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怀孕分娩产后大百科
29723000000017

第17章 月子

现在,可爱的宝宝已经来到了这个世上,新妈妈们一定很想知道需要怎样照顾宝宝?怎样做个优秀的母亲?在宝宝还不能说话时,怎样理解他要表达的意思呢?当宝宝不舒服时,又该如何处理呢……

接下来,让我们开始新的学习吧。

自然分娩后的医院生活

从产房出来那一刻起,新妈妈就开始坐“月子”了,这个月子过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新妈妈以后是否会留下后遗症。

所以新妈妈们就得提前了解产后如何保养,尤其是产后第一天需要知道的事。

分娩过程耗尽了妈妈的体力,最重要的是休息,以确保体力的恢复。

现在很多都是母婴同室,宝宝与妈妈在一起,大约每隔3~4小时就要哺乳了,又要给宝宝换尿布,尤其宝宝一哭闹,妈妈就更没时间睡觉,所以妈妈应争取时间休息。

新妈妈策略:闭目养神或打个盹儿。

充分休息

吃些有营养的食物

产后新妈妈身体比较虚弱,应补充一些有营养的食物。

新妈妈策略:吃些清淡的流食,但要营养丰富,如粥、蔬菜汤、豆腐汤等,有利于下奶。还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仅增加维生素的摄人,而且对防止便秘也有帮助。

剖宫产妈妈的进食时间定在术后6~8小时,目的是避免产妇在麻醉期内,正常的生理反射恢复之前,发生呕吐或吸入性肺炎等。

尽早喂奶

大脑发出信号增加乳汁的分泌,必须要尽早哺乳,形成神经反射,增加乳汁的分泌。初乳含有大量的抗体,从而保护宝宝免受细菌的侵害,所以应尽可能地给宝宝喂初乳,减少新生儿疾病的发生。这是所有配方奶无法替代的。这样做还有利于新妈妈自身的子宫收缩。

哺乳时间以5~10分钟为宜。哺乳的时间和频率与婴儿的需求以及妈妈感到奶胀的情况有关。刚分娩的妈妈身体虚弱、伤口疼痛,可选用侧卧位喂奶。每次哺乳后应将宝宝抱起轻拍几下,以防溢奶。

新妈妈策略:分娩后半小时就可以让宝宝吸吮乳头,这样可尽早建立催乳和排乳反射,促进乳汁分泌。

适当地活动身体

自然分娩的新妈妈6~12个小时就能试着慢慢下床走动。这样可以增强腹肌收缩,促进子宫复原、恶露排出、增进食欲,防止尿潴留和便秘发生。切记要做适度活动。剖宫产新妈妈在醒后也可以做些简单活动。

新妈妈策略:躺在病床也能活动的产后保健操

第一节:深呼吸。用鼻子缓缓地深吸一口气,再从口慢慢地吐出来。

第二节:颈部运动。仰卧,两手放于脑后,肩着床,只是颈部向前弯曲。复原,颈部向右转(肩着床),尤如向旁边看,然后向左转。

第三节:转肩运动。臂屈,手指触肩,肘部向外侧翻转。返回后,再向相反方向转动。

第四节:手指屈伸运动。从大拇指开始,依次握起,再从小拇指依次展开。两手展开、握起,反复进行。

第五节:腕部运动。两手在前相握,手掌相外,向前伸展,握掌。坚持5秒,放松。

第六节:脚部运动。两脚并拢,脚尖前伸。紧绷大腿肌肉,向后弯脚踝。呼吸2次后,撤回用在脚上的力。随后将右脚尖前伸,左脚踝后弯,左右交替。

产后尽快排小便

自然分娩的新妈妈,在分娩后4小时即可排尿。少数新妈妈排尿困难,发生尿潴留,其原因可能与膀胱长期受压及会阴部疼痛反射有关,应鼓励新妈妈尽量起床解小便。如仍不能排尿,应进行导尿。

因为在分娩过程中,胎头下降会压迫膀胱、尿道,因此要帮助膀胱功能的恢复,不可长时间憋尿,以免膀胱过度充盈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

少数妈妈排尿困难,发生尿潴留,其原因可能与膀胱长期受压及会阴部疼痛反射有关,可请医生诊治,或药物治疗,如仍不能排尿,应进行导尿。

新妈妈策略:应多喝水,尽快排第一次小便。

剖宫产后的医院生活

所谓剖宫产,是指在小腹部做一条长约10厘米的切口,打开腹腔,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然后层层缝合的手术。目前剖宫产手术常用的有两种切口,一种是下腹部正中纵切口,一种是下腹耻骨联合上腹横线处横切口。由于剖宫产手术创面大,又与藏有细菌的阴道相连,所以手术后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和后遗症,因此要加强剖宫产后的护理。剖宫产与其他分娩方式产后护理方法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新妈妈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学习,对你好,对您的宝宝也好。

饮食

术后头6小时,因麻醉药药效尚存,全身反应低下,为避免引起呛咳、呕吐等,应暂时禁食,若新妈妈确实口渴,可间隔一定时间喂半调羹水。术后6小时,可进食流食,如熬得很浓的鸡、鸭、鱼、骨头汤等。肠道未排气以前一般不吃易产气的牛奶、糖水等,避免肠胀气,饮橙汁和多活动可促进排气。肠道排气后1~2天内,进食半流食,如蒸蛋羹、稀饭、面条、馒头等。一般术后第3~4天,即可进食普通饮食。

术后新妈妈因伤口疼痛、虚弱、用药等原因食欲较差,故饮食上宜营养、清淡、易消化,少量多餐。

心理

新妈妈在产后住院期间的行为与态度可分为两个时期:

一是接受期(依赖期),分娩后的前3天,新妈妈表现出十分依赖的特性,显得很疲倦,易睡着,喜欢谈过去的事情,尤其关于分娩过程各项细节。其注意力只集中在自己,显得依赖并且指使别人,希望人家能够满足她的需求,也常常抱怨,需要别人的指引,非常注重食物及婴儿的饮食,情绪较为欣快和被动。

二是独立期,时间是自产后第3天至第10天,在这段时间,新妈妈显得活跃,可能会有睡眠不足的现象,对目前的事务较为关切,并且开始注意周围的人际关系,包括家人、朋友。

新妈妈要显出独立的个性,并且主动地参与活动,做起事情也较有条理,注意力集中在母亲职责的学习以及自己身体功能的恢复,情绪上显得焦虑、不平静和不耐烦。

另外,由于新妈妈产后期必须面临许多的压力情境,如身体心理和生理的改变、潜意识的内在冲突和为人母所需的情绪重整等等,加上家庭关系的改变、经济需求增加,这些压力常常致使新妈妈出现产后忧郁症。

作为丈夫及家人应该从语言和行动上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新妈妈交流,帮助她度过一生中最为艰难而重要的时期。

疼痛

术后24小时内伤口疼痛明显,家属应与新妈妈多交谈,尽量分散她的注意力不使其注意力集中在伤口疼痛的感受上。若疼痛难忍可考虑使用镇痛泵,持续微量给药镇痛。产后部分新妈妈可有子宫收缩阵痛,2~3天自然会消失。

尽快排气

剖宫产的新妈妈应尽快排气。手术容易使肠道受刺激而使得肠道功能受到抑制,肠蠕动减慢,肠腔内有积气,因此,术后会有胀腹感。

新妈妈应尽早排气,剖宫产妈妈6小时后可以饮用一些排气类的汤,如萝卜汤等,以增强肠蠕动,促进排气,减少腹胀,同时也可以补充体内的水分。

活动

术后6小时,即可在床上左右移动或翻身。术后24小时,即可试着下床活动,活动量由小到大至恢复正常。通常第一次下床会有低血压现象出现,俗称发黑眼晕,应特别注意。在病情允许下,应鼓励、督促新妈妈早下床、多活动。

小便

术中留置的尿管,一般24小时后拔掉。拔除尿管后应在4~6小时内自行解第一次小便,如果尿不出或小便解不尽,应和医生联系。

产后第一周

自然分娩的新妈妈在医院3天后可以准备出院,剖宫产的新妈妈在医院7天后可以准备出院。但是在出院之前必须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在检查中可以提出各种问题,包括自己的不安和疑虑,请医生给予解答,也可以向医生讲述自己和家人护理宝宝的心得,宝宝的生活规律等等,听取医生的建议。

出院前的检查

新妈妈检查

检查的时候会测量血压、体重、检查乳房、乳头,子宫位置是否为正常。自己身体如果有疼痛或者不适一定要告诉医生。同时询问性生活问题。一般产后6周后才可以进行性生活。那么,什么时候选择永久性避孕是需要新妈妈和医生一起探讨的问题。

新生儿检查

宝宝也要接受检查,他的眼睛、脐带、生殖器官、皮肤、体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此外,喂养宝宝有什么问题也要及时地向医生询问,出院后对宝宝的护理要注意什么,什么时候接种疫苗,疫苗是口服还是皮肤注射等等,都要仔细认真地记下,严格地遵照医生的嘱咐。

产后检查在分娩后4~6周还要再做一次,以便掌握自己和宝宝的身体情况。

出院前的注意事项

1外阴部疼痛以及肿胀没有消退时,应向医生提出。

2注意恶露变化以及身体的复元情况。

产后4~10天出现恶露情况。随着子宫内膜的修复,出血量逐渐减少,颜色转为暗红色与棕红之间,子宫颈黏液相对增多,且含坏死蜕膜组织及阴道分泌物和细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浆性恶露”。

3不要忘记办理必要的证明(如母子健康手册、出生证明、新生儿家访检查申请、住院费报销单等)。

4早办健康保险申请手续。

做好出院准备

在医院度过了1周时间,身体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在医生的检查后得到恢复正常的通知以及没有任何问题了之后,选择回到家里继续做月子,在家人的帮助之下收拾好分娩前带来的衣服、随身的证件、日常生活和宝宝的用品之后等待出院许可,准备出院。

办理出院手续

正常产的新妈妈,在产后2~3天即可出院。剖宫产的新妈妈在医院观察1周之后才能够出院,如果决定明天出院,可以在今晚做好出院准备,在明天一早办理出院手续,办理出院手续之前准备好钱款、医疗保健卡,还要记得收回住院押金。

确定没有任何问题时选择在白天出院。

出院后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适当活动,至少3周以后才可从事家务劳动。

2保持身体清洁,居室环境应清洁通风,注意保暖。

3两周内禁止性生活。

4合理饮食,不可过于滋补,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5忌烟酒。

新妈妈的身体变化

此时新妈妈的身体仍然处于恢复阶段,尤其是子宫的恢复和浆性恶露的预防,要引起绝对的注意,这需要卧床调节,不要着急,不要过分担忧,身体的恢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虽然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忍受许多疼痛和痛苦,只要慢慢调养,会好起来的。

宝宝已经满1周了,宝宝的出生仿佛还在昨天,可是在新妈妈看来却是那么漫长,历经辛苦,备尝初为人母的种种滋味,不过,看到宝宝一天天进步,妈妈再苦再累心里也是甜的。

在这1周中,新妈妈们还要继续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很多新妈妈感觉自己还是非常虚弱,的确是这样的,身体上的很多不适还没有摆脱。不过在坚持保养和注意的前提下,再过一段时间一定会有好转的!

