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竞底:中国企业之殇
29714000000024

第24章 竞底精神与竞底实力(3)

和郑板桥的诗相比,这首诗清新优美,意象丰富,正符合多元化者爱热闹的心理,乱花为何能迷人眼呢?就因为人对“真花”坚持得不够。

案例:马云的多方向竞底战略

阿里巴巴的总裁马云说过一段名言“看见10只兔子,你到底抓哪一只?有些人一会儿抓这个兔子,一会儿抓那个兔子,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住。CEO 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我只能抓一只兔子,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

他说得很好,那么,他到底是怎样做的呢?

在互联网上打熬了8年,马云花费了数以亿万计的金钱之后,终于构建成一个功能五花八门的电子商务组合。这个组合中,有阿里巴巴(企业间交易平台)、淘宝网(个人交易平台)、支付宝(第三方交易平台)、雅虎中文网(门户搜索引擎)。这四只“兔子”让马云成为中国所有互联网公司的对手:

1、2005年,慧聪网和环球资源宣布年收入达到1.5亿美元,超过阿里巴巴;

2、当淘宝网现金流日益枯竭,马云收回三年免费的承诺时,淘宝网立刻发生“罢网”风波。而腾讯马化腾的拍拍网乘虚而入,宣布至少完全免费三年,形成“小马”对“老马”的竞底局面;

3、支付宝在ebay等老对手的打击下,苟延残喘;

4、雅虎中国则受到新浪、google等的大力围剿,各项业务滑向底线。

马云的这个案例说明这样的规律:多元化冲动强的决策者,一般竞底精神不强,因此他们很可能会成为他人的竞底目标,被人打到底线。而潜在的竞底者在锁定自己的竞底目标时,首先要分析那些不太专精于主业,喜欢到处“找食”的企业,因为他们正因为没有攻坚的决心,则会四处游击,一旦在主业上遇到强大的竞底,很可能会弃守主阵地。

因此,对于多元化,竞底理论的简洁告诫是:

1、不要轻易走多元化的路;

2、在走上多元化之路后,如果遇到困难,不要轻易退缩

3、即使退缩,也要找到合适的理由、时机、方式,绝不能让对手认为自己缺乏竞底精神,否则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对多元化的进一步分析,将在第六章“竞底方向”一节中进行。

二、竞底实力

竞底精神为什么如此重要呢?因为它是决定竞底实力的关键因素,有关竞底公式一如下:

竞底实力=竞底精神×资源

在此,资源是指竞底者所拥有的人脉、精力、声誉,和一切有形无形的资产,如技术、资金、工厂、研发团队、商业品牌、人格魅力等等。

竞底者正是凭着自己的竞底实力,才能对被竞底者实施竞底战略。

对竞底公式的一个生动比喻,是西方人的一句古谚:“一头狮子率领的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只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显然,狮群拥有强大的爪牙资源,但率领它们的绵羊的竞底精神,几乎等于零,因此其竞底实力也接近于零;虽然羊群只有弱小的角蹄资源,但率领它们的狮子拥有最强的竞底精神,相乘得出的竞底实力很容易胜过前者。

克劳斯维茨说:“每一战役必先估计对方的抵抗力,以决定我所应用的力量,对方的物质力容易计算出来,而对方意志力的强弱大小,却最难估计,所以惟有尽全力增强自己的力量,我尽量增强我的力量,敌人也尽量增强敌人的力量,双方互为站立准备的竞赛,这是互相对于力量准备的穷极性。”

这里所说的“意志力”,就是竞底精神;而“力量准备的穷极性”,则是极力增强竞底实力。

而克劳斯维茨所说的:“战争永远不变的目标,就是敌人的被歼灭与解除武装或瓦解。”也同样体现了竞底的实质:

“敌人的被歼灭与解除武装”,就是剥夺对手的资源,而“瓦解”则意味着,使对手的竞底精神变成0。

二者的根本目的,就是使敌人的竞底实力下降。什么是打到底线呢?打到底线就意味着使对手的竞底实力降到0点,或无足轻重的地步。

案例:为什么中国人普遍会“富不过三代”?

为什么中国会有普遍的“富不过三代”的现象呢?因为:

1、中国富人的财富主要是靠竞底聚敛的,因此第一代富人竞底精神很强,否则他们不可能成功。

2、中国人通常不愿孩子受苦,因此“二世祖”一般没有经过艰苦的磨练,他们虽然较完整地承接了上一代竞底者的物质资源,但其竞底精神却大大减弱。

根据竞底公式一可知,“二世祖”的整体竞底实力大幅度减少,自然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打到底线。

有不少企业对增加竞底实力,存在较多的误区,比起提升竞底精神,他们尤其喜欢以增加资源的方式提升竞底实力,但实际上他们往往更需要的是:加强自己的竞底精神。

如联想的柳传志本能地感到联想整个团队的竞底精神不足,特别喜欢以收购企业或进入新的产业等方式,增加自己的竞底实力。但虽然资源扩大了,表面上的竞底实力也增加了,但最终却会被更具竞底精神的对手不断推向底线。

《论语》中记载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样的“三省吾身”,对竞底者只有务虚的作用。

真正有智慧的竞底者,应该如此每日三省吾身:

1、我现在离底线有多远?

