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幸福的哲学
29718600000014

第14章 智慧引领幸福(节录)

去年11月我到山东大学做过一次讲座,刚过去五个月,我们又见面了。我在一个大学里面,不要说五个月之内,就是一年之内做两次讲座的,也是从来没有过的。上次给我的印象非常好,我觉得山大的学子非常热情,非常可爱,思想很活跃,所以这次让我再来,我马上就答应了。(掌声)这两次讲座都是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通过中文在线安排的活动,让作家走进校园。其实我本人对手机阅读是持保留态度的,上次我已经谈到过,现在仍请我来讲,表明了中国移动的大度。今天我讲的题目和上次差不多,上次是《幸福的哲学》,这次换汤不换药,叫《智慧引领幸福》。为什么讲这个题目?上次讲座以后,山东人民出版社就想给我出一本书,内容围绕幸福问题,今天你们可能会看到这本书,书名就是《智慧引领幸福》。这是一本新书,也是一本老书,实际上是我自己按照我现在的思路,把以前写的与幸福问题有关的文章或段落重新整理了一下,里面有一个逻辑,大致可以看出我对幸福问题的思考路径,今天我就讲这个题目。我先问一下,去年11月听过我讲座的人举一下手。还好,不太多。(笑声)我怕你们骂我怎么老讲些重复的东西,才五个月,对同一个问题的思考不可能有很大的变化,对吧?不过我会做些调整,突出智慧和幸福的关系。

智慧和幸福的关系非常密切。一个人怎么样才能幸福?当然必须要心态好,心态不好肯定不幸福。怎么样才能心态好呢?把人生的一些重要道理想明白了,心态就会好。什么叫智慧?智慧就是把人生的那些重要的、根本的道理想明白,做一个明白人。要想明白一些什么问题呢?我觉得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要想明白人生中到底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太重要的,这在哲学上就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对于重要的东西,你要看得准、抓得住,对于那些不太重要的东西,你要看得开、放得下,不妨淡然处之,这样你的心态就会好。否则的话,你把重要的东西错过了,在不太重要的事情上又很纠结,心态怎么好得了。另外一个是要想明白人生中什么是你可以支配的,什么是你支配不了的,这在哲学上涉及到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就是考察一下自由的范围和限度。那么,对于自己可以支配的东西,你就要努力,对于自己不可支配的东西,你就超脱一点,这也是心态好的一个条件。否则的话,该努力的你不努力,支配不了的你又在那里较劲,心态也不会好。

其实,你们会发现,这两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人生中大多数重要的东西是自己可以支配的,不可支配的东西里面有一大部分是不太重要的。我自己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一是生命的单纯,二是精神的优秀、丰富、高贵,这两个东西是人生幸福的最重要的源泉,而它们恰恰是自己可以支配的。现在大家都很看重财富和成功,这两个东西,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支配不了的。当然,你可以努力去挣钱,但是你能不能挣到特别多的钱,这不是你能做主的,世界上富豪毕竟是少数,机遇、运气、家庭背景等等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些因素都是自己支配不了的。但是,挣特别多的钱有那么重要吗?我觉得不是的。又比如说成功,一个人在社会上能不能成功,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大多也是自己支配不了的,而我同样认为,成功不是最重要的,给人生算总账,一个人这一辈子活得有没有意义,优秀比成功重要。

我们今天讲幸福,不能回避一个事实,就是现实的人生中必定会包含痛苦和不幸,无人能够例外,区别只在比例的大小。如果痛苦和不幸纯粹是坏东西,是破坏幸福的,幸福的可能性就大成问题了。但是,如果我们把精神的丰富和优秀看作幸福的主要因素的话,痛苦和不幸其实是必不可少的,能够使你对人生有更多的体验,有更高的觉悟。不过,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对于不同的人,痛苦和不幸发生的作用并不相同。同样经历了痛苦和不幸,有的人就可能毫无长进,在精神上还是那么贫乏,那么肤浅,有的人的心灵却变得更丰富也更深刻了。还有一个不同,有的人可能会被一个很小的不幸击倒,从此一蹶不振,有的人却能够以尊严的态度承受巨大的不幸。这说明什么?说明一个人必须具备两个能力,一个是承受不幸的能力,一个是把外部经历包括不幸的经历转变成内心的财富的能力。你无法支配外在遭遇,但是你可以让自己具备这两个能力,有了这两个能力,一方面你可以把不幸的遭遇对你的杀伤力减到最小,另一方面又能够使不幸的遭遇在你身上产生积极的结果。这么来看,你自己可以支配的你的内在的素质,的确比你不能支配的你的外在的遭遇更重要。