宝宝的生长发育

出生1周的宝宝,状态已经初步形成而且逐渐地趋向稳定,在这里我们把已经出生七天宝宝的独特个性作个详细的介绍:

宝宝平平安安地度过1周时间了,一家人的辛苦终于没有白费,看到胖乎乎的小生命一天天的成长,一定会有一种成就感!

正常情况下,出生1周的宝宝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其身体机能、心智发育,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虽然每个宝宝的生活习性不太一样,但是大多数的宝宝每天要做的就是睡觉和吃奶,奶水量是不是充足呢?怎样包裹他,他才会舒服呢?

宝宝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都牵动着大人们的心,不要着急,阅读下面的内容,你将会得到满意的答案!

给宝宝起名、申报户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的规定: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以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向新生儿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新生儿落户随父随母采取自愿的原则,因此,宝宝应在出生后一个月以内自愿选择随父或随母申报出生登记。

给孩子申报户口的时候你需要携带以下材料:出生医学证明,父母的身份证、户口本以及两本结婚证;这些材料都要一份复印件。

按国家规定休产假

对于生育假期,国家劳动法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就是不少于90天。另外,每个地区对产假都有自己的补充规定。

女职工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新生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流产的,其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

如何接待来访者

1依旧穿着睡衣在床上坐着或躺着。当看到你穿着睡衣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考虑到你没有完全恢复正常,不会逗留很长时间。

2限制探访时间。当你在沙发上休息的时候,你的丈夫或者父母可以帮助你招呼来访者,并且帮助你送客。别担心,这并不会被认为是无礼。

3不要把你的宝宝在客人中传来传去。像你一样,你的宝宝也需要时间去适应新环境。

4可以请来访者帮个小忙。来访者将会非常高兴去帮你做点什么,比如把热奶在凉水中冰一冰。

产后第一周须注意

1会阴有切开创口的,要侧卧,这样可以缓解疼痛,还能预防恶露污染伤口。

2观察恶露的量是否逐日减少,颜色是否逐渐变淡,气味是否由腥到无。

3进行适当的活动,增强身体抵抗力。

举腿运动。仰卧,双膝弯曲,脚心平放在床上。首先,大腿和床呈直角弯曲。呼吸一次。大腿更加靠近肚子。大腿和床平行恢复原状,腿伸直,呼吸一次放下腿。每日早、晚各2回。每回双腿交替各做5次。

骨盆运动。仰卧,膝盖直立,脚心平放在床上,手掌平放在两侧。双腿并拢,先向右倒,呼吸一次,再向左倒。做举腿运动。每日早、晚两回,左右各5次。举落手臂的运动。该项运动主要为刺激胸肌使母乳流淌通畅;同时,上半身的肌肉也得到恢复。

按摩胳膊。用手掌和手指从上到下揉搓胳膊的外侧。然后用相同的要领揉搓胳膊的内侧。每日可随时做,做时左右交替各10次。

预防恶露不净

产后4~10天,随着子宫内膜的修复,出血量逐渐减少,恶露颜色转为暗红色与棕红之间。约2周后转变为白色恶露,内含大量白细胞、退化蜕膜、表皮细胞及细菌,持续2~3周后干净。若红色恶露持续20天以上仍淋漓不断者,称为产后恶露不绝。这是产后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若迁延日久,除了直接影响到新妈妈的身心健康外,还不利于母乳喂养,可能会影响到新生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产后恶露不绝主要是因为产后子宫复旧不全、感染、胎盘胎膜残留所引起。据资料统计,我国每年有两千多万新妈妈,其中约有70%在产后自然恢复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产褥期子宫收缩不良的情况,国外报道亦称该现象有上升趋势。因此,对本病的预防至关重要。

该病大多由胎盘、蜕膜残留或宫腔内感染引起,所以只要加强产前、产后正确的护理,就可以有效地预防产后恶露不绝的发生。怀孕28周内应该禁止性生活,以防胎膜早破。对胎膜早破者,必须消毒会阴,并观察羊水性状,每日测体温2次,必要时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产后坚持母乳喂养能帮助子宫恢复,有利于恶露的排出。同时要做好产褥期卫生,产后每日用碘酒棉球消毒会阴2次,并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盆浴,防止患阴道炎而发生上行感染。若为会阴侧切的新妈妈,休息时最好用右侧卧位以防发生切口感染而致上行感染。若恶露有臭味儿而且子宫有压痛表示有合并感染,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剖宫产新妈妈需要特别注意

没有异常情况的话,从第四天开始新妈妈的状态就会明显好转。很多新妈妈会在这个时候开始觉得再住院也只是浪费金钱,并想着出院,但丈夫们应该努力说服新妈妈,再在医院观察几天。现在的新妈妈还没有恢复到正常状态,因此丈夫应该更加关心妻子的产后恢复。

若是身体没有出现异常,产后第七天左右,新妈妈就可以出院了。回到家后,丈夫还要随时观察妻子的身体状态。是否发热、手术部位是否正常等皆应该关心。如果是在公司,丈夫也应该每2个小时往家里打一个电话确认一下。下班后,丈夫可以安心、温柔地试着和妻子进行深入的交谈。比如,如何养育孩子等等,这些话题往往也是新妈妈此时最关心的话题。

测量体温

回家一周内,最好每天下午测一次体温,以便及时发现低热并及时处理,不宜等到高热再去急诊就医,如果高热时再进行治疗会比较麻烦,且易转为慢性输卵管炎,造成继发不孕症或宫外孕。

当心晚期产后出血

剖宫产子宫有伤口,较易造成致死性大出血,产后晚期出血也较多见,回家后如恶露明显增多,呈月经样,应及时就医,特别是家住农村交通不便者更应及早。最好直接去原分娩医院诊治,因为对新妈妈的情况有一定了解,处理也方便。

疼痛消失

手术后的疼痛感,此时也应该几乎完全消失了。

大量饮水

产后的3~5天内,新妈妈的身体还是很虚弱。伤口仍然疼痛,年轻的新妈妈会有便秘和肿胀的感觉,这是麻醉所引起的,因此大量饮水是非常必要的。最好饮用热茶和不低于室内温度的水,这样能促进肠子的蠕动。

及时排便

产后的5~6天,剖宫产的新妈妈应该可以开始正常大便了。

剖宫产后,由于疼痛致使腹部不敢用力,大小便不能及时排泄,容易造成尿潴留和大便秘结。因此更应该按正常的作息,养成习惯,及时大小便。

请家人都来帮忙

剖宫产的新妈妈一般是在产后5~7天出院。在出院之前,年轻的新妈妈需要找好能够帮助她共同分担家务劳动、做饭和带孩子的帮手。最好是丈夫能够休假,或者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和外婆能够提供帮助。现在很多月嫂公司的服务也很规范,而且月嫂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剖宫产分娩的妈妈比自然分娩的妈妈需要更多地“做妈妈了的感觉”,因此她们常常抱着孩子不放手,所以其他的工作应该有人帮她分担。

饮食

当新妈妈排气后,饮食可由流质改为半流质,食物宜选用富有营养且容易消化的。可以选择蛋汤、煮软烂的粥、面条等,然后依新妈妈的体质,饮食再逐渐恢复到正常。这个阶段千万不要急于喝一些油腻的下奶汤,例如鸡汤、肉汤等等。

剖宫产后的心理恢复

剖宫产后身体的恢复因人而异,除了身体上的伤口之外,心灵上也有创伤,在剖宫产一般需要度过五个阶段,才会最终复原。

·很多原本想自己生的新妈妈在接受了手术后,很难接受这个事实。手术后过了一个小时后,很多新妈妈才开始接受剖宫产这个事实。

·在分娩后的第一周里,这种感觉渐渐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失望的情绪。很多新妈妈没有亲身经历孩子被娩出的过程,感到很遗憾。通常,很多剖宫产的新妈妈很难进入母亲的角色。

·第三个阶段从分娩后的第八周开始。许多新妈妈把与宝宝相处时,做得不够完美的原因都归结于是剖宫产惹的祸。在这个阶段,年轻的新妈妈们经常梦到分娩的过程,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而这些梦境有助于使她们重新理解自己的分娩过程。

·到了第四个阶段,与其他有类似分娩经历的女性相接触非常重要。有的时候,通过剖宫产分娩的新妈妈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愿意与同样是剖宫产生孩子的母亲说话。当她们发现有很多类似的经历的时候,不再感到孤独,从而心情得到了极大的放松。

·第五个阶段,分娩的痛苦经历被渐渐淡忘,能够客观地对待剖宫产了。

出生后1周宝宝体重会增加

1~2周后,随着哺乳量的增加,体重便渐渐恢复。此后,体重会不断增加,据说出生后1个月左右时,平均每天约增长30克以上。不过尽管这样,也不必每天量体重,每隔3天测1次即可。如果是健康的新生儿,待健康检查时再测体重。

脐带自然脱落

新生儿肚脐上的脐带,一般在出生1周后逐渐干枯,变成黑褐色,自然脱落。有的新生儿脐带脱落缓慢,请注意不要硬去把它摘掉。脐带初掉时创面发红,稍湿润,与受伤时相同,往外渗水。一旦被细菌感染,很容易侵入血液中,因而消毒以后,要用清洁药布敷在上面,并让脐部经常保持干燥。另外,要注意将尿布远离脐部,因为新生儿撒尿会污染脐部,使脐部总不能干燥。

如果脐部伤痕长时间不愈合,出现起疙瘩、并渗血水时,应及早就医。

新生儿的呼吸方式

随着胎儿娩出后的第一声啼哭,观察新生儿的呼吸,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新生儿一般采用腹式呼吸,吸气时,胸部和腹部一起上提,吐气时,腹部往回瘪,这是新生儿呼吸的特点。如果新生儿呼吸时,胸部往上鼓,腹部往里瘪,鼻孔也往两侧鼓,呼吸困难并伴有轻微的呻吟时,要注意观察。

新生儿脉搏是在脖子的侧面和脚根处测量。脉搏数为成年人的2倍左右,1分钟跳动120~140次,在新生儿哭闹时,可达到160次以上。

新生儿的正常体温

36.7℃~37.5℃是新生儿的正常体温。

新生儿身体发育和内分泌

在出生时皮肤发红的新生儿过一、两周后,就像洗海水澡时被晒过的那样,脱一层薄皮,这是正常的,不用去管它。

从第四天到第七天,新生儿的乳头常常发肿。不论男孩、女孩都是如此,甚至流出乳汁。这种现象在3周内会自动消失。

有的新生儿在乳头和腋下之间长有米粒大小的副乳,不必管它。有的女婴会从阴道里流出类似牛奶那样或者夹杂有血液的液体,这是受母体激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会自然痊愈。有些新生儿在生后3~5天内会出现所谓一过性发热,持续2~3个小时(体温在38℃),一般认为是水分不足,可喂点凉白开水。牙床上也会出现白珍珠似的小白点,不要误以为是长牙齿,这种小白点有的要持续3~4个月,但能自然消失,没有什么害处。

新生儿的大便

由母乳哺育的新生儿的大便的特征是散发甜酸气味,而人工喂养的新生儿的大便则是腐臭气味。有的新生儿1天要排便10~15次,也有的新生儿1天只大便1次。大便的性质因新生儿而异,同是吃母乳的,有的大便黏乎乎的呈金黄色,有的则呈绿色并混有白色疙瘩或夹杂有黏液。喂配方奶的新生儿有排白色大便的,也有排黄色的。只要新生儿能正常生长,就不要拘泥于排泄物的形状和颜色。

