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北大清华的9种性格
29708700000009

第9章 北大清华的第三种性格:自强不息,追求卓越(2)

很多人都知道,美国著名作家亚历克斯·哈利曾经是美国海岸警卫队的一名厨师。在做厨师的那几年,只要一有空闲,他就会帮助同事们代写情书。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写作了。

此时,他有了一个伟大的梦想:成为一名作家,并且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写一部长篇小说。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他开始了积极的行动。每天晚上,他不是在别人的书中钻研写作方法,就是在屋子里不停地写。

就这样一直坚持了8年,哈利的第一篇小说终于发表了。虽然稿酬少得可怜,但在他看来,他相信自己离理想更近了。

一转眼,哈利从美国海岸警卫队退休了。退休后的他,继续进行创作。在接下的几年里,他不仅没赚到多少稿费,反而还欠了别人不少的钱。尽管如此,他仍然相信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12年过去了,他终于把那部小说写完了。这个过程中,他忍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艰难困苦。因为不停地写,他的手指已经变形,他的视力也下降了许多。然而,他的小说立刻被全世界的人所接受,仅在美国就发行了160万册精装本和370万册平装本。这本书,就是伟大的《根》。

哈利的故事,揭示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只要为理想付出,他就掌握了向成功迈进的秘诀。只有这些愿意并且能够为自己理想付诸行动的人,才能更快地取得成功。所以,一旦我们有了梦想,就要毫不犹豫地去行动,为理想的实现创造条件。

行动起来吧,所有充满梦想的人!也许,下一个哈利就是你!

4.心态决定人生

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也许,我们对邹恒甫这个名字还有些陌生,但在北大校园,他却早已大名鼎鼎。这个湖南才子是北大经济学讲座教授,同时兼任世界银行研究部研究员、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主任。在邹恒甫的身上,你能感到北大人那种脚踏实地的心态,那种一心为学的理念。

教书和痛快地读书,是邹恒甫先生最喜欢的两件事。1994年,邹恒甫博士开始了中国经济学教育改革试验,他一手创办了武汉大学高级经济研究中心,开办了国际数理金融和数理经济系两个班,这两个班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教学与国际惯例接轨。中心向全球一流大学经济系输出很多中国经济学博士生,邹教授的行动赢得了经济学同行之间的佩服和尊重。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本经济学英文期刊,就是现在国际经济学主流刊物之一的《经济学与金融年刊》。

郎咸平说,在今天中国浮躁喧嚣的经济学领域,邹恒甫是一个传奇,在多远集纳的教育界,邹恒甫是一个另类。他忽略世俗的诱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埋头办教育,只问耕耘。作为对国学、历史和哲学情有独钟的著名经济学者,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他一种超人的眼光和胸怀。他像冬天里温暖的阳光,渴望照耀在更多人的身上;他更像一位旁观者,因为高度,因为距离,比圈内人士更懂得使命感,更为深沉和冷静。

现实社会中,有许多为了事业而拼命打拼、努力奋斗的年轻人。但是在打拼奋斗的同时,他们会显出些许迷茫,发出质疑:为什么有些人很容易取得成功,而有些人即使苦苦奋斗一生,却只能维持在温饱线上?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原因就是由于心态的不同。心态不同,人生命运也就不同。那些积极乐观、不畏艰难险阻的人,只要肯努力,终将进入成功者的行列;而那些消极的人,即使付出再多,也难以取得成就。所以,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主要取决于心态。

在德国,有一位将军被派到沙漠里参加训练。为了陪丈夫,他的妻子就跟着丈夫到了沙漠的陆军基地,白天丈夫参加训练,把她一个人留在营地的小铁皮房子里。在白天,沙漠的温度很高,即便是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华氏125度,这样的温度,热得让这位夫人无法承受。

然而与无法承受的高温相比,更让她无法忍受的是寂寞。在这里,这位夫人身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他们不会说英语,而她也不会墨西哥语和印第安语,每天只能待在房子里,在高温与寂寞的陪同下等着丈夫回家。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她想要抛开一切回家去。

父亲很快回信了,但只写了一句话:“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这简单的一句话,让她的心头一颤,同时对她的未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位夫人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惭愧之极的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她眼中的“星星”。

重新调整心态的夫人开始了另一种生活。她再也不把自己封闭起来了,开始努力跟当地人交朋友。虽然因为语言的问题出现了很多麻烦,但当地人的热情让她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渐渐地,她学会了一些基本的本地语言,并且对这里的生活产生了兴趣。而当地人也很大方地把自己最喜欢但又舍不得贩卖的物品送给了她。