2、对手在如何加强他们的竞底实力?

3、我这个决策究竟是增强了,还是减弱了我的竞底实力?

三、竞底落差

根据竞底法则四:每一个竞底者都是被竞底者,同时每一个被竞底者都有一定程度的竞底实力,我们有竞底公式二如下:

竞底落差=竞底者的竞底实力-被竞底者的竞底实力

1、竞底落差越大,博弈双方形成的压强也越大,竞底将进行得越顺利,障碍越小,被竞底者表现出的执行力、服从性将大大增加,他们将更加惟命是从,低眉顺眼;

2、竞底落差越小,则竞底将进行得越困难,阻碍越大,被竞底者的抱怨、不满情绪,表现得越明显、越直露,竞底者必须做更多的说服、劝诱工作。

3、当竞底落差等于零时,双方处于平等关系。但在一个竞底社会,这种平等关系只是一种暂时的不稳定状态。

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情况是:竞底落差混乱无序。军阀混战时期,就是这样一种状态,这时民众想做个安稳的被竞底者,也不知该接受谁的竞底。

因此,鲁迅先生才说,中国人只有两个时代“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奴隶,就是被竞底者的直白称呼。

竞底落差是如何形成的呢?

根据竞底法则一:哪里有需求,哪里就能竞底。因此,最关键的是被竞底者由于实力不如竞底者,从而对其产生的需求和依赖性。

在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工作岗位相对匮乏,没有特殊技能的员工,大多存在巨大的就业压力,这种压力在劳动保障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很容易被企业主转化为企业对员工的竞底实力,从而使企业主与员工之间存在巨大的、天然的竞底落差。

如果被竞底者掌控的资源是重要的、稀缺的,且难以替代的,那么竞底者对他的依赖性就会增加。在竞底组织中,竞底者和被竞底者之间,往往就这样的资源,进行明的或暗的博弈,中国企业主和职业经理人、核心研发骨干之间,为何难有坦诚、稳定的合作,就是因为后者出于安全感的需要,想方设法要减少和企业主之间的竞底落差,而企业主却千方百计想维持较大的竞底落差。

被竞底者之间也常常为了生存的需要,而进行激烈的博弈,每一个被竞底者都希望增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从而增加自己的竞底实力,这常常通过打压同事的竞底实力来实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窝里斗”。在一个竞底社会,“窝里斗”是不可能禁绝的普遍、长期现象。

案例:中国人的竞底式婚恋

由于竞底是中国人的国民性,因此竞底现象弥漫在中国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即使在婚恋中也有它的踪迹。

在最浪漫、最神圣的爱情萌发时期,心生暗恋情愫的中国男女,一般都不愿先开口向对方表达爱意,因为根据竞底法则一:哪里有需求,哪里就能竞底。先开口求爱的一方,往往会比对方“矮”一头,将来很容易处于被竞底者的地位。

而西方人却觉得心中有爱的一方,是神圣的,他们常常急于表达自己的爱意。

在恋爱中中国女性一般会以“爱”的名义,对男人进行考验,这种考验基本是各种形式的虐恋,看男人愿意作出何种“牺牲”,这一方面考察男人的忍耐能力(爱的诚意);另一方面也为了今后的生活,预先使其习惯于被竞底。

而中国男性,则大多抱定“从奴隶到将军”的心态,委曲求全地扭曲自己,忍受这种竞底式的虐恋。有相当部分男性在“生米煮成熟饭”后,往往拿出自己的本来面目,开始变本加厉地对女性竞底,这时的主客地位反转,女性大多只有“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为什么在中国人的婚姻中,并不太强调爱的存在或多少,而特别讲究门当户对,或个人条件(主要是相貌、学历、金钱、职业等外在条件)的般配呢?就因为门户或个人外在条件,是重要的资源,门当户对或个人外在条件般配的男女,他们的竞底实力大致相当,二人的竞底落差最小,这样的婚姻稳定长久的可能性最大。当然,很多时候这只是良好的愿望。

但一个人出于个人原因(如爱),而与外在条件远不如自己的人结婚时,中国人会认为他或她犯傻,甚至犯贱,从而予以小视或轻视。

中国的男女结婚后,意味着一个新的竞底组织又形成了。男人的竞底实力主要来自其经济能力,曾经有社会学研究者论述道,男人挣钱是女人二倍的家庭比较稳定。以竞底理论来解释,这就是此时男女之间的竞底落差比较适中,如果过小,男人会“镇不住”女人;如果过大,男人会太神气活现,使女人的日子太难过。

而女人的竞底实力则主要来自性。中国女性由于长期生活在比男人更低的底线状态(儒教鼓吹“夫为妻纲”,女人一直是男人的天然被竞底者),她们的性需求相对淡漠,从而更多地形成了男人对她们的单向性需求。同样,依据竞底法则一:哪里有需求,哪里就能竞底,女人就可以在性的方面对男人进行竞底,处于性半饱或性饥渴状态的男人,常常会对善于“驭夫”的女人百依百顺。

