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探索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2998500000014

第14章 走近历史悬案

特洛伊战争究竟是真是假

一场战争引出两大史诗,这场战争便是特洛伊战争,而两大史诗就是荷马的《伊利亚特》与《奥德赛》。那么,这场战争究竟是真是假呢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的儿子帕里斯,把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海伦从希腊带到特洛伊。希腊国王阿伽门农为了夺回海伦,率领他的军队来到这里。

后来,在战场上,希腊最伟大的战士阿喀琉斯杀死了帕里斯的哥哥赫克托耳。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与阿喀琉斯谈判,请求归还他儿子的尸体并停战。

在史诗《奥德赛》中,故事进行了延续。帕里斯杀死了阿喀琉斯,为他哥哥报了仇。而希腊人则通过"木马计"潜入特洛伊城内,并最终摧毁了它。

很多人认为这是历史事实,就发生在希沙立克。

但是,自从18世纪开始,学者们对此提出了质疑。许多人怀疑特洛伊是否曾经发生过战争,甚至更有一些人怀疑荷马的存在。

世纪下半叶,只有极少数学者相信荷马史诗是对历史上的真实事件的记录,而相信特洛伊(假如它真的存在过的话)就在希沙立克的人则更少。

然而还是有人相信特洛伊的存在,这其中包括业余考古学家弗兰克·卡尔弗特--美国驻这一地区的领事。

世纪60年代中期,卡尔弗特与其合作者谢里曼对希沙立克进行了发掘,发现了古典时期的神殿和一些高大的建筑物。后来,曾做过谢里曼助手的威廉·德普费尔德继续进行他未竟的事业。德普费尔德发现了更多的大房屋、一座嘹望塔、300码长的城墙。

世纪初,一支美国探险队在卡尔·布利根的带领下来到希沙立克。布利根认为,特洛伊的覆灭可能是一场地震造成的。

看来,特洛伊战争究竟是真是假,这一切都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了。

"玛丽娅"号船全体船员去了哪里?

年12月5日,"德艾·格拉西亚"号在大西洋发现了随着海浪的起伏一上一下的"玛丽娅·赛莉斯特"号船。

船上的水手卧室一片凌乱:衣服、裤子等散乱不堪地扔在床上,喝了一半的酒瓶随着船的晃动在床底下滚来滚去。

突然,枕头边一个烟斗和一把散乱的烟草吸引了他们的注意。

烟斗和烟草是水手们在航海中至死都不肯放弃的,而现在它们竟然被丢弃在这里,这说明"玛丽娅"号船上的水手是在一种极其紧急的情况下离开船的。

舱房情形也一样显出凌乱,显然船员是匆忙离去的。

船长室也是一片混乱的景象:珍贵的宝石和航海地图被抛在地上;桌上有一瓶药,瓶盖打开着,旁边有一把汤匙。由此可以猜想,船长正在服药,突然发生意外事件,就匆忙抛下这一切弃船而去。

"玛丽娅·赛莉斯特"号船的最后一篇航海日记的日期是11月24日,上面还记载了"玛丽娅"号船当天的位置:亚速尔群岛的圣玛丽娅岛西约110海里(176千米)。

船舱里面装载的工业用酒精都井然有序、原封不动地堆放在那里,其中只有一桶的盖子微微打开。

船上的舵轮与抽水系统,一切都很正常。粮食与饮水者陌艮充足,由此可见这艘船没有遭受过海盗的袭击。

船上唯一令人感到反常的现象是没有救生小艇。但是这个现象很容易解释:很可能由于某种原因,全船的人搭乘救生小艇离开了"玛丽娅"号船。

令人大惑不解的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一切情况都很正常的"玛丽娅"号船的船员仓促弃船离去呢?他们又到哪里去了呢"玛丽娅·赛莉斯特"号船上全体人员的失踪给世界航海史留下了一个百年未解的谜案。

埃拉德今在何处年10月16日,以色列飞行员埃拉德执行轰炸黎巴嫩的任务时,因飞机故障,从此音讯全无。

这就是阿以争端中最具神秘色彩的"以色列飞行员埃拉德失踪事件",同时也是很难解开的一个谜。在埃拉德失踪的近20年间,以色列政府为寻找他的下落可算是绞尽了脑汁,不仅派出了神通广大的情报机构"摩萨德"人员四处侦察,而且还出动了别动队的20多名负责人,其中包括迪拉尼和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奥贝德等重要人物。

与此同时,以色列政府还希望能通过有关政府谈判提出交换条件,查出埃拉德的下落。但令人遗憾的是,以色列政府的这些努力都没能奏效。

据黎巴嫩议长、"阿迈勒"运动主席贝里回忆说,当年,"阿迈勒"运动抵抗组织俘获埃拉德,并把他关到贝鲁特南郊的一座监狱里,对他进行了审讯。

当时,"阿迈勒"运动抵抗组织很想同以色列政府进行交换战俘的谈判,并且在中间人--英国的帮助下已经同以色列开始了谈判。但就在关键时刻,抵抗组织内部发生分裂,负责安全事务的官员迪拉尼最终脱离了抵抗组织,并带走了由他负责监管的埃拉德。

从此,"阿迈勒"运动抵抗组织便失去了同埃拉德的联系。

对埃拉德后来的行踪,"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总指挥部)"组织的总书记艾哈迈德·贾布里勒说:据我了解,迪拉尼将埃拉德安置在一个戒备森严的地方,由几名卫兵看守着,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使埃拉德的行踪又变得扑朔迷离了。

有一次,以色列空军空袭了离埃拉德被关押处不远的西贝卡地区,几名看守的老家正好是遭受轰炸的地方,因此他们擅离职守,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去想看个究竟。当他们回来的时候,发现埃拉德已经逃走。

