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投资信条:你不可不知的行为金融学
3009400000001

第1章 避开投资中的“心理黑洞”(代序)

投资并非是智商为160的人就能击败智商为130的人的游戏。

——沃伦·巴菲特

一群“驴友”在野外徒步跋涉,他们发现了一座悬索桥,通过这座悬索桥可以大大缩短他们回到驻地的路程。

然而,这座悬索桥又高又窄而且晃晃悠悠。

于是“驴友”们在过桥前准备了绳子、安全带和其他的保护性措施。

但是当他们平安到达桥对面时,却发现一头饥饿的老虎正在那里恭候他们的到来。

传统金融理论正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这头饿虎的出现令其进退维谷,这已经超出了传统金融学研究的范围。

“经济人”死了,市场失效了

传统经济学曾将经济学领域里所设定的虚拟人物为“经济人”。这个虚构的“经济人”如果处身于实际生活中,将是六亲不认、毫无情感,一切行为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准则。因此,他不会犯下一般“凡人”感情用事的错误,花的每一文钱、用的每一份精力,都经过仔细的盘算。

传统金融学同样假设,投资者是理性的。

事实证明,这种假设基本上等于空谈。

正所谓“57个民族56朵花,还有一群炒股的大傻瓜”。在股市里“找死”的人,并不比在股市里“谋生”的人少。

传统金融学是假设人们是理性的,市场是有效的,并告诉大家应该如何使自己的资产最大化,基于这一思想,产生了套利定价理论、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期权定价模型等。

但是,正如凡人不是一个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市场也无法完全符合“有效市场”的条件。

理性世界只是经济学家一厢情愿的乌托邦。按照进化论的学说,适度的非理性,甚至是人类种族得以延续的基础。而绝对的理性只能导致崩溃。

一门新兴学科——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Finance)应运而生,它宣布:“经济人”已经灭绝很久了,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失效。

“死本能”与博傻心理

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两种本能:“生本能”和“死本能”。

换句话说,人类就是一种游走在理性与疯狂边缘的物种,“求生”与“找死”都是与生俱来的欲望。

巴菲特说过,要赢得好的声誉需要20年的时间,而要毁掉它,5分钟足矣!

人性中彷佛有一种自我毁灭的程序,无意识中整出一些啥事儿,让自己功亏一篑,然后问自己,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这种投资领域的“死本能”,就是“心里黑洞”。

人们常常因为过度自信、贪婪、盲目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定。投资者是介于理智与疯狂边缘的群体。

因此,一旦出现“非理性”投资人与“非理性繁荣”市场,传统经济学、金融学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行为金融学的兴起

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卡尼曼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弗农·史密斯,以表彰他们在结合经济学和心理学理论来研究人们的决策行为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此举引起人们对行为金融学的极大兴趣。

行为金融学关是行为经济学成果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它揭示的是金融市场里的种种非理性的“心里黑洞”。

行为金融学注的是人们在金融领域的真实行为,特别是人们的心理如何影响投资决策、公司行为和金融市场。

行为金融学融入了心理学、金融学、行为学等等学科,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不可否认的是,行为金融学距离一个成熟的学派也尚有距离。

行为金融学本质上是一种“理论警察”,一组“工具箱”,迄今为止,它还没能整合成一个系统的理论,许多学者自说自画,理论较为分散,理论的张力明显不够,这是行为金融学的软肋所在。

关于本书

与西方证券市场相比,中国的证券市场仍然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在许多方面尚未成熟,所以,“股市里的傻瓜”也就特别多。

当然,从严格意义上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傻瓜”,只是犯傻的时机不同而已。如何少犯错误,如何不在关键时刻犯错误,就显得尤为重要。

格雷厄姆时代,股市里的傻瓜多,于是格雷厄姆的智慧型投资成功了。巴菲特时代,大家都很聪明,于是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成功了。

投资并非是智商为160的人就能击败智商为130的人的游戏。有时它就是一场“博傻游戏”。

在一个充斥着疯子、傻子和骗子的市场,行为金融学所研究的投资者非理性课题,这无疑是非常有用的。希望这本行为金融学的白话读本对读者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