新生儿的睡姿

一般情况下,采用传统的仰卧方法为新生宝宝的睡姿较为安全,特别是对于那些颈部不能挺直的新生儿,更不要采用俯卧的睡姿。

新生儿的感觉

听觉

新生儿的听觉是很敏感的。如果你用一个小塑料盒装一些黄豆,在新生儿睡醒状态下,距他耳边约10厘米处轻轻摇动,新生儿的头会转向小盒的方向,有的新生儿还能用眼睛寻找声源,直到看见盒子为止。如果用温柔的呼唤作为刺激,在宝宝的耳边轻轻地说一些话,那么,宝宝会转向说话的一侧,如换到另一侧呼唤,也会产生相同的结果。

新生儿喜欢听母亲的声音,这声音会使孩子感到亲切,不喜欢听过响的声音和噪声。如果在耳边听到过响的声音或噪声,新生儿的头会转到相反的方向,甚至用哭声来抗议。

为了使孩子发展听力,你在喂奶或护理时,只要宝宝醒着,就要随时随地和他说话,用亲切的语声和宝宝交谈,还可以给宝宝播放优美的音乐,摇动柔和响声的玩具,给予听觉刺激。

视觉

新生儿刚生下来对光线就很敏感,出生后1周时的视力为0.01~0.02,2~4周时即能两眼凝视光源,能追随物体的中线。例如用手指在新生儿眼前10厘米的地方晃动,眼睛有时会随着转动。但新生儿不能把头与眼的动作结合在一起,当头被动转向另一侧时,眼不能随头同时转动,常要慢一些。

新生儿对颜色也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对红色和白色能够区分,并随之移动双眼等。因此,建议家长在新生儿期可给孩子看一些颜色鲜艳的玩具,以刺激视觉的发育。但要注意的是,玩具要多变换位置,以免引起斜视。

触觉

这段时间的新生儿的触觉已经很敏感,尤其是口、眼、前额、手掌和脚底,所以当轻触小儿口唇或口周皮肤时小儿马上就会出现吸奶动作并将脸转向被触的一侧寻找触碰物,这是新生儿的一种反射现象;当你试图想用手扳开小儿眼皮时,他就会把眼闭得紧紧的;而躯干、大腿等部位的触觉则比较迟钝。

新生儿虽然已经有痛觉,但痛觉比较迟钝,尤其在躯干、腋下等部位更不敏感,因此,即使不小心把新生儿弄疼,他的反应也往往不明显。

新生儿对温度的感觉也比较敏感,能区分出物品温度的高低,且对冷的感觉比对热的感觉更敏感。如新生儿能对温度过高或过低的配方奶产生哭闹等不舒服的反应,对刚换上的冷衣服以及尿湿的衣裤和尿布也会出现哭、闹等不适的反应。

可见新生儿皮肤对多种不适都能感觉出来,一旦出现哭、闹、哼哼唧唧等不适反应,父母就应该检查一下新生儿的各个部位包括衣服和尿布以便及时消除不良因素。虽然新生儿对温度比较敏感并能对不适温度作出诸如哭闹等反应,但还无法自我抗拒外来的侵害,因此,如果给新生儿用诸如暖水瓶、电热毯等取暖设备时一定要小心,最好用母亲身体给新生儿取暖。

味觉和嗅觉

刚刚出生7天的宝宝有良好的味觉,从出生后就能精细地辨别食物的滋味。给出生后只有1天的新生儿喝不同浓度的糖水,发现他们对比较甜的糖水吸吮力强,吸吮快,所以喝得多,而比较淡的糖水喝得少;对咸的、酸的或苦的液体有不愉快的表情。

新生儿还能认识和区别不同的气味。当开始闻到一种气味时,有心率加快、活动量改变的反应,并能转过头朝向气味发出的方向,这是新生儿对这种气味有兴趣的表现。

照顾新生儿吃奶

随着宝宝的逐渐长大,各个方面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每一个宝宝的吃奶方式、吃奶时间、吃奶的姿势都不相同,新妈妈们在喂养的时候要根据自己宝宝的喜好,既让宝宝在快乐的汲取营养,也要为他养成良好的习惯。

有的新生儿吃完一只奶需花20分钟(吃了2~3分钟就累了不想吃了,把奶头放在他嘴里动一动又吃了,但吃了2~3分钟又不想吃了)。有的新生儿不用10分钟就能咕嘟咕嘟地吃完母亲的一只奶,接着又去吃另一只奶。也有时,吃着吃着就含着奶头睡着了。

在出生后的第一周里,就是同一个新生儿,其吃奶的方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是每天吃7~8次,也有吃5次的。既有爱吃的时候,也有不爱吃的时候。有的新生儿在吃完奶后把多吃的奶都吐出来了,也有的新生儿一点也不吐。

由于新生儿生下来以后常常会吐奶,让新生儿身体仰卧头部侧卧(千万不可使新生儿的脸朝下,会压住鼻子的)。还有,不能在新生儿睡的床单上铺上塑料布,因为吐出的奶有时会堵住新生儿的鼻子和嘴而导致窒息。

给宝宝穿衣服的步骤和原则

穿衣服的步骤

给新生儿穿衣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宝宝全身软软的,又不会配合穿衣的动作,往往弄得新妈妈手忙脚乱。所以给新生儿穿衣,一定要讲究点技巧。

先将衣服平放在床上,让宝宝平躺在衣服上。

将宝宝的一只胳膊轻轻地抬起来,先向上再向外侧伸入袖子中,将身子下面的衣服向对侧稍稍拉平。

抬起另一只胳膊,使肘关节稍稍弯曲,将小手伸向袖子中,并将小手拉出来,再将衣服带子结好就可以了。

穿裤子的步骤

穿裤子时,大人的手先从裤脚管中伸入,拉住宝宝的小脚,将裤子向上提,即可将裤子穿上了。

穿连衣裤时,先将连衣裤解开扣子,平放在床上,让宝宝躺在上面,先穿裤腿,再用穿上衣的方法将手穿入袖子中,然后扣上所有的钮口即可。

穿衣服的原则

宝宝的衣服应选择纯棉或纯毛的天然纤维织品,因为天然纤维织品会使宝宝更好地调节体温。

纯棉的衣服摸起来手感非常柔软,要特别注意宝宝衣服的腋下和裆部是否柔软,因为这些地方是宝宝经常活动的关键部位,如果面料不好会导致宝宝皮肤受损。

对新宝宝来说,前开衫或宽圆领的衣服最佳,因为宝宝不喜欢脸被衣物遮着,而前开衫的衣服也方便妈妈为孩子穿脱和换尿布,并能减少宝宝身体裸露的机会。

宝宝的内衣裤应选择浅色花型或素色的,因为一旦孩子出现不适和异常,弄脏了衣物,新妈妈会及时发现。

为刚出生的宝宝选择衣服时宜买大忌买小,即使新衣服对宝宝来说稍微大一些,也不会影响他的生长发育,千万不要太紧身了。

宝宝有眼屎怎么办

眼屎多的一个原因是孩子内有积热,即通常所说的“上火”。如果是这样,可以尝试给孩子喂些去火的饮料比如果汁之类,然后观察几天。

如果宝宝睡醒后眼睫毛黏在一起,或者内侧眼角有脓液,或鼻泪管堵塞或出现泪囊炎,要尽快去医院检查。新生儿的泪囊炎以先天性较常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出现溢泪,逐渐变为脓性分泌物,压迫泪囊区有脓性分泌物回流。究其原因,多数是由于鼻泪管在鼻腔的下端出口被堵塞所引起,有的是因管道发育不全而形成皱折、瓣膜或黏膜憩室。由于鼻泪管闭锁,分泌物潴留,常发展成慢性泪囊炎。

这可不是人们所认为的“上火”、“热气”之类的情况,父母应带宝宝到医院检查,确诊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局部点眼药水并按摩泪囊:用相应的抗生素眼药水控制感染,每日多次向下按摩泪囊区,促使自身管道发育、通畅。如果按摩泪囊区宝宝的泪道还不畅通,则要考虑进行泪道冲洗。如果按摩及冲洗均未奏效,那么就要请医生帮助。

产后第二周

新妈妈的身体变化

这时新妈妈的身体还处于恢复阶段,尤其是子宫的恢复和浆性恶露的预防,要引起绝对的注意,这需要卧床调节,不要着急,不要过分担忧,身体的恢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虽然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忍受许多疼痛,只要慢慢调养,会好起来的。

宝宝的生长发育

这1周宝宝正在继续努力适应这个新的环境,对他来说,外面的世界与妈妈的子宫相比,又喧闹又明亮,有些不习惯。但是你会发现宝宝每天都在进步,他的适应能力是相当强的。

宝宝的生活已经逐渐地步入正轨了,宝宝的身体也逐渐显现出了想与外界沟通的小本领,这些小本领表现在他的一系列的生理反射上,而且由于精心的护理,宝宝的体重也在逐渐增加。

产后恶露

产后随子宫蜕膜脱落,含有血液及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一般持续4~6周,总量可达500毫升。

血性恶露在产后最初3天出现,为红色。浆液恶露为淡红色,产后4~14天。那么这周你最应关注的是浆液恶露。出现在产后14天以后会出现白色恶露。

如果你多次出血为量少、颜色暗红、并伴有腰酸、腹痛等情况,则可能为宫内感染,应上医院做B超检查。如恶露为鲜红色,且无其他不适症状,则可考虑为月经,因为产后的初次月经常因卵巢功能紊乱而不规则。建议上医院做B超检查以排除感染的发生。

卧床休息促进子宫复位

产后2周内为子宫收缩最快速的时候,此时因怀孕时子宫被胎儿撑得非常大,一但分娩,子宫成为真空状态,内脏因不再受压迫而变的非常松垮,若产后经常坐起或走动,因地心引力的关系,易造成松垮的子宫及内脏收缩不良,引起内脏下垂,而内脏下垂可能是造成所有妇科病的根源。

所以产后2周内,除适当下床轻微活动以外,其余时间最好卧床休息。

新妈妈要勤绑腹带

利用分娩的机会来调整体型,或者改善身体上的一些症状,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机,所以很多人会在这段期间用纱布条绑腹,达到调整体型的目的。

坐月子期间必须特别注意防止“内脏下垂”,因为内脏下垂可能是所有“妇科病”及“未老先衰”的根源,并会因此而腹部突出,故在坐月子期间须勤绑腹带以收缩腹部并防止内脏下垂,而原本即为内脏下垂体型者,也可趁坐月子时来改善体型。

所使用的腹带为一条很长的白纱带,长约950厘米,宽为14厘米,每人须准备两条以便替换。因产后须热补,容易流汗,若汗湿时应将腹带拆开,并将腹部擦干,再撒些不带凉性的痱子粉后重新绑紧。若汗湿较严重时,则须更换干净的腹带,绑法请参考下面“腹带的绑法”。如果使用一般一片黏的束腹或束裤,不仅没有防止内脏下垂的效果,反而有可能压迫内脏令气血不通畅,使内脏变形或产生胀气,从而造成呼吸困难或下腹部突出的体型,请特别注意!

