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过目不忘的记忆法
29731100000008

第8章 抓住必备条件,实现过目不忘就如此简单(3)

必须循序渐进,因为只有循序渐进才能掌握系统的知识,而掌握了系统的知识之后,新知识信息才容易为大脑所接受。系统知识的特点之一是有自己严密的逻辑关系,因此,从认知的理论来说,它极容易认知新的事物,并把它纳入已有的系统而储存起来。而系统知识的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当需要的时候,能迅速地从自己丰富的知识宝库中提取出最有用的内容来。

三、抓住最佳时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大脑在不同的时间的确有不同的效能。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有些时间里,你不管去做什么,都会觉得自己真是精神焕发,精力充沛,会感到反应迅速,动作敏捷。只要你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在这种时间内,你学习也好,工作也好,效率要格外地高,一小时甚至能抵两小时、三小时来用。然而有的时候,动起脑来却总是觉得好像机器生了锈一样:迟钝、呆滞。在这种时候,你甚至要生自己的气,你强迫自己去做什么,但却感到注意力集中不起来,思维不如平时灵活、机敏,而记忆力则更糟糕,本应当在5分钟之内就熟记成诵的一首小诗,却用了15分钟。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人类的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受一定的时间节律支配。在一天24小时之内,人脑的工作状况及在其指挥下的各种活动呈现高潮与低潮,相间有致的规律。在正常情况下,每天的高、低潮的规律是稳定不变的,只有在紧急情况下,当大脑发出强制性命令时,这种节律的稳定性才会被破坏。

所谓用脑的最佳时间,就是按照这种人体节律而周期性出现的高潮期。这种高潮期出现的特征是,在这一段时间之内,人的思维能力、注意力与记忆力呈最佳状态——思维敏捷、注意集中,记忆的速度快、质量高。

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脑工作的高低潮期在24小时内并不一定在相同的时刻出现。我们在这方面都有自己的体会。比如,有的人经过长期实践,发现自己适合晚间从事脑力劳动。在每天下午3点之后至清晨2点这一时区内,工作效率最高,这就是他的节律特征——高潮期是下午3点至清晨2点;而有的则不然,觉得自己适宜于在早6点至7点,上午9点至11点,下午3点至晚7点,晚8点至10点这几段时间内从事脑力劳动;还有的则感到早8点至中午12点,下午3点至9点精力最旺盛,思维最敏捷……

不同人的节律周期不同,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如果以统一的模式去束缚每个人的行动,硬性要求人们按统一的时间去进行相同内容的工作,这是不科学的做法。确定自己大脑每天之中的高效期并不难,只要在用脑实践的过程中,注意自己在不同时间内的不同感觉和用脑效率,并有意识地总结和分析,就能很快地找到自己的节律。

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重视并顺应这种自然存在的节律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缺乏用脑的规律性。今天用高效时间苦读书,明天则在高效时间睡大觉,又强迫自己在低效时间兴奋起来。长期如此,会把自己的生物钟搞乱,而有规律地正确使用,则会使高效时间固定下来。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儿子的信》中说:“清晨起来,上课以前用功一个半小时,这是黄金般的时间。凡是早晨我能做到的事,我都要把它做完。30年来,我都是从早晨5点开始自己的工作,一直工作到8点。30本有关教育学方面的书,以及300多篇学术著作,都是利用早晨从5点到8点的时间写成的。我已经养成了脑力劳动的节律;即使我想在早晨睡觉,也是办不到的,我的全部身心,在这个时间只能从事脑力劳动。我建议你用早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去从事最复杂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思考理论上的中心问题,钻研艰深的论文,写专题报告。如果你的脑力劳动带有研究的成分,那只能在早晨的时间去做它。”

规律是客观存在的,遵从这种规律,则会以相等的劳动获得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效果。长时期地按规律行动,形成良好的读书、工作习惯,会形成“动力定型”,从而进一步强化其影响,这是我们每个人应注意的。

睡得好才能记得好

睡眠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生理需要,与记忆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效的睡眠可以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利于增强记忆力。相反,睡眠不足则会引起记忆力的下降,可是过度的睡眠也会影响记忆力,造成记忆力的混乱和下降。