渐渐地,这位夫人变得开朗了起来。她又开始研究那些仙人掌及其他沙漠植物,还学习了有关土拨鼠的知识。有时间的时候,她还陪着当地人一起去观看沙漠日落,感受沙漠里的海市蜃楼,他们还一起寻找几万年前,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海螺壳。这位夫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流连忘返的奇景。

就这样,夫人的抑郁情绪一扫而光。后来,她还把在这里经历的一切,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了一本书《快乐的城堡》,成为了轰动一时的畅销书。

铁皮房、沙漠、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他们都没有改变,是什么让这位夫人从抑郁变得开朗呢?答案就是她的心态。过去这位夫人习惯从消极的一面看待问题,现在她习惯从积极的一面去看问题,因此自然就会找到那颗最耀眼的“星星”。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选择、去对待它们。一个人的心态是积极的,他看到的自然是积极的一面,他的生活、人际关系以及周围的一切都是成功向上的;一个人的心态是消极的,他的眼里就只有悲观、失望、阴暗的一面,他自然不可能取得成功。

5.相信自己,才能创造奇迹

自信能够创造奇迹。

“从高一的自暴自弃到高三的奋发图强,自信给了我很大的力量。”这是一北大学生回忆高中生活时说的话。

高一的时候,每次考试他在班上排名都中等偏下,最差的一次是班上倒数第三名。久而久之,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变得自暴自弃,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然而,高二的一次化学竞赛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让他从原先自暴自弃的生活走出来。

为什么他能获奖?这简直就是一次奇迹:他偏科严重,只有化学比较优秀。然而因为长期成绩不佳,渐渐地他对化学也失去了信心。

就在那次化学考试前的一个星期,他看了一部名叫《风雨哈佛路》的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生长在纽约的女孩莉斯,从小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她的父母吸毒,周围的人也都是得过且过。小小年纪的她经历了人生的艰辛和辛酸,但却没有丝毫抱怨,也没有就此沉沦。她始终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一切。最终,这个贫苦的女孩用乐观的心态和顽强的毅力改写了自己的人生,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向她敞开了双臂,她用自己亲身的经历告诉世人:人生其实可以改变。

这部电影,让这个男孩热泪盈眶。他对自己说:“为什么我不是莉斯?难道我就没有契机,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吗?为什么我对自己没有一点信心?我一定要努力!反正这次考试只是一次化学竞赛,没有其他科目不至于拉总分,那么我干脆拼一把好了!”

带着这样的情绪,他投入了紧张的复习中。也许是忘记了其他科目的差劲,他在考试中发挥得异常出色,最终获得了第三名。那次获奖使其自信,他对自己说:“既然能拿到化学竞赛三等奖,那么自己在其他科目上一定也能赶上来!”

有了自信,他读起书来更勤奋,慢慢地把以前落下的功课都补了上来。“在学习中,坚持和积累这两点很重要。”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后,他觉得学习轻松多了,最终在高考中脱颖而出,跨进了北大的校门。

这个北大学生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舞台不会永远写着失败。正因为此,有人说:只要有信心,你终归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成功者。不可否认,现实中的我们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但是,能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还要看你是不是有信心展示自己。只要敢于挑战,坚信自己能成功,那么奇迹之门就会为你打开。

看看最近异常火热的林书豪吧。正是凭借着自信,他创造了NBA赛场上的奇迹。

NBA华裔球员林书豪近期非常受关注,美国时间2012年2月14日情人节“绝杀”,更是让他风光无限。当日,林书豪和他所在球队纽约尼克斯队远征加拿大多伦多,严寒的天气和主队多伦多猛龙队在那里等着他们。林书豪的这场比赛最主要对手将是猛龙队的控球后卫,来自西班牙的经验丰富的老将何塞·卡尔德隆。

正如丹东尼教练赛前预料的那样,比赛的进程并不顺利。猛龙队开场就取得了领先,尼克斯队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只能苦苦地追赶比分。终于,在林书豪的带领下,在距离全场比赛只剩20秒的时候,尼克斯队将比分追至87∶87平,这就意味着之前47分40秒的比赛都已经成为了并不重要的过去式。不过重要的是,尼克斯队在此时握有控球权,也就是说,他们手中握有绝杀比赛的机会。

关键时刻,丹东尼教练请求了全场比赛的最后一次暂停,以便布置最后一次进攻的战术。就在这时,表情平静的林书豪走向了丹东尼教练,冷静地说:“请将最后一投的机会交给我,我不需要掩护,只需要队友们帮我拉开空间,我来和卡尔德隆一对一。”

众所周知,每一场比分胶着比赛的最后时刻,都是巨星们互相角力的舞台,但林书豪却很有自信,自己也是那颗最闪亮的明星。只见林书豪中场拿球,谨慎地运球并用余光观察着飞速跳动的计时器:20秒,10秒,5秒……林书豪飞快地启动,卡尔德隆恰到好处地卡在了林书豪冲向篮筐的必经之路上。

就在这时,林书豪并没有选择使用自己最擅长的带球突破,而是在三分线处急停,身体蓦地弹起,篮球旋转着,长虹贯日一般射穿了篮网!90∶87!比赛还剩下0.5秒,尼克斯队赢定了!

