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周伯伯好。以前在我的印象里面,讲座是一件很无聊的事,但是,听了您的讲座之后,感觉这个机会对于我非常宝贵,因为它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我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和我的上铺同学花了不知道多少时间,谈到深夜。我们谈的是,我认为世界是唯物的,他认为是唯心的,我们都尝试去说服对方,但是谁也说服不了谁。我就想问一下,这个世界到底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
答:你们两个谁都说服不了对方,我认为是当然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在理论上是没有办法驳倒对方的。为什么呢?因为世界的本质到底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宇宙完全是一个物质的存在,还是有一个精神性的本质,比如说有一个上帝,这个问题是超出我们经验范围的,既没有办法证明,也没有办法证伪。所以,最后就是一个信念的问题,而不是理论上正确与否的问题。不过,我想告诉你,争论这个问题其实没什么意思,你应该具体地去了解那些重要哲学家的思想,这才有意思,不管他被我们的教科书贴上了唯物主义的标签,还是唯心主义的标签。一个哲学家对人类思想的贡献大小,和他被贴上什么标签无关。我认为,你们热衷于争论这种问题,本身就是受了我们的教科书的误导,是盲人摸象式的争论。
问:您刚才讲到好奇心的重要,您对您女儿的教育确实很用心,所以我想问,父母怎样教育孩子才能引导孩子保持好奇心?我们现在的课程排得有点满,学生根本没有自我发展的空间,所以我挺困惑的。
答:回想起来,在我女儿小时候,我从来没有刻意去做智力教育,我主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会提很多问题,我是一个细心的父亲,会留心听她提的问题,然后对那些提得好的问题,我会鼓励她,和她讨论。实际上,你和孩子讨论她所感兴趣的问题,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最自然的智力教育,让她感受到了思考的乐趣。关于课程太满了,这个我就没有什么办法了,作为家长,我无法为孩子减负,只能做到不再给她加负。我起码做到了一点,不让女儿参加任何课外班,她现在快小学毕业了,没有上过任何课外班,这在他们学校里是绝无仅有的。面对学校现在的情况,我只能寄希望于有见识的校长和老师,一定要为孩子们争取自由的空间,尽量用最少的时间有效地对付应试教育。你们是带着镣铐跳舞,希望你们跳得好一点。
问:我是作为无锡教育网的博友来参加这个活动的,想问一个关于普及哲学教育的问题。过去我们也学过一些哲学,知道哲学是阶级斗争的武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武器,是人必需的一种精神武器,非常重要,所以我想请问周先生,作为一个哲学家,如何来普及哲学教育,尤其在青少年当中应该怎么做?
答:我不太同意说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武器,当然更不同意说是阶级斗争的武器。哲学根本就不是武器,反而是要你放下武器,和世界进行和平的对话。真正的哲学是要让你爱智慧,去思考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普及哲学教育,首先应该让人们对哲学形成一个正确的概念,现在的教材恰恰相反,学完了还不知道哲学究竟是什么,甚至误以为哲学只是一些教条。所以,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对从中学到大学的哲学基础课教学进行改革,教材必须重写,编出真正能够传递哲学正确概念的教材。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精选哲学家的原着,有一个大的框架,按照问题来精选相关的内容。我自己就是通过读大师们的着作,才对哲学是什么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楚的概念。
问:我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而且非常惭愧的是,也是一个经常把您的文章肢解开来做成阅读理解题的老师。当然我知道,这不是我的错,更不是您的错。作为一名哲学家、作家,我想至少在语文学习方面,用我们现在一般的评价标准来看,您应该是一个语文学习很好的人。所以我想问的是,在您的学生阶段,您的语文学习成绩到底如何?第二个问题是,在您的印象当中,有没有哪个语文老师给您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最后我想问的就是,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乃至在他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语文老师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答:问题提得很好。我的语文成绩,小学的时候很一般,初中的时候在班里算最好的,高中的时候是最好的两个学生之一。我印象很深的是,高中的语文老师经常会把我和另一个同学的作文作为范文在班上宣讲,说那个同学作文好在什么地方呢?语法非常准确,结构非常完整。我的好在哪里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觉得他还是抓得挺准的。这位语文老师姓钱,他鼓励我在作文中有感而发,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对我以后的写作是有好的影响的。除他之外,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姓王,同时是班主任,他是最早鼓励我课外写作的人。说来好笑,那个时候政治空气很浓,大跃进啊,他争取入党,就写歌颂大跃进的打油诗,也发动全班同学来写,办壁报,我是写得最多的,也是他认为写得最好的。这几乎就是我课外文学创作的开头,如果日记不算的话,专门搞创作,还真是一个开头,起点很低啊。当时上海举办中学生红旗奖章读书活动,也是在他的鼓励下,我开始写读书心得,这可以算是我课外写论说文的开头。我觉得语文老师在学生的成长中起很大的作用,不过应该广义地来看语文学习,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他自己一定是一个有人文素养的人,喜欢读书和写作,对母语怀有激情,那么在他的感染下,就会有比较多的学生也产生这种激情,喜欢阅读和写作。这个作用就不仅仅是语文成绩好了,更重要的是拥有一个丰富的心灵。当然,语文老师的水平很不一样,有没有好的影响,影响的大小,是因人而异的。
问:现在职业高中的学生比大学文科的学生更加受到企业单位的青睐,他们就业的机会更加多,这是为什么呢?还有,在今天这个会场内,带教科书和教辅来的人不在少数,您作为一个教授,除了演讲之外,还有没有别的什么方式可以改变一下这个现象呢?
