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金口才全书·即兴发挥的说话艺术
29695900000020

第20章 有效的说话方式(1)

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最讲究的就是有效的表达,无论你出于怎样的目的,都不希望没有效果,甚至适得其反。说话的目的有四——不论说话者是否有意识,说话一定具有以下四个目的中的一个:

一、引起听者行动的短语;

二、提供知识或讯息;

三、引起共鸣,感动与了解;

四、让听众感到快乐。

我们现在以亚伯拉罕·林肯为例来说明这四个目的。林肯曾经发明过可以将触礁的沉船打捞起来的机器,并得到专利权。但知道这件事情的人显然不多。他在自己的律师事务所附近的机械工厂制造模型。每当有朋友来看模型时。他都不厌其烦的加以讲解。此一说明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提供知识和讯息。林肯在盖茨堡新旧总统交接时,亨利克来的追悼会上所发表过的不朽的演说——他的目的乃在于取得听众的共鸣了解,并让听众感动。林肯当律师时和陪审团所做的辩论,其目的在于让自己得到有利的判决。而政治性演说的目的,乃在于传递意见。换句话说,是要说服听众去“行动”。

在林肯被选为总统的前两年,林肯曾以发明为题,在全国各地做巡回演讲,其目的在于取悦听众。有时这四个目的是相互浸透的。但总有一个显得比较突出,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希望能有效,只除了白痴例外。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给大家举一个特殊的事例,即一些被人们称为“废话大师”者的语言。

格林斯潘是三届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有人说他是全球的“影子”总统,这位身材颀长、消瘦、年过七旬、总是穿着一套暗色西服,平底便鞋的老人,一走进他的办公室,媒体、公众,特别是华尔街上那些从事金融业的人们,便开始注意倾听他讲的每一句话了。因为他在这天讲的一两句话,可能决定那些证券商、股票持有者们明天是进天堂,还是下地狱。

他的职责就是根据美国经济运行的现状和对未来趋势的分析,预测及时调整货币供求的决策。他独立于总统和白宫,只对国会负责,人们总是仔细聆听他的每一次讲话,捕捉他遗词造句中的微言大义。甚至从他的动作和微笑中去寻找暗示。不过,这对于格林斯潘来说,则意味着讲话是件繁重的工作。因为他得时时注意不要误导了舆论和公众。

所以,一言九鼎的格林斯潘同时又被人们称做“废话大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索罗说,格林斯潘和他的前任们“都对无意义的废话这门艺术有精熟的掌握,是说废话的大师”。事实上他说话的目的,是怕别人听信或采取什么行动,他不愿给人们提供任何信息。

让信息降低到零为止。在一次对国会的讲话中,他说:“我知道你相信你明白了你认为我所说的但是我不能肯定你是不是意识到了你所听到的并不是我的意思”谈到华尔街道·琼斯指数下降166点时他说:“对货币标准问题的讨论反映了我们已选择管理我们自己的方式来仔细研究,并且,也许,更基本地说来,也是关于我们该管理我们社会的这一基本价值的讨论。”他甚至也会自我调侃一番:“自从我就业于中央银行,我学会了语无伦次加含糊其辞。

如果我令你觉得过于明白了,你一定已经误解了我的意思。”他说处在他的位置,不得不学会说话前言不搭后语,或含糊其辞。并且有意使用不规范的语句。

这套FED(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缩写)语言,是格林斯潘工作上不可或却的。却在生活上给他带来不小麻烦,甚至差点在他的爱情之旅中,与现在的夫人擦肩而过。80年代初的一天,担任里根政府社会保险委员会主席的格林斯潘接到全国广播公司电视台驻白宫的记者打来的

采访电话,那是该台高级记者安德内尔·米切尔。采访之后,他们有了一次愉快的聊天。两年之后。格林斯潘才采取主动行动,他们有了第一次约会。又过了两年,他们两人公开出现在白宫的晚宴上,从此,华盛顿社交界就常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了。两人的爱情之旅长达12年,格林斯潘终于向米切尔求婚了,可是他那习惯性的双关语和让人难以琢磨的含糊其辞,使精明的女记者在连续了3次的约会中也没有搞懂他的意思。最后还是格林斯潘断然抛开FED语言,用明确的话向米切尔求婚,才结成了秦晋之好。

成功的交际,以及成功的演讲,要想取得感人的效果,大致来讲,应该是能认清自己的目的,以及知道如何达到目的的方法。我们认为有效的说话方法应该是:

