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幸福的哲学
29718600000008

第8章 幸福的哲学(4)

我自己感觉我从写日记得到的好处太大了。一个养成了写日记习惯的人,他是用心在生活,他会留心生活中那些有意义的经历,他不但在用肉体的眼睛看,他的灵魂的眼睛也是睁开着的,因此他是生活得更加积极、更加投入的。相反,有的人可能就是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什么也没有留下,把有限生命中的每一个宝贵的日子随时都消费掉了。写日记的另一个好处是让人生活得更加清醒、更加超脱。人有两个自我,一个是肉体的自我,这个自我在社会上打拼,有快乐也有痛苦,有顺利也有挫折,会遇到喜欢的人也会遇到讨厌的人。人还有另一个自我,那是一个更高的自我,哲学把它叫做理性,宗教把它叫做灵魂,在写日记的时候,这个更高的自我觉醒了,是它在审视和反思那个肉体自我的经历,在替它分析,在指导它。这实际上就是在和自己的灵魂进行交谈,这样做的时候,你是站在你的外部经历之上,所有经历包括那些看似负面的经历都成了你的认识材料,都可以转变为你的财富。我一直建议,凡是会写字的人都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重要的不是留下文字,而是通过这个方式经常和自己的灵魂交谈,把这变成一种日课。如果只是自己坐在那里想,不写下来,这个交谈就难以经常化,难以坚持。

人在世上生活,常常要和他人交谈,但不能缺少两种最重要的交谈,一个是和活在书籍中的伟大灵魂交谈,一个是和自己的灵魂交谈。换句话说,人不能缺少两个最重要的朋友,一个是好书,一个是自己。朋友遍天下,但是没有这两个朋友,不爱读书,害怕独处,这种人活得很热闹也很空虚。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读人文经典只是学者的事情,写作只是作家的事情,这是天大的误会。在我看来,本真意义上的阅读和写作都是非职业的,属于每一个重视心灵生活的人,只要你想过精神生活,你就一定会觉得这两样都是缺不了的,你就不由自主地要读好书,就不由自主地要拿起笔来写你的感受。这是没有专业之分的,不管你是理工科还是文科,都应该是这样的,都一定是这样的。

山东大学开场白

【开讲前的场面令人感动。预定下午二时开始讲座,中午,三百多座的会场已人满为患。这次是发票的,有票的学生大多还没到场,使得主办者感到为难。在座的校团委书记王君松说,在山大没敢发布讲座消息,一定是学生口口相传的。公安处出动了警察,试图清场,不成功。我到时,会场外聚集了二百多人,是被挡在门外的,看见了我,一张张年轻的脸上并无怨恨,而是朝我欢笑。进会场,所有空隙都站满了人,我被护送着从临时让出的窄道走过,人群中响起欢呼声和尖叫声。在台上坐下,面前全是年轻的笑脸。席地坐在台下的一个女生向我高喊:周老师,我要让你知道,我爱你!响起一片笑声。应王君松书记要求,我向全场宣告:王书记让我关照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同学们配合我,如果今天发生不安全的事故,我就成天下第一罪人了,担当不起啊,一定要注意安全。】

主持人: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欢迎光临山东大学人文纵横学术报告会,本报告会是由中国移动济南分公司和山东大学团委共同举办,由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协办。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着名学者、作家周国平先生为我们作报告。(掌声)对周老师大家已经非常熟悉,很多同学甚至在脑海里面已经把周老师的模样魂牵梦绕了千百回(笑声),期盼能够近距离聆听周老师的人生感悟,面对面和周老师交流岁月与性情,这个梦想今天终于实现了。(掌声)在这里我想用我自己的视角用三个词来概括我对周老师的印象。第一个词是丰富,周老师从研究尼采进入哲学,又以哲学为梭穿越散文、诗歌和记事文学,织就了一幅多彩的思想画卷。周老师的作品能引领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生命形态,包括男性和女性,情感和理性,喜悦和悲伤,高贵和卑微,善良与残酷,富有和贫穷。第二个词是慈悲,我觉得周老师是用慈悲之心进行包容,把上述的生命形态进行提升,把它们都作为尊重的对象,当作可以欣赏的美。慈悲其实是一种非常深远的智慧,是看过生命的脆弱和苦难之后真正生长出来的同情和觉悟。第三个关键词是守望,作为一位身具人文情怀的哲学研究者,周国平老师一直用诗人的眼光来探寻形而上学,用哲学的情感来透视心灵与人生,用文学笔触感悟善良、丰富和高贵。在这样一个思想贫乏的时代,他始终没有放弃思想,在这样一个价值多元甚至逝去的时代,他把淡定和执着结合得恰到好处,他用学者的智慧、文人的细腻和正常的良知写作,守望着我们的精神家园。(掌声)周老师今天的讲座题目是《成功与幸福的人生哲学》,这是很多人都关注的话题,让我们倾听周国平先生的讲座。(热烈掌声)