腹带的绑法

尺寸:所使用的腹带为透气的白纱布,长950厘米,宽14厘米。

用量:为新妈妈自己的功课,因为不穿衣裤(先绑好腹带后再将内裤穿上),平贴皮肤,容易汗湿,需准备两条来替换。

功能:

·防止内脏下垂(一般一片黏的束腹不适用)

·收缩腹部,消肚子。

开始绑的时间:自然产——产后第二天;剖宫产——产后第六天(5天内可用束腹);小产——手术后第二天。

每日拆绑时间:三餐饭前须拆下、重新绑紧再吃饭;擦澡前拆下,擦澡后再绑上;产后2周内需每天24小时绑着,松了就重绑;第三周以后可白天绑,晚上拆下。

清洗方式:用冷洗精清洗,再用清水冲净后晾干即可,勿用洗衣机,因易皱。

腹带的绑法及拆法:

·仰卧、平躺,把双膝竖起,脚底平放床上,膝盖以上的大腿部分尽量与腹部成直角;臀部抬高,并于臀部下垫2个垫子。

·两手放在下腹部,将内脏往心脏的方向按摩、推高。

·分两段式绑,从耻骨绑至肚脐,共绑12圈,前7圈重叠缠绕,每绕1圈半要“斜折”一次(斜折即将腹带的正面转成反面,再继续绑下去,斜折的部位为臀部两侧),后5圈每圈往上挪高2厘米,螺旋状的往上绑,最后盖过肚脐后用安全别针固定并将带头塞入即可。

·每次须绑足12圈,若腹围较大者须用3条腹带接成2条来使用。

·太瘦,髋骨突出,腹带无法贴住肚皮者,须先垫上毛巾后再绑腹带。

·拆下时须一边拆、一边卷回实心圆筒状备用。

怎么才能让自己的乳汁增多

喝催乳汤可增加乳汁,产后喝催乳汤一般要遵循以下两点:

1大约在产后的第八天,乳腺开始分泌真正的乳汁,所以一般在分娩的第三天开始给新妈妈喝鲤鱼汤、猪蹄之类的下奶的食物。

2如果新妈妈的身体强壮、初乳分泌量较多,可适当推迟喝催乳汤的时间,喝的量也可相对减少,以免乳房过度充盈而引起不适。

新妈妈可做简单家务

一般来说,产后2周的新妈妈可以尝试做一些简单轻松的家务,比如自己带孩子,这样可以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体内脂肪分解,消耗多余能量。但做家务时应注意不要太劳累,也不要过度用力,避免提重物,以免腰背痛。

可以尝试自己哺乳、换尿布;可看电视、报纸、书籍;给新生儿洗澡、洗尿布等,但是所有这些都要以不疲劳为限。家务活可以委托家人干,自己仅限整理身边卫生,总之还是要把休息放在第一位。

新妈妈肌肉酸痛

一般人都会理解,分娩后会阴处疼,或是剖宫产刀口处疼,但可能不太明白为什么胳膊和腿也疼。这是因分娩时会变换不同的姿势,把腿长时间放在产床的脚蹬上,或身体下垫了一些什么东西,致使腿一直处于比较别扭的姿势,因而引起腿痛。另外,分娩时用力,胳膊也在帮助使劲,或许当时根本没什么感觉,可在之后就会发现胳膊也很酸痛。由此说生孩子就像跑一次马拉松,并不夸张,即使分娩过程很顺利,时间很短,肌肉也可能被拉伤。

应对方法:解除这类疼痛的最好方法是热水浴、按摩和一些能够放松的方法,产后适当做一些运动也能减轻症状。一般来说,这类疼痛无需服药就可自行消失。不过,如果疼痛真的难忍,则应该告诉医生,他们会告诉你可用哪些药物来缓解。

新妈妈阴部疼痛

这是一般人都会料到的痛处。从阴道一直到直肠部位都会有痛感。因为宝宝在娩出时这些部位都要扩张,然后再逐渐恢复到原状。由此,这些部位的肌肉或许会肿胀,就会让你感到疼痛。再有就是,如果在分娩时进行了侧切缝合,在产后更会感到疼,在最初几天甚至行动都很不方便。如果使用了真空吸引术和产钳,那么肌肉肯定会受到更多的伤害,也就会更疼了。

应对方法:在产后立即冷敷,对会阴处的恢复很有帮助。另外,坐浴对缓解这类疼痛也很有效,在家里就可进行坐浴治疗。现在市面上有些产品含有植物成分,专门用于坐浴,治疗和缓解这类疼痛的功效都很不错。还可试试使用一种专门可冷却的卫生护垫,这也会让疼痛部位觉得舒服些。如果疼痛真的难忍,必须用药止痛的话,一定要先问问医生。

新妈妈头痛

产后头痛的原因,很可能是因荷尔蒙分泌水平的改变而引起的。还有一种可能是,如果在分娩时采用了硬膜外腔分娩镇痛或脊椎穿刺,也会引起剧烈头痛。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应对方法:对于第一种头痛,放松是最好的方法,头痛症状会随着荷尔蒙分泌逐渐恢复正常而消失,如果需要,也可以适当地吃些止痛药。如果是后一种原因引起的头痛,应平卧几天,必要时可使用咖啡因止痛。当疼痛特别严重时,可使用一种称作“血块补丁”的治疗方法,即先抽取一些新妈妈的血液,然后再把它注入脊髓液流出的部位,这种方法对治疗因脊髓液漏引起的难以忍受的疼痛很有效。

新妈妈乳房疼痛

产后乳汁充满乳房,如果乳腺管还没完全畅通,乳汁不能顺利排出,会使你感到乳房发胀、发热和刺痛,不过这些症状都是正常的。

应对方法:如果真觉得很疼,哺乳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只要宝宝饿了就让他吸吮乳房,而不要考虑定时定量的问题,这样能够帮助乳腺尽快畅通。另外,还可试试热敷,或向乳头方向按摩乳房,都可帮助乳腺通畅。除非宝宝真的不肯吃奶,一般不要使用吸奶器,那样会使身体分泌更多的乳汁,加剧疼痛。要尽量让宝宝根据需要吃奶,这样乳房很快就会按照宝宝需要的乳量进行泌乳。

产后服药须谨慎

由于产后要哺乳,所以在遇到各种疼痛的问题时,用药一定要非常谨慎,能够用其他方法解痛就不要服药。

如果必须服药,一定先咨询医生,以保证用药不会对宝宝有不良影响。

分娩后的疼痛或许是你没想到的,不过产后痛也不见得一定会出现。往往是这样,如果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宝宝的身上,疼痛就不会那么明显了,有时只用一些简单的放松方法就可以缓解。

宝宝的体重变化

出生第一周时宝宝体重大多数会暂时下降,这是因为宝宝这时吃奶少,加上胎便和尿液的排出以及皮肤出汗和呼吸使一部分身体水分损失,在出生后2~4天会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的现象,医学上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下降不超过300克。随着吃奶量的增加,宝宝的体重从第四或第五天开始回升,过1周即可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认识新生儿的先天反射

所有健康的新生儿都具有一些本能的反射活动,可以帮助新生儿度过离开母亲子宫的最初几周。在新生儿生理和智力水平逐渐发育成熟、能够进行更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后,这种先天反射就会消失。保护眼睛和维持呼吸是两种最容易引出的反射活动:如果你触摸他的眼睑,他就会闭上眼睛,如果你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他的鼻子,他就会用双手做出挣扎的状态。

儿科医生也会测试新生儿的反射反应,它可以总体反应出宝宝的机体是否健全,神经系统是否正常。正常新生儿的代表性反射运动有下几种:

觅食、吮吸和吞咽反射

当你用乳头或奶嘴轻触新生儿的脸颊时,他就会自动把头转向被触的一侧,并张嘴寻找。这种动作就是觅食反射。

每个新生儿出生时都具有吮吸反射,这是最基本的反射行为,这种反射使新生儿能够进食。将奶嘴放进新生儿口中,他就开始吸吮。吸吮运动极其强烈,甚至在乳头的吸吮刺激移开之后仍会继续很长时间。

吸吮的同时,新生儿天生会吞咽,这也是一种反射。吞咽行为可以帮助宝宝清理呼吸道。

紧抱反射

也被称为“惊吓”反射或“莫罗氏反射”。将新生儿的衣服脱去,儿科医生会用一只手托起新生儿,另一只手托起他头的枕部,然后突然使宝宝的头及颈部稍向后倾,正常的孩子会四肢外展、伸直,手指张开,好像在试图寻找可以附着的东西。然后宝宝会缓缓地收回双臂,握紧拳头,膝盖蜷曲缩向小腹。宝宝身体的两侧应当同时做出同样的反应。如果宝宝突然听到巨大的声响,也会是这种反射。紧抱反射消失的时间是在宝宝2个月左右的时候。

握持反射

医生都会检查宝宝的握持反射。测试方式是把手指放在宝宝的手心,看看他的手指会不会自动握住医生的手指。很多新生儿的反应都很强烈,紧紧攥住别人的手指,甚至你可以这样把他们提起来(但是建议您不要做这个尝试)。这种反射一般在3~5个月消失。当你轻触他的脚底时,你会发现他的脚趾也蜷起来,好像要抓住什么东西似的,这样的反射将持续一年左右。

行走反射

用双手托在新生儿腋下竖直抱起,使他的脚触及结实的表面,他会移动他的双腿做出走路或跨步动作。如果他的双腿轻触到硬物,他就会自动抬起一只脚做出向前跨步运动。这种反射大约会在1个月左右消失,与宝宝学走路没有关系。

爬行反射

当宝宝趴着的时候,会很自然地做出爬行姿势,撅起屁股,膝盖蜷在小腹下。这是因为双腿就像在子宫里面一样仍然朝向躯体蜷曲。当踢宝宝的双腿时,宝宝或许能够以不明确的爬行姿势慢慢挪动,实际上只是在小床上作轻微的向上移动。一旦宝宝的双腿不再屈曲且能躺平,这种反射即行消失,通常在2个月左右。

新生儿的呼吸无规律

有的新生儿呼吸时会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这是因为宝宝盖的毯子、穿的衣物上脱落的棉绒,及更多的空气中的灰尘,阻塞了宝宝的鼻腔和上呼吸道,但是你不用担心,宝宝不是感冒了,这个时候的宝宝伤风感冒的可能性还不大,宝宝只是在努力地呼吸。你可以试着用小棉签沾点儿新生儿油,帮宝宝把鼻腔中的污物清除,但动作一定要轻柔,小心扶住宝宝的头,不要让他晃动。

新生儿须按需哺乳

一般来说,新生儿按需哺乳比较好,随着新生儿月龄的增加,渐渐过渡到按时哺乳,3~4个月后每隔3~4个小时要哺乳一次,夜间可以间隔1次喂奶时间,慢慢养成按时吃奶的好习惯。

每次喂奶时间,第一天每次每侧喂奶约2分钟,第二天约4分钟,第三天约6分钟,以后大约为8~10分钟,即一次喂两侧共约15~20分钟。吸奶时间过久,会咽入过多空气,易引起呕吐,而且也会养成日后吸吮乳头的坏习惯。

新生儿贪睡

这周的宝宝基本上仍是吃饱就睡,睡醒就吃,吃奶及大小便次数多且尚无规律。这时的宝宝需要尽可能多的拥抱和抚慰,多抱抱你的宝宝吧!

