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师傅从洛钢下岗半年多了,如今他又上班了。令他想不到的是,这次居然是工作主动找到他的,当然这还得益于几年前王师傅结识的一位朋友。
两年前张师傅为了给孩子筹集上大学的学费,决定将自己的房子出租。在出租房子时,张师傅认识了一家房屋中介公司的李女士。在会谈中,双方商谈得十分愉快。不久,张师傅的家搬到了桥西区,与李女士的公司离得远了,双方联系得也少了。
没过多久,张师傅工作的厂子破产了,之后个人承包,张师傅也被下岗分流了,赋闲在家。一次,张师傅去桥东办事,遇到了李女士,双方聊了起来。在得知张师傅下岗在家待业后,李女士说自己的公司正在扩大,需要一个办理产权手续的员工,不知道张师傅是否愿意屈就。张师傅想,他们只是为了出租房子打过几次交道,双方又有好长时间未曾谋面,因此,认为这是一句客气话,并没有往心里去,只是口头应承着说回家考虑一下。
哪里知道,张师傅刚办好事回到家,李女士就打电话问他是否第二天就能上班。李女士说,办房产手续对于公司而言是一个重要岗位,交给陌生人不放心,张师傅是个热心肠,又是熟人,如果方便的话,可以马上上班。
第二天,张师傅就赶到李女士的公司去上班了。如今李女士的公司又扩大了,张师傅成为桥西分部经理。
张师傅深有感触地说:朋友多了路好走,这话一点也不假。
是的,在很多时候,你面临的生活问题、工作问题,单单依靠个人的力量很难解决。但是朋友多了就不一样了,朋友会出主意,出人力、物力为你解决难题。因此,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一个人永远不要靠自己一个人花100%的力量,而要靠100个人花每个人1%的力量。”
就职于南京市一家大银行的李华,奉命写一篇有关某公司的资信报告。他知道一家大工业公司的董事长有自己非常需要的资料,于是,李华去见那个人。当他被迎进董事长的办公室时,年轻的女秘书进来告诉董事长,她今天没有什么邮票可给他。
“我在为我那8岁的女儿搜集邮票。”董事长对李华解释。
李华向董事长提出一些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董事长的回答很含糊,没有给李华提供什么有用的信息,李华无论怎样试探都没有效果。
回到家中,李华一直想怎么样才能打动那位董事长,得到自己需要的资料。他想起秘书对董事长说的话——邮票,8岁的女儿……李华也想起银行的国外业务部经常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件。
第二天早上,李华带了一些邮票送给董事长。董事长满脸带笑,对李华客气得很,连连感谢,说:“我的小娜将会喜欢这些。”
然后,董事长用了一个多小时告诉了李华他想要知道的全部资料,之后,他又叫下属进来,问他们一些问题。董事长还打电话给同行,向他们索要李华需要的一些事实、数字、报告和信件。这一次拜访,李华大有收获。
李华所遇到的问题的确很难,因某公司的资信报告很难写,有可能涉及企业的财务及商业机密。但是,李华给董事长送去他女儿需要的邮票后,二人的关系由纯粹的业务关系上升到了朋友关系。李华正是以自己的真诚结交了董事长这个朋友,才得到了朋友的帮助,解决了问题。
很多情况就是如此,当你无法与关键人物建立密切的朋友关系时,事情往往很难取得进展。可一旦你与他建立朋友关系,无论多么难办的事情都会变得容易起来的。
应酬要有分寸
生活中的应酬,是一门人情练达的学问。为人处事,朋友之间有许多事需要应酬:张三结婚,李四生日,王五得了贵子,马六新升了职务,这些事要躲当然也能躲开,但别人会说你不懂得人情世故。善于社交的人,常常会伸长耳朵来打听这一桩子事,帮人凑份子、送礼请客,皆大欢喜。为什么?因为他把日常生活中的应酬,看作是一门人情练达的学问。应酬是一门社交艺术,只有善用心思的人,才能达到联络感情的目的。
一位同事生日,有人提议大家去庆贺,你也乐意前行,可是去了以后发现,这么多的人,偏偏来为他贺岁,他们为什么不在你生日的时候也来热闹一番?这就是问题所在,这说明你的应酬还不到位,你的人际关系还有欠佳的时候。要扭转这种内心的失落,你不妨积极主动一些,多找一些借口,在应酬中学会应酬。
比如你新领到一笔奖金,又适逢生日,你可以采取积极的策略,向你所在部门的同事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想请大家吃顿晚饭,敬请光临,记住了,别带礼物。”在这种情形下,不管同事们过去和你的关系如何,这一次都会乐意去捧场的,你也一定会给他们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
重视应酬,一定要入乡随俗。如果你所在的公司中,升职者有宴请同事的习惯,你一定不要破例,你不请,就会落下一个“小气”的名声。如果人家都没有请过,而你却独开先例,同事们还会以为你大招摇。所以,要按约定俗成来办。
重视应酬,还有一个别人邀请,你去与不去的问题。人家发出了邀请,不答应是不妥的,可是答应以后,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对于深交的同事,有求必应,关系密切,不管何种场面,都能应对自如。浅交之人,去也只是应酬,礼尚往来,最好反过来再请别人,从而把关系推向深入。能去的尽量去,不能去的就千万不能勉强。比如同事间的送旧迎新,由于工作的调动,要分离了,可以去送行;来新人了可以去欢迎。欢送老同事,数年来工作中建立了一定的情缘,去一下合情合理;欢迎新同事就大可不必去凑这个热闹,来日方长,还愁没有见面的机会吗?