但男人的欲望是强烈的,当女人的这种“性”竞底接近底线时,有条件的男人会婚外解决性需求;而没条件的男人则会以暴力强迫女人满足其性需求。正是由于竞底的广泛存在,中国婚内强奸和婚外包二奶,一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当然,追求肉欲享受,也是包二奶的主要原因)

古代的皇帝对下属臣民拥有无限的竞底落差,因此,皇帝可以随心所欲将他们打到灭九族的底线,他们还得三叩九拜“谢主隆恩”;而现在的老板对员工拥有较小的竞底落差,他们最大的权力只能将其开除。

高明的竞底者虽然没有学过竞底理论,但却出于本能,非常善于利用竞底落差。

案例:以竞底落差看柳传志的的“大鸡”和“小鸡”的理论

柳传志在多年交班之前,曾给杨元庆写过一封信,谈到接班人的培养时说:

“你知道我的‘大鸡’和‘小鸡’的理论。你真的只有把自己锻炼成火鸡那么大,小鸡才肯承认你比他大。当你真像鸵鸟那么大时,小鸡才会心服。只有赢得这种‘心服’,才具备了在同代人中做核心的条件。当然在别的国有企业,都是上级领导钦定企业负责人,下面一般都是心不服的,所以领导班子很难团结。”

显然,柳传志此处的“火鸡”、“驼鸟”、“小鸡”等,是对竞底实力的比喻,他认为只有当联想的领军人物拥有“驼鸟对小鸡”那么大的竞底落差时,“小鸡才会心服”。

他的这种本能直觉,非常符合竞底理论。

而对杨元庆能否将自己打造成领军人物,柳传志非常关心以下问题:

“下面是我想从你那里得到的信息:1)你是不是真有这份心思吃得了苦,受得了委屈,去攀登更高的山峰?2)你自己反思一下,如果向这个目标前进,你到底还缺什么?”

第一个问题问的是:愿不愿意通过对内竞底培养实力;第二问题问的是:竞底实力还缺哪一部分?当然,柳传志还没有深入到问:是竞底精神有待加强?还是某些资源如人脉、业绩、威仪需要加强?

案例:越南对中国的竞底落差

2008年8月5日,阿迪达斯总裁海纳(Hainer)表示,阿迪达斯有50%的运动鞋在中国生产,但是因为目前中国员工的工资要求不断提高,生产成本增加,公司打算今后将减少在华生产比例。阿迪达斯在印度开设了生产线,在老挝、越南和柬埔寨也进行加工,甚至还将回到东欧国家生产。

与此同时,鞋业巨头耐克也要求中国一些制鞋化工企业,将生产基地迁往印度;Clacks、K-Swiss、Bakers等国际鞋业巨头纷纷增设在越南、印尼的生产线。据上海美国商会报告,66家制造企业(多数为外企)中,近乎20%企业计划将工厂移师别国,即印度、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巴西。

分析人士称,对这些制造企业来说,不断攀升的成本是他们放弃中国制造市场的主要原因。人力、原材料、土地、环保等成本在2007年至2008年迅速增加。国家统计局2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964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0%。业内人士表示,生产成本的提高已成为产业转移的头等因素。据亚洲鞋业协会最新调查,目前越南劳工成本为3.14美元/日,略低于印度的3.5美元/天和中国东莞的5美元/天。

3.14美元和3.5美元之间的差异,就是越南劳工对中国劳工的竞底落差。

因此,我们再次强调,竞底战略只能维持最底线的生存,只要生活条件改善,最底线的其他人就会以较大甚至微小的竞底落差,夺去前者的饭碗。

案例:任正非如何刻意维持竞底落差

中国历史上的“厉害”角色,大多善于营造对自己有利的竞底落差。

曾国藩在组织湘军时,特意挑选淳朴、血性、贫穷的农村子弟,因为这些被人看不起的下层百姓,老实、不怕死、肯出死力。而城镇子弟则“油头滑面、有市井气、有衙门气”,一概不得录用。

华为在招收员工时,也喜欢录用山村苦孩子出身的大学生,就是因为这类人吃得苦,对薪酬要求不高,思想较为“单纯”,其竞底实力比城镇子弟要低得多。

任正非在这方面,有相当的经验和心得,他特别不喜欢使用创业经历的员工:“这些有创业经历的员工,心态不好,很难管理,也不稳定。”为了满足他的这一好恶,在2005年底,华为专门出台一项人力资源政策,要求各部门严格限制重新录用有辞职创业经历的原华为员工。

前华为人张贯京说“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做到华为地区部总经理,是华为国内外市场的元老。2001年辞职创业,没有和华为竞争,两三年后创业失败,回到了华为,被老板安排到了只有20多人的华为的某关联企业,做具体的销售工作。据说老板在公司的一次干部会上这样对总监和副总裁们说:‘你们谁不好好干,就提出辞职申请,我当场批准,绝不劝阻!你们看看××,不是很能干吗?那是因为有华为的平台,离开了华为,不是一事无成吗!还不是找我了吗!总得安排一个工作,家里人也要吃饭嘛!不过华为是不能要了,就安排到关联企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