新生儿的保暖护理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皮下脂肪比成人薄,保温能力差,新生儿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按体重计算的话,是成人的3倍,因此,新生儿身体散热的速度也快,比成人快4倍。完全靠新生儿自己来保持正常体温非常困难,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补救。除了控制新生儿的室温外,还可以借用衣服被褥的保暖作用。也可采取其他一些保暖措施。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保暖呢?在家中可以摸一下宝宝的手脚冷暖来粗略估计,如果小手暖而不出汗,说明不需另外再采取保暖措施了。如果热而出汗,说明体温升高,在37.5℃以上。如果手脚发凉,体温可能低于36℃,对宝宝就要采取措施了。宝宝的体温过低,严重时可发生硬肿症,威胁宝宝的生命,必须予以重视。

在家庭中采取对宝宝保暖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是给宝宝准备好适宜的衣服。因为宝宝身体与衣服之间的间隙的温度在30℃~34℃之间最适宜,可防止身体散热,维持宝宝的体温。因此,宝宝的衣服过于宽松或太紧身,都不利于保持体温。有的家长喜欢给宝宝穿上几层衣服,如内衣、棉背心、几件毛线衣、棉袄,感觉是很暖和了,其实保暖效果不一定好。最好在内衣外面穿一件背心,再穿一件棉袄,保证身体与衣服之间有一定间隙,上面再盖上小棉被或毛毯就可以了。

如采取以上措施仍不能保持正常体温,可用热水袋、热水瓶进行保暖比较方便,热水袋中的水温不可太热,而且不可与新生儿的身体直接接触,以免烫伤,最好用布包好,放在距新生儿脚20~30厘米处,经常更换热水袋中的水,以保持一定的温度。电热毯对成人来说是很好的保温方法,但不适用于新生儿,因电热毯的温度难以控制,往往会过热,而使新生儿体温升高,发生“脱水热”。另外宝宝的小便也多,万一弄湿电热毯,也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最好不用电热毯来取暖。

新生儿的皮肤护理

宝宝刚生下来时各个器官组织并没有发育成熟,如大脑、肝脏及胃肠等,这一点似乎每个妈妈都知道,然而,对于宝宝皮肤发育妈妈却知之甚少,甚至以为和大人没有多大区别。其实宝宝的皮肤同其他器官组织一样,结构尚未发育完全,不具备成人皮肤的许多功能,至少还需3年的时间才可发育得和大人一样。因此新妈妈在照料时一定要细心打理,有时稍有不慎,便会惹出不少麻烦,给妈妈和宝宝的生活带来很大的烦恼。那么,宝宝的皮肤与大人相比都有哪些特点,应该怎样去照料呢?

1新生儿皮肤的平均表面积是2500平方厘米,平均体重5千克,二者之比为1:500;成人皮肤的平均表面积是18000平方厘米,平均体重65千克,二者之比为1:270。因此,对于同样量的洗护品新生儿吸收得要比成人多,同时,对过敏物质或毒性物的反应也强烈得多。

给宝宝清洗皮肤时,应选择安全性更高的洗护用品,即经过严格医学测试证明:品质纯正温和,其中的成分要完全符合婴幼儿皮肤的特性,与成人的用品有着很大的区别,对宝宝的皮肤应无任何刺激性,也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2新生儿的皮肤仅有成人皮肤的十分之一厚,表皮是单层细胞,而成人是多层细胞;真皮中胶原纤维少,因而缺乏弹性,很容易被外物渗透和摩擦受损。

尿布及贴身衣物应是棉质的,且柔软吸水,每次用后都应用弱碱性新生儿皂清洗;沐浴后用细腻无杂质的新生儿爽身粉涂于全身。尤其是皱褶处,这样便可有效地吸湿,同时减少摩擦,从而预防痱子和尿布疹的发生。

3新生儿仅靠皮肤表面的一层天然酸性保护膜来保护皮肤,以防细菌感染,并维持皮肤滋润幼滑,因此保护好这层保护膜很重要。

不可用碱性洗护品清洗,以免破坏保护膜,比如含皂质、酒精和刺激性成分的洗护品。应选择pH值为中性,清洗后能在皮肤上留下天然保护膜,并能保留水分的洗护品。

4新生儿皮肤黑色素生成很少,因而色素层薄,很容易被阳光中的紫外线灼伤,因而要预防晒伤。

从新生儿时期就要避免过度暴露在阳光下,尤其是强烈的阳光下。外出必要时,暴露的皮肤要使用无刺激性、不含有机化学防晒剂的高品质的新生儿防晒品。

5皮肤的汗腺和血管还处于发育中,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不能帮助控制体温,因此容易产生热痱。

不要给宝宝穿戴得太多,经常用柔软的小毛巾擦拭宝宝的全身,然后用新生儿爽身粉涂抹皮肤。如果宝宝长了痱子,应在长痱子的皮肤上涂上新生儿热痱粉,帮助宝宝去痱止痒。

6因宝宝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善,抵抗力弱,较易出现皮肤过敏,如红斑、丘疹、水疱等。

在给宝宝清洗皮肤时,不要用含皂质和刺激性的沐浴露,应用温和的新生儿润肤露、润肤油。

7由于宝宝的泪腺未发育完全,且眨眼少,所以不能分泌足够的泪水来保护眼睛,常常受到刺激物的伤害。

给宝宝洗澡时,应选用专为新生儿设计的无泪配方,100%不含皂质的洗发精或洗发沐浴露,以免伤害宝宝的眼睛。

轻松去除宝宝头上的乳痂

新生儿头皮的皮脂腺分泌很旺盛,如果不及时清洗,这些分泌物就会和头皮上的脏物积聚在一起,时间长了就形成厚厚的一层痂。许多新生儿的头顶上都会结有厚厚的乳痂,看上去很脏,一层层的去不掉,太让人心急了。虽然乳痂的形成和护理工作不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妈妈们也有苦衷,不是她们不想给宝宝洗头,而是害怕碰伤宝宝囟门,而迟迟不敢动手。应该怎么处理呢?

专家表示:囟门并不是不可触摸的,洗头时触到孩子的囟门并不会伤及孩子的大脑。父母可以大胆地为宝宝梳洗打扮!在此,我们为大家推荐一种简单地清洗乳痂的方法,让宝宝重新露出可爱的笑容。

首先,在宝宝的头上涂些植物油,等乳痂被浸软后,用梳子轻轻梳去就可以了。如果乳痂很厚,一次浸油可能去不掉,也可以每天涂1~2次植物油,直到乳痂浸透后再梳去。乳痂去掉后,要用温水将宝宝的头皮清洗干净,然后用毛巾盖住宝宝的头部直到头发干透。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可用手或梳子硬梳乳痂,以免头皮破损继发感染。

产后第三周

新妈妈的身体变化

阴道内的伤口大体痊愈。阴道及会阴部的浮肿、松驰基本好转。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本周末新妈妈就可以下床,可以做日常家务、照料新生儿,但不要劳累。

恶露消失并得到医生许可后方可盆浴。买东西要委托丈夫、家人或在网络商店购买。不要搬抬重物,不要出远门,不要做长时间站立及消耗体力的事情。

产后第三周的新妈妈生活已经规律了许多,自己身体的变化也没有前两周那么多,身体在生宝宝的时留下的伤口已经慢慢愈合,基本上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了。但是请注意不要过于地勉强自己,还是要多多地以休息为主。

宝宝的生长发育

宝宝的眼神已经会和爸爸妈妈交流了,而且宝宝的消化系统开始成熟,这一点由其粪便就可以观察出来。

宝宝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和你的招呼回应了!多么可爱的小生命啊!当然这种沟通是通过眼神的瞬间交流。你还会发现宝宝开始愿意撒娇了,喜欢你抱抱他,喜欢你的宠爱。

提高新妈妈的睡眠质量

新妈妈们,请必须注意自己的产后睡眠质量,如果睡眠不好会带来一系列预想不到的疾病:产后头疼,产后激素分泌不好造成体重增加,产后脱发、产后忧郁等等症状。

造成失眠的原因很多。精神紧张、兴奋、抑郁、恐惧、焦虑、烦闷等精神因素常会引起失眠;工作和学习压力过重、环境改变、噪声、光和空气污染等社会环境因素是另一重要原因;晚餐过饱、睡前饮茶和咖啡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也会造成失眠。

治疗失眠,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清淡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饮食为宜。

生活有规律,定时上床,晚餐不宜过饱,睡前不饮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增加卵磷脂类保健食品,有很好的调节神经功能方面的作用,有助于改善睡眠。

如何改善产后失眠

·自疗失眠不能依赖药物,应该注意消除引起失眠的原因,力求心理平衡,结合体疗改善体质,效果将会更好。

·劳逸适度,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酒、忌辛辣刺激食品,如咖啡、浓茶等。晚餐不要过饱。

·睡前半小时不再用脑,在安宁的环境中听柔和优美的音乐。难以入睡时还可外出散步适量活动。

·上床前以40℃~50℃温水洗脚后,搓揉脚底片刻。冬天更应该将脚部搓至温热。

·忌用热性补药,如鹿茸、人参、附子等。

·睡前喝一杯牛奶或吃一点甜食,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清早迎着太阳活动,锻炼半小时左右,有助于体内生物钟的调整。

失眠食疗方

·食醋1汤匙,倒入1杯冷开水中调匀饮用,可以催眠入睡并睡得香甜。

·经常失眠的新妈妈,用莲子、龙眼、百合配粟米熬粥,有助眠疗效。

·血虚失眠的新妈妈,可常服藕粉,或用小火煨藕加蜂蜜适量;也可用龙眼肉10克,红枣5个(去核),蒸鸡蛋1个,每日1次对失眠有较好的疗效。

·心虚、多汗、失眠的新妈妈,用猪心1个切开,装入党参、当归各25克,同蒸熟,去药,吃猪心并喝汤,有良效。

·因高血压而致失眠的新妈妈,用芭蕉根50克,猪瘦肉100克,同煮服用,能催眠入睡。

·神经衰弱的失眠患者,可取莴笋浆液1汤匙,溶于一杯水中。由于这种乳白汁液具有镇静安神功能,所以有一定的催眠疗效。

·临睡前吃一个苹果。或在床头柜上放上1个剥开皮或切开的柑橘,让失眠的新妈妈吸闻其芳香气味,可以镇静中枢神经,帮助入睡。

·洋葱适量捣烂,装入瓶内盖好,临睡前放在枕边嗅闻其气,一般在片刻之后便可入睡。

新妈妈的营养与饮食

新妈妈分娩后的头几天,家人马上会开始给她们喝鸡汤、排骨汤,为了促进乳汁分泌,也为了使她们的身体尽快康复。但有专家认为,产后补充营养最好从第三周开始。

在产后的前两周里,新妈妈的内脏尚未回缩完全,疲劳感也未完全消失。此时,如果吃下太多养分高的食物,肠道是无法完全吸收的,反而会造成“虚不受补”的现象;原本吸收能力强,身体较胖的新妈妈,立刻进补容易造成产后肥胖症;原本瘦弱的新妈妈会因无法吸收食物养分而发生腹泻,导致更瘦弱。另外,如果过多的养分新妈妈无法吸收,又无力代谢,很可能会被体内的不正常的细胞吸收,产生异常现象,如子宫肌瘤、卵巢瘤、乳房纤维瘤或脑下垂体瘤等。

月子期的饮食最重要的是阶段性进补。所谓阶段性食补,就是必须按照产后身体的恢复情况进补:第一周主要是代谢、排毒;第二周以收缩骨盆腔及子宫为主;第三周开始真正的滋养进补。产后两周内,身体疲劳和脏腑功能都没有恢复,这时摄入养分不可过多。