一、对睡眠的认知

睡眠质量差或是睡眠时间不足,会导致记忆能力变差。科学家发现,长期不规律或低质量的睡眠,不仅造成白天容易疲劳,而且还会造成记忆力的损伤。大脑生理学家研究表明,大脑在工作的时候需要某种含氧化合物,而这种含氧化合物只有在睡眠时才能大量制造,睡眠中制造的大量含氧化合物为觉醒时的思维与记忆提供了足够的物质基础。失眠破坏了大脑的正常休息,使大脑皮层的部分神经细胞过度疲劳,对记忆力伤害非常大,长期失眠还有可能引起神经衰弱。

因此,高质量的睡眠对于记忆的状态是很重要的。充足的睡眠与合理的作息时间是为高效的记忆、高效的学习做准备,也是保护大脑、促进记忆的比较合理的生活方式。

有科学家曾经用实验证明过睡眠对记忆的巩固作用。在实验中,让两组同学分别熟记一首诗,然后让第一组同学去睡觉,让第二组同学继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测验结果发现第一组同学对诗句记忆保持得比较好。这说明在睡眠中,记忆过程并没有停止,大脑会对刚接收的信息进行巩固。

有研究表明,深度睡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记忆。研究人员曾经突然打扰深度睡眠的动物,之后,实验人员发现深度睡眠被打断,会影响动物快速识别熟悉物体的能力。由此证明打断深度睡眠对于动物的记忆和辨识能力的影响。“英国睡眠协会”前会长尼尔博士指出:“白天我们的大脑会收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需要被整理和进行分类,而且其中有些信息我们需要牢牢地记住,并作为长期记忆进行保存。将这些信息整理、分类和牢记,都是大脑在夜晚睡眠的时间里进行的。所以中止深度睡眠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我们的记忆力。”

根据大脑的电活动状态不同可分为两个睡眠阶段,慢相睡眠阶段是大脑电活动逐渐减缓、无眼球活动,肌肉紧张存在,但不广泛。反相睡眠阶段是大脑电活动接近于轻度慢相睡眠阶段,眼球活动迅速,身体紧张消除,极少的面部肌肉和手脚肌肉保持紧张,在睡眠的这个阶段最典型的表现是做梦。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通过在适当的时候把一个被试者叫醒,或者是通过某种抗抑郁药物来消除紧张因素,来避免让他进入反相睡眠阶段。发现被试者做这个实验做几个月或几年,对他的记忆都没有影响。然而,在动物身上做这个实验,就会发现不让动物进入反相睡眠阶段,动物的记忆力会减退。

反向睡眠可能对隐性记忆有影响。在回忆某个事物的时候,储存在显性记忆中的事物,在睡眠的第一个阶段之后就会渐渐变得清晰,这时慢相睡眠占优势;当回忆与隐性记忆相关的信息时,在睡眠的第二个阶段时,反相睡眠占的比例更大。

二、如何培养良好的睡眠

保证良好的睡眠一定要有合理的作息安排,形成习惯。

首先,遵守睡眠时间和规律。良好的睡眠应遵循作息节律,每天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保证睡眠的时间。长期形成的睡眠规律,不要随意改变。至于睡眠的时间因人而异,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睡几个小时就会达到最佳睡眠的程度。

其次,建立起良好的睡眠模式,接下来就要抵制一些诱惑,避免影响正常的睡眠。例如,上网玩游戏、看电视连续剧等。

另外,午休也非常重要。经过一上午紧张的工作和学习,要是在中午休息时间里能睡10~15分钟,可以消除疲劳、恢复大脑兴奋、振奋精神。需要注意午睡时间不要太长,避免影响夜间的睡眠。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们要尽量避免在白天睡觉,避免在晚上喝酒和含有咖啡因的饮料。要注意睡前饮食,晚餐不要吃得过饱、过腻,也不要吸烟。这些东西会刺激大脑,让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不利于睡眠。但也不能饿着肚子睡觉,这样血液中的养分太低,也会睡不着。

如果半个小时之内还没有睡着,那就起来做一些事情,让自己放松一下,等到感觉疲惫了再上床休息。

提高感官的敏锐度

注意力、全神贯注、意识等概念,无不与人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有关。在思想开始处理信息和将其贮入记忆卡片箱之前,人们必须用感觉器官感知外部世界。感觉器官越敏锐,对某件事或对某个人的记忆就越好。例如,有人真正欣赏一种花,就不仅仅是看花。他会变得兴致勃勃,会感触到它的体态、株形、颜色、神韵和香味。他对这种花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记得牢。

一、表象逼真因人而异

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尽管已经过了很久,可是一旦进行某种重复的动作,立刻就能回忆起以往的事。例如游泳、跳舞、骑自行车等,会游泳的人尽管一年多也没下水一次,但一到游泳池依旧会游,儿时背诵过的诗常常能回忆起来。

