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态度,没难度
30018400000026

第26章 有自动自发的态度,执行就没有难度(1)

口号人人会喊,但当需要人们付出的时候却鲜见人影。那些手插口袋的人永远不会理解主动请缨的价值,那些行动拖拉的人永远不会明白什么是以快制胜。这是一个需要自动自发的时代,这是一个主动寻求的社会,唯有如此,执行才会轻松,成功才会靠近。

01.不空喊口号,自动自发去执行

我们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一些激动人心的宣传。不可否认,口号肯定是具有一些积极意义的。但口号的意义的不在于让人去看,更在于让人去执行,从而到达预期的效果。如果只有口号而没有执行,那口号的作用只能是零,甚至是负数,因为口号的制定也是需要耗费人力和物力的。

制作出一个口号的条幅或牌子很容易,把它挂在显眼的地方也不难。难的是把口号挂在心底,把口号落实在行动之中。无论你的决策多么英明、战略多么宏伟、设想多么美好,如果只是停留在嘴巴上喊口号,而不落实在实际的执行上,也只能是水中月和镜中花。

很多人都知道海尔集团,而这家集团的文化中心里,有一条让人啼笑皆非的口号:不准在车间随地大小便。初次看到这句话,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个笑话,但是了解海尔发展历程的人都知道:海尔的崛起正是从这句口号的执行开始的。

1884年,对于张瑞敏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开始。他来到了一家即将破产的电冰箱厂,这家小厂产品质量粗糙,滞销挤压,没有发展资金。在他就任这家工厂的厂长之前,已经有过三任厂长了,有的知难而退,有的竟被工人赶走了。

来到这个厂后,厂里的情况比张瑞敏想得更加糟糕,迎接他的,是50多份的请调报告。这是一个让人有些绝望的现状。

公司的规章制度不是没有,但是工人却从来就没有认真地执行过。对此,张瑞敏只采取了一个办法——把那些规章制度全部废弃,并且重新制定了13条简单有效的口号贴在厂房里。这次,张瑞敏是知难而进,把规章制度刻在工人的心里,明确规定谁违反规章制度就扣谁的工资。

以前的海尔也不是没有口号,但总是流于一种形式,谁也没有把那张纸的制度当作一回事。直到张瑞敏来了,用他那把大铁锤砸碎了那76台有缺陷的冰箱,同时也砸碎了那些空洞的口号,砸出了海尔员工的执行意识。

我们要想把眼前的事情做好,空喊口号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最关键的是执行力。那种雷声大雨点小的行为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失败。而失败的原因很简单——缺乏足够的执行力。

在中国,随着麦当劳、肯德基的迅速扩张,一些头脑聪明的人便想着开一家属于中国的中式快餐店。1995年乔赢在郑州开出了第一家中式快餐店“红高粱”,并且获得了成功。

暂时的胜利让红高粱的创始人乔赢冲昏了头脑,随即便提出了挑战“麦当劳”的口号,他想要一夜成名,从而被冠以“中国连锁快餐领头羊”的名号。

随着企业知名度的大幅度上升,在资金不足,经验匮乏的情况下,仅仅依靠着一句并不切合实际情况的口号,红高粱开始了自己的扩张计划。乔赢先后在深圳、上海等20多个城市发展了50多家连锁店,而这一切只用了两年的时间。

然而在快速扩张的时候,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了。由于企业扩张的速度太快,而资金和管理能力却准备不足,这使得红高粱陷入资金危机,管理上也趋于失控,各地的连锁店已经无法统一管理,产品质量更是无法保证。红高粱高层的口号无法落实,各地分店的执行力水平非常之低,最终导致红高粱的客源流失严重。仅仅在一年之后,红高粱被迫关闭,而它的创始人乔赢也因为非法集资而锒铛入狱。

由此可见,任何工作,如果只是依靠一时间的激情和口号,而没有强大的执行力是远远不行的。我们要想做成一件事,不能仅仅只局限于喊口号、搞形式、做样子,更重要的是要高效地贯彻执行,全力以赴地解决问题,把工作做到实处。

在任何一个组织或者企业里,都会要求其成员做事情要落到实处,而不是专门喊口号的。如果喊口号就能够解决问题的话,那还如直接去买一个音箱天天放口号就好了,何必要做事情呢?

