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涉案题材
现代传记题材
现代青少题材
现代其它题材
(三)、近代题材:
年代背景为辛亥革命至1949年以前各类电视剧为近代题材剧,可根据具体故事内容分为:
近代革命题材
近代都市题材
近代青少题材
近代传奇题材
近代传记题材
近代其它题材
(四)、古代题材:
年代背景为辛亥革命以前的各类电视剧为古代题材剧,可根据具体故事内容分为:
古代传奇题材
古代宫廷题材
古代传记题材
古代武打题材
古代青少题材
古代其它题材
(五)、重大题材:
重大题材特指总局关于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文件规定的题材,根据故事内容分为:
重大革命题材
重大历史题材
四、中国电视剧的发展:
1、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1958年6月15日)
2、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中国唯一一部电视剧:《帝国主义的反修斗争》
3、改革开放后(1978年)的第一部电视剧:《高山下的花环》
4、1980年,中国第一电视剧奖:飞天奖创建
5、中国的电视剧蓬勃发展1980年~1999年
神话的没落,英雄的回归
--从《亮剑》看战争题材电视剧的发展作者:王恩泽
国内的战争呢个题材的电视剧一直以来都因剧情过于套路化、人物形象过于理想化而广受观众诟病,从而逐渐失去了市场。而《亮剑》的出现开始,观众欣喜地看到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从电视剧中看到了英雄的回归。《亮剑》一剧通过细腻的表现,将英雄还原成一个人,再塑造成一个英雄,是本剧最大的亮点,也是本剧成功的关键。
首先是主角李云龙的形象刻画,是此类题材电视剧的一次突围,农民出身的李云龙,赶紧利落的颠覆了观众对于八路军军官的惯性印象。打起仗来天马行空,从来不会死板地恪守上级的规定。感情丰富,敢爱敢恨,攻打平安县城一役的初衷就是为了救自己的妻子,那一句"老婆被人抓走,连个屁都不放,还是个爷们吗?"的台词,不禁让观众拍案而起,大声叫好。粗中有细,有大局观。在最后关头,为了避免无谓的牺牲,毅然下令向自己的妻子开炮。试问,对此类严肃的抗日题材,有几个导演敢将其完整真实地刻画下来?可以说,对传统抗日将领形象恰当的颠覆,是本片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
其次,对于下层官兵的深刻刻画,也是本剧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平安县攻城战役中担负阻援任务的八连以及地方不对,为了完成任务,全部壮烈牺牲,连长亲自担任机枪手这一极度危险位置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进攻中受阻,进攻方一般会首先攻击对方机枪手以减缓阻力。而且在此战中,敌我力量悬殊,但八路军战士毫不畏惧,以死来证明他们的信仰和日军的凶残。这样的刻画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正规不对的战斗,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贡献,他们同样是不朽的英雄。
其三,本剧的拍摄手法较以往有了长足的进步,表现更加细腻,场景更加真实。观众不难发现,在本剧中,八路军被击中的镜头明显增多,每一位八路军牺牲的镜头更加仓促,让观众感受到战争的残酷。而且在平安一役的阻援场景中,导演更是用了一个大胆的镜头,以一个日本兵的主观镜头,来表现八路军被日军接连打中牺牲的场面,极度震撼了观众的神经。子弹没有感情,它不能区分正义与邪恶,在攻城的最后,李云龙看着妻子与城楼一起灰飞烟灭的三次镜头与李云龙木讷失神的表情,更是将李云龙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有血有肉。
狭路相逢勇者胜
--从《亮剑》到《越狱》
作者:王久元
在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度里,对于电视剧的需求量是惊人的,因此世界范围的电视剧制作商也都想抢滩中国,面对中国已加入世贸,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时代背景下,想一味的抵制没壁垒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所以中国本土电视剧想在这场抢滩大战中获得胜利就必须具有亮剑精神,始终笃信--狭路相逢勇者胜。
中国电视剧市场需求量巨大。首先,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改革开放,家电下乡等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推行,中国电视用户不断增长,而随之而来是是大批电视剧收视者,这些激增的电视收视者更是扩充电视剧市场的动力。但目前中国电视剧市场的现实状况却不够乐观,每年只有500多部电视剧本,优秀的剧本更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中国电视剧制作方面人才奇缺,每年的500多部电视剧绝大部分都是非专业人员的作品,而像张纪中一样的优秀电视导演更是凤毛麟角,所以优秀的电视作品如《亮剑》一样的电视剧更是被人们视为极品,反复收看,这下不得不熟偶是中国电视剧制作群体的悲哀。