重视应酬,不能不送礼,同事之间的礼尚往来,是建立感情,加深关系的物质纽带。
同事在某一件事上帮了你的忙,你事后觉得盛情难却,选了一份礼品登门致谢,既还了人情,又加深了感情,同事间的婚嫁喜庆,根据平日的交情,送去一份贺礼。既添了喜庆的氛围,又加深了自己的人缘。像这种情况,送礼时要留意轻重之分,一般情况下,到了就行了,千万不要买过于贵重的礼品。
同事间送礼,讲究的是礼尚往来,今天你送给我,我明天再送给你,所以,不论怎样的礼品,应来者不拒,一概收下。他来送礼,你执意不收,岂不令人没有面子?倘若你估计到送礼者的确“图谋不轨”,推辞有困难,不能硬把礼品“推”出去,可将礼品暂时收下,然后找一个适当的借口,再回送相同价值的礼品。实在不能收受的礼物,除婉言拒收外,还要有诚恳的道谢。而收受那些非常礼之中的大礼,在可能影响工作大局和令你无法坚持原则的情况下,你定要撕破脸面不收,也比你日后落个受贿嫌疑好得多。
应酬要注意小节
一些人总认为要办事就要不拘小节,否则就会被小节拖累,这种想法是不妥的。注意小节是对事情的周密安排,是一种负责的表现。比如,要接待一位客人,要从接客人用什么的车,路上谈些什么,安排在哪个酒店,甚至他喜欢抽什么烟等细节上考虑,只有这样才能给客人留下较好的印象。
如今,有的人办事很少注意检点小节,他们将轻浮视为洒脱,将放荡不羁视为追求个性。这种认识上的错误,令人在办事时处处碰壁。有个人在公司里上班,下班,与人见面从来不打招呼,对面来人了,赶紧将头扭向一旁。他获得了一点成绩,更加我行我素旁若无人,当他失败时,没有得到别人一点的安慰和帮助,大家对他的评语竟是:“活该”、“应有此报”,这样的结局多令人心寒。如果他平时能放下自己的那副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派头,与周围的人多沟通点,又怎么会落得如此狼狈的下场呢?
别小瞧和别人沟通这一细节。虽然与人沟通感情的最初阶段只是打招呼,但不能忘记,在人的内心里有思想和感情两个方面,心与心之间的轴要想系上轮带,最初的方法就是打招呼,从陌生到认识再到熟悉,首先刺激感情,然后也易于沟通、交流思想了。如果连最简单的如“您好”、“再见”等日常的招呼也不会的人,怎么能称得上是一个成功的社会人士呢?人生活在社会上,还得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和诱导,不可能不与周围的人接触,你不拘小节,难道你周围的人也不拘小节吗?
我们常会遇到一些人,由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坏习惯,使他们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要想成为受人欢迎的人,我们就要检点小节,戒除坏习惯。
1。不要挖鼻孔
鼻子位居脸部正中,注意要特别清洁。每天早晚要清净鼻子内外,及时用手帕擦干净。有些人鼻毛长得过长,甚至长到鼻孔外面,看上去不够整洁,有碍美观,可用小剪刀剪短。不要在人前拔鼻毛,这样不雅观。还有人习惯在陌生人面前用手指头挖鼻孔,这样做不卫生,别人看了也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