那么,为了提高素质,为了具备这些能力,就离不开智慧。哲学的智慧,很重要的一条是要你和你的外在遭遇保持距离,你不要陷在你的身体的遭遇里面,你的精神的自我要清醒、要强大,它是可以有主动性的,它不能支配身体的遭遇,但是它可以支配对一切外在遭遇的态度。财富、成功是好东西,但是如果没有得到,你不要在乎,因为还有比它们好得多的东西,那是你可以得到的。不幸、苦难是坏东西,但是既然来了,你就勇敢地承受,因为它们并不能损害你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不能损害你的高贵的灵魂。由此可见,对人生持一种智慧的态度,的确是获得人生幸福的一个前提。

最后,还有死亡,生死是人生头等大事,当然不能说不重要,但又是自己绝对支配不了的。我在前面说,支配不了的东西往往也是不太重要的东西,这可以算一个例外。不过,既然支配不了,不管愿意不愿意,人必有一死,对死亡抱什么态度就格外重要了。人不能和大自然较劲,能够坦然面对死亡,这可以说是最大的智慧。我本人认为,真正解决生死问题,可能唯有靠宗教。靠哲学的智慧也罢,靠宗教的信仰也罢,反正我认为一个人在有生之年就应该直面死亡问题,及早确立一个坦然面对的心态,不让终将到来的死亡给人世的幸福投上恐惧的阴影。

现场互动

问:有人说,幸福就是痒的时候可以挠一挠,并且能够挠到。我想到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和牛顿这样的人物,但是我们却可能不知道自己爷爷或者爷爷的爸爸的名字。我想知道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看来人有两种生命,一种是肉体生命,百年之后就结束了,还有就是精神、灵魂,这些伟人的精神持续地影响着这个世界。这是两个不同的方向,一个是笑傲江湖,无欲无求,一个是留名青史,让自己的精神持续地影响这个世界。作为一个年轻人,我想问您,您认为该如何抉择?

答:我不主张把人生概括为无欲无求或者千秋功名这样两个方向,在这两者之间做抉择。事实上你也无法做这个抉择,你想留名青史就能留名青史了吗?而且这个东西也不应该作为一个目标来追求。就是爱因斯坦这些伟人,他们也不是做了这个抉择、有了这个目标,然后才取得了伟大成就的。爱因斯坦自己说过,他是怀着一种宇宙宗教感情来从事科学研究的,他想知道上帝在创造这个世界时脑子里的蓝图是怎么样的,他想描绘出世界的完整图景。在这样一种伟大的求知欲的推动下,他是身不由己,乐在其中,从而做出了伟大的创造。我敢断定,身后功名绝对不在爱因斯坦的考虑之中,否则他就不成其为爱因斯坦了。你提到的幸福就是挠痒,意思大约是说普通人的幸福是很平凡的。我的看法是,无论伟人,还是普通人,生活中都不能缺少平凡的幸福,都应该珍惜平凡的幸福,在这一点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同时,伟人毕竟是少数,但每个人都可以并且应该尽自己所能有精神上的追求,享受精神性质的快乐。

问:您提到苏格拉底的一个公式:智慧等于美德等于幸福。我的幸福公式是:有智慧的人一定成功,成功的人都是幸福的。请教一下周老师怎么看。第二个问题,您谈到读好书的问题,今天的年轻人的确离经典越来越远了,我想知道您对好书的界定。想象有一天在孤岛上,只能带一本书,您会带哪一本?