但这只是一家之言。当时还流传另外一种说法,一名看守的兄弟在空袭中被炸死,这名看守在悲愤之下朝埃拉德开了一枪。

总而言之,有关埃拉德后来的确切情况以及他到底在哪里,连被以色列绑架和关押了几年的迪拉尼也说不清楚。

埃拉德现在究竟是否还活着,如果活着,他又在哪里,这仍然是一个谜。

密特朗枪击案之谜

弗朗索瓦·密特朗,1981年至1995年间任法国总统,是法国政坛常青树。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其中天文台公园枪击事件,对他的政治生涯影响至深,也最为扑朔迷离。

年10月15日夜里,当时还是国会参议员的密特朗同几个朋友用完餐后开车回家。

汽车行驶中,密特朗发现有一辆车紧紧跟着他。他急中生智,把车快速开到参议院南边的天文台公园,然后跳下来,翻过公园的铁栅栏,趴在花草丛中。

不久,背后响起了一阵密集的枪声。事后他被告知,在汽车上找到了至少七个子弹眼。

消息一传开,整个巴黎到处都谈论着这件事。一时间,声援和慰问的信件如雪片般飞来,密特朗成了"英雄"。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事情只过了一个星期,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文台枪击事件竟成了密特朗的一桩政治丑闻。

日,前右翼议员罗贝尔·佩斯凯向记者宣称,这起枪击案是密特朗自己策划、由佩斯凯一手执行的,天文台事件只不过是密特朗沽名钓誉的"苦肉计"。

此时此刻,作为当事人的密特朗,除了矢口否认外,拿不出任何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无辜。

于是,密特朗顿时从一个受害者、"英雄"变成了一个政治骗子,不仅成为政敌攻击的目标,甚至许多朋友也嗤之以鼻,纷纷离他而去。

他先是丢掉了在前7年间历任不同部长的优势,然后还在国民议会选举中丢掉了连选连任11年的议员席位,不得不重操律师旧业。

最终,参议院还通过了暂停密特朗议员豁免权的议案,这无疑加重了对密特朗政治上和精神上的打击。

但是,坚强的密特朗并没有向逆境妥协,经过奋斗,终于又登上了总统宝座,而且一干就是14年。

这起离奇古怪的天文台公园枪击案,迄今一直是个没有解开的谜。

"泰坦尼克"号沉没之谜

人类航海史上最大的灾难发生了,一艘英国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在驶往北美洲的处女航行中不幸沉没。

多年来,"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真正原因,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年,在纽芬兰附近海域,探险者发现了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残骸。探索者们试图揭开"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但是并没有什么惊人的发现。

年8月,一支由几个国家潜水专家、造船专家及海洋学家组成的国际考察队深入实地进行了探测,终于有了新的发现。

他们的声波探测仪找到了船的"伤口","伤口"一共有6处,总的损坏面积仅有37~4平方米。他们认为"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和这6处伤口有关。

他们分析认为,该船的"受伤"与船体钢板也有很大关系。

美国科学家对船体钢板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种看法。

专家们普遍认为,冰山撞击可能并不是致命原因。冰山撞击来得太突然,加上轮船的速度稍快,再加上钢板较脆,是这一悲剧发生的真正原因。

一切听上去都是那么有理有据,然而和所有未明真相的事件一样,"泰坦尼克"号之谜也远远未曾结束。

年,英国的罗宾力口迪诺和安德鲁·牛顿抛出了令世人震惊的说法:"泰坦尼克"号遇难并不是出于天灾,而是人祸加迪诺、牛顿和其他阴谋论者都认为美国超级富翁JP摩根是这起灾难的幕后策划者,目的是为了骗取巨额赔偿。

但是,许多英国人对阴谋论嗤之以鼻,其中包括"英国泰坦尼克协会"的专家。该协会发言人斯蒂夫·里格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毫不怀疑,躺在北大西洋海底的船只正是"泰坦尼克"号。"英格兰默西赛德海事博物馆的历史学家罗伯茨和阴谋论者一样,认为是人为导致的,且与战争有关。

一切探索、讨论都在进行之中,所有的说法都似是而非,孰真孰假没人知道。

纳粹党徽之谜

希特勒为什么要采用红底、白心、黑字来作为纳粹党的党旗,作为法西斯主义的象征,有什么用意从他的《俄的奋立卜》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既把它当做反马克思主义的标志,又把它当做争取纳粹主义胜利的斗争使命的象征。但为何选用"卐"字来作为纳粹主义的象征,希特勒并没有明确解释其原因。

西方学者对此作过许多推测。

有的认为,德国的反犹的一些右翼组织是用"卐"字作为标志的。

也有的认为,希特勒在维也纳流浪时,看到反犹政党的党徽是用"卐"字来作标志的。

美国学者罗伯特·佩恩在其所著的《希特勒传》中对此有过一段描述:

年,希特勒全家迁到林茨和萨尔斯堡之间的兰巴赫镇居住。那里有许多古老的教堂,其中有一座建于11世纪的东正派大修道院。希特勒进了这所修道院的学校,立刻被这里的一切迷住了。

在修道院的过道上、天井上、修道士的座位上及院长外套的袖子上,他都能见到一个"卐"字的标志。

希特勒就在附近的拐角处居住,每天透过他住房的窗口都能看见"卐"字,"卐"字是一个带钩的十字。

修道院院长西奥利多赫·冯·汉根视它为自己名字的双关语。

希特勒非常崇拜院长显赫的权势,所以将"卐"字看成是院长的象征。

希特勒后来回忆说:"我屡次因教堂里的庄严、豪华的庆典欣喜若狂。我崇拜修道院院长,把他看成是我最渴望、最崇高的理想,这就像我的父亲把乡下的神父看做是他的理想一样,我认为这是很自然的。"罗伯特·佩恩认为,冯·汉根院长的标志图很可能就成为日后希特勒的"卐"字的原型。

