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文学知识
30096700000020

第20章 中外文学名著(5)

从这条主线看,造成贾、林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在封建制度与礼教的桎梏下,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不能自主,而取决于封建家长的意思。具体地说,贾、林的爱情、婚姻不取决于他们自己的意志,而由以贾母为代表的荣府当权派们决定,而贾母又以封建的阶级利益做为基点,她对林黛玉的“疼”,仅仅是从“骨血”关系出发,并不喜爱她不符合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孤高自许”、“目不无尘”和“小性儿”;而对薛宝钗的“爱”,则是以她“端方”的封建品格为基点,尤其是适应封建道德要求的“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性格。由此终于选中了薛宝钗而弃置了林黛玉。其结果是,同时酿成三个人的悲剧: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人了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真正赢得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的凄凉孤苦。她和林黛玉,只不过是同一条封建毒藤上两颗属性不同的苦瓜而已。

这条主线揭示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罪恶;也歌颂了青年男女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叛逆精神。

《红楼梦》的另一条线索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由一些彼此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情节组成的副线。它以封建的阶级压迫,等级制度以及封建贵族寄生腐朽,荒淫糜烂的生活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它以贾府及其亲族的一一衰败为结局,不仅构成主线的社会背景,并与主线殊途同归,揭示和鞭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22.《聊斋志异》:思绪遐飞,回味无穷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在设馆教书之余写成的,是一部地道的业余创作。许多人知道他在收集鬼怪故事,纷纷把所闻所见的异事告诉他,有的还写成信札给他寄去。经过几十年的创作,终于写成了这本充满鬼狐故事的短篇小说集。这部书虽然说鬼谈狐,但另有寓意。蒲松龄自己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所以说,它既是一部“搜抉奇怪”、“事涉荒幻”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又是作者“触时感事”、“以劝以惩”的孤愤之书。这部小说集初名为《鬼狐传》,一开始只是在民间传抄,直到作者去世50年后,才在浙江睦州成书问世,定名为《聊斋志异》。全书共16卷,491个短篇。

在《聊斋志异》这部奇特作品中,最耐人寻味,令人思绪遐飞的是那些花妖狐魅和书生的情爱故事。《聊斋志异》近500篇作品,除去寓言、笑话、速写外,真正称得上小说的约200篇,其中这一类题材占一半以上,从而使得人鬼相恋,人狐相爱成为《聊斋志异》的最基本的特征。蒲松龄的爱情故事,大多涉及两性关系。惰节发展到这里约时候,蒲松龄从不藏掖自己的笔,而且他从不铺垫二人有什么志同道合的思想基础。郎才女貌已足以促成两性的结合,而且两情相悦,如火如荼,极尽欢昵。但是,蒲松龄虽以明朗之笔揭示男女情爱,却从不津津乐道于具体的性描写,他阡发了人间被压抑的爱欲。便达到了他所要完成的终极目标。充满肉欲的淫靡色调,只会破坏他以鬼妖写人的写作目的。

在爱情故事中的女性,大都贤达宽厚,饱含恻隐之心,无条件做好人,以身相许之后,便与之患难与共,疾病相扶,忠贞不二,生死相从,以婚烟关系上,从无利害关系。这是作者充满幻想为家庭夫妻生活画的一幅蓝图。

既能给男性肌肤之亲,又能担当家庭重任,参与物质财富的建造,这是作者站在男性立场对女性提出的要求。在男权社会里,男尊女卑。男人在家族中,承担着光宗耀祖的义务,在国家中,担当着兴邦安国的伟业,在人类社会里,肩担着人类进步的重任。被受到重用的男子,在这些重担和责任的压迫下,已经疲惫不堪,创伤累累,他们渴望着女人能为他们分担部分责任。蒲松龄对女性的这种要求,其实是男权社会中不堪重负的男士们发出的呼救的呻吟。

作家驰骋想像,借鬼魂、异类发挥,避开文网的罗织和世俗的非议,在爱情故事中抒发了自己在那个时代被压抑扭曲的心灵对自由和理想的铭心向往。

《聊斋志异》共419篇,涉及内容极为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如《司文郎》写瞎和尚能用鼻子嗅出文章好坏,但发榜结果正好相反。《周克昌》写顽钝不学、终日嬉戏的周克昌,被鬼冒名代他得了个功各。此外还有《于去恶》、《素秋》、《三仙》等,都揭露了科场营私舞弊,贿赂公行,考官不学无术,颟顸无能。

(2)反映各种社会问题。如《促织》写成名一家为捉一头蟋蟀“以塞官责”而经历种种悲欢离合,暴露统治者的荒淫。《席方平》则通过席方平魂赴地下,代父伸冤的曲折故事,写了吏治的黑暗。《窦氏》写富家子弟始乱终弃,致使民女惨死……

(3)描写爱情与婚姻。这类数量占了一半以上。如《青凤》写耿去病与孤女青凤相恋,历经曲折,终成眷属。《阿宝》写孙子楚向阿宝求婚,先自断其指,后又魂离躯体,最后竟化为鹦鹉,终于感动阿宝。另如《婴宁》、《莲香》、《小谢》、《瑞云》、《香玉》等,都是其中不朽的名篇。此外,还有一些富有道德教化意义的寓言故事,如《崂山道士》、《画皮》、《黑兽》等。

23.《儒林外史》:讽刺小说的典范

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1701~1754)所作。

吴敬梓从小爱好文学,才识过人,青年时代曾多次参加科举,却次次落第;而那些不学无术、胸无点墨的人,却靠关系和金钱,居然能够高中。特别是当他家业败落后,更受到一些衣冠楚楚的士人的冷眼和嘲弄。儒林群丑的尔虞我诈,趋炎附势,使他洞察了世态炎凉,看透了科举制度的腐朽。他以辛辣的笔触写出这部揭露科举制度,鞭挞儒林群丑的长篇巨著。