无论什么时候,执行力都是一个人立于不败的重要因素。在我们的身边,不乏一些工作能力很强却得不到赏识和重用的人。究其原因:他们对工作缺乏责任感、循规蹈矩,习惯在别人的督促下才干活。一个优秀的员工,从来不会只是空喊口号,对于工作,他们总是自发地去执行。一个对未来有信心的人,应该自动自发地去做事,率先主动去提高自身技能。这样的员工,根本不必依靠管理手段去触发他的主观能动性,也只有这样的员工才能与企业共同发展,创造辉煌。

02.多付出一点点,吃亏的不是你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两个大致相同起点的人,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彼此之间的差距就被拉开了。有的人成为了业务上的骨干,有的人能够坐上领导的位置,还有一些人自己开了公司,成为了老板,但还是有些人依然在原地踏步,做着不起眼的小职员。

其实扪心自问,那些成功的人不一定拥有着过人的天分,也不一定比别人的运气好到哪里去。他们之所以能够很快的脱颖而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每天都能比别人多做一点点。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在毫厘之间,成功或者失败的差距就在于你是否肯多付出一点点。

在管理界,有一个重要的定律:多一盎司定律。这个定律指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与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但是他们之间的差距就在于其中一个只是比另一个多了一盎司而已。一盎司是多少呢?一磅的十六分之一。也就是说,那些成功的人不必比他人所做的事情多太多,只需要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你就可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高度,取得他人无法取得的成果。

当你付出了99%的努力,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工作之时,再加上“一盎司”的工作量并不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如果你肯每天都加上这么一点点,你会发现你和其他人的差距会慢慢拉开,而最后你得到的回报肯定会超过一盎司。

有人相信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可以成为卡耐基钢铁公司的董事长吗?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发生在身边的实际案例。

齐瓦波是一个出身贫寒的人,他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走出偏僻的地方,去更大的城市发展自己。

来到了大城市之后,他先是从一个工地的小工做起。在工地上工作是十分辛苦的,很多工人都在抱怨,只有齐瓦波在认真地做好每天的事情,甚至比其他工人更加卖力。

一天,公司的经理到工地视察的时候,一眼就看到了这个勤奋的小伙子。在经过观察之后,经理决定给他更大的发展空间。

到了新的位置之后,齐瓦波依然勤勤恳恳地工作,并且一丝不苟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就这样,他每天都比别人多做一点点,终于厚积薄发,成为卡耐基公司的灵魂人物。

后来,齐瓦波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说:“正是由于自己出身贫寒,没有受到多少的教育,只有不停的多做才能进步。”

古人说:行百里路半九十。很多人其实已经走了九十九里路,只是差那么一点点却不能再坚持下去,于是就只能做成功者的旁观者了。就是那么一点点的差距,让很多人在人生的路上越行越远。

在体育场上,你多付出一点点,就会让教练更加信任你,和从而得到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在生意场上,你多付出一点点,往得到的往便能得到他人对你的好感与信任,从而得到更多的顾客和利润。

多一点的付出,在别人看来可能是傻,是吃亏的表现,但这可能会让你获得意想不到的回报。多一点的付出,其实并不你需要刻意地去做些什么,只是需要一点点的积累,而这种积累将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最终让你赢得丰厚的人生奖励。

在一个下雨的天气,一位老妇人来到了费城的一家百货公司。这位老妇人看起来衣着朴素,也不像需要买什么东西的样子。柜台上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把这位老妇人放在眼里,而只有一位年轻人上前来问她是否需要帮忙。当她回答只是想到这里避雨,雨一停就走的时候,这位销售人员并没有立刻转身离去,而是给她拿了一张椅子。

等到雨停了,这位妇人向年轻人要了一张名片,并向他说了一声谢谢就离开了。在几个月之后的一天,年轻人收到了一封信,信中有一份要求他前往苏格兰装修一座城堡的订单。这时候,百货商店的其他销售人员才知道,那位躲雨的老妇人就是钢铁大王卡耐基的母亲。

年轻人的成功在很多人看来只是一种偶然,其实细细想来,这是一种必然。只有平时多去付出一点点,才会有这样良好的习惯。而正是这种多付出一点点的行为,不仅没有让他吃亏,更让他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

付出,不一定意味着收获,但是不付出,收获肯定是零。一人的高度往往是由他的胸怀所决定的。很多人惧怕吃亏,总觉着这样是不公平的,这其实是一种目光短浅的想法。在中国,人们常说的两个字就是“舍得”,舍得舍得,有舍才能有得。多付出一点点,貌似是吃亏了,但是却能为你赢得更多的人脉,也就意味着你将会有更多的机会,有机会也就意味着财富。

一个人与其每天不停地抱怨自己没前途,抱怨老板不重视自己,还不如看看那些受到重用的人都在做什么。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多做一点点,日积月累,这将是你得到升迁和重用的重要法宝。

