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不能。所以即使你从事的不是什么“伟大的”工作,也不要自卑。要相信你的生命和你从事的工作和所有人的生命一样有价值,一样重要。无论多大的人物,无论他从事的是什么工作,他都不应该让你畏惧,退缩,更不应该让你自卑。要知道,我们都是共生链上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就像诗中所说的,问题不在于是什么,重要的是能够出类拔萃,将自己的工作做好。
不管你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就算你是一名“普通的”清洁工,你也要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你的工作,只有如此,你才有可能把它干好,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换而言之,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正如比尔·盖茨所说,“工作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对于工作的态度却有高低之别。收获是成功还是失败,在于你拥有怎样的态度。”又如NTL公司总裁罗伯特·威尔兹说:“在公司里,员工与员工之间在竞争智慧和能力的同时,也在竞争态度。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的行为,决定了他对工作是全力以赴还是敷衍了事,是安于现状还是积极进取。”
希望每一名想要有所作为的人,都能从自律中汲取力量,通过正确的工作态度迈向成功。当然,成功可能还得靠许多其他的条件相互配合,但至少以自律的态度面对工作,绝对不会让自己成为一个无关轻重的边缘人。
学会感恩,用感恩的心代替抱怨的嘴
如前所述,世界的不同不在于它本身,而是在于我们看待它的方式,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世界观。世界观的不同,决定着我们对这个世界有着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所以,除了外在之眼外,每个人还有一双眼睛,它不是长在脸上,而是长在心中,这就是心智的眼睛。这双心智的眼睛比另一双更重要,它告诉我们如何看待身外的世界,如何看待自己。当你拥有了一颗感恩之心,你就会用爱的眼睛看世界,而心中有了爱,爱便无处不在,所以,心对了,你就对了,人生就对了,世界也自然就对了。重要的是你用什么样的眼睛去看待世界。一切皆取决于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感恩是一种心态,一种对生命态度,它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所以,培养自己的感恩心,学会感恩,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学会了,才能真正懂得生活。只有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才能在心中充满了爱,才能感悟到生活的真谛。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会真正感受到人生的幸福。而一个不知感恩的人,他是永远都不会满足的人,也是一个永远都不会快乐的人。他们整天只会嫉妒别人,怨天尤人,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自己需要什么,从不关注这些东西是从哪来的。其实,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在仰赖着他人的奉献,没有他人的奉献和付出,就没有我们每天的便利和快乐。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明白,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世界上每一样东西都依赖其他每一样东西。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配偶的关爱,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慷慨赐予……人自从有了生命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一个人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社会的安定,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温暖,感恩花草鱼虫,感恩苦难逆境,就连自己的敌人,也不忘感恩。因为真正促使自己成功,使自己变得机智勇敢、豁达大度的,不是优裕和顺境,而是那些打击、挫折和对立面。
心存感恩,知足惜福,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心存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和生活快乐,才能摈弃没有意义的抱怨。生活本身是多么丰富啊,如果你自己不去寻找乐趣,而是天天责怪,抱怨生活,那只能说你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无趣的人。
两个行走在沙漠里的旅人,已行走多日,在他们口渴难忍的时候,碰见一个赶骆驼的老人,老人给了他们每人半瓷碗水。两个人面对同样的半碗水,一个抱怨水太少,不足以消除他身体的饥渴,抱怨之下竟将半碗水泼掉了;另一个也知道这半碗水不能完全解除身体的饥渴,但他却拥有一种发自心底的感恩,并且怀着这份感恩的心情,喝下了这半碗水。结果,前者因为拒绝这半碗水死在沙漠之中,后者因为喝了这半碗水,终于走出了沙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上再大的灾难,也能熬过去。感恩者遇上祸,祸也能变成福,而那些常常抱怨生活的人,即使遇上了福,福也会变成祸。
一位国王在林中散步,遇到并爱上一位美好的女子,决定娶她为后。女子也爱着国王,于是欣然答应了国王的求婚,但提出一个要求:“请再王宫旁给我搭一个简朴的小屋子,我每天会在里面待一个小时,不许偷看。”国王答应了,于是两人结合了,生活和美、安详、幸福。皇后每天都会到屋子里待一个小时,无人能知其中的秘诀。二十多年过去了,皇后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漂亮。国王渐渐起了疑心,她难道是女巫吗?一天,国王终于忍不住好奇,偷偷跟踪皇后。然而,他惊奇地发现,妻子未施任何法术,她只是坐在圆木凳子上,摘下皇冠,褪下首饰,脱去皇袍,赤裸地,沉静地坐着,脸上是一种宁静的光彩。
有时,我们是不是都应该有这么一间小屋呢?去里面梳理一下自己的心情呢,它们可能只占你一天时间的几十分之一。但当你卸下种种委屈、怨气、虚荣、奢望去梳理自己的心情时,你就会接近内心的真实,找到真正的自己。
在这茫茫尘世中,我们的心灵早已被岁月磨得粗糙和麻木,对于爱,对于感情早已不在心动,但是偶然间,一个善意的目光,一句美好的祝福还是会让我们的心为之一振,原来,世界上只有爱会给我们如此多的感动。
珍惜你的拥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生活,珍惜你的家,带着一颗惜福的心上路,你才会越走越扎实。因为,你的根扎在了大地上,扎进了泥土里。学会感恩吧,让不满和抱怨到此为止,感谢父母亲,感谢所有的亲人给我们的爱和关心,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给我们所有的温暖和感动。也感谢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因为你们伤害,才有了我们的成长。
战胜负面心理,让抱怨到此为止
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这些困难和弱点可能会成为迈向成功道路上的阻碍。已经成功的优秀者并非没有这些弱点,而是因为他们懂得自律,敢于挑战困难并且通过自律战胜自己的弱点。
比如说,许多人虽然具备了获得成功的种种能力,但是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缺乏自信心,缺乏挑战的勇气。保守是这类人奉为真理的行事准则,开车绝对不走新路线、买饮料绝对不挑新口味、买衣服从不选择新颜色,简单地说,就是不喜欢改变既定习惯。在工作方面也是一样,已经作熟了的工作,就算再无聊、再枯燥、再怎么缺乏前瞻性,也不轻易考虑离职。可是也许你会想起之前说过,就算是例行公事也要尽本分吗?没错,就算是无趣到极点,简单到不行的工作,优秀的人仍然会恪尽本分地完成它,但优秀的人也懂得时候到了,脚步得向前跨出的道理,否则如何能获得成功呢?毕竟成功可不会移尊就驾地来找我们!