1.一张画胜过千句话

宣传人员经常引用这样一句话,“一张画胜似千句话”。假若语言能够表达非常清晰的形象,反映在头脑中又清晰可见,那么所读过的东西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优秀的作家具有创造长时间留在读者心中的语言表象的才能。一位美国剧作家在写《珍妮·达尔克》剧本之前,曾经调查过法庭裁判珍妮时做出的详细而准确的结论。他为收集情报给美国国会图书馆写过信,图书馆人员给了他这样一个表象:“请你想一想如同棒球内场一样的法庭,审判长坐在本垒板上,陪审员和其他官员在第一垒线上,信徒们在第三垒线上和一、二垒之间。珍妮在投手的位置,面向审判官。”

这不仅是简单逼真的记述,还表明视觉形象化是如何支配记忆的。我们在头脑里能够清清楚楚地描绘出棒球的内场情景,就能想象到几个世纪以前的审判情况。这个逼真的意味深长的场面绝不可能忘记。

2.多种感觉相互作用

想要记住就需要视觉形象化。如能在头脑中清楚地描绘某一事件、单词、物、人,那就容易再现。这种表象越鲜明,学过的东西就越能长时间记住。但是无论视觉形象化达到如何好的程度,还是应该利用其他表象。越多地利用多种感觉,越多地利用对自己最有效的感觉,就越容易记忆,这是众所周知的“多种感觉相互作用”的原理。

听觉表象比视觉表象记忆效果好的人,可以在听觉表象上下功夫。但是,即使如此,也应该尽量多利用其他感觉。学习做某件事时,使用的感觉越多就越容易学好,这是确定的事实。例如:向别人请教某个单词时,听别人的发音就把那个单词记一下,并在学习中自己再多次练习发音,这样那个单词就容易记住,这时使用了三种感觉,即“听老师读单词的发音”、“练习单词的拼写”、“听自己读单词的发音”。此外,把该单词的拼写、发音、意思结合起来进行视觉形象化也很重要。记“Dictionary”这个单词时,想象辞典就在眼前。要记住某件事时,最好的方法是尽量利用多种感觉。这就从记忆的客观上要求我们训练各种感官,提高感官的敏锐度。

在人类历史上曾有很长时期,凡是有感官刺激的事都被视为一种罪孽。人们只谈神灵,同感觉保持一定距离,反对和鄙视感官的发展。

正确的信息储存首先需要感知足够强烈,其次需要感知清醒,感觉器官的训练这样就显得良好。任何器官都是如此,虽然人的某些器官已非常发达,但某些器官却还不及一些动物,如嗅觉不如狗、视觉不如鹰、听觉不如鼠等。

现代文明生活使许多人的感知越来越差。因此,需要重新训练感知,你将惊异地看到在这方面会取得重大进展。此外,人与人之间在嗅觉和味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据说,一个训练有素的品酒员尝过第一杯葡萄酒能说出酒的产地,尝过第二杯能说出葡萄区,尝过第三杯能说出酒的存放年头,这确实是一种非凡的专业性记忆力。

人们也知道盲人的触觉非常发达。有些盲人走近一堵墙时,在未碰到墙面之前,就意识到这堵墙的存在。

人与人之间在听觉和视觉方面差别也很大。就拿眼睛来说,视网膜细胞的组成因人而异。有些人视网膜上有大量的杆状体,因此晚上视觉非常发达,这些人就是夜视患者。而有些人听觉格外发达。

因此,训练感官对于恢复记忆力极为重要。

二、全方位打造神奇的感官

要想提高记忆力,恢复过去的记忆,首先能够捕捉到它们,我们的感官能做到吗?

动物在生活中有一条普遍的法则:与生活无关和不经常保持联系的一切逐渐趋于消失。人的记忆也是如此:每次当你回忆以前的一件事时,都需要触景生情。

人的许多官能正在退化,只有极少数器官(如大脑)正在发展。这一切都属于生物进化系统。换言之,如果与生命的持续时间相比,这样的进化极其缓慢。

无论怎样,在我们的小范围内,没有被利用起来的任何功能都趋于衰退。举例说,都市生活远远没有使我们利用我们的感官潜力,反而经常损害我们的感官潜力。我们的祖先生活在原野上或森林中,全凭耳朵窥伺一点点响声。

尽力全方位训练我们的感官,我们会发现,潜力比我们认为的大得多。请试试以下的训练方法,它会对记忆有很多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