在饮食细则上。产后时需要热补的,但注意是温和的热补,即温补。温补最好选用慢火烘焙的纯黑芝麻油。同时,月子期的女性最好别喝一滴“普通的水”,否则会造成身材无法恢复和内脏下垂。月嫂可以给新妈妈们做专门的“饮料”,将山楂和红糖加在一起熬好,平时当水喝即可。

坐月子进入第三周后,重点应放在补气补血、以及预防老化上。此时恶露将尽,这才是进补的最佳时机,食物中不加盐或任何调味料,以免破坏体质更新的机会。第三、四周是大补的时候,以麻油鸡为主,目的是帮助体力调养,恢复元气。

坐月子期间,新妈妈每日的餐次应该比一般人多,以5~6次为宜。因为产后肠胃功能减弱,一次进食过多,反而会增加肠胃负担,不利于产后恢复。

新妈妈分娩后前两周身体虚弱,最好别吃蔬菜,可以喝鱼汤,其中以鲫鱼、黑鱼、鲶鱼、鲈鱼为好。处理鱼之前,可先在鱼身上抹一点盐,这样做出来的鱼没有腥味。

宝宝已经能够和你对视

这时候的宝宝已经会用眼睛看东西了,眼睛已经能和父母对视,在对视中,宝宝的眼神能流露出感情交流的喜悦。看到爸爸妈妈,脸上会洋溢着欢快的笑容。总之这时的宝宝会用眼睛在经意和不经意之间和爸爸妈妈交流了。

宝宝的消化机能发育完成

新生儿的粪便称为“胎粪”,为墨绿色,没有臭味,十分黏稠,常常黏附在尿布上,不易洗净,它是由脱落的肠膜上皮细胞、咽下的羊水、胎毛和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所分解产物的胆绿素等构成的。在出生后2~3天排尽,转变为黄色的真粪。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粪便通常为金黄色,软膏样,均匀一致,带有酸味。

牛乳喂养的新生儿粪便为淡黄色或土灰色,硬膏样,常混有灰白色的“奶瓣”,这是脂肪酸与钙、镁结合成的皂块,带有难闻的粪臭味。

新生儿排便,一般每天1~2次,也可多至3~4次,甚至换下的每块尿布都沾有一点粪便,这是由于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的缘故,不能看做消化功能不正常。

如果新生儿粪便量少,有深绿色的肠黏液,则为“饥饿粪”,是长期喂养不足的表现,应当给足量的喂养,粪便即可转为正常。

在宝宝出生的第三周,一般消化机能发育完成,出现新生儿特有的黄色粪便,这说明宝宝发育很正常。

宝宝呕吐后如何喂奶

新生儿刚吃过奶后,不一会儿就似乎全吐出来了,这时有些家长可能怕新生儿挨饿,马上就再喂。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

遇到这种情况时要根据新生儿当时的状况而定:有些新生儿吐奶后一切正常,也很活泼,则可以试喂,如新生儿愿吃,那就让新生儿吃好;而有些新生儿在吐奶后胃部不舒服,如马上再喂奶,新生儿可能不愿吃,这时最好不要勉强,应让新生儿胃部充分休息一下。一般情况下,吐出的奶远远少于吃进的奶,所以家长不必担心,只要新生儿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偶尔吐一次奶也无关紧要。当然,如每次吃奶后必吐,那么就要做进一步检查,以排除疾病而致的吐奶。

宝宝喜欢你的按摩

对于宝宝来说,轻柔的爱抚、细心的按摩,如同吃的食物和呼吸的氧气一样重要。通过按摩,宝宝从父母的微笑中感受到了体贴,从密切的身体接触中受到良性刺激,从而体会到安全、安宁和温暖,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育。

如何给宝宝做按摩

新生儿按摩不仅是父母与宝宝情感沟通的桥梁,还有利于宝宝的健康。新生儿按摩具有帮助宝宝加快新陈代谢、减轻肌肉紧张等功效。通过对宝宝皮肤的刺激使身体产生更多的荷尔蒙,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加快体重的增长。按摩活动了宝宝全身的肌肉,使肢体长得更健壮,身体更健康。按摩还能帮助宝宝睡眠,减少烦躁情绪。

为宝宝按摩的正确方法

为宝宝按摩,妈妈该如何准备?特别是宝宝的按摩手法与成人按摩是有较大不同的。

首先,宝宝的按摩力度一定要轻,以免伤害其幼嫩的血管和淋巴管,所以宝宝的按摩准确地说应该叫“抚摩”。

其次,抚摩宝宝的方向也与成人迥异。为宝宝按摩时,按摩者的手要从宝宝的头抚摩到躯体,然后从躯体向外抚摩到四肢。这种按摩手法与一般的成人按摩正好相反。成人按摩是顺着体液回流的方向,有力地沿四肢向心脏移动。尽管宝宝的按摩是按照从上往下的方向进行的,但多数的按摩动作是抚摩或轻柔的捏。捏的时候要轻,以免伤害宝宝娇嫩的血管。捏一下,手指要滑动一下,然后再捏一下。

按摩时应把宝宝放在安全的地方。如果你觉得在地板上进行按摩不舒服,那么把宝宝放在床上或椅子上时一定要小心,不能让他滚下来。特别是当宝宝长到11~14周、自己会翻身时,妈妈更要当心。按摩之前应准备好一切用品,还要预先避免突发的噪声,应保持宁静的氛围。

准备活动做好后,再为自己选择一个舒适的、能长时间保持的体位。保持良好的姿势,对按摩宝宝更加有利。

按摩时,把手的位置放好后,脊柱前倾,就可以轻松自如地控制按摩的手法了。这对宝宝和按摩者都有好处,因为采用这种姿势按摩,可以缓解按摩者局部肌肉的紧张。

宝宝全身的按摩顺序

按次序进行的按摩既适用几个月大的健康宝宝,也适用新生宝宝。需要牢记的是,为较小的宝宝做按摩时要更加精心。

·小于6周的宝宝,一次按摩大约只需要10分钟。

·按摩时,用你的手轻轻抚摩宝宝的小脸、腹部和背,轻轻移动宝宝臀部、大腿、小腿和胳膊的皮肤下面的肌肉。

·不要给新生的小宝宝使用精油。

·每次按摩,都要先从宝宝的左侧开始。这一方面是遵循两极对立的原理,另一方面也顺应了东方的观念:身体一侧易于接收,而另一侧则强于排出。

给宝宝按摩好处多

体重增加

通过皮肤上的按摩刺激,可以增加迷走神经活动,使人体产生更多的荷尔蒙及胰岛素,这有助于食物吸收,所以按摩可以让宝宝的体重增加。

解除烦躁

按摩可以增加抵抗力。当宝宝哭闹时,身体会产生压力激素,这时免疫力会下降。通过按摩可以让宝宝的压力激素降低,免疫力恢复,放松情绪。

安抚情绪

按摩可以促进宝宝的EQ发展,所以妈妈可借抚触来稳定宝宝情绪。纽约一家医院实行每天拥抱及抚触新生儿的规定后,1岁以下新生儿的死亡率从30%降至10%。如果宝宝出生3个月中都没有被拥抱或抚摸,情绪发展会显得容易暴躁。

减轻疼痛

按摩可以让疼痛减轻,这从宝宝的反应就可观察出。一个哭闹不休、身体不舒服的宝宝,借着按摩可以让他安静下来。例如胸部按摩可以使呼吸顺畅,腹部按摩可以消除胀气。

安然入睡

据调查显示,接受按摩的新生儿大部分能安然入睡,而且也比较少哭闹,不安情形大幅降低。

增进亲子感情

按摩可以让宝宝感受到妈妈的爱心与耐心,在充满爱的呵护下,宝宝会觉得被重视,也能增加孩子以后的自信心。由于妈妈按摩时一定会注视着新生儿,宝宝会感受到妈妈眼光中的母爱,也可借此观察宝宝视觉移动的反应是否正常。

可以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

按摩时宝宝的身体多半是光溜溜的,所以建议妈妈在给宝宝按摩时,顺便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看看宝宝的身体两边是否对称,移动宝宝时,他的反应如何,或者头部有无斜颈、双手是否一样在摆动等。最好在按摩的同时和宝宝说话,不但能增加亲子间的互动,还能观察到宝宝的反应,比如听力是否有问题。

让宝宝熟悉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妈妈在帮宝宝按摩时,可以边按摩边说出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例如:这是小手手、这是小脚脚等,让宝宝渐渐熟悉这些部位。

腹部按摩减轻吐奶

吐奶是新生儿常见的胃肠道症状,由于新生儿胃容量小,胃肠蠕动差,易发生胃食管反流。对于吐奶,最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是腹部按摩。一般为每隔4~6小时一次,夜间可延长至6小时以上。每次按摩均在喂奶后半小时进行,以肚脐为中心,手指并拢,顺时针运行,同时给予腹部一定压力,速度适中,每次按摩时间5~10分钟。吐奶减轻后,按摩次数减至每日2~3次,直至吐奶现象消失。

腹部按摩可通过神经系统促进胃泌素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同时使胰岛素水平升高,促进糖脂等物质代谢,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抱宝宝3项注意

不要摇晃宝宝

宝宝哭闹、睡觉或醒来的时候,妈妈都会习惯性地抱着宝宝摇摇,以为这样是宝宝最想要的。但是,你很难掌握摇晃的力度,如果力度过大,很可能给宝宝头部、眼球等部位带来伤害,而且你也会感到手臂特别的酸疼。

时常观察宝宝

抱宝宝时,要经常留意他的手、脚以及背部姿势是否自然、舒适,避免宝宝的手、脚被折到、压到、背部脊椎向后翻倒等,给宝宝造成伤害。

端正抱宝宝的态度

新妈妈在抱宝宝时,最好能建立起“经常抱,抱不长”的态度。也就是说,经常抱抱宝宝,每次抱3~5分钟即可,让宝宝感受到你对他的关爱,使他有安全感。千万不要一抱就抱很久,甚至睡着了还抱在身上,这样会养成宝宝不抱就哭的不良习惯。

预防肠绞痛、鹅口疮和黄疸

肠绞痛

新生儿夜间啼哭常令初为人父母者手足无措、心神不宁。由于新生儿不会讲话,对于身体的不适,只会以啼哭做为主要的肢体语言。而小宝宝夜啼,除了肚子饿、尿布湿、对气温冷热的不适应外,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肠绞痛”所引起。

虽然名为“肠绞痛”,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问题存在。严格来说,它并不是一个病名,而是一种“征候群”,它是由许多因素不协调所引起,三个月以内的新生儿常发生,不过约有10%的小新生儿发病期会延长至4~5个月以上。当宝宝长大之后,随着神经生理发育的逐渐成熟,肠绞痛的情形自然就会逐渐改善。

症状:新生儿肠绞痛的特点为间歇性的哭闹,这种情形与肠套叠很类似。不同的是,肠绞痛的新生儿,不会呕吐也不会解出含有血丝的黏液便。

肠绞痛常见的症状是突发性尖叫,有时会呈现声嘶力竭的大哭,甚至哭到脸红脖子粗。有些新生儿还会有头部摇晃、全身拱直、呼吸略显急促的现象;同时腹部往往会有些鼓胀、两手掌会握拳、两脚则会伸直或弯曲,四肢末端则常会呈现冰冷。

上述这些表现可以持续数十分钟至数小时之久,无论如何摇、抱、哄,往往都不太有用,直到小孩筋疲力竭方才罢休。有时在排便或放屁后会稍有改善。此种病症在任何时间都可能发生,不过最常发生在黄昏或傍晚,每天几乎都发生在某一固定的时段。

