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跟深圳人学创业·创新·敬业(套装共3册)
29912200000032

第32章 深圳人的创新体系(2)

第二,解决了中小企业技术交易难的问题。深圳高交会和文博会,这两大技术成果产权交易平台基本上解决了技术成果交易的问题,避免了技术成果深闺待嫁的现象。

第三,解决了小企业资料查询难的问题。信息平台解决了技术查询、技术参考的问题,公共信息的有效利用,使创新企业和创新能手如鱼得水。

截止到目前,深圳市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多达37项,不仅解决了企业实际困难,也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创新条件。

3.深圳创新体系三大不足

尽管深圳的创新体系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还有许多不足。

(1)应用基础研究的源头创新不足;因为深圳的创新主体是企业,企业注重的是眼前效益,往往重视那些见效快、能赚钱的研究,对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同时也缺乏长项研究的动力。

(2)储备高层次创新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的载体不足;大学少,国家重点试验室少,所以,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后劲不足。

(3)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的能力不足。

二、深圳自主创新体系建立过程

深圳的创新体系的建立,经过了“培育创新源,建立创新链,优化创新机制,激发创新激情,结出创新硕果”的过程。

一是培育与完善。

深圳的创新体系起源于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的基础性作用,让科技孵化器培植创新企业,让科技基金扶持企业,重奖业绩良好的创新人才,形成了全社会尊重创新,支持创新,争相创新的氛围。并针对科技创新的特点和需求,发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资本市场,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银行、证券、创业投资、产权交易等为依托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20世纪90年代,深圳抓住历史机遇,调整产业政策,将高科技作为深圳发展重点,政策资源全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倾斜,社会资源向高科技产业注入,极大地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深圳的高科技发展为什么如此迅猛,其原因很简单,就是政策资源、社会资源重点倾斜的结果。

二是软件与硬件。

深圳在软件方面,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1998年制定的枟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枠,就是着名的“22条”。

2007年又在市委、市政府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一号文件中提出将创新提升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

2008年7月,市人大全票通过枟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枠。

并于当年10月1日起实施。

从20世纪初开始深圳市出台的自主创新的政策法规20多个,形成了比较完善的1+N的政策体系。

在硬件方面,五大公共平台建设,孵化器建设,科技园区建设,极大改善了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加大政府的科技投入。“十五”期间财政性科技投入达到82亿元,带动企业投入研发经费400多亿元,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已超过3%。

三是激励与保护。

深圳每年拿出1亿元资金设立“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拿出2亿元设立创新人才奖,推出了四大创业创新资助计划,让创业者直接受益。

(1)非共识技术创新项目资助计划

(2)创新型企业成长路线图资助计划

(3)创业投资匹配计划

(4)留学人员创业资助计划

以上计划,对号入座,公平竞争,激励作用相当显着。

同时,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定了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纲要,积极完善了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政策体系、司法保护和行政执法体系,加大了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维护了企业和个人合法利益。

通过以上措施,使深圳的创新活动,发生了“质”的飞跃。具体说整个过程实现了两个转变:

第一,从引进技术为主向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转变。

深圳的企业家们真正牢牢控制了创新的选择权、话语权。没有计划指令,没有统一模式,企业家们的创新可谓八仙过海,各显高招——各施各的“招”,各开各的“花”、各结各的“果”,繁花似锦、硕果累累。一些领军企业的巨大成功,更产生了强大的示范作用,推动社会资源向创新活动聚集,再带动了一大批中小企业的不断成长壮大。

第二,从以政策优惠型经济向以发展高科技、高端服务为主的创新型经济转变。

高科技产业、高端服务业成为深圳的两个翅膀,如今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金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深圳经济支柱,这四个产业增加值占GDP已经超过70%,这标志着深圳效益经济时代的到来。

三、完善深圳创新体系的重大举措

1.建设深港创新圈

深港创新圈,是实现深圳成为一流城市的重要战略。城市之间的竞争,最重要的是比内涵、比质量、比核心竞争力。世界着名的国际化大都市,都是第三产业的聚集地。深圳把发展高科技与高端服务作为立市战略,以香港、新加坡等世界一流城市为标杆,目标是纽约的曼哈顿、东京的银座、伦敦的金融城。为实现这个战略,深港创新圈是打造深圳国际品牌的重要一笔,深港金融合作则成为重中之重。

深港之间,地相邻、人相近、习相通,两地的连结架起了内地和世界之间的桥梁,成了经贸、物流、资讯、交通、人才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交流的枢纽。至今,其规模之大、频率之高,已举世瞩目,港深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简化版,创新城市的内容就是要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的试验区,探索成功的模式再带动整个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

虽然深圳在全国率先创建了自主创新体系,为全国的创新体系建立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但深圳形成完整的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基础科研力量不足,尤其是高等教育薄弱,短期要达到与国家创新体系相适应的大学群的基础有很大难度,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中心还任重道远,有许多艰巨的工作要做。但是,并不是说深圳不能担当此重任,在深港两地3000平方公里土地上,创新资源的富集量是亚洲地区是首屈一指的,在深港大都会的框架下,构建统一的创新系统将使这一地区一跃成为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区域并不是幻想,而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关键是需要提高深港两地公共政策的协调等级,需要两地政府的积极参与运作。