答:第一个问题,你说智慧能让人成功,成功能让人幸福,这个观点和我有部分的重合。不过,在我看来,这个意义上的成功是指做人的成功。如果按照一般的理解,把成功看作社会的认可,主要通过地位、名声、财富这些东西体现出来,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智慧不一定能使人成功。有不同的智慧,我相信即使在财富的领域里,那些取得了巨大成功的人往往是有某种智慧的,但是我也知道,确实也有一些有大智慧的人,有一些精神创造领域里的天才,生前默默无闻,死后才被承认,从社会遭遇的角度来说是失败的。这是我的一点保留。第二个问题,好书的界定,我自己感觉就是读了以后,能够让我感到精神上的愉悦,或者得到精神上的提高,这样的书就是好书。当然,每个人的感受不同,别人眼中的好书,你可能根本读不进去,但是你眼中的好书,就应该能让你有精神上的愉悦或提高,这一点是共同的。我自己认准经典着作,因为它们已经经受了时间的检验,比较可靠,也许我这是偷懒的办法。经典着作也有很多,我恐怕一辈子也读不完,那我何不省力一点,就从这里面挑选。现在每年出很多新书,我基本上不看,因为你不知道要花多少工夫才碰到一本比较好的书,我觉得太浪费精力了。我是从效益来考虑的,那个成本太高,我用低成本的办法,就是认准经典着作。那些新书就让别人先去试验吧,某个有品位的人告诉我这本书很好,我就会拿来翻翻,如果我觉得他的眼光是我能够信任的话。至于到孤岛上带哪本书,我可能会带《圣经》。(掌声)其实这是真实的经历,有一年我参加南极考察队,在南极的乔治王岛上生活了两个多月,只带了一本书,就是《圣经》,在那里读得有滋有味,和在闹市里读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问:不知道您看了最近被泼硫酸的少女的新闻吗?凶手是一个有背景的官二代,因为求爱被拒绝,就把这个少女毁容。少女没有强大的家庭背景,她的父亲保护不了她,这个少女就不能幸福。相反,那个男生敢下毒手,就仗着他的父亲很厉害。想知道您对这个事件的看法。

答:我好像看过报道,那个官二代被判了13年徒刑。不过我觉得这个很难用官二代去分析,这是人性和心理的极大扭曲,在不同阶层的人身上都可能发生。当然,现在社会上存在着很多不公平,我今天谈的是个人如何看幸福的问题,没有涉及社会层面上公民幸福的问题。现在政府也在谈幸福了,我认为政府在公民幸福的问题上的最大责任是建设好一个法治社会,就是要保护好公民自己去追求幸福的权利,而不是直接去恩赐幸福,尤其是自己不能去侵害公民追求幸福的权利。现在的情况正相反,往往是以替人民谋幸福的名义去侵害人民追求幸福的权利,强征强拆就是典型。

问:您谈到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我的宿舍里有四个舍友,其中二人就有这个能力,我自己感觉和他们不是一个层次上的。我现在考研,很多时间花在这上面,我也想达到那样一种境界,怎么样做到呢?

答:这个怎么办呢?万事开头难,你就开这个头吧。

问:但是怎么对付考研的压力呢?

答:人在社会上生活也好,像你现在作为一个学生也好,要处理好两个东西的关系。一个是你的内在的目标,一个人必须有内在的目标,按照我的概括就是优秀。另一个是外在的目标,那是带有一定功利性的,比如你现在考研或将来就业,这也无可非议,关键是怎么处理好这两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你不妨在某一个阶段在外在的目标上多花一点时间,但是你心里面要明白,你的内在的目标是更加重要的,你要随时准备回到你的内在的目标上来。我觉得你还是有内在的目标的,你知道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考研更重要,这就好办,怕就怕有的人根本没有内在的目标,光有一个外在的目标。不过,你要有这样的意识,就是根据你的条件和能力逐渐强化内在的目标,增加所花的时间,把重心移到这上面去,有朝一日完全回到这上面来。

问:中国古话说知足者常乐,现在很多人抱着不知足的心态,我想问您怎样看这两种不同的心态?

答:就看在什么事情上知足,在什么事情上不知足,这个大不一样。我觉得在物质生活上应该知足,知足常乐这句古话是对的。但是,在精神的追求上,人就应该不知足,那本来是无止境的。

问:您反对攀比的心理,可是,一个人发现自己异于常人的天赋,这不是人与人之间比较来的吗?

答:我是反对在物质生活上攀比,至于一个人的天赋的自我发现,肯定也不是比较出来的,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觉得肯定不是。天赋就是独特,就是你和每一个人都不同的地方,你和谁去比较?根本没法比较,比来比去脑子就乱了。比较只能依据外在的方面,做的什么事情啊,是否成功啊,比来比去用的都是外在的标准。我觉得主要是一种内心的感觉,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觉得是一种享受,你心里非常愉快,这就对了,说明你的天赋一定是在这个范围之内。(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