此病发生原因仍然不明,可能与便秘、胀气、腹泻或牛奶过敏等有关。新生儿肚子太饿或太饱,也常会引起新生儿哭闹,此时,因为吸入更多的空气,更容易造成腹胀。有些牛奶过敏的宝宝,不一定会拉肚子,但却以肠绞痛来表现。另外,心理因素如焦虑、紧张或愤怒时也会引起新生儿腹痛或呕吐,因此情绪不稳的新生儿较容易得此症。另外,此症也和个人体质有关,一样是胀气或绞痛,有些小新生儿反应就比较激烈。

缓解疼痛的方法:当新生儿因肠绞痛发作而哭闹不安时,可将新生儿抱直,或让其俯卧在热水袋上,以缓解疼痛的症状。在肚子上涂抹薄荷等挥发物可促进肠子排气,或给予通便灌肠,有时也会有效。若是仍无法改善,或连续几个晚上都会发作,就必须找医生做详细检查。预防方面,可以改善喂奶技巧,每次喂奶后要注意轻拍排气,并给予新生儿稳定的情绪环境,这些都可以减少发作的频率。若尝试了各种方法均无效的话,可以改喂低过敏的新生儿配方奶,有时也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在诊断新生儿肠绞痛前,必须先排除肠胃道其他病态性的疾病,如胃食管逆流、幽门阻塞、先天性巨结肠症等。如果确定没有任何病理性因素存在,那么家长们就需耐心对待自己的小宝宝,度过三个月的“阵痛期”。

鹅口疮

第三周时,很多新父母们都会在心里暗暗舒口气:最手忙脚乱的时间过去了。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假如卫生工作不够到位,孩子可能会患“鹅口疮”。

症状:孩子的口里,出现白颜色的东西,看起来有点像奶块,开始是一小片一小片,慢慢地融合成一大片。一般的奶块很容易擦掉,但是鹅口疮则不易擦掉。有的父母会用手强制抠掉,被剥落的部位会出血,没有多久,你会发现在原来的部位又出现了新的白片。

一般情况下,孩子出现“鹅口疮”,不痛、不影响吃奶,也不会出现其他症状;但是如果鹅口疮特别严重,整个口里都被覆盖住,这个时候孩子可能会出现呕吐、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黄疸

正常的生理性新生儿黄疸一般在出生后的3~5天出现,到10天左右就基本消退,最晚不会超过3周。大部分的新生儿黄疸都会在第二周消退。假如在第二周,父母依然发现孩子出现比较明显的黄疸,这个时候就需要多留心,及时区分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对孩子治疗大有帮助。

生理性黄疸

·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

·黄疸逐渐加深,在4~6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轻。

·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周内消退,早产儿一般在出生后3周内消退。

·黄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肤颜色呈淡黄色,黄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黄疸时期的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颜色正常,生长发育正常。

如果新生儿的黄疸属于以上几种情况,爸爸妈妈就不必担心。

病理性黄疸

·黄疸出现时间过早,于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

·黄疸消退时间过晚,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正常的消退时间,或者黄疸已经消退而又重新出现,或黄疸在高峰时间后渐退而又进行性加重。

·黄疸程度过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

·检查血清胆红素时,胆红素超过每分升12毫克,或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每分升5毫克。

·除黄疸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动、少吃或体温不稳定等。

当孩子出现黄疸时,如有以上5个方面中的任何一项,就应引起高度重视,尽早治疗。

新生儿睡觉不需要枕头

一般情况下,小新生儿不需要用枕头,因为他们的脑后与背部基本在同一水平,用枕头反而使头处于后仰状态,感觉不舒服。宝宝6个月以后可以用很薄的枕头。如果宝宝冬天穿得很厚,也可以在6个月前用枕头,这没有一定之规。

给新生儿注射预防针

一般来讲,怀孕足月健康的新生儿出生后即可接种卡介苗。因为卡介苗是一种减去毒性和致病性的牛型结核杆菌,它能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反应,提高人体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而起到保护作用。随着接种的细菌在体内逐渐减少,免疫力会逐渐降低,因此每隔6年应重复接种一次,以保证小儿体内有足够免疫功能。当新生儿有发热,体温超过37.5℃时,或者是早产儿、难产儿,宝宝有顽固性呕吐及显著消化不良时,或者小儿有湿疹、脓疱疹、流感等疾病时就不能接种卡介苗,应待病情治愈后再打预防针。如果怀疑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新生儿是不能打任何预防针的。

乙肝疫苗可阻断病毒母婴传播,对乙肝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在新生儿出生时应立即接种,以后在1个月、6个月时重复接种两次。如果母亲在怀孕后期发生急性乙型肝炎或母亲是乙肝表面抗原或e抗原携带者,孩子出生时须注射乙肝疫苗,还应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才能起到保护作用。

近年来发现很多病原体可引起胎儿和新生儿严重病症,如弓形虫、支原体、巨细胞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但由于发病率不高,故不做普遍的常规预防。对这些疾病的预防,可以在孩子出生前对母亲进行预防,防止胎儿感染。另外还可通过给新生儿、易感儿输注免疫球蛋白作为辅助的预防措施。各种免疫球蛋白可预防的疾病为:乙肝、百日咳、狂犬病、破伤风、水痘、带状疱疹等。

产后第四周

新妈妈的身体变化

此时恶露消失,变成白带。阴道内的伤口大体痊愈,阴道及会阴部的浮肿、松驰基本好转,耻骨松驰好转,性器官大体复元。

与前些日子相比,可以做一些日常家务、照料新生儿,但不要劳累。也可以独自去附近购物和办事。

此时需要注意的是:在饮食方面要加强维生素方面的营养,多吃粗粮。

乘车外出:尽量控制在短时间内,还要控制尽量不要出远门。

多多休息:虽然满月了,但是如果疲劳就放下手中事情休息休息。

宝宝的生长发育

生命的成长是一个充满艰辛与困难的历程,照顾宝宝的过程也是这样的,各位新妈妈一定要有心理准备,但这同时又是充满快乐与幸福的过程,一切的成果都会在健康美丽的宝宝身上呈现出来,你最终会发现,所有的苦与乐都是值得的。

宝宝从出生到一个月,这期间长大很多,也学会了很多东西。眼睛开始看的到事物了,开心的时候也会笑了,体重、身高有了明显的变化了。这段时间宝宝的体重一般增加1~1.5千克,身高加长4厘米左右。在这一个月不用给宝宝补充任何东西,除了配方奶(或母乳)。

当宝宝满月的时候,俯卧抬头,下巴可以离开床3秒钟;能注视眼前活动的物体;啼哭时听到声音会安静;除哭以外能发出叫声;双手能紧握笔杆;会张嘴模仿说话。

母乳分泌的奥秘

乳汁分泌有什么奥妙吗?在分娩后,位于大脑颅底部的垂体前叶就开始分泌一种叫泌乳素的激素,这种激素能刺激乳腺合成脂肪、乳糖和蛋白质,使乳腺分泌乳汁。当新生儿吸吮乳头时,感觉中枢迅速将信息传导到垂体前叶,促其分泌泌乳素。泌乳素经血液到达乳房,使泌乳细胞分泌乳汁,这个过程称为“泌乳反射”。新生儿吸吮得越早,母亲泌乳就越早;新生儿多吸,母亲就多分泌;新生儿少吸,母亲就少分泌;新生儿停止吸吮,母亲就停止分泌乳汁。

乳汁的分泌仅仅靠新生儿的吸吮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喷乳反射”的帮助。新生儿吸吮时对乳头的刺激,通过感觉神经传达到大脑,反射性地引起垂体后叶产生催产素。催产素随血液到达乳房,使腺细胞和腺管周围的肌细胞收缩,将腺泡内的乳汁压向乳导管,到达乳窦。当新生儿吸吮乳头,双唇压迫乳晕下面的乳窦时,很容易将乳汁吸出。此时如新生儿突然松口,乳汁就像喷泉一样从乳头喷射而出,这就是“喷乳反射”。

由此可知,乳汁的产生包括了“泌乳反射”和“喷乳反射”两个过程。若哺乳时仅有“泌乳反射”是不能获得足够的乳汁的,还必须有“喷乳反射”的帮助,一旦这个反射停止,乳汁排不出,新生儿吃奶就有困难,这时妈妈常常误认为自己的乳汁量不够。保证泌乳和喷乳反射成功的关键在于妈妈应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及姿势,新生儿必须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同时含入口中,才能有效地挤压乳窦,刺激泌乳和喷乳。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剖宫产的疤痕

起初剖宫产后的疤痕会有轻微的鼓起、肿胀,颜色也比正常的肤色深,但是术后6周之内,疤痕会明显收缩。剖宫产的手术切口只有10.2~15.2厘米长,0.32厘米宽。随着切口部位逐渐愈合,疤痕的颜色会逐渐接近你的肤色,而且会缩窄至0.2厘米宽。

剖宫产疤痕通常在腹部下方较低的位置,这一部位的疤痕最终会被你的阴毛遮挡,多半会在你的内裤或腰带的下方。愈合过程中,伤口可能会感到痒。

剖宫产产后恶露

如果产后恶露仍淋漓不净,属于恶露不净,肯定有病理因素存在。常见的原因有子宫腔感染,子宫腔内有妊娠产物,如胎盘、蜕膜、胎膜等组织遗留,子宫复旧不良,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绒毛膜癌。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病理现象。因而,如遇到产后恶露持续不净,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如果在一个月后,恶露不净,同时伴有臭秽气味或腐臭气味,或伴有腹痛、发热,也可能是子宫、附件、阴道有感染;如果排除恶露量逐日增多,颜色逐日变红变深,或出现淤块,或有子宫出血、阴道创伤,或有感染发生等情况,都属于异常现象,应及时引起注意,并到医院检查治疗。

母乳的分泌

许多新妈妈在体验了初为人母的欣喜和辛劳的同时,也深知母乳喂养对宝宝身心发育的重要,非常渴望能成功地给自己的宝宝母乳喂养。但也常常感到奶水不多,很担心自己不能喂饱小宝宝。

实际上,几乎每位新妈妈都有能力哺喂自己的小宝宝。至于乳汁分泌的多少,受许多因素影响,怎样判断你的乳汁是否充足呢?

首先乳汁充足的妈妈会自我感觉乳房胀满、坚硬,甚至有些疼痛,而且常常会发生溢乳现象,即宝宝吃一侧乳房时,另一侧乳房就会同时有乳汁不断流出。

一般情况下,如果奶量充足的话,小宝宝在喂奶的最初5分钟就能吃个半饱,吃饱后就安静地入睡或不哭不闹地玩。宝宝的日常行为良好,体重每月增长500~1000克,或至少每周增加125克。我们还可以观察一下宝宝的小便,在不添加辅食的情况下,每日小便应在6次以上,大便每日2~3次,色黄质软。如果奶量不足,宝宝吃奶时费力,边吃边哭闹,或入睡后不久又哭闹起来。另外还可以发现大便次数及量减少,色绿,体重不增加。

如果确实奶量分泌不足,首先应该检查喂养的方式是否有问题,如宝宝吸吮乳头的姿势是否正确,一定要让宝宝的小嘴将大部分乳晕含入口中,才能有效地刺激妈妈的泌乳和喷乳反射。另外,喂空一侧乳房再换另一侧乳房,让宝宝吃到妈妈的全部乳汁。

克服自己因奶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焦虑、紧张和不适等情感障碍,坚定母乳喂养的信心,不要轻易放弃母乳喂养,坚持多让宝宝吸吮。同时要注意营养和水分的补充,充分休息,不要疲劳过度。

如奶量不足必须混合喂养,也应先喂母乳,不足部分再补充牛乳,尽量不使用普通的奶瓶和奶嘴,可用辅助喂奶器,这样在混合喂养中就避免了宝宝的乳头错觉,进一步保证了母乳喂养的成功。

促进乳汁分泌

有不少母亲看了育儿书籍,通过孕妈妈班的培训和媒体的宣传知道母乳喂养好,也想自己哺喂孩子,可就是奶不够吃,该怎么办?

