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幸福的哲学
29718600000059

第59章 阅读与成长(1)

今天我和大家谈谈读书的问题,我可以算读了一辈子的书,就谈谈我的体会。

一个中学怎么样才算好学校?一般的评价标准就是看你的升学率,升入名校的比例,这也可以作为一个标准。但是我觉得仅仅这个标准是不够的,我看一个学校,还要看它课外的阅读做得好不好,我觉得这一点更加重要。在我看来,一个学生怎么样算是素质高呢?我归纳了两条,第一是他有快乐学习的能力,喜欢学习,对知识充满兴趣;第二是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不但对知识感兴趣,而且知道自己的兴趣在什么地方,他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安排自己的学习,我觉得这样的学生是素质高的。那么这种爱学习、会学习、有自学的能力表现在什么地方,很大的一个表现就是他绝对不会仅仅局限于功课,他一定会有自己阅读的爱好,有自己爱好的方向,一定是这样的。所以在我看来,一个学校如果说是好学校的话,就是课外的阅读、学生的自主阅读占的比重高,喜欢课外阅读、有自主阅读能力的学生多,我就觉得这样的学校是一个好学校,它培养出来的不仅仅是能考试的学生,而是素质真正高的学生。

同学们现在正在人生最美妙的时期,就是青春期,青春期有一件最美妙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谈恋爱。(笑声)我回忆我的青春期,比较明确的是在北大的时候。我上北大17岁,进了北大以后,有一天突然发现,世界上有这么多漂亮的姑娘(笑声),当时的感觉就是这个世界太美好了,人生太美好了,感到一定有一件非常美好的但是我还不太清楚的事情在等着我,但是这一等就等了很多年,其实我谈恋爱很晚。不过,我说的恋爱不是狭义的,不只是男女之间的卿卿我我,青春期最奇妙的感觉是什么?你看世界、看人生都是一种恋爱的心情,你是和整个世界谈恋爱,和整个人生谈恋爱,眼中的一切充满了魅力,这种心情是最奇妙的。那么在这里面有一项就是对书籍,也是怀着这种恋爱的心情。我当时就是这样,好像突然发现了一个书的世界,这心情和发现了女孩子的漂亮是一样的。青春期的阅读真的有一种恋爱的特征,它是非常纯洁的,没有功利的考虑,它又是非常痴迷的,如痴如醉,而且也像恋爱一样,在阅读的过程中充满着奇遇,有一天突然发现一本好书,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家,那种激动,那种快乐,难以形容。

我是在上海中学上的高中,我们的阅览室墙上贴了一些励志的名言,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高尔基的一句话:“我扑在书籍上,就好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我觉得这句话把我当时的心情说得太准确了。同学们要知道,像这样充满热情的、纯洁而又痴迷的青春期的阅读,以后很难再有了。等到你成年以后,你也可能仍然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但是往往会有功利、事务、疲劳来干扰,你要承担生活的压力,要应付很多事情,很难像现在这样纯粹而痴迷地读书了。如果说青春期的阅读像恋爱,恋爱是很纯粹的,那么,成年人的阅读就有点像婚姻,婚姻可能就比较功利。我可以说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但是我回忆真的不像高中的时候、大学一二年级的时候那样,拿起一本书就忘掉了一切,这恐怕是没有办法的。

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珍惜这段时光。一个人在成长的阶段有没有过这种青春期的阅读,对他后来的影响会非常大。你只要看一看有些人,他们走出校门以后再也不读书了,最多是读一点专业书,或者是怎么炒股、怎么养生的书,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些人肯定是不曾有过青春期阅读的经历的。没有阅读习惯的人,他的世界是很狭隘的,其实很可怜。相反,你如果有过这种经历,你在高中、大学期间真正品尝到了阅读的快乐,从此养成了阅读的习惯,那你是一辈子受益的。

阅读和成长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青少年时期是成长的关键时期,所谓的成长,不但是身体上的成长,更是精神上的成长。精神上的成长,要靠精神的营养,而且应该是好的精神营养,是安全的、健康的食品,里面没有三聚氰胺之类,这就是好的书籍。一个人精神成长的这个关键时期,同时也正是培养阅读习惯和品位的关键时期,这两个关键时期之间一定有一种内在的联系。一个人在这个时候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和品位,不爱读书,或者只读一些平庸的书,精神上就会发育不良。如果在这个时候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和品位,就为一生的精神发展打下了基础。