答:真的吗?我没看见啊。请没有带教科书和教辅来的同学举手。(多数同学举手)还是大部分没带嘛。带了也没关系,他们并没有在会场上看。你说的学生就业问题,我觉得不难解释,其实是暴露了我们的教育结构的毛病。正常的情况应该是逐级分流,我记得以前就是这样的:小学毕业后,一部分人上初中,一部分人上技校;初中毕业后,一部分人上高中,一部分人上中专;高中毕业后,一部分人上大学,一部分人上大专。这是一个分层次、多流向的结构。最近十几年来,这个结构被打乱了,职业学校萎缩,中专升格为大专,大专升格为大学,然后大学就拼命扩招,实际上把本来由各级职业学校承担的培养不同职业人才的任务给取消了。职业学校所剩无几,毕业生供不应求,当然好就业。现在大学生是最尴尬的,数量巨大,既没有职业技能,又成不了精英,高不成低不就,不,不是低不就,是高不成低也不成,就业当然困难。所以,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回归逐级分流的教育结构,这是最合理的。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就业,大学不应该这样,上大学的人应该是相对少数,大学培养的是从事科学研究和文化创造的精英人才。现在的情况是职业人才和精英人才都缺,双输。
问:我是高一学生,记得您说过您对平面几何非常感兴趣,同时您现在还能给女儿辅导数学,可以看出您的数学成绩非常不错。所以我想问您,为什么会走上哲学的道路呢?您对高一学生的分科有什么建议?请谈谈您的中学生活。
答:从初中到高中,我的确非常喜欢数学,成绩也很好,一直担任数学课代表。我们当时是到高三才开始分科复习的,我报了文科,参加文科的复习。在这之后,上海举行中学生数学竞赛,学校里先举行初赛,我很冒失地去参加了。那个时候,人家已经复习了半年,而我很久没有碰数学了,竟然还入选了,可是这给我带来了麻烦。因为上海中学非常重视数理化,数学好的人多的是,全校14个毕业班,每个班50人,选拔出来参加县区一级数学竞赛的名额只有十几个,被我占了一个。我只是侥幸胜出,非常想把名额转给别的同学,但是不允许,结果到了上海县的考场,那些习题真的很难,我看了一遍卷子,一道题都不会做,第一个交卷,浪费了一个名额。你问我为什么走上了哲学的路,说来好笑,我高中最喜欢的科目是数学和语文,报志愿的时候就很犯难,文理都不想放。毛主席有一句话:“哲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毛主席的话指引了我,我就报了哲学,心想这样数学和文学都不会丢了。后来我发现我是歪打正着,走对门了,走进了一个我真正喜欢的领域。关于分科,你们现在高一就分科,我觉得太早了。高中阶段还是应该把文理两方面的基础打得扎实一些,使得今后学理工科的学生也具备较好的人文素养,学文科的学生也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同时,真正明确自己喜欢哪个方向,这是需要时间的,分得太早,许多学生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就糊里糊涂地选了科。我认为高三开始分科比较合理。你们这么早分,基本上是为了应试,几乎把整个高中阶段都用来为高考做准备了。
问:您自信吗?您是如何看待自己以前的同学的?
答:我不是一个自信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自卑的人。在一些公共场合,比如说参加什么讨论会的时候,我肯定是那个坐在角落里的人,生怕让我发言,因为我觉得自己说不出什么有价值的话,非常怯场,而别人往往很自信,说得头头是道。不过,后来这种场合经历多了,发现好多人激情满怀说的多半是一些老生常谈,也就觉得自己没必要那么自卑了。你说我以前的同学,我不知道你指的是哪一段,如果是指北大哲学系那一段,我想多数人的追求和我是不同的。那时候哲学就是意识形态,许多同学上哲学系是为了走仕途,后来的确也走了仕途。上帝是公平的,你看重什么,追求什么,最后就可能得到什么。人各有志,只要自己满意就好。
问:我相信您有一颗细致敏感的心,我想请教您交友应该注意些什么?
答:你一定在交友中遇到了问题,能不能具体地说一下?
问:我有一个朋友,开始时觉得特别合得来,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就分手了,我为此很伤心。
答:其实这很正常,说明开始的时候你们互相并不了解嘛。西方有一句谚语说:我们因为不了解而走到一起,因为了解而分手。当然,如果总是出现这种情况,你就应该反省一下了,开始时是不是太轻率,后来是不是太苛求。年轻人交友容易这样,开始时把友谊想得很完美,然后就用这个完美的标准去要求友谊,结果一定出问题。在友谊中,不能没有宽容,要尊重双方的差异。
问:在您的《爱情的容量》这本书中,您阐述了对女性的观点,您这样描述:女人只有一个野心,骨子里总把爱和生儿育女视为人生最重大的事情;一个女人才华再高,成就再大,如果她不肯做一个温柔的情人,体贴的妻子,慈爱的母亲,她给我的美感就要大打折扣。现在女性的独立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您认为女强人在生活中很孤独,不幸福,但是我认为,她们自己也许并不这样觉得,因为她们的价值观中独立是第一位的,她们因此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让她们回归家庭的话,她们也许会觉得更累。这样的女性现在越来越多了,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您认为这种重事业、重独立、轻家庭的女性一定是有缺憾的吗?
答:价值观是非常个人化的,因人而异,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能强求一律。我说的只是我自己的价值观,如果我遇见这种和我价值观完全不同的女人,只要事业、不顾家庭,反正我是不喜欢的,会觉得她不可爱。我也想问你一下,为什么一定要非此即彼呢?为什么不能家庭和事业兼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