但这些都是人们在研究希特勒这一特殊的历史人物时所做的假想,希特勒采用"卐"字形作为纳粹党标志有何用意,里边是否藏有什么奥秘,目前还无人知晓。

华盛顿拒绝竞选

第三任总统美国的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在他第二任总统期即将结束时,毅然谢绝竞选第三任总统,并在1796年9月发表了著名的《止别词》,说服国会,让他卸任回家养老。

对于华盛顿这一出人意料举动的真实原因,许多历史学家已经进行了长期的探讨和研究,但是一直没有一个定论。

而华盛顿本人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在回到家乡后,都没有公开表示过他拒绝连任的真实原因。

尽管如此,历史学家们还是根据华盛顿的生平经历进行了大胆的猜测,以探究华盛顿拒任的原委。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华盛顿主要是担心自己会卷入激烈的党派斗争中去,因而不想继续从政。

另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舆论的攻击对华盛顿做出拒绝连任第三任总统的决定产生了主要影响。

其实,上面两种意见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但究竟是哪一种观点在华盛顿的思想深处占主导地位,并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人们无法知道。

不管怎么样,华盛顿坚决拒绝连任第三任国家总统,从而对美国创立总统两任传统的举动,是有深远影响和意义的。

在当时,美国宪法还没有对总统连任做出规定,华盛顿创立的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1940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第三任总统为止。

年,国会鉴于总统权力不断扩大和有可能形成终身制的趋势,才制定了第二十二条宪法修正案,即"任何人不得任总统之职两届以上"。该修正案于1951年正式批准实行,从而又恢复了华盛顿创立的传统。

年,华盛顿偶得风寒,后病情转重,最后不治身亡。这位美国人的国父,当他拒绝竞选第三任总统时,他是否想到他的这一行为给美国政治带来的巨大影响呢答案无关紧要,记住华盛顿的名字就够了。

日本偷袭珍珠港之谜

珍珠港事件一直被美国人视为自己的耻辱,也将责任全部推到日本一方,那么事件的真相到底是怎样呢年,日本袭击珍珠港的飞行部队总指挥官渊田美津雄再版了他的《袭击珍珠港》一书。

他在该书中指出:罗斯福总统为了使美国人民在参战问题上统一起来,想找一个类似"路西达尼亚"号邮船惨案的事情作为参战的借口。

日本电报密码早已被美国先进的无线电监听系统破译了,而且,美国人早已得悉日本正在觊觎珍珠港。

罗斯福对这件事情是完全清楚的,却故意使太平洋舰队处于无准备状态。

另外,当时任机动部队第一航空舰队参谋的原田也曾表示,美国政府早已得到情报,而罗斯福企图以此振奋士气。

美国历史学家舍伍德对此却做出了不同的解释:1941年11月20日,日本代表做出了准备同美国达成协议的姿态,向美国国务卿赫尔递交了日本政府的"和谈新建议"。

然而,11月22日,美方截获和破译了日本外相东乡给野村和来栖发的密码电报,日本政府20日的建议是:"绝对最后建议"和"防止某事件发生的最后努力"。

这个最后通牒的期限是11月29日,电报最后强调,"最后期限绝对不能改变。在这之后,事情将自动地发生。"月26日,国务卿赫尔对日本的建议作了答复,向日方代表递交了美国政府拒绝日本建议的照会。因为美国截获和破译了日本的密电,但并不清楚日本的具体进攻目标。

舍伍德指出,11月25日日本机动部队向珍珠港进发,这正是东乡密电上指定的"绝对最后期限"的前4天。这就是说,日本根本不需要美国的答复,在无效的外交换文还在继续之际,战争就已经发动了。

现在,珍珠港事件真相始终还是人们的热门话题,那么珍珠港事件真相究竟如何,也许永远无法揭开了。

拿破仑在滑铁卢惨败另有原因吗?

年6月14日,拿破仑入侵比利时的战争开始。

月17日傍晚,拿破仑率军队向高地进发,与英军相遇。

月18日清晨,拿破仑与威灵顿展开战斗。当时拿破仑大约有72万名士兵,威灵顿有7万人。拿破仑和威灵顿都在等待援军的到来,前者等的是元帅格鲁布,后者等待的则是布吕歇尔。

法军在等待的同时,继续对英国军队左翼进行攻击。一个多小时后,拿破仑看见圣兰别尔东北方有军队向这边赶来。他以为这一定是格鲁布,遗憾的是:来的军队是布吕歇尔而不是格鲁布。

布吕歇尔从格鲁布的追击下逃脱,且绕过法国元帅的视线赶到了这里。

此时,兵力的悬殊对拿破仑非常不利,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想到撤退,拿破仑认为格鲁布应该会很陕到达。

法国骑兵在力量不对等的战场上被围歼,战死的士兵越来越多,但剩余的士兵们毫不因此恐惧,顽强地抵抗。

拿破仑相信,最晚黄昏时,格鲁布一定能赶到,所以他仍旧带领着近卫军向前猛攻。

但很快大批英国骑兵冲向了法国近卫军,近卫军伤亡惨重。拿破仑此时不得不做出后撤的决定。

排成方阵的近卫军一面抵抗着英军的进攻,一面保卫着拿破仑慢慢撤退。离开了滑铁卢,拿破仑得知几十万英军主力已准备向法国进攻,而几十万俄军也咄咄逼人,即将到来,这让拿破仑彻底绝望了。

兵败滑铁卢,很多人都认为应该由格鲁布承担一部分责任。然而事实真如人们所言,拿破仑的惨败是因为格鲁布元帅的迟到吗?如果格鲁布元帅没有迟到而是准时到达救援地点,那是否又意味着拿破仑会一如既往地雄霸欧洲呢历史不能假设,但可以肯定的是,格鲁布这支援兵的迟到,是影响战局的一个因素。

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之谜

"无敌舰队",顾名思义就是天下无敌。然而,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却上演了一出"以多负少"的悲剧。它们何以惨遭覆灭?这是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谜。