人类的精神财富主要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下来的,书籍是人类的精神生活传统的主要载体。什么叫作精神成长?我们每一个个体,你的精神生活和精神成长是不能脱离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的,把你放在孤岛上,和人类的精神传统隔绝,你是不可能有真正的精神生活的。你必须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学习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你的精神就成长起来了,越来越丰满了。那么,人类精神生活传统的主要载体就是书籍,所以阅读是精神成长的最重要的源泉和过程。

人生的目标应该是什么?我觉得我们真正要追求的无非是两个东西,一个是优秀,一个是幸福。优秀和幸福都和青少年时期的精神成长有密切的关系,精神成长得好是一个基础。在青少年时期,一个人的身体在成长,精神也在快速地成长,心灵里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是人生一个关键的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你的精神成长得好,你就为一辈子的优秀打下了基础。人生的幸福,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精神方面的享受,也取决于你的精神成长得好不好。所以,在青少年时期通过阅读让精神成长得好,真的就关系到你以后能否优秀和幸福。

精神的成长,具体来说有哪些方面?哲学家们把人的精神属性相对地分为三个方面,就是智力、情感和道德。我们学校里的教育,从精神层面上说,相应的就有三种教育。一是智育,就是智力教育,不光是学习知识,目标是智力的成长,拥有自由的头脑。二是美育,不光是培养画画、唱歌之类的技艺,美育是情感教育,是心灵的成长,拥有丰富的心灵。三是德育,也不是表面的规范性教育,德育是灵魂教育,目标是灵魂的成长,拥有善良、高贵的灵魂。今天时间有限,我重点说说前两个方面。

先讲智力的成长。我们在学校里学习,大量的时间是花在智育上面的,包括学习各门知识。但是我觉得,智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自由的、活泼的头脑,这比学习知识更加关键。无论是课内学习,还是课外阅读,主要的目标都应该是让自己具备良好的智力品质。一个学生的智力品质好不好,看什么?最重要的智力品质是什么?我一直认为是两个东西,一个是好奇心,一个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好奇心就是对世界、对知识充满兴趣,如果没有,智力从根底上就是有缺陷的,将来的发展是很有限的。好奇心针对具体的现象,要弄清楚现象背后的原因,我们就有了科学。好奇心针对整个宇宙和人生,要弄清楚世界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我们就有了哲学。哲学不只是一门学科,而是人类应该有也必然有的一种品格。作为一个人,要追问世界和人生的真相,要活得明白,不愿意糊里糊涂地活,这是理所当然的。

孩子都是有好奇心的,会提出许多问题。孩子的好奇心比大人强,你们的好奇心比我强,我相信你们小时候的好奇心又比现在强。我从我女儿身上看得很清楚,她好奇心最强烈的时候是四五岁的时候,那时候会提出很多问题,其中一大部分是真正的哲学问题,我觉得非常可贵。我绝对不会像某些家长那样,孩子一提这种问题就说你不要胡思乱想,你要去想有用的问题。什么叫有用?想这种好像无用的问题,其实标示了一种精神的高度。所谓有用特别功利,对于学生无非就是考试和升学,对于民族无非就是经济效益。我觉得我们民族的问题就出在这里,不重视精神本身的价值,对什么问题都要问有用没用,没用的问题就不要去想。

西方人文精神有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就是精神价值本身就是价值,你不要问它有什么用,哲学的追问也好,科学的研究也好,本身就体现了人的伟大,是人类高级属性的满足。为什么人的高级属性的满足要用低级属性的满足,所谓的有用,用物质的效用来衡量呢?这不是颠倒了吗?我相信,那些真正为人类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他们都是好奇心的幸存者,他们的好奇心没有被功利心扼杀掉。

另外一点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你不能对什么都好奇,但是对什么都不去深入地研究。有的人好像兴趣广泛,但对什么都浅尝辄止,结果一事无成。我认为这不是真正有好奇心,起码只是很弱的好奇心。真正有好奇心,一定是一种挑战的感觉,要自己去解开这个谜,用自己的头脑去寻找答案,把未知变为知,而这就是独立思考。

智力品质的这两点,具体到教育上、学习上,就是我前面说过的快乐学习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是喜欢学习,学习本身就是快乐的事情,然后是知道自己的兴趣方向在哪里,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方向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做到了这两点,就是合格的学生。