03.不要手插口袋,心动要付诸于行动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总结出了这么有经验的哲理。但是直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与其眼巴巴地看着目标心动不已,不如收起垂涎的目光,并积极主动地行动起来,把理想变成现实。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信息异常通畅的时代,机会往往稍纵即逝,如果你不能及时把心动付诸于行动,那么你丧失的可能会是一个能让你梦想成真的大好时机。

人生是需要梦想去支撑的,但是如果一个人只是把梦想藏在心里的话,那么梦想就永远成为一道可望而不可及的苦涩风景。梦想是无比的美好,但是由现实走向美好的梦想则需要一个桥梁,而这个唯一的桥梁就是行动。如果能够把心动及时付诸于行动,其实梦想的距离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遥远。很多人都曾为梦想心动过,当看到别人风光的时刻,人们会羡慕;当看到别人达成理想的时刻自己也会内心澎湃。但很多人也只是陷入心动的层次,在心动之后就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做了。

一个人满怀牢骚的人向牧师抱怨说:“上帝是不公平的,很多有能力的人根本没有实现抱负的机会,很多没有本事的人却能够取得成功,这简直太不公平了!”

牧师于是问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这个人依然愤愤不平地说:“我小学的同学XXX,在上小学的时候还经常抄袭我的作业,学习成绩也不好,但现在居然成了全国有名的作家,到处演讲。”

牧师说:“但是,我听人说他平时是很勤奋的,经常工作到深夜……”

没有等牧师把话说完,这个人又开口说话了:“我们班里还有一个病秧子,从小体质就很差,体育课很少及格。但是你知道么,现在他成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体育明星,这真是一件让人难以置信的事”

牧师又开口道:“我听周围的人说,XXX除了吃饭睡觉之外,把他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刻苦训练之中……”

这一次,牧师一句话也不说,一直等到这个人把话说完。在一通喋喋不休之后,这个人开始问牧师:“你现在是否也同意我的观点?认为上帝并不是十分公平的?”

牧师摇摇头说:“我认为上帝依然是公平的,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他让天赋不高的人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他让身体瘦弱的人通过锻炼变得强健,难道这些事情还不能说明问题么?这一切都说明上帝很公平呀。”

听到牧师这样说,这个人心有不甘地继续问道:“那成功为什么就不会在我的身上呢?”

牧师接着说:“你自己做了什么呢?”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坐等好运降临,或者坐等别人照顾他们的人。但事实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有所成就的人都不会被一时的困难所困。面对困难,这些人往往能够用实际行动去解决问题。

如果把成功比作一架梯子,不论你攀爬的技术是好是坏,如果你一直把手插进口袋,那就永远没有爬上去的可能。

在当今社会中,各种信息让人眼花缭乱。对于任何一个可以让我们成功的信息我们都难免心动。在结合自己实际情况下,如果我们觉得某些方法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到达成功的彼岸。那么我们就不能只是处于观望状态,而是应该及时行动。很多人虽然表面光鲜,但内心却经受着常人难以理解的煎熬。这种煎熬,不是因为自己没有事情做,而是有心去做但又不去付诸实际行动所带来的巨大反差。小王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代表,他毕业后就进入到了一家事业单位上班。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在别人无比的羡慕中,只有他自己知道这种写简报、看报纸、喝茶水的日子是多么的没有激情。他无时无刻不渴望着改变,当他看到他以前的同学生活得那么精彩时,他也动心了。

有个朋友建议他到一家补习学校去做兼职老师,他也非常感兴趣。等到上课的时候,他又觉得挣钱太少了,不愿意去。

他想学习英语,但是看到英语单词就犯困;他想学习计算机编程,考一个网络工程师,但是坐到电脑前时,他就忘了学习的事,玩起了游戏;他甚至想写作,但是一下班后就和一帮朋友吃饭打牌去了。

他不是不想改变,而是他实在是缺乏改变的具体行动。时至今日,他依然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茫然找不到方向。

这种心动却不行动的人,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而今的时代,供企业和个人选择的机会太多了,在这种选择难度骤然加大的时候,我们更要懂得及时行动的重要性。当然,及时行动并不等于盲目冲动,只是一旦确定自己可以去做并且能够去做的时候,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现在,我们可以认真地回想一下,曾经有多少次让自己心动的时刻,可是我们却没有及时地把这些心动付诸于实际的行动,而成为了我们心中永远的遗憾。很多的时候,我们的想法或者理想没有实现,并非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力,而是我们压根没有去做!所以从现在起,当我们心动的时候,就要及时的行动,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少一些遗憾,多一些精彩。

04.带着激情上路,执行力就是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