1找对了目标。

2使听众对你的话题有兴趣的技巧。

3自己首先要激起对话题的热情火焰。

4内容和自我感觉一致。

5有由信念支持的诚恳的表现。

6生动亲切、传达内心的感触。

7不压抑真正的情感。

8感情的生发作用。

9热情的表现。

10将听众关心的事物编入话题。

11地方性的特殊话题。

12意识到人们所关心的事都与自身相关。

13做正确诚恳的评价。

14确知你与听众的共通点。

15与听众建立清楚分明的关系。

16在演讲时要使用听众的名字。

17用“我们”来称呼。

18让听众产生温暖感。

19让听众扮演一定的角色。

20不轻易用质问。

21不要自以为清高。

22采取低姿态。

23利用人性的弱点。

对听众夸示你的优越感,必然会遭到严励的反感,而被冷眼相待。在别人面前发表言论,你就仿佛陈列在厨窗中的商品一样。你的各种人格层面都将一览无遗地呈现在别人面前。若在演讲时,带了一点点的骄傲之心,都会带来不可收拾的后果。由于我们本身不可能是一个人格完美的人,所以,你表示自己将尽力而为的话,会令听众产生好感及尊敬。除非你有表演的天才,能引起听众发噱。

提问的6种方法

1率直提问

直接抓住对方的某一要害问题,开门见山地提问,以置对方于被动地位。这便是率直提问。

率直提问的关键是要抓住对方话语的实质或漏洞,直接提问,因而提问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一次发问,也可以连续发问,还可以排比逼问。

一次发问是针对对方的问题或漏洞,直接用一个提问指明对方的错误的提问形式。它往往用于对方的错误较明显,且能一问中的的情况。例如:一鞋商趁运动会期间推销其新式球鞋,

吹嘘道:“谁买了我的球鞋,谁就能跑第一名。”此时,旁人问道:“如果有两个跑100米的人买了你的球鞋,谁能得第一名呢?”鞋商会无言以对。

2诱入提问

诱入提问是有意识地通过提问来使对方落入自己设计的圈套,从而迫使对方承认或否认某种言行,达到己方的目的。

诱入提问的要点是:根据辩说对方的特点和讨论的问题,设计一个提问,使对方的回答陷入一种困境或被动地位,此时你再根据对方的回答进行评价或批驳,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3适时反问

问与答,是索取和提供信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问方较主动,答方较被动。但这种关系是相对的,并且可以相互转化。反问就是在对方提出问题时,不回答问题,反而提出问题来让对方回答的问话方式。借助反问,变答者为问者,被问者变成提问者,变换了角度,也就能使己方变被动为主动。

反问的关键是要适时,就是要针对对方的情况和己方的情况,把握反问的时机。有直接反问和间接反问两种方式可供选择。

4矛盾发问

在辩说中,对方的观点或某一句话里往往隐含着自相矛盾,而己方又难以用陈述的语气挑明。此时,己方便可借助于提出一个问题,使对方的自相矛盾处明显暴露,置对方于被动地位。这就是矛盾发问。

5明知故问

对答案明确的问题或己知的事实,故意提出来问对方,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方法就是明知故问。

在明知故问过程中,所提问题的答案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明知故问的目的,可以是故意刁难对方,也可以是引导对方进一步思考问题,还可以是为了说服对方。根据所提问题的答案的真假不同情况,可将明知故问分为三种形式:正面故问、有意错词和模糊故问。

正面故问是明知正确的答案,只是因答案于对方不利,便故意将问题提出,置对方于困境。

这种明知故问形式往往用于辩论之中。

例如:1990年亚大辩论会决赛的辩题是“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当时,南京大学队是正方,台湾大学队是反方。辩论中,南京大学队就明知故问了一个问题,“人类最大的共同利益是什么”,因为这一问题的答案很明确,众所周知,就是“和平与发展”,但答案显然对反方不利,所以正方不仅明知故问,而且不断追问。反方先是一再回避,但最后被逼得不得不答非所问:“人类最大的共同利益就是在所谓的南非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候,俄罗斯的种族问题又出来了啊!”南京大学队就是恰当地运用了正面故问形式,使反方出了洋相,陷于被动地位。

6两难设问

错误的言行总是有懈可击,自相矛盾是其最突出的弱点。利用对方观点或行为的矛盾之处,

通过设问使其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这就是两难设问。

两难设问的逻辑基础是二难推理。二难推理由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和一个有两个选言肢的选言判断为前提,并根据假言判断和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而推演。它是论辩中常用的一种逻辑形式。因为通过作小前提那个选言判断列举出的两种可能情况引申出对方难以接受的结论,可使对方陷于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两难设问也可达到这样的目的。其运用要点是:向对方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回答包含正反两种选择,但对方无论作出何种选择,结果都是其难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