全书55回,约40万字,描绘了近两百个人物。书中以十多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故事,细腻地刻划了一群追求功名富贵的各种类型的封建儒生和贪官污吏的丑恶面目,剖析了当时读书人的丑恶变态的灵魂,塑造了周进、范进、马二先生、匡超人、严贡生等一系列典型人物。为了改良社会,表现作者的理想,作品也写了几个正面人物,对自食其力的手工业者给了歌颂,对不迷恋科举的读书人加以赞场。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限制和阶级局限,他把希望寄托在用儒家的道德规范来扭转颓风,这当然是行不通的。

《儒林外史》在艺术上有极高的成绩,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讽刺小说的典范。作者成功地运用讽刺艺术来表达主题,善于在复杂的生活现象中选择典型情节来表现人物性格,如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等,都有着极强烈的讽刺效果。《儒林外史》语言准确精炼,富有形象性,常能用三言两语使人物“穷形尽相”、“真伪毕露”。

《儒林外史》开创了一个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的先例,晚清的长篇谴责小说大都受到它的影响。

24.《镜花缘》:清代李汝珍的代表作

《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代表作品。

李汝珍生于1763年,死于1830年,字松石,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

他自幼聪明,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多才多艺,余集《李氏音锚序》称他不仅诗文好,而且博学多才,但他不屑作八股文章,故一生无甚功名,始终穷困潦倒。嘉庆年问,李汝珍任河南县丞,其余年月大都与其兄居于江苏海州,以读书、著述为业。最后老死海州。

《镜花缘》的问世,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清代雍正7年(1729年)已经“大开洋禁,西南洋诸国咸来互市”,到李汝珍时代,清朝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围政策开始受到海外资本的冲击;国内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也强烈要求开放海外贸易,打破封闭保守的窒息局面。知识界出现了希求了解和探索外国事务的时尚,但又难以摆脱乾嘉时代以训诂考据为能事的“朴学”风气的影响。李汝珍也不例外,他在《镜花缘》中,就是顺应时代的潮流,一方面通过丰富的艺术想像表现了对海外世界的憧憬和弃旧图新的生活理想,另一方面也在书中用游戏式的笔墨炫耀了自己的博学。这就是《镜花缘》的两大时代烙印,其价值和局限也集中表现在这两个方面。

《镜花缘》是李汝珍花费10年的心力才完稿的,书中精彩之处甚多,但需要提醒广大青少年朋友的是,其书后半部分主要是炫耀学问,缺乏文学气味:没有着重刻画人物性格;许多生活场面写得不够精彩;作者说教太多,学究气太重,这些是受“朴学”风气影响所致。但炫耀学问的内容却反映了作者知识丰富,据《冷庐杂识》一书云:“《镜花缘》一书征引浩博,所载单方,以之治病辄效。”学问涉及书、画、琴、棋、医、卜、星相、音韵、算法、灯谜、酒令、双陆、马吊、射鹄、蹴囡、斗草、投壶等知识与游艺,以致内容驳杂,淹没了主题,篇幅约占全书十分之七,成为严重败笔,阅读时应该充分认识这些。

《镜花缘》以带有学术味的才艺描写,讲述了武则天废唐改周时,一日天降大雪,她因醉诏令百花齐放。不巧百花仙子出游,众花神无从请示,不敢违旨只得开花,结果因此而受天遣,被劾为“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于是上帝就把百花仙子贬谪人间。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唐敖赴试中探花,却因人告发与叛臣徐敬业等人有结拜之交而被革去功名。唐敖灰心于仕途,便随妻弟林之洋、舵工多九公出海经商。他们路过了30多个国家,见识了各种奇人异事、奇风异俗,并结识由花仙转世的女子,后唐敖人小蓬莱山求仙不返。唐小山思亲心切,逼林之洋带她出海寻父,游历各处异境,来到小蓬莱,从樵夫那里得到父亲的信,让她改名“闺臣”,去赴才女考试,考中后父女再相聚。山上有泣红亭,亭中有碑记录着百花神主答的花名及降生人世后的姓名。唐小山改名唐闺臣回国应试。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百人,一如泣红亭石碑名序。才女们相聚“红文宴”,各显其智慧才能,琴棋书画,医卜音算,灯迷酒令,蹴鞠斗草,人人论学说艺,尽欢而散。唐小山再人小蓬莱山寻父不返。此时,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后代又起兵反周,攻破长安城外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关,拥立中宗复位,但武则天仍被尊为“大圣皇帝”,她又下诏,明年仍开女科,并命前科百名才女重赴“红文宴”。

全书共一百回,前五十回以叙述唐敖等人海外游历的见闻为主。后半部分主要讲武则天开科考才女,花仙转世的女子皆中才女的事。李汝珍借助对海外诸国的幻想描写,讽刺批判了封建社会风俗的败坏,道德的堕落,以及思想制度等方面的各种不合理现象。“君子国”商人收低价讨好货是反衬当时商业的欺诈行为;国王严令禁止臣民献珠宝,否则烧毁珠宝并治罪,是反衬当时的贿赂公行;“大人国”的人脚下有云彩,转好念头的脚下是彩云,打坏主意的脚下现黑云,大官因脚下的云见不得人而以红绫遮住,这是讽刺恶人当道的黑暗官场;“两面国”的人正面一张笑脸,后面浩然巾里藏一张恶脸,这是讽刺两面三刀的阴谋家;“毛民国”讽刺吝啬,“结胸国”讽刺懒惰,“女儿国”的细致描写则是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的否定。作品中材料多以《山海经》为依据,加以作者的杜撰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