年8月,为争夺海洋主导权,西班牙和英国在英吉利海峡进行了一场举世瞩目、激烈壮观的大海战。

这次海战,西班牙兵强马壮,人数多达3万,号称"最幸运的无敌舰队"。而当时英国军队整个舰队的作战人员只有9000人,且武器落后。两军相比,众寡悬殊,西班牙明显占据优势。

但是,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场海战最终以西班牙惨遭毁灭性的失败而告终,"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为什么强大的"无敌舰队"竟然会败给一支弱旅?大致有三种意见。

一种说法认为,是指挥失当。"无敌舰队"的惨败是由于国王用人不当造成的。"无敌舰队"的总司令西顿尼亚公爵是一个大贵族,他出身名门望族,在贵族中有较高威望。但他本来是一名陆军,所以不懂海战,对指挥庞大的舰队在海上作战毫无经验,而目晕船。

试想,这样的将领指挥海战,哪有不败之理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基础差的缘故。西班牙的强盛,只是表面上的暂时的虚假繁荣。

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加强专治统治,专横残忍,连年征战,搜刮民财,挥霍无度,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愤恨,国内危机四伏,这次战争根本是不得民心的。

第三种观点认为是天灾。认为"无敌舰队"遇上了天灾,而不是人祸,在"无敌舰队"起航不久遇到大西洋风暴的袭击。"无敌舰队"还没有与英国交战先折兵,战斗力大大受到削弱。不得已,西顿尼亚带着这样一支失去战斗力的舰队与英军开战,从而导致厄运的发生。

"无敌舰队"的覆亡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失败的原因却值得所有军事家深思。

斯巴达克为何率军南下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领导的奴隶起义爆发了。当斯巴达克起义军将克劳狄乌斯和瓦利尼乌斯的围剿接连粉碎后,斯巴达克曾拟订了一个北上计划。

义军一度攻打到阿尔卑斯山脚下的穆提那城,但斯巴达克却突然放弃北上计划,率领全军调头南下。

公元前71年春,起义军与官军举行了一场最后的决战。双方在阿普里亚境内展开激战,斯巴达克和6万名部下英勇战死,官军把被俘的6000名起义军全部钉死在从卡普亚到罗马大道两边的十字架上。

多年来,人们对斯巴达克放弃北上计划的原因至今没有弄清楚,斯巴达克为什么要由北上转而南下呢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强烈的本土意识让他们忘掉了真正的危险。

这与起义军来源有很大的关系:斯巴达克等人是来自色雷斯的角斗士,有很强的乡土意识,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归故土色雷斯。

而另外一些起义军是罗马破产农民,不愿意离开罗马。这种强烈的本土意识使他们在离和留上一直存在很严重的分歧,以至于忘了面临强敌的威胁。

也有人认为,斯巴达克计划的改变缘于客观形势的变化。起义之初,敌强我弱,斯巴达克认为不宜久留罗马,所以他拟订北上计划,先在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北部地区发展自己,争取早点翻越阿尔卑斯山返回故土。

但北上途中节节胜利,起义军的队伍逐渐壮大。起义军因此变得自信起来,觉得可以留在罗马"一搏"。

另外有人认为:阿尔卑斯山的恶劣条件改变了起义军北上翻越山岭的计划。

起义将士到达阿尔卑斯山脚下时,身上的单衣无法御寒,再加上起义军给养不足,没有办法,只好取消了北上计划。

还有人认为,斯巴达克改变北上计划是因为想到缺乏意大利北部农民的支持。

但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却没有人知道。

苏联是如何窃取美国原子弹秘密的

苏联成功爆炸了原子弹,其研制时间远远短于美国,那么,是什么使苏联科学家有了如此神力呢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刊出文章,指出苏联能在短时间内成功爆炸原子弹,是因为其窃取了美国机密资料,并对苏联间谍供认窃取美国原子弹秘密的经过给予了披露。

年6月22日,德国人侵苏联。在德国对苏联发动进攻的几个月内,莫斯科源源不断地收到了大量有关西方最秘密的武器隋报。

月25日,苏联驻伦敦谍报站站长阿纳托利·戈尔斯基把英国战时内阁所属的核咨询委员会一次会议的备忘录,转发给了莫斯科。并说,英国科学家保证,可以在两年内制造一颗铀弹。

英国外交官、著名的剑桥间谍网成员唐纳德·麦克莱恩提供了制造原子弹的技术细节。

间谍头子亚茨科夫声称,拉恩在纽约有一个"熟人",是个物理学家。这个物理学家说,他应邀参加制造原子弹的绝密工作。后来,这名物理学家就成了"珀修斯",即"X先生"。

苏联原子弹之父库尔恰托夫在1943年3月写给克里姆林宫上司的信中,证实了苏联设在欧洲和美国的间谍网取得的突出成就。

他指出,情报机构发来的信息使苏联物理学家在"极短的时间内"把与核裂变有关的全部问题解决了,使之越过了"许多实验陛阶段"。

若事实果真如此,苏联人窃取了美国的原子弹秘密,那苏联又是怎样窃得如此高级的秘密呢?苏联人所说的物理学家在制造原子弹的绝密工作中担任什么职务?他又是谁?他又是怎样将情报送出被严密封锁的研究机构的呢?这一系列谜团都随之而来,引人深思。

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意图何在

美国宣称为避免100万美军阵亡,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

如此具有杀伤力的武器,美国为何不选择德国而选择在日本投放?是为了报复珍珠港事件,一洗耻辱,还是另有目的?美国的用意何在传统观点认为:其最终目的只是为了缩短第二次世界大战,避免美军伤亡,同时对苏联炫耀一下原子弹的威力。

但是,这种观点遭到了一些日本学者的质疑。

年3月,金子郭朗发表文章说,日本驻华盛顿的7名记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后发表观点:避免100万美军阵亡的说法是不可信的。