周国平:这个场面让我很感动。(听众:其实我们很想告诉您我爱您。)(掌声)谢谢你们。其实我觉得你们看我的书就行了,听我的讲座你们会失望的,我这个人不太会讲话。(听众:我们喜欢你的一切样子。)(笑声,掌声)那你是盲目的呀。不过,我还是很高兴,山大的学子真可爱,今天的场面会永远留在我心中。你们这么热情地来听一个人讲话,只因为他写过几本书,对人生问题做了一点思考。这说明你们也在思考这些问题,我们是为了一个共同目的聚集在这里的,就是寻求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

山东大学现场互动

问:我想请周老师说一下男人和女人的关系?(笑声)

答:这个从何谈起啊?男人和女人是可以有各种关系的啊。(笑声)

问:我的困惑是渗透在生活的细缝里,人都希望得到真正的生活和爱,但是也都希望得到自由,实现理想,这样就会和父母有一些冲突。我想问的是,真正想做自己的事情,又和父母有冲突,怎么办?

答: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是双方的问题,你父母也有责任,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责任更大一点,长大了以后,你自己可以积极主动一点。我不知道你们沟通的问题具体出在什么地方?这是中国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普遍问题,沟通太少,缺乏平等讨论问题的风气。我想你可以尝试着主动和他们谈心,求同存异,在家里慢慢地形成这样一种风气,好吗?

问:周老师你上网吗?

答:我上网主要是收发邮件和查资料,我的博客、微博基本上由助手打理,让她把我提供的内容贴上去,然后把网友的评论摘录给我看。我也建议同学们少上一点网,虽然今天是中国移动请我来的(笑声),但是我不主张你们花很多时间在手机阅读上(笑声,掌声)。这种阅读毕竟是碎片化的,我知道许多孩子喜欢在手机上读悬疑小说之类,据说很吸引人,但那些东西毕竟精神含量太少,算总账是得不偿失的。

问:首先我想对学弟学妹们说一句,课外阅读真的挺重要的。我是周国平老师的忠实粉丝,在《人与永恒》中周老师说过一句话:无所追求和寻觅的人们不会有迷惘和失落感,他们活得明智而充实。请问这句话该如何解释,我们应该有追求还是无所追求?

答:那句话你没有听出来是讽刺吗?(笑声,掌声)

问:从生命的单纯到精神的丰富,我认为您说的是灵与肉的和谐,就是灵魂不能超越生命本态的欲望去驱使肉体,肉体也不能为本身的享受而倦怠灵魂,你也提到人要追求现世的幸福,那么您怎么看待宗教中追求永世幸福而所引发的某些灵与肉的冲突呢?还是我错误地理解了您说的话,谢谢您替我解开这个困惑。

答:问题很好。今天我讲的是世俗层面上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人生意义的追求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世俗的层面,世俗层面上的生活意义可以用幸福这个词代表,还有一个是超越的层面,就是信仰。宗教和幸福并非没有关系,其实它归根到底是要解决人在追求幸福时必定会面临的两大威胁。一个是肉对灵的威胁,如果人沉湎于肉体的、物质的快乐,就会堕落,从而无缘于精神的幸福。另一个是死对生的威胁,如果现世的幸福会被死亡一笔勾销,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宗教的主题是灵与肉、生与死的关系,就是要解除这两大威胁。但是,如果宗教推到极端,用灵否定肉,用死后的永生否定现世的生,就反而会更加损害现世的幸福了。所以,我主张中道、中庸,两方面达到比较好的平衡,我觉得这是可以做到的。

问:您谈到优秀和成功的关系,我很认同您的观点,但是我有个问题,就是怎么样来区分成功和优秀。优秀是自己对自己的定义,成功往往是外界对你的定义,当你没有得到外界认可的时候,你说你很优秀,是不是一种盲目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