各个部门工作,他便设立什么奖励、奖金、勋章来哄你,他之所以用这些东西来哄你,是因为他从来就没把你当大人看过。

一个成熟的人是不需要外在的奖赏的,奖赏是一种愚弄。成熟的人他的奖赏只可能来自于他的内在,他的付出之中,他不可能盯着那个外在的奖赏而努力而奋斗。萨特,一个伟大的小说家、哲学家之一,他便是一个对人类偏执教育有很深洞的见的人,他拒绝了诺贝尔奖,他在内心深处认为那是对他的侮辱。

他说:当我创造我的作品时,我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奖赏,诺贝尔奖并不能够对我增加什么,相反地,它反而把我往下压,它对那些寻找被人承认的业余作家来讲是好的,我已经够老了,我已经享受够了,我喜爱任何我所做的,它就是本地身付出所得到的奖赏,我不想要任何其他的奖赏,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比我已经得到的来得更好。

他是对的,但是世界上对的人很少,世界上充满着错误的人,他们都生活在陷阱之中,都落入了偏执教育不足的圈套之中。

同样还有一个类似的笑话。泰戈尔,世界上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写了《吉檀加利》一书,它的原文版比翻译版优美得多,因为原文版是用孟加拉语写的,而孟加拉语很甜,既使在吵架时,它听起来好像在谈一件好事,极富有音乐感,这是英译本永远做不到的。

不巧,英译本得了诺贝尔奖,而更优美的原文在国内却反响很小。由于他已得了诺贝尔奖,故国内许多大学回过头来要给他颁发文学博士头衔,他故乡加尔各答大学是第一个颁给他荣誉学位的学校,但是他拒绝了。

他说:你们给我一个学位,但你们并没有承认我的作品,你们是承认诺贝尔奖,你是对那个“玩具”感兴趣,你是在侮辱我和我的劳动。

他们认为只要是奖励,就没有人不要的。因为从小的偏执教育都是这么哄过来的。但是,这对一个成熟的人来说,对萨特、对泰戈尔来说,就是一个障碍了,因为他们是一个成熟的人,是一个有自己独特见解的人。那个哄人的道具在他们身上便不灵了。他们成了他自己的主人,他不是仆人,他也不想当仆人。因为有奖赏便有了主仆关系存在,就纵容主仆的关系,就加深了奴性。

又如:奢侈病。如果你不能节制自己乱花钱的习惯,那么你也许已经不知不觉感染了奢侈病。奢侈病,是一种典型的现代病,它专指无节的挥霍。挥霍——炫耀性消费,是经济学家凡伯伦创造的术语,他认为,富人们在消费方面的挥霍行为仅仅是为了向他人显示其能力。

罗伯特发现,一名美国CEO需要拥有一栋15000平方英尺的住宅,仅仅是因为与其地位相同的老板们都拥有如此规模的住宅。假如他购买一所小一些的房子,除了会在公众面前大丢面子之外,还将面临人们对企业运营状况产生猜疑的风险。但是,如果所有CEO都将自己的宅第规模缩小的话,他们内心的窘迫便会一扫而光。

其实,每个CEO都希望自己购买的房子面积更小一些。毕竟,房子大了就不得不雇人进行维护,并且需要额外的管理,这是一件相当束手的事情。

如果奢侈病只是富人们自己发烧,那么它也许还只是社会上的一道风景线。但是,上层的消费失控行为就像一种病毒,它影响并大量激发人们追求奢华的狂热,对中等甚至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模式也起到了倡导和改变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所有的人都受到了感染。

奢侈病患者不仅仅追求豪宅、游艇,还包括350美元一天的旅行,200美元一双的鞋,越来越贵的家庭用具和一掷千金的整容手术。在外国人看来,中国人“烧”得也很厉害,巴黎一个出售家庭用品的老板,一天接待了一个30人的中国旅游团,人们竟然一次采购了50万美元的用品。

人们为什么会无节制地、炫耀性地消费呢?这是因为人们“关注相对处境”超过了“关注实际处境”。

是的,如果你的年收入10万元,你和年收入8万元的人在一起,一定很幸福;但是和年收入15万元的人在一起,你就会觉得悲哀。如果其他的人都送99朵玫瑰给女朋友,你就不好意思只送11朵了。但是,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她嫁给她老公是因为那年情人节,他非常窘迫地送给她一盒只有3颗的巧克力和一朵玫瑰。

其实,一朵玫瑰也可以代表爱情。也许你认为,为了生活或工作需要,你不可避免地要炫耀性消费,但别忘了,奢侈病是有传染性的,它会传染给你的下属、老婆、孩子,以及你的亲朋好友——每一个怕花少了钱而丢面子的人。

7、意识的能量——治病的新力量

一个人的全部能量有两种,一种是外显的行为能量,一种是内隐的意识能量。这两种能量的精华部分都是意识的有序性。

只要是优秀的医生都知道,治病先治人,治人先治心。这个治心就是调整和控制人的内在意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