当时美军绝密文件《日本登陆作战纲要》记载,美军准备在日本的九州和关东平原进行登陆作战。

在拟制这份纲要时,美总参谋部曾征询过西南太平洋军司令部的意见,得到的答复是九州登陆作战的头30天将死亡5万多人,而麦克阿瑟坚持认为事实上不会有那么多伤亡。

总之,不论从哪个文件也找不到死亡100万人的推算数字。所以,他们认为,宣称避免100万美军阵亡完全是一种夸张,是为了使投掷原子弹的行为合理化。

记者们根据所查阅的资料证明,在原子弹研究初期,美国就已确定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并把它当做一种"巨大的实验"。

随着原子弹试验成功,他们坚持要用原子弹进行攻击。目标选择在人口集中,没有遭到普通轰炸的城市,以便科学家同行观测原子弹的功能,检测其威力。这是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原因是,美国迫于议会强大的压力而最终决定使用原子弹,因为美国研制这两颗原子弹耗费了近20亿美元。

原子弹爆炸早已成为历史,但当年原子弹的投放原因至今仍说不清、道不明。

伊拉克的战机外飞之谜

海湾战争爆发,伊拉克百架战机在大敌当前之际非但没有奋起反击,反而逃之天天,转飞伊朗。

当时,媒体曾对伊机外飞事件捕风捉影、大肆宣言,使这一事件令人真假难辨。流行的说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一、"未遂政变"说。

一部分西方人士猜测,伊国内的一起未遂政变可能是伊机外飞的直接原因。伊拉克在海湾战争中表现不力,致使多国部队节节胜利,萨达姆觉得颜面大失,遂杀鸡儆猴,将两名空军司令以"防空不力"罪处决。

随后,一些属于这两位司令派系的空军将领及飞行员旋即发动政变,政变败露后,牵涉其中的一部分官员即驾机出逃,寻求政治避难。二、"韬晦之计"说。

海湾战争爆发后,伊朗就宣布中立以自保。此时由于两伊战争刚结束,双方的敌对关系有所缓和。

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凭借地下防护体将战机留在国内,倒不如将一些较为先进的飞机保存在中立国伊朗境内,故而战机纷纷外飞。三、"厌战开小差"说。

多国部队向伊拉克空投了数以百万计的传单,规劝他们弃械投降。可以说,心理战虽谈不上所获颇丰,但毕竟还是有一定成效的。故而许多西方人士认为伊空军有可能是开小差,临阵脱逃,以免"以卵击石",做无谓的牺牲。

四、"留作反击"说。

执行"抄漠风暴"计划的美军认为,外逃的飞机随时有可能东山再起,成为美国及多国部队的隐患,这对于多国部队而言,可谓是一颗定时炸弹。然而,事后伊战机的表现证明了这一担忧纯属杞人忧天,外逃飞机没有任何引人注意的作为,其命运如伺亦为世人所知。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转飞伊朗?是出逃?是避难?还是一个阴谋?至今这一系列疑团仍萦回于人们的脑海中,引起多方猜测。

罗马帝国覆亡之谜

公元410年,有"永恒之城"之称的罗马城,被哥特人首领阿拉里克率领的日耳曼蛮族大军攻占,从此,西罗马帝国逐步走向灭亡。

但这次事件,并不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真正原因。那么西罗马帝国覆亡的原因何在呢年至1976年,考古学家在英国南部塞伦塞斯特展开挖掘工作,在一座公元4世纪末5世纪初的罗马人的墓群里,发现了450具骸骨。经化验,这些遗骨中的多数骨头中的含铅量是正常人的80倍之多,儿童骸骨则更厉害。由此,科学家推测,这些人可能死于铅中毒。

据历史资料记载,罗马人对他们的优良供水系统常常引以为傲,整个城市都以铅管输送饮用水。

罗马人用铅杯喝水,用铅锅煮食,甚至用氧化铅代替糖调酒。食下如此多的铅,一定会全身无力。吃下大量的铅还有另一个恶果,便是丧失生育能力。

为此,后期的罗马皇帝经常鼓励他的臣民多生子女,可能是为预防人口减少,虽然并无精确详细的人口消长数字证实有这种现象。

科学表明,人体即使吸收微量的铅,对生殖能力也有影响。

所以罗马人很可能因为喝了含铅的酒和水而致使军队丧失抵抗力,致使帝国覆亡。

但这种看法并没有充分的依据,只是根据少量考古资料提出的猜测,这种假设还有待更多资料加以证实。

当然,不管怎样,罗马城于公元5世纪被攻陷也不能单独归罪于铅中毒。如果是这样,东罗马帝国为什么能在西罗马被灭亡后,继续存在1000年呢当然,东罗马帝国仍然能存在,原因很多:首先是边疆不长,较容易防御,可避免外族入侵;同时,东罗马帝国国内治安维持较好。

当然其中有一个值得让人关注的情况,就是东罗马帝国境内的铅矿较西罗马少得多。

因此,当地居民只得凑和使用自认为较低劣的的瓦锅和陶杯。

罗马帝国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还有太多的秘密有待探寻。

克里普斯在二战期间为何突然访印年春,正当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时候,英国的下院领袖、掌玺大臣克里普斯却风尘仆仆地飞往新德里访问。

在大战关键时刻,英国当权人物为何要采取这一行动?他们又有什么目的呢关于这一疑问,目前大致有四种说法。

第一种是"罗斯福干预说"。美国一些学者认为,是因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影响和干预促成了这一行动的实施。

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美两国同日本对南亚次大陆的争夺更加激烈了。当时,中美两国政府首脑考虑到盟国的共同利益以及印度所处战略地位,曾多次要求丘吉尔早日解决印度问题,以争取印度人民尽快投入反法西斯战争。

第二种是"丘吉尔决定说"。认为是丘吉尔本人做出的这一决定,与当时战局有关。

年春,日本先后占领了新加坡、仰光,并且威胁到了南亚次大陆的安全。印度的东大门--孟加拉和马加拉斯也随时有沦陷的可能。素以维护大英帝国利益而著称的丘吉尔首相,为了维护自己的印度殖民地免受日军蹂躏,当机立断,派遣克里普斯访印,以此来加强英国的地位。

