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北大清华的9种性格
29708700000026

第26章 北大清华的第七种性格:尊重欣赏,乐观友善(3)

周康是一名毕业的清华学生,与另一名名叫张军的某名牌大学生共同进入了一家电力集团。虽然身为清华学子,但周康表现得极其低调,并不愿意和张军争什么。相反,张军的性格外向,总是习惯大大咧咧地说话,尤其在攻克了某件艰难的任务时,就会立刻通知大家前来“欣赏”。

然而半年过去了,张军却郁闷地发现,那些老前辈、新人都喜欢和周康来往。他有些摸不着头脑:“那个书呆子怎么会得到这些人的好感?难道他比我优秀?”

然而,通过几个星期的观察,张军并没有感到周康有什么过人之处。素来直来直往的他,在一天下班后找到了办公室主任,问道:“主任,为什么那么多人都那么喜欢周康?”

主任没有说什么,只是低头笑了笑。

张军冷笑道:“哼,他们一定觉得他是清华毕业的,所以高人一等,对不对?有什么了不起!”

这时候,办公室主任开口说话了:“恰恰相反,在周康的身上,我们没有感觉到所谓的傲气。张军,不可否认你很优秀,但在处理同事关系的问题上,你的确不如周康。别看周康很少说话,但每当有了成绩时,他总会给那些前辈第一时间发去邮件,感谢他们的指导。不知道你是不是还记得,上个月他独立完成了一台发电机组的改进,结果获得了1000元的奖金。那天晚上,他邀请咱们同事一起吃饭,当然也邀请了你。可惜,你没有去……”

张军不服气地说:“可是,每次我有成绩的时候,也给那些前辈们看了啊!虽然,我没有写什么虚伪的感谢信……”

主任说:“这就是你和他的区别。你更多的是炫耀,而周康更多的是分享。即使一个项目和自己无关,但仍然能够听到成功者对自己的感谢,这样一个人谁不会喜欢他?我想,这也许就是清华的一种风格吧。张军,你也是名牌大学毕业,但这一点上,你真的不如他。这绝不是什么学历的问题,而是态度问题。”

有很多人不解地询问:为何我和同事的关系很难拉近呢?在职场中,无论你身处的公司规模如何,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渴望:与同事之间关系和睦,拥有较高的人气。其实想要做到这一点很简单:获得成功后,第一时间与同事分享工作的成功。即使是凭你一己之力得来的成果,也不可独自居功。让那些属于同一部门,曾经协助你的同事一起分享这份荣耀,那么你的人气自然居高不下。

我的功劳为何要与他人分享,这样我的努力不就被人遗忘了吗?也有人这样认为。其实,你的所作所为在上司眼中被看得清清楚楚,如果自己一味卖弄、夸耀,反而会落得骄傲之嫌,当然,同事也会觉得十分无趣,达不到双赢的目的。相对地,如果你大大方方地与同事分享功劳,一方面可以做个顺水人情,另一方面上司也会认为你很懂得搞好人际关系,从而给你更高的评价。

张书俊是学软件工程的,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工作几年后在公司带领了自己的团队。这天,他接到了一个重要的软件开发工程,经过不懈努力,这项工程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

见到此,老板自然欣喜万分,于是急忙把小张叫进了办公室。这个时候,恰巧秘书进去送资料,回来后告诉办公室的其他人:“老板正在夸奖小张呢!”于是,大家都纷纷向李秘书围拢过来,询问其中的原因。秘书说:“老板把小张夸奖了一番,我可从来没看到老板这么高兴过。”

听到这里,开发小组的几个组员都有些不满,小声议论了起来:“那都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吗?没有我们从旁协助他会成功吗?就是啊,太过分了,忘了我们连续加班十多天的时候了。”

就在大家七嘴八舌之时,老板亲切地拥着小张走出了办公室,高兴地对大家说:“谢谢你们研发小组的同人们,刚才张组长已经向我说了,你们为这次任务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听说有几位同事还是带病加班,真是辛苦你们了,本月给你们发双薪。”

老板的话音刚落,办公室里响起一片掌声,同事们把小张围住,大笑着拍着他的肩膀,并竖起了大拇指。从这以后,小张负责的开发小组接连攻克难题,因为组员心里明白:和这样的同事共事,是自己的幸福!