尽本分和缺乏自信是截然不同的,尽本分地做着无聊的工作时,可以从中寻找获得与享受,然后乐在其中,因为我们是掌握了选择权,而选择尽本分。但缺乏自信者则不相同,因为没有尝试与突破的勇气,等同于被迫留在原地,当一个人是被迫从事某些事情的时候,大概就很难从中感受到乐趣吧。
保守不是坏事,但过于保守绝对会限制个人的发展,从工作上来说,为了避免错误,所以每当面对工作中不时出现的困难与挑战时,总是选择一躲再躲,想方设法地拖延,绝不主动发起攻势,更别说脑力激荡一下,寻求解决之道,因为“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就是他的工作哲学。结果,终其一生也只能从事一些浅层次的平庸工作,错过了无数次更上一层楼的好机会。
这种自卑心理是沉重的精神枷锁,是一种消极的、不良的心境。它会消磨人的意志,弱化人的信念,淡化人的追求,钝化人的锐气,使人们畏缩不前,从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最终走向自我消沉和自我埋没!期望能在工作上有所成就的人,一定要改变这种畏首畏尾的自卑心理。每个人都拥有不可预知的巨大潜能,你越相信自己,你就能越发出色地,完成更多杰作。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所以更庄严清净,鲑鱼善逆势而勇上,所以更健硕强壮;探索者不怕危险困难,正因为可以挑战自己的体能极限。人生总是充满了种种的艰难困苦,看起来这些困苦阻挡了人前进的脚步,而事实上,这些屏障是淬炼人生的最好手段,是成功的催化剂。
很多人都在抱怨:我为什么那么不顺?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也正是这些“不顺”,才给了自己不断提升的可能。如果因为遇到了一些逆境就自暴自弃,无疑等于浪费了生命对自己的恩赐。星云大师开示说:“人生正是因为有着种种的横逆阻拦,而我们不断超越升华,才显出意义。因此,人生困顿,更要坚强,世道崎岖,更要勇敢,处事难公,更要自发,做人难正,更要实在。”
遇到人生中的逆境,千万别抱怨,因为抱怨是一个无底的深渊。遇到烦恼抱怨,遇到委屈抱怨,遇到困难抱怨……殊不知,抱怨生活的太多,发泄于生活的太多,生活就会如数还给你,这就是生活的规律。
鸯掘摩是一个作恶多端、杀人无数的恶人。后来在佛祖的点化下,他放下屠刀,皈依佛门。
在成为了一个修行者之后,鸯掘摩知道自己过去所做的恶业必定要接受上天的磨难,所以就请求佛陀让自己出外修行,经受磨难。
他一个人前往荒郊野外,在日晒、雨淋、风吹,在树下静坐,虽然肉体上承受了很多折磨,但是他依然依然不放弃。在这些时间里,他吃的是树根、野草,穿的是破布缝补成的衣服,甚至破烂到全身裸体。无论烈日炎炎、霜雪严冻,还是狂风雨露,都不能动摇他修行的决心,他可以说是苦人所不能苦、修人所不能修。
虽然饱经风雨,但是鸯掘摩却认为自己仍无法消除过去的种种恶业,于是他去向佛陀请教如何才能让自己安心。
佛陀告诉鸯掘摩:“你身为佛门中人,应该要走入社会人群。”鸯掘摩听从佛陀的话,跟其他比丘一样到城里托钵。
由于鸯掘摩是有名的恶人,所以知道他的人看到他就很厌恶,不但大人辱骂他,连小孩看见他也纷纷躲避。鸯掘摩向一位怀孕的妇人托钵,那妇人突然肚子痛得哀天叫地。
鸯掘摩将自己的遭遇告诉了佛陀,并且说:“受人厌弃、咒骂,这些我都不在意,因为我以前做过太多坏事,这是我罪有应得。但是,那位怀孕的妇人一看到我,连胎儿也不得安位,我该怎么做才能解除她的痛苦呢?”
佛陀要鸯掘摩再去那户人家,向妇人腹中的胎儿说:“过去的我已经死了,现在我重生在如来的家庭,已经守戒清净,再也不会杀生了。”果然,当鸯掘摩将此话对那位妇人反复说了三次后,妇人腹中的胎儿就安定下来了。
此后鸯掘摩比丘走入人群托钵,仍然有人会用石头和砖块扔他,甚至拿棍子打他,但鸯掘摩都没有怨言,也不躲避。
有一天,佛陀看鸯掘摩全身是血,而且都青肿了,心疼地对他说:“你过去遣的恶业确实罪大恶极,所以得长期接受磨炼。你要时时把心照顾好,耐心地接受这份果报。”
鸯掘摩比丘平静地说:“我过去杀生太多、作恶多端,是罪有应得。只要我不迷失道心,即使生生世世要接受天下人的身心折磨,我也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