第三种是"工党压力说"。战时,英国联合内阁在对印政策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工党内出现一股势头,要求丘吉尔改变以往的政策,放弃僵硬政策,缓和矛盾,争取让印度也加入到战争中来。丘吉尔害怕内阁分裂,在工党的压力下,被迫做出上述决定。

第四种是"印度呼吁说"。1939年9月3日,林利思戈总督没经各党派的同意,擅自宣布印度参战。

全印度人民奋起抗议他的这一决定,反英反战情绪高涨。印度自由派人士萨普鲁等联名上书,直接呼吁丘吉尔本人,要求英国采取实际行动,以缓和日趋尖锐的英印矛盾。

然而,克里普斯访印的真正原因如何,还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

哥伦布究竟葬于何处

意大利航海家、"新大陆"的发现者哥伦布在西班牙的巴利亚多利德市与世长辞,被葬在了巴利亚多利德市的一座修道院中。

年,西班牙政府将其遗骸迁到塞维列市的一座修道院。

年,哥伦布的儿子迭戈的遗孀玛丽亚在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后,将其丈夫和哥伦布的遗骸迁到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之--多米尼加的圣多明各大教堂中。

年,西班牙将多米尼加的统治权让给了法国,政府将哥伦布的遗骸从多米尼加转移到古巴哈瓦那的一座教堂中安葬。

年,美西战争中,西班牙在战败后被迫将古巴划给美国,哥伦布的遗骸也随之从哈那迁到西班牙的塞维列市。

哥伦布遗骸真假之争,源于1877年多米尼加人的偶然发现。

年,多米尼加人在圣多明各教堂中挖出了一个盛有多块遗骨的银色大盒子,上面还刻有"杰出和高贵的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先生"的字样。

多米尼加方面因此认定,西班牙在1795年从多米尼加迁到哈瓦那的遗骸并非哥伦布的遗骸。

为了弄清真相,西班牙塞维列市一所中学的历史教师马西亚尔·卡斯特罗和生物教师塞尔希奥·阿尔加拉达提出,可对遗骸DNA(脱氧核糖核酸)鉴定。

他们的提议得到了塞维列市政府的支持,并出面要求该市教堂同意"开棺验尸"。

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基因识别实验室的负责人何塞·何兰蒂也表示,将为这一计划提供技术帮助。

但是,实际操作却存在一定难度,因为DNA检测通常只能追溯到200多年前,可哥伦布遗骸已有近500年历史,而遗骸中的DNA一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难以辨认。

看来,想彻底弄清哥伦布遗骸到底葬在何处还有一定难度,或者至少需要再等待一段时间,也许高科技能给人们带来答案,但目前人们仍无法确定哥伦布遗骸到底在哪儿轰炸机悬案年4月4日,威廉姆·海顿上尉驾驶着一架机身上写着"女士你好"几个字的解放者型飞机执行完轰炸任务返回时遇到了厚重的云层。他找不到基地,于是请求机场给予无线电定位,让他能够顺利地降落到机场。

机场的指挥塔收到了"女士你好"发来的无线电信号,海顿得到了定位帮助。但是,直到天亮,"女士你好"也没有回来。

基地派出部队对地中海地区进行了搜索,但是没有找到任何关于这架轰炸机失踪的线索,轰炸机失踪成了谜案。

年后,一个石油勘探队在本哈兹以南440英里处利比亚大沙漠的腹地,发现了一架二战时期美国飞机的残骸,他们随即向驻守在维勒斯基地的美国空军报告。

于是,空军调查组紧急赶到了事发地。调查人员一眼认出这是一架解放者型号的飞机,机身上还清晰地印着"女士你好"字样。

调查员打开机舱,想找到飞行员腐烂的尸体,但是,他们没有看到预期的恐悕景象。

使调查人员感到困惑的是,"女士你好"上并没有伤痕。是什么使它远离目的地几百英里,降落到沙漠深处?机组人员都到哪里去了呢空军调查人员通过分析各种因素后认为,海顿上尉要求无线电定位的时候,控制塔错误的认为这架轰炸机在基地的西北、地中海的对面。

然而,控制塔没有意识到,在他们发出定位信号时,"女士你好"已经在机场的西南。结果,海顿上尉的飞机一直向利比亚沙漠的深处飞去了。

在飞到本哈兹东南400英里的地方,飞机上的油可能已经耗尽,而在黑暗中强行降落无异于自杀,于是,估计海顿让所有的机组人员都跳伞逃生了。

后来,美国空军在附近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搜索机组人员的行动,但没有找到"女士你好"机组人员的遗骸。这样,这起事件成了又一起悬案。

列宁下令枪杀了尼古拉二世吗?

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可谓是"生不逢时",作为皇帝最后惨遭枪杀。那么,到底是谁下令枪杀了沙皇尼古拉二世呢二月革命胜利后,尼古拉二世及其全家被新成立的彼得格勒苏维埃和俄临时政府下令幽闭。

年5月,白卫分子与捷克军团勾结发动叛乱,在押的末代沙皇险些被劫走。

一切都处于紧急时刻。为防止不良后果的产牛,7月16日深夜尼古拉二世被乌拉尔州肃反委员会:委员雅·米·尤罗夫斯基率领的行刑人员处决。

同末代沙皇一起死亡的共11人,这11具尸体被尤罗夫斯基连夜弄到郊外的树林中焚毁。

这种未经法庭审判就枪杀沙皇全家的行为遭到许多人的非议,是谁下令枪杀沙皇全家的呢乌拉尔州苏维埃有枪杀俄国皇帝尼古拉二世的权力吗瑞士人皮埃尔·日里亚尔从1906年开始就担任俄国宫廷的法语教师,从尼古拉二世被关押就一直待在沙皇左右,到皇子阿历克塞离开托博尔斯克为止。