中国电视剧的弊病导致民众对国产电视剧热情的丧失。第一,中国电视剧缺乏创意。中国电视剧创新精神的缺失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剧本的缺失,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次是政府政策的高压,这两种原因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对经典电视剧的翻拍现象严重,而且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就是《西游记》以及《神雕侠侣》。另外就是原创电视剧数量稀少,纵观中国电视剧的播放收视率,叫好又叫座的电视剧大多都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如《暗算》、《一双绣花鞋》、《三国演义》等。而原创的呢?大概就是一部《亮剑》。中国电视剧其拍摄手法已经逐渐落后于世界其它各国,这也是中国民众对于本土电视剧热情丧失的原因之一。因为中国新生代需要的强烈感官刺激在本土电视剧中很难找到,所以更多的人将目光投向海外,这就引发了韩剧的风行,《越狱》的火爆。
其实,没有必要把对于外国电视作品的追捧贴上不爱国、崇洋媚外的丑恶标签,因为人也是迫于无奈,如果国人真的不爱国又怎会有《亮剑》的奇迹?所以说,真正的原因是在于中国电视剧实在跟不上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个矛盾的问题值得所有从事的电视剧创作的人们去沉思。
中国电视剧的出路在何方?中国电视剧真的需要新的体制了,中国电视剧的出路就在于其制作方式的革新,专业人才的培养,文化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及对国外优秀电视剧的借鉴。中国的一部《家有儿女》,这一家庭情景剧取得了很不错的成就,其原因就是成功借鉴了美国的《成长的烦恼》并加入了大量的中国化的元素,使其完全本土化。
中国电视剧如何应对国外制作方面的冲击?中国电视剧目前虽然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谁也无法忽视,韩剧、日剧、欧美剧甚至印度剧已经逐渐占据了各大电视台的黄金时段。这是一种威胁,更是一种挑战。中国电视剧的出路难道是撤出本土,主攻
越南、老挝等东亚小国?在面对这种挑战时,中国电视剧唯一的出路唯有像经典电视剧《亮剑》中李玉龙所说的那样,面对敌人必须学会亮剑,也要敢于亮剑,。勇者相争,这是现在中国电视剧市场的最直观表现,面对这样的现状,以最华丽的转身在瞬间决定性更是必要的。
在现在这样一个文化交流融合的频繁时期,中国电视剧已经不能等待了,面对《越狱》这样的对手,仅仅一部《亮剑》绝对不够,因为国外《越狱》同等水平的电视剧并不少,一部《亮剑》无法守住整座江山。
狭路相逢勇者胜,中国电视剧已经输不起了,在争斗中中国电视剧必须更勇猛一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亮剑》的后来者成为世界的《越狱》,这是紧要而且必要的,因为中国人不可能一辈子去依靠国外的文化来满足自身的精神文化的需求。这是中国当代电视制作人的历史责任和崇使节。
纪录片的写作
一、什么是纪录片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
电影的诞生始于纪录片的创作
1895年法国路易·卢米埃尔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婴儿的午餐》等实验性的电影,都属于纪录片的性质。中国纪录电影的拍摄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第一部是1905年的《定军山》。最早的一些镜头,包括清朝末年的社会风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片断和历史人物李鸿章等,是由外国摄影师拍摄的。纪录片又可以分为电影纪录片和电视纪录片。
二、纪录影像的文化特征:
1、纪录影像:
(1)人类认识和发现世界的手段(2)一种新的表达方式(3)对"真.善.美"的追求
2、中国纪录影像的文化特征:
(1)主旋律纪录影片的"大众化"
(2)大众式纪录片的"娱乐化"
精英式纪录片的精神坚守
三、纪录片的具体评论角度:
1.评主题。力求有独到见解,深入挖掘。《秋收起义》一片多数文章都认为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义历史,成功地刻画了毛泽东的形象,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斗争方向。而我根据列宁关于领袖的论述和中央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界定中认识到,影片反映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杰出的革命领袖在斗争中成长的历程,也揭示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与过程,从这一新的视角展开评论(见《银海珠光》)。
2.评现实意义。也与主题有关,但更侧重于现实作用,现实题材的影片如《孔繁森,我对你说》的评论重在党员干部的廉政爱民方面,评《离开雷锋的日子》的《大写的人》重在新时期学雷锋的积极意义。历史影片的评论也要观照现实。