2007年深圳枟政府工作报告枠中,将创建“深港合作机制”,打造“深港创新圈”作为2008年工作任务之一。

深圳将深港合作提升到追赶世界先进城市,与世界一流城市叫板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深入贯彻”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深港紧密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理念,学习借鉴香港融合西方文明与中华文化的制度融合,包括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城市建设、政府运作、民主法治等,通过学习、消化、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深圳市情的一系列制度创新,增强深圳体制新优势。”

为达到上述目标,两地以具体项目实施来积极促进。具体举措:

一是改善交通条件,加快港深一体化。

(1)建立广、深、港客运专线。广、深、港客运专线采取高速轮轨铁路,香港至广州的路程约180公里,高速轮轨铁路的车速通常在每小时300公里,最高时可提升至每小时350公里,完全可在一小时内穿梭广、深、港三地,极大方便了三地的合作与交流。

(2)深、港机场铁路接驳。深港机场接驳铁路长约30公里。目前正在研究深港机场铁路以及两地机场的业务合作,前期研究有望在2009年内完成。铁路建成后往来深港机场所需时间可缩减至20分钟。

二是口岸建设与改造。莲塘(香园围)口岸建设、皇岗和文锦渡口岸改造等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和前期工作。

如果莲塘(香园围)口岸建成后,将来罗湖就有罗湖、文锦渡和莲塘三个口岸,平均两三公里就有一个口岸,而且按全市地铁建设规划,目前罗湖密度最高,达40公里。将来三个口岸都通地铁,往来就更方便。加快了深港同城化战略的实施。

三是尽快启动深港河套地区的开发建设。积极推动深港共建人民币离岸中心,促进两地资本市场融合。1997年,深港合作治理深圳河,将弯曲的河床拉直,用泥沙填平,造出一块面积约96公顷(约100万平方米的河套地区。目前,业权仍归深圳所有,而香港则拥有该区域的管理权。围绕这块面积1平方公里湿地,深港双方讨论了近20年。两地商界、政界和学界曾催生多个设想。

目前,合作开发河套地区的时机与条件已经成熟,随着两地的融合,此地已经成为“深港创新圈”的最好载体。最适合的就是发展高端服务业,重点就是促进深港金融业的融合。

2.深港金融合作

深港金融合作是深圳创新圈的核心。深圳共有金融机构60家,网点1188家,总资产突破1.3万亿元,经营效益良好,实现利润总额166亿元。

这为继续做强做大深圳金融业提供了保证。

深圳金融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是,打造产业金融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配套服务中心,到2010年底,深圳金融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15%以上,成为深圳支柱产业。同时,深圳将稳步推进深港澳金融合作,推动三地支付结算体系的互联互通。

目前,深港金融合作的时机已经成熟。深港两地已开通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和外币票据联合结算,港币和美元票据可互通使用,人民币、港币和美元资金汇兑也实现实时化。在此基础上,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逐步实现两地资金自由流动。同时,深圳还将积极支持香港继续扩大人民币业务范围,吸引部分在港金融机构在此设立地区总部以及后台业务中心、产品研发中心、客户服务中心、金融业务及数据备份中心,吸引香港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向深圳及内地流动。

(1)深港金融合作存在的问题

(1)两地经营层面合作规模偏小。在深的港资银行总资产折合人民币465亿元,仅占目前深圳金融机构总资产1.21万亿元的4%,存贷款余额分别占深圳银行业的0.5%和1%。

(2)两地资本市场整合度偏低。两个证券交易所自成体系,独立运作。

深圳企业和金融业在香港主板、二板上市的数量虽不断增加但相对有限;相反,香港企业和金融业在内地再融资比重更小。

(3)综合差距较大。如果再考虑到自主创新力、市场自由度、法规法制建设、金融基础设施、总部经济规模、金融监管水平以及员工业务素质等,两地的合作存在相当的差距。

(2)深港金融业合作发展重点举措

(1)建立起多层次资本市场。所谓多层次资本市场,包括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股份代办转让系统。深圳之所以要完善建立起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其原因是银行业、保险业、基金业等受地域、产业等因素影响,发展规模有限,与深圳应有的国际地位不相适应。如果建立起了多层次资本市场,就可以把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资金吸引到深圳来,深圳金融中心的目标就可以实现。

(2)加强深港金融合作。深圳香港一衣带水,唇齿相依,深圳是香港经济的腹地,是香港后台服务基地,如果深层次合作,那就是资金的融通,金融的合作,这才是实质性的合作,深港之间资金融通的渠道打开后,深圳金融业的市场前景将会无限宽广。当然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个过程。

推动“深圳通”与香港“八达通”互联互通,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深圳将依托与香港间现有的准确、安全、快捷的支付结算系统,实现“深圳通”和香港“八达通”两地的互联互通,满足深港两地往来人员支付需求,促进两地经济融合。

“深圳通”和香港的“八达通”在深圳范围实现互连互通,极大地方便深港两地居民出行与消费。目前,“深圳通”的发行量已有100多万张,可用于乘坐深圳的地铁及部分公交车,年底还将开通在停车场、便利店等的小额支付功能。而香港的“八达通”发行量已经超过1000万张,使用范围也相当广泛,包括香港的大部分公交车、停车场、快餐店和超市等,极大地方便了两地居民的交流与往来,加快了同城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