1要坚定不移地相信每个母亲都有足够的乳汁供给自己的孩子,放松紧张的情绪、减少焦虑是你走向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一步。

2家庭其他成员要注意对乳母的支持,让她能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良好的休息。乳母的每日膳食总热量至少要增加500~800千卡。应注意蛋白质的补充,一般应比平时增加25克。增加饮食也必须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谷类、蔬菜、水果类、肉蛋奶类、糖和脂肪类缺一不可,而且应遵循科学的比例关系。举例如下:

每日进食米、面450~600克,蛋50~100克,肉类100~150克,豆制品100克,牛奶225克,蔬菜400克(其中绿叶蔬菜200克),糖、油适量。乳母可适量多饮水,多喝汤。但汤太油时会导致新生儿腹泻,可将汤冷却去掉浮油后再食用。

3就技巧而言,母乳不充足时最重要的是增加宝宝的吸吮次数、时间和强度。尤其要保证每次吸吮时,能将乳头和乳晕的大部分同时含入新生儿口中。这种正确的衔接姿势能提高吸吮的有效性,还能使更多的感觉刺激到达乳母大脑,促进乳汁分泌和排出。

每日喂奶次数应不少于8~12次,这不仅是因为新生儿胃容量小,每次食入量少决定的,也是由于新生儿快速生长和发育对营养的需求超过人生任何时期决定的。频繁吸吮,把乳房吸空,有利于减少乳房硬胀,也有利于产奶。为了做到这点,新妈妈应记住每次喂奶的顺序:吃空一侧乳房再喂另一侧;下一次喂奶时先喂这次后喂的一侧。

这样做的好处是还可使宝宝获得足够的后奶。后奶是每次哺乳结束前的奶,它含有较多的脂肪,外观呈奶白色,能提供的热量占每次喂奶的总能量的50%以上,是宝宝能否吃饱的关键。

每次喂奶的时间应在15~20分钟,一般吸吮10分钟时宝宝已得到了应食入量的80%。个别宝宝爱叼着奶头玩,不正经吃,这时新妈妈应停止喂奶。过长时间的哺喂会造成母子疲劳。

让宝宝叼着奶头睡觉更不是好方法,不小心还会导致窒息,发生意外。当新生儿连续睡眠达4小时,新妈妈应叫醒他并哺乳。

母乳是新生儿最好的天然食品,母乳的数量和质量是由新妈妈提供的。当新妈妈哺乳的信心不足、情绪不佳、休息不好时都会影响乳汁的分泌;而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新妈妈自身的营养。

新妈妈的膳食要提供母婴二人的营养,因此新妈妈要比平时多摄取500~800千卡热能,这多出的部分是为新生儿提供的。许多有关营养的书籍都会教你如何提供平衡膳食。简单地说就是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肉蛋奶、油糖一样也不能少,而且在搭配数量上存在由多至少的比例。

当新妈妈体质较差,分娩时出血较多,导致贫血而母乳不多时,不妨多食富含营养的流质饮食,如:撇去浮油的鸡汤、鲜鱼汤、猪蹄汤等,还可以在汤中加些花生、桂圆。

鸡汤:应大火煮开后小火炖,最后煮好的汤清似白开水而不是混浊的白汤。这种汤用来蒸鸡蛋糕也格外嫩滑、鲜美。

鲫鱼汤:应选500克左右的活鲫鱼一尾,洗净去鳞,煮半熟;加黄酒25毫升,煮熟后连汤带鱼一并服下。如果您不愿加黄酒亦可加通草10克,每日服1次,催奶效果也好。

民间验方或食疗方很多,除了喝汤,在南方常用米酒煮鸡蛋来下奶,效果也很好。

总之,只要注意休息、营养,注意调适心情,注意勤吸吮和采用正确的姿势,不要轻易地添加其他代乳品,很快妈妈就会有充足的乳汁哺喂自己的宝宝了。

宝宝睡眠、吃奶有规律了

现在宝宝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睡眠、吃奶和排便规律和习惯,有的宝宝夜里已能睡4~6个小时的长觉,但宝宝们之间的差异很大,有的宝宝在夜里仍然需要妈妈喂2~3次奶。

特别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吃奶间隔时间短,因为母乳比较好消化,所以吃母乳的宝宝大便次数也比吃配方奶的宝宝多,需要妈妈更多的照料。

辨别妈妈的声音和气味

这时的宝宝已能辨别妈妈的声音和气味,即使妈妈不在眼前,只要听到妈妈的声音,宝宝就会表现出兴奋的样子,如果宝宝正因寂寞无聊而啼哭,听到妈妈的声音,也会很快安静下来。如果你给宝宝做过胎教,现在试试看给宝宝播放胎儿时期常听的音乐或故事,宝宝很可能会有明显反映呢。

宝宝身形有了明显的变化

与前几周相比宝宝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看起来更加招人喜爱了。满月宝宝的体重,男孩平均为4.9千克,女孩平均为4.6千克;满月宝宝的身长,男孩平均为56.6厘米,女孩平均为55.6厘米。

宝宝会判断声音的来源

现在宝宝已能判断声音的来源,听到不同方向传来的声音,宝宝的头就会转向这个方向。但声音的距离不能太远,应在50厘米以内。

宝宝的眼睛现在已能看清近距离的人和物,目光也会跟随眼前的物体水平移动,特别喜欢看线条较粗,图案简单,颜色鲜明的图画,尤其是人脸的图案。

宝宝新陈代谢规律了很多

大便1日3次左右,小便15次左右。

宝宝动作活动逐渐协调

现在宝宝的颈部力量已有所加强,可以趴在床上或大人的胸前,以腹部为支撑,把头稍稍抬起一会儿,而且还能左右转动他的小脑袋。如果你把宝宝抱起来,或靠坐在你的身上,宝宝的头已可以直立片刻,但时间不要长,以免宝宝疲劳。宝宝胳膊和腿的动作也协调了一些,说明其控制肌肉的能力有所加强。

如何用配方奶喂养宝宝

最重要的是不要使宝宝吃过量,以免加重水化器官的负担。一般的标准,出生时体重为3~3.5千克的宝宝,在1~2个月期间,每天以吃600~800毫升左右的配方奶为宜,每天分7次吃,每次100~200毫升,如果吃6次,每次吃140毫升。

对食量过大的宝宝,尽管每次能吃150~180毫升,最好也不要超过150毫升,否则会加重肾脏、消化器官的负担。如果宝宝吃完150毫升后好像还没有吃饱并啼哭时,可让宝宝喝30毫升左右的白开水,可适量加一些白糖。冲泡配方奶时不要再加糖,否则会使宝宝过胖。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如果每天大便3~4次,只要精神好,也不用担心。

宝宝过一个月后,就要注意预防佝偻病的发生,除了常抱到室外晒太阳外,应每天给宝宝加适量维生素D,即浓缩鱼肝油滴剂。从每天1滴开始逐渐增加。

多给宝宝做按摩

经常用温暖的手抚摸新生儿的手心、脚底、脸颊、头面和背胸腹部皮肤,会让宝宝感到安全和温暖,每次5~10分钟,每天2~3次。

按摩孩子的手指,和孩子玩数手指的游戏,展开一个个手指,帮助他放松。对宝宝的脚趾也可以这样做。

如何抱宝宝

怎样抱宝宝他才舒服呢?很多妈妈不愿意把宝宝给爸爸抱着,怕他把宝宝弄得不舒服,其实很多人在喂养孩子和逗孩子玩的时候都没有掌握正确地抱孩子的姿势。

抱宝宝的正确姿势

抱宝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托住宝宝的颈部和腰臀部。妈妈抱他的时侯多走动,边走边轻轻摇晃。注意:千万不能摇晃得太猛、太快、幅度太大,以免发生意外。

抱宝宝的姿势要遵循新生儿肌肉的发育规律。出生不久的宝宝,头大身子小,颈部肌肉发育不成熟,不足以支撑起头部的重量。如果竖着抱宝宝,他的脑袋就会摇摇晃晃;而且宝宝的臂膀很短小,无法扶在妈妈的肩上,无法取得平衡,所以要扶住颈部和腰臀部。

给宝宝洗澡的原则

每天给新生儿洗澡是有益的,季节不同每天洗澡的次数也不同。夏天可以洗2~3次,冬天可在中午最暖和时洗一次。新生儿有个干净的身体,夜间会睡得安稳。另外,在每次大便后,一定要给他洗洗小屁股。此时仍要注意保暖和预防感染。

坚持太阳浴和空气浴。户外空气新鲜,含氧量多,能促进新陈代谢,日光中紫外线直射皮肤可使人体自制维生素D,红外线促进血液循环,这都对新生儿生长发育有利。冷空气刺激皮肤黏膜,能增强新生儿抗御寒冷的能力。

所以从出生2周后即可在风和日丽的天气抱新生儿去户外活动片刻,渐增时间和次数,2~3个月时每日上、下午各在户外活动半小时至1小时。但要避免太阳的直射,注意保护新生儿的眼睛。

如何陪宝宝游戏

日常生活中让宝宝经常看到母亲身形和听到母亲的声音。在小床边挂色彩艳丽、可动、会响的玩具2~3个,可促进新生儿的视觉、听觉的发育。

在孩子俯卧的时侯,将一个彩色的玩具向上拉过他的视野,让他的眼睛和头部追随着运动。

试着和宝宝沟通

新生儿醒着时,妈妈要常常和新生儿柔声谈话,并且注视新生儿的眼睛,唱儿歌给孩子听,以高低声调、不同表情逗宝宝笑,还可以给宝宝买些色彩鲜艳的图片,吸引他的注意力,或者是用磁带放歌曲,吸引宝宝,训练听觉,但是一定要把握分寸,毕竟宝宝还很稚嫩,视觉、听觉器官发育没有成年人那么成熟,做到柔和就可以。注意观察宝宝的表情,以开心为主。

不要给宝宝剃满月头

宝宝刚满月,妈妈就急着给他剃胎发、刮眉毛,因为听老人说,这样做的结果可使宝宝将来的头发和眉毛长得又黑又密。一般情况下,新生儿在出生3~6个月后,眉毛会自行脱落更换。

由此看来,给那么小的孩子剃胎毛,刮眉毛,就变成了自找麻烦。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只要身体健康,头发就能长得好,所以根本无须担心健康宝宝以后的头发长不好。

另外,刚满月的宝宝皮肤薄而嫩、表皮的角质层发育不完全,加上剃头和刮眉毛时新生儿不知配合,很容易损伤皮肤使细菌乘虚而入,从而感染上皮肤病,甚至会引起毛囊炎,影响头发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