好奇心和独立思考能力也好,快乐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也好,概括起来说,就是一种智力活动的兴趣和习惯。一个人通过高中的学习,大学的学习,最后要造就一个什么东西?就是这个智力活动的兴趣和习惯。你喜欢智力活动,你擅长智力活动,你的智力始终是活跃的,你有一个自由的头脑,这是最重要的,最后具体搞什么专业并非最重要的。一个人品尝到了智力活动的快乐,从此养成了智力活动的习惯,他喜欢学习、思考、研究,智力活动几乎成了他的本能,成了他的生活的第一需要,这样的人才叫知识分子,我相信这样的人无论在哪个领域一定是有作为的。并不是有学历、有文凭就算知识分子,说实话,有学历、有文凭的人里能够称得上知识分子的并不多,很多人离开学校以后就基本上没有智力活动了,这是很可悲的。

所以,一定要珍惜在学校里的这一段时间,真正养成对学习的爱好和自学的能力,这是一辈子受用的,光考试好没有用。一个人的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学校不过是一个打基础的地方,而且主要不是打具体知识的基础,是打智力品质的基础。你喜欢学习,并且知道了自己兴趣和能力之所在,以后来日方长,慢慢地积累,会越来越深厚的。在这方面我体会很深,我大部分的东西都是后来学的,在学校学的东西并不多,占的比例很小。但是在高中和大学的时候,我觉得非常幸运的一点是养成自学的习惯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自学,也就是课外阅读,只用少量的时间来对付功课。我认为,真正的学习都是自学,不管你上的是不是名校,有自学能力的都是好学生,相反的就不是好学生。你有自学的能力,学校里的学习就只是一个开端,出了校门你会一辈子学习。你只是跟着老师和课程亦步亦趋,没有自学的能力,一出校门你的学习也就结束了,不会有更大的发展了,无非是找份工作,运气好就找到一份钱多的工作,这样的人生美好吗?我觉得不美好,挺可怜的。

我特别强调一点,就是你们现在在学校里,包括以后上大学,在智力的成长上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你们心里一定要清楚,主动权掌握在你自己手中,要看清楚这一点。一个学校有好老师、好校长,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这当然很幸运,现在我们大部分学校的孩子是不幸运的,大部分学校是跟着应试教育走的,孩子们学习得不快乐,更不要说自主学习了。但是,无论作为一个学校,还是作为一个个体,想自由的话总是能够争取到一定的自由的。

我当年进北大的时候,本以为进了最高学府一定能学到很多知识,但很快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跟着课程跑的话学不到什么。我们那个时候和现在不一样,现在的问题是太功利化,包括课程的设计也是功利化,那时候是政治化、意识形态化。我就想一定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那时候我基本上是二三百人的大课就逃课(笑声),反正发现不了,小课一个班25个人,逃课肯定会被发现,旷课多少节是要被开除的,我可不愿意被开除,基本上是老师在上面讲课,我在下面看自己的书,有一回我看得入迷的时候,老师提问叫我的名字,我站起来问“干什么”(笑声),全班哄堂大笑。

我想说的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要当学习的主人,不要被教材和课程拖着走,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你将来在进一步的学习上、在事业上有没有成就,这是很关键的一点。现在这个社会对于年轻人来说是很严峻的,生存压力这么大,但是自主权还是在你自己手上。你将来有没有自己真正的事业,这一点取决于你,而不是取决于环境。我敢断定,那些完全被应试教育支配的学生,将来很可能是不会有自己的事业的。

接下来讲心灵的成长。人不但有认识能力,凭了你的智力和知识在社会上做事,人还有情感,要有心灵生活。我们在同一个世界上生活,但是如果你的内心状态不一样的话,实际上你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一个内心贫乏的人,他看到的世界也是贫乏的,无非是车子、房子和钱,而一个内心丰富的人对世界会有很多微妙的感受。

为了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阅读,主要是读人文书籍,包括哲学、宗教、文学、历史等。心灵的成长是情感品质的成长,就是美育,我今天没有讲灵魂的成长,道德品质的成长,就是德育,实际上好的人文书籍都含有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展现一个既丰富又高贵的精神世界。读人文书籍是没有专业之分的,不管你以后从事什么专业都应该读,只要你愿意你内心丰富而高贵就都要读,内心的丰富和高贵是通过读这些精神导师的书熏陶出来的。我还喜欢读一些真正的精神大师,那些大哲学家、大宗教家、大艺术家、大文豪,他们的自传或者传记,我觉得读了真的有启迪的作用,应该怎样做人,你会感到一个人拥有丰富的心灵和高贵的灵魂,这比什么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