而此时此刻,林书豪的表现却迥异于科比的冷酷,在他的脸上,我们看到的是坚如磐石的自信。这个还远远算不上是超级球星的小伙子始终相信自己可以搞定比赛,可以投进那个至关重要的绝杀球。充满自信地要球,充满自信地绝杀,这并不是上帝的剧本,而是林书豪所创造的奇迹。

自信能够创造奇迹,自信是根神奇的魔棒,这正是林书豪告诉我们的。的确,一旦你真正在心中建立了自信,你将发现你整个人都会为之改变:气质会更优秀,能力会更强,做事会更有力量和勇气。只要相信自己,你也可以创造林书豪式的奇迹!

很多时候,我们遇到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就会说“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一遇到有困难的事情,总是认为“难于上青天”。但如果所有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那么这个世界就不会有如今飞速发达的科技、翱翔太空的飞船。世上本没有不可能的事,就看你是否有自信完成。意识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学会控制自己的意识,就学会了如何掌握生命的节奏。

风靡全球的V8福特汽车,在诞生时却颇费周折。当时,汽车大王福特要求工程师们在一个引擎上铸造8个完整的汽缸,那群目瞪口呆的工程师们一起反驳:“这是不可能的事啊!”

福特看着摇头的工程师,不作辩解,说:“尽管大胆去做,不管花费多少时间,你们都要把任务完成。”

这些工程师没得选择,只好照着老板的命令硬着头皮去做。半年后,工作毫无进展。年底时,工程师们沮丧地告诉老板:这个要求无法完成。

“继续做,”福特不急不躁地说,“我就是需要这种车子,我一定要得到它。”

工程师们只能再做进一步研究。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好像突然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击中,找到了制造V8型汽车的关键窍门,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就这样,V8诞生了。

如果没有福特的自信与坚持,也许就没有V8的驰名全球。所以在生活与工作中,改变命运,不为群体意识所绊,不被“不可能”这类词汇难倒,常常是“极少数人”的思想和行为。一件件曾被认为“不可能”的事在他们手中变为可能,靠的就是自信和坚持。

所有的伟大人物,都因为这个共同的特征而同属于一个“家族”。只有自信,才能让我们感觉到自己同样蕴藏着巨大的能力;只有自信,才能让我们跻身伟大人物的行列。而那些软弱无力、犹豫不决、凡事总是指望别人的人,永远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以及成为重要人物时的成就感。

6.学习力=竞争力

到老,学到老。

1923年的夏天,一个青年从遥远的湘西来到北平,踏上了他的求学之路。在此之前,他几乎从未接受过正规的现代学校教育,大部分知识都是自学得来的。他的最高学历,仅仅是小学毕业。他来北京的最大目的,就是要学习新知识。

然而,对于一个举目无亲的异乡人,要在这样的大都市里生存下来是相当艰难的。不过,这位年轻人并没有想那么多,而是见缝插针地寻求学习的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来到北京没多久的他,很快发现了一条最佳的求学捷径——在北京大学旁听。

当时的北京大学实行的是极其开放的办学方针,学校的大门向一切渴望学习的有志之士敞开,不仅允许他们自由地听课,甚至允许旁听生们使用北大的图书馆博览群书。除了不能把书借走之外,其他的待遇基本上和在校学生差不多。因此,当时的北大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为数众多的求学之士,旁听生的实际数量甚至超过在校生。

这个年轻人,便是其中之一。他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主要选取中文系、历史系、日语系等系的课程,一边在北京大学旁听,一边在香山慈幼院打工,一边勤奋写作。他忙得像停不下来的陀螺,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

正是凭借着这种好学的精神,他在各方面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24年,他迎来命运的转机,作品陆续在《晨报》、《语丝》、《京报副刊》上发表。四年以后,当他迁居上海,与丁玲、胡也频一起创办《红黑》杂志。此时,他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了。

到了20世纪30年代,这位年轻人进入了创作高峰期。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随着创作的渐入佳境,他从北大的一个不为人注意的旁听生,成为名扬一方的教授、作家,成为了一个极具影响力的文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