在这次软件工程中,尽管小张的功劳最大,获得嘉奖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小张精通人情世故,他深深地明白有功不能独享这一道理,于是立即和同事们进行分享,结果受到了大家的拥戴。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小张没有将功劳分享,那么其他同事一定会心存不满,那么他未来的工作自然不能顺利进行。

我们这些“职场人士”应该以小张为榜样。如果你赢得了一份荣耀,那就请你第一时间做好以下几件事:

1).感谢

即使你的成功完全是自己的功劳,千万不要把所有功劳都当成自己的,即使实际情况确实如此,你也应该立即感谢他们,感谢同事的鼓励、帮助和协作,感谢上司的提拔、授权和指导。当着所有人的面将这份成功分享。如果同人的协助有限,上司也不值得恭维,你也十分有必要感谢他们,这样做可以让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下一个项目中,使你的工作做起来更加顺畅。同时,你还应将分享作为重点,而不是将主要笔墨放在“自己如何攻克难题”之上。

2).分享

利益分享——假如你的功劳受到了老板的嘉奖,那么,你就应当主动地与同事分享这份实质奖励,这样就会让旁人有受尊重的感觉。如果你的荣耀事实上是众人鼎力协助完成的,那么你更不应该忘记这一点。

办公室外的“happytime”分享——及时与同事分享,并非只有成功后的快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是分享的内容。你可以让这种分享,形成一种持续性的习惯。你有没有在8小时以外跟你的同事打过电话?逛过街?吃过饭?如果一次也没有的话,那么就要小心你的同事已经把你当作了一个不合群、性格孤僻的人了。

“小吃”分享——在公司中,我们不仅只有工作这一件事,其实,很多小细节都能够起到与同事“分享”的目的,例如分享小吃。同事带水果、瓜子等零食到办公室,中午休息的时候请大伙吃,这时你千万不要以难为情为由一概拒绝。有时,同事有什么高兴事,买点东西请客,也很正常。对此,你应该积极参与,千万不要冷冷坐在旁边一声不吭,表现出一副不稀罕的神态。时间一长,人家当然有理由说你清高和傲慢,觉得你难以相处,那么你在公司中的朋友自然越来越少。

7.不对同事期望太高

建立合理的期望值,才能融入团队。

清华大学为什么能够成为学子们梦寐以求的顶尖高校?著名学者傅国涌先生认为,这一成果是曾经的清华大学教授们各自风格迥异、却又互相体谅的精神铸造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清华大学的教授们对同事的大度和不苛求,这才造就了清华大学百舸争流的局面。

傅国涌先生在《民国年间那人那事》里,这样写道:

剧作家王文显是清华大学外文系主任,他教的也是戏剧。王文显讲课的时候,完全是照他编的讲义在课堂上去读,年年照本宣科,从不增删,不动感情,给人的印象“仿佛是长老会的牧师在主持葬礼”,下课钟声一响,他马上离开,从不多留一时半刻。

吴宓先生则“讲起课来就像罗马舰船上的划桨奴隶在做工”,只要涉及的引文,别人都是照着书读,或抄在黑板上,而他总是有条不紊地背出来,他上课很有个人见解,虽然不可能说得全部正确,但绝对是言之有物。

叶公超讲课则很有意思,他上课的时候并不给学生讲,而是让坐在前排的学生,由左到右,依次朗读,到了一定的段落,他会喊停,问大家是否有问题,如果没人回答,就让学生一直朗读下去。有人偶尔提一个问题,他断喝一声“查字典去”!声音极有威慑力。

张申府的逻辑课在那个时候最受欢迎,他很少讲逻辑学,而是骂蒋介石,简直成了热门论坛,听课的人很多,拥护的来听,反对的也来听,课堂挤满了人,窗口也站着人。那样的盛况不可谓不壮观。

可以说,这些教授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缺点,有的教授之间还存在一定竞争关系,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对对方提出各种不合理的要求,而是尽力维护清华这种百家争流的局面。正是这种并不完美的课堂教学,造就了钱钟书、钱伟长、陈省身等一流的文学家、科学家,为祖国培育了一个又一个栋梁之才。

尊重其他教师授课和学术的不同风格,而不是苛求其做到完美。清华大学的教授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学生:人是各有所长的,对别人不能求全责备。不必要求同事做到完美,而是形成一种团队互补的状态,而是懂得用其所长,这就是清华大学成为百年名校的关键!

百年清华如此,职场亦是如此。我们都想在一个完美的团队里工作,因此我们就必须与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的习惯、能力,而不是一切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简而言之就是:不要对你的同事期望过高。适当降低期望值,反而有助于团队的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