3.评心得感悟。要联系现实,融进自我,或是褒扬先进,批语落后,针贬时弊;或是进行自我观照,寻找差距,激励鞭策。中小学生的影评文章多属此类。要注意的一是不能写成"故事简介+自我对照",二是要紧扣影片,而不是从影片中抽出一个话题,离开对影片的评论。如评《甲午风云》的《透过甲午的硝烟》不是泛泛而谈"落后挨打",而是扣紧影片中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内容,联系历史事实,结合世界著名海战,对比联想,针对当前社会不良风气发出呼吁。评《南京大屠杀》的评论《城的断想》围绕"城"字做文章,从"屠城"、"纸城"、"不设防的城"、"钢铁长城"和"国防之城",扣得紧、放得开、收得拢。
电视栏目
在有关电视的各艺术类专业的考试中,有一项是考试时观看电视片,写一篇分析评论文章。这项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电视片的综合认识能力,也同时考查考生的分析与写作能力。
电视片的时间为20分钟,或者更长一些,写作的时间为一个小时左右。一般来说,写个读后感对于高中毕业的学生来说不是困难的事情。从小学开始,学生就已经写读后感了,所以不要将这项考试看得很难和神秘。
重要的是,写作要有材料,而材料只能是当时看片获得的。应该在看过电视片之后,立即有写作的纲要。如果要等到看完片之后再靠回忆写作,就可能丢掉某些有价值的内容。所以,要在看片的同时用笔记录一些心得要点。
当电视片播放结束时,已经有了写作的材料。可以根据记录的材料进行分析提炼,确立写作的主旨和文章的标题。然后对记录的材料进行筛选,选择最有说服力、最能靠拢主体的材料进行写作。这里是一个写作范围提纲,即结构方式表,可以参照。你在观看电视片的时候,一边看一边围绕这个提纲找材料,这样写起来不会跑题,而且方便快捷:
电视片分析提纲
1.电视片内容概括:占总分10%
2.本片的思想教育意义:占总分10%
3.艺术特色总说(总体手法、总体艺术特征等:占总分20%
4.艺术特色举例(选择一到两个艺术独到之处):占总分25%
5.艺术特色细节(两、三点精彩细节):占总分20%
6.缺点与不足:占总分10%
7.结束语:占总分5%
考试时一般会给出一段或者一期电视节目,比如一期《艺术人生》,《新闻调查》,或者一段电视散文,记录片等等。写评论文章的时候可以参考以下思路写:
一部分:先写对给定的电视栏目的总的认识看法。比如分析某期《新闻调查》,就要先谈一下对这档栏目的整体看法和认识,包括栏目的层次定位、受众定位,栏目的整体特点等等。大约写200字左右。
二部分:写针对给定的这一期节目的看法。比如这期《新闻调查》的话题是关于全国的文明城市评选活动的相关报道,可以谈一下对这个话题的选择、定位、深度、特点等的总的看法,可以评价本期节目是否能够做的符合栏目的要求,又是否有价值。
三部分:从以下四个分析角度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突出的并且能够有话说的方向,明确的给出自己的观点,并且结合节目的具体内容细节,展开分析论证。这类似于电影评论的要求。(具体的方向选择,可以参考专帖《电视栏目分析》!)
1·节目内容。
2·节目的编导策划的结构。
3·节目的主持人的表现。
4·节目的制作,就是技术特点。
从中选择一个方向为主,切忌贪多,要集中有限的笔墨深入展开分析一个方向。
四部分:再次结合栏目的整体定位进行总结。
电视节目分析范文
题目:观看专题片《千年沧桑》第二集,并对此片作出分析,1000字左右。
跨越十一世纪
--浅评电视专题片《千年沧桑》
电视专题片《千年沧桑》的第二集把十一世纪时世界的样子缓缓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这部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专题片以深邃的主题、精美的镜头,一下子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远古的时代是古雅的,又是沉重的。而人类的先进文明,也就在这样的历史传承中慢慢堆积呈现了。所以在这期节目里,我们看到听到的历史面貌,既是厚重的,又是灿烂多姿的。本片的编导作者自然贴切的调动多种电视表现手段,让这个主题的表达更加充分和出色。
一.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本片所有的素材都是为了表现人类文明的进步这一主题,为了使观众理解的更加清晰明白,全片重点采用了解说词加画面的表现手法。全片要表现的是十一世纪一个世纪的文明,时间跨度大,于是又细分为分为:文明、宗教、科学、经济四个方面来分别阐述,每一个素材的指向性都很强,如经济方面的中国的四大发明,欧洲基督教的兴起等。
同时为了增加叙事的真实性,本片采用了多种手法:1、人物扮演:找一个人来扮演孔子,给观众更直观的感受。为了更好的表现对外战争的残酷性也是采用了扮演的手法,增强视觉的震撼力。2、图配乐:在介绍《清明上河图》的时候,单纯的介绍一副作品容易使观众产生疲劳感,为此给它配上舒缓的乐曲,琴声悠悠把观众带入那个国泰民安的世界。3、权威人士说明:为了更好介绍北宋的文化,请了王渝生研究院等来介绍这方面的文化,增强了认同感、权威性。4、脸谱化:选取有标志性的道具去表现,如为了表现北宋的繁华选用开凿大运河这样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物来表现。5、动画制作:为了使画面更形象生动,在介绍伊斯兰教、基督教等这些相对比较抽象的文化的时候还采用了动画制作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