在叶卡捷琳堡攻陷后,他主动参加白卫当局的调查工作。他的观点是,由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斯维尔德洛夫亲自下达的枪杀沙皇一家的命令是乌拉尔地方苏维埃做出的决定。

由于日里亚尔是内幕的参与者,因此其说法颇有说服力。

后来,也有人认为,尼古拉二世的地位和身份非同一般,下令处决他的不是斯维尔德洛夫,而是列宁。此观点在西方国家极为流行。

年3月,美国哈佛大学理查德派斯普教授在莫斯科举行的"列宁与20世纪"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就宣称,列宁下令枪杀了尼古拉二世。

西方国家为什么说是列宁下令枪杀了尼古拉二世呢?这一点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了。而末代沙皇的死,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刚果总理卢蒙巴被杀之谜

刚果共和国首任总理、民族英雄帕特里斯·埃梅里·卢蒙巴在1960年9月的军事政变中被国民军和联合国军以"保护"为名,软禁在总理官邸。

年1月17日晚,卢蒙巴、奥基托和莫大波洛三个人,被偷偷地带到伊利沙白维尔郊外一所孤零零的别墅里。

不久,卢蒙巴的死讯传了出来,到底是谁杀害了卢蒙巴呢?为什么要杀害卢蒙巴总理呢比利时社会学家卢多·德维特认为,卢蒙巴是被比利时人杀害的。他说,比利时外交部的文件资料详细地记载着卢蒙巴被害"是比利时政府做出的,并且,是比利时的军官和外交官员以及一些拥护比利时的刚果人共同执行的"。

在德维特看到的材料中,包括比利时前非洲事务大臣兰当在1960年10月5日发给比利时驻布拉柴维尔领事馆的一份电报,电报中兰当指出:"为了刚果、加丹加和比利时的利益,一定要除掉卢蒙巴。"为什么比利时领导人要策划和组织杀害卢蒙巴呢?

首先,他们痛恨卢蒙巴使刚果军队实现非洲化,加快比利时人离开刚果的进程。

其次,他们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威胁。比利时的工商业者及其政治盟友为控制富裕的加丹加省,曾企图将其分裂出去。

年6月15日,为了让加丹加这个相当于半个比利时大的地区痛快地从刚果分离出去,比利时议会修改了关于刚果结构的基本法,许多比利时"顾问"曾帮助夺取这些不当权力。所以,为达到自己的目的,除掉卢蒙巴,这是最痛快的手段。

对于卢蒙巴是怎么死的,有人说是被枪杀的,也有人说是被扔在硫酸桶里活活烧死的,还有人说是被活埋的。

总之,关于卢蒙巴的死,谁也没能拿出确凿的证据,成了个未解之谜。

列宁是被毒死的吗列宁,伟大的革命导师,一生光明磊落,为人坦坦荡荡。但是,他的死却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成为一个世纪未解之谜。

在《给代表大会的信》里,列宁评价了他所有的亲密战友,斯大林是列宁最后说到的一位。

列宁把斯大林同托洛茨基放在一起进行了评价:"分裂的危险,一大半是由他们之间的关系造成的,而这种分裂是可以避免的。把中央委员人数增加,就可以避免分裂。""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的权力,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另一方面,托洛茨基同志大概是现在的中央委员会中最有才能的人,但他又过分自信,过分热衷于事情的纯粹行政方面。"据在列宁身边工作的布哈林回忆,"我跑进伊里奇的房间,伊里奇已快咽气。他的脸向后仰,脸色苍白,呼呼地喘气,手悬在半空。"季诺维也夫在文中这么写道:"伊里奇死了,一小时后我们乘车去看已不在人世的伊里奇,有布哈林、托姆斯基、加里宁、斯大林、加米涅夫和我。"列宁死后,斯大林将布哈林弄到了莫斯科,托洛茨基后来说,正是斯大林下毒害死了列宁。

然而,维·什克洛夫斯基教授从名医什克洛夫斯基的遗物中找到的诊断书显示,"最终诊断认定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管受损使其致死。列宁的父母也死于此病。"由此他认为列宁不是死于他杀,而是因病致死。

列宁究竟是被毒死还是病死的呢?尽管维·什克洛夫斯基教授的说法看起来证据充分,但依然有很大一部分人相信列宁是被毒害致死。这一争议一直延续至今,也许还会继续延续下去。

普希金之死和沙皇尼古拉一世有关吗?

普希金,19世纪俄国著名诗人。1837年2月,他在与情敌丹特斯的决斗中不幸身亡,一颗巨星从此陨落。

普希金的英年早逝震惊了喜爱他的人,人们纷纷举行活动悼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在思考着普希金死亡背后的真正原因。

年轻的普希金才华横溢,风流倜傥。他在与莫斯科的绝色佳人娜塔莉娅·尼古拉耶芙娜·冈察洛娃相遇后,二人一见钟情,共坠爱河,不久便结成连理。

几年后,沙皇禁卫军军官乔治·丹特斯在一次舞会上偶然结识冈察洛娃,对她展开猛烈的攻势。普希金对这位第三者气愤之极。对于他人夺己之爱的企图,他无法容忍。

普希金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与名誉,毅然决定同丹特斯决斗。奸猾的丹特斯在普希金尚未准备好时便开枪击中了普希金的要害,一代诗豪终于因枪伤严重,不治身亡。

俄罗斯人为普希金的悲惨命运伤心落泪,喜爱他的人纷纷要求惩治凶手,但普希金真的是死于情场上的一场决斗吗专家在对有关史料做了详细研究后指出:普希金之死,完全是一个阴谋。他们认为,沙皇尼古拉一世在此之前,早就已经觊觎普希金妻子冈察洛娃的美色。丹特斯不过是受沙皇指使,在各种公开场合引诱冈察洛娃,故意把普希金激怒,使其与他决斗,于是趁机把普希金杀害。

此外,这件事也被沙皇在上流社会大肆传扬,致使普希金被多次中伤,名声大损,以此来激怒他,达到挑起血腥决斗的目的。

普希金之死到底谁是真正的凶手?这位"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为何在如日中天时突然坠落,人们对此一直心存疑惑。

谁制造了核爆炸

年9月22日,美国间谍卫星在非洲大陆西南部海域拍摄到了一次猛烈爆炸的照片,爆炸只持续了几秒钟。从照片上的强光分析,这很可能是一次核爆炸。

年4月9日晚,日本航空公司一架班机从东京成田机场前往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安科雷季。

就在飞机即将到达安科雷季的时候,班机的驾驶员看到在飞机前方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蘑菇状烟云,估计高度达1万米。蘑菇状烟云不断向周围扩散,在夜空中显得十分明亮。

班机的驾驶人员一致认定,这团烟云绝不是夏天常见的积雨云,而像是核爆怍时出现的蘑菇云。这架班机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了地面飞行控制中心,并避开了这个巨大的蘑菇云。

事件的目击者还有一架荷兰航空公司班机的司乘人员,及这天晚上飞同一航线的另两架飞机的司乘人员。

美国有关当局在对上述目击报告进行分析后,即对这些飞机和所有乘客进行了放射性污染的检查。

但是结果显示,没有任何迹象说明有放射性污染。据当时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当天该海域没有讲行任何核试验,也没有火山爆发。而且在发现蘑菇状烟云时,该海域上空也不可能形成积雨云。

后来,美国和日本的有关部门相继对事发地点进行了调查,对大气尘埃进行了分析,发现尘埃的放射性强度比其他地区高出许多倍。

这一结论表明,当时的巨大蘑菇烟云很可能是一场核爆炸造成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人们众说纷纭,但都很难自圆其说。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这种神秘核爆炸仍有可能再次发生,也许它下一次发生之日就是我们找到答案之时。

图坦卡蒙猝死之谜

图坦卡蒙出生于公元前1370年,公元前1361年即位为埃及国王,公元前1352年突然去世。

关于他的死因,埃及古文献上没有任何详细记载。但从他死后的一些情况看,不得不令历史学家产生怀疑。

考古学家通过对图坦卡蒙尸体的考察,惊奇地发现:在靠近他左耳的地方有一处致命的创伤!由此推断,他是因利器突然刺入而毙命的。他是被人谋杀的吗?如果是,凶手又是谁?要揭开谜底,还需要了解图坦卡蒙时代的一些情况。

当时,埃及的统治阶层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以国王为首的新兴军事贵族,一部分是宫廷贵族及地方贵族,其中也包括势力显赫的阿蒙神庙集团。阿蒙是当时埃及人信仰的最高神灵,祭司长凭借神的权力干涉朝政,甚至控制国王的废立。有时还直接担任宰相,执掌国家政权,因此国王认为这是对王权的严重威胁。在埃赫那吞统治时期,便依靠军事贵族,试图以宗教改革的形式,禁止对阿蒙神和其他地方神的信仰。

然而,随着埃赫那吞的逝世,他的改革也彻底失败了。继位的图坦卡蒙只得向阿蒙集团和地方权力集团妥协。因此旧的统治秩序重又死灰复燃。

为了表示自己对太阳神的崇拜,图坦卡蒙将自己的名字由图坦卡顿改为图坦卡蒙,意为"太阳神阿吞的化身",以示他对太阳神的虔诚信仰。

图坦卡蒙生活的特殊环境,没有理由让人相信他是自然死亡。

此外,图坦卡蒙猝死之后,年轻貌美的王后曾请求赫梯王国派一名王子与她结婚,以便继承埃及的王位。

可是,来埃及完婚的赫梯王子在途中便遭人暗杀,而曾经与图坦卡蒙同掌政权的老臣阿伊却继承了王位。

这一事实,又怎能不让人怀疑图坦卡蒙是死于他杀?可惜的是,现有的零散资料与据此做出的判断并不能做出公正的历史结论。谜底的揭示,还有待于人们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拿破仑一世之死

拿破仑,法国近代资产阶级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他曾率一支强大的军队,驰骋欧洲大陆,所向披靡。他率部一直打到埃及,兵锋所及,势如破竹,使各国封建势力闻风丧胆。

以后,他登上了法国皇帝的宝座。他的卓著战功,他不服输的精神至今影响着一代代法国人。当然他的一生功过是非,也逃不过历史这位法官的公正裁判。

年,拿破仑·波拿巴出生在地中海科西嘉岛上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从此,一位大帝在历史上诞生了。

年,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在滑铁卢战役惨败后,拿破仑的人生转入低谷,并于1821年5月去世。

对于他的死因,人们进行了多方面的猜测、探讨和研究,但至今未能得出令人绝对信服的结论,流传最早也是最普遍的说法是死于胃癌。

理由有三:

其一,癌症是他家族的遗传病。

其二,拿破仑本人也一直认为自己得的是癌症。

其三,据传在解剖尸体时,发现其身体肥胖,胃部已经溃烂,肝部微肿,其他内脏完好。

这一结论性的病情报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在史学界享有绝对的权威。

也有人认为,拿破仑染上了一种热带病,在流放期间,导致旧病复发而死。

还有人以十分肯定的口吻认为,拿破仑死于圣赫勒拿岛上猖獗流行的肝病。

不久前,美国医生提出了拿破仑是因为男性激素严重障碍而死的新见解,但这也只能是一个看法而已。

年初,瑞典医生、毒物学家斯坦福·舒夫伍福深入地研究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拿破仑是被凶手以小剂量的砒霜使之慢性中毒而死亡的。关于拿破仑死于毒害的看法,还缺乏科学论断。

一度称雄欧洲的拿破仑的死因,至今仍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