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将母亲的话看了又看,觉得很惭愧。“好吧!”她想,“我就去找那星星吧。”于是她走出屋外,和邻近的印第安人交朋友,并请他们教她如何织东西和制陶。刚开始彼此还有些生疏,但是当他们了解到她真的是对这有兴趣时,他们亦真诚相待,热情地接待了她。她因此迷上了印第安文化、历史、语言以及所有有关印第安的事物。不仅如此她还开始研究起沙漠来,很快地,沙漠也从荒凉之地成为她眼中神奇迷人的地方。最后她成了沙漠专家,出版了这方面的专着。她同印第安人相处得也很好,她的生活比原先在中部时更加丰富多彩。
人生哲理
美国有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成廉·詹姆斯说过: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经由改变态度而改变生命。
心里的锁
一代魔术大师胡汀尼有一手绝活,他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打开无论多么复杂的锁,从未失手。他曾为自己定下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要在60分钟之内,从任何锁中挣脱出来,条件是让他穿着特制的衣服进去,并且不能有人在旁边观看。
有一个英国小镇的居民,决定向伟大的胡汀尼挑战,有意给他难堪。他们特别打制了一个坚固的铁牢,配上一把看上去非常复杂的锁,请胡汀尼来看看能否从这里出去。
胡汀尼接受了这个挑战。他穿上特制的衣服,走进铁牢中,牢门哐啷一声关了起来,大家遵守规则转过身去不看他工作。胡汀尼从衣服中取出自己特制的工具,开始工作。
30分钟过去了,胡汀尼用耳朵紧贴着锁,专注地工作着;45分钟,一小时过去了,胡汀尼头上开始冒汗。最后两小时过去了,胡汀尼始终听不到期待中的锁簧弹开的声音。他筋疲力尽地将身体靠在门上坐下来,结果牢门却顺势而开,原来,牢门根本没有上锁,那把貌似很厉害的锁只是个样子。
小镇居民成功地捉弄了这位逃生专家,门没有上锁,自然也就无法开锁,但胡汀尼心中的门却上了锁。
人生哲理
小镇的居民故弄玄虚,捉弄了这位大师。大师的失败在于他太专注这把具有象征意义的锁了,他的目标从“逃生”不知不觉中转换成了“开锁”。况且,他先入为主的概念告诉他:只要是锁,就一定是锁上的。
癌症病人
卡尔·蒙顿是美国一位专门治疗晚期癌症病人的着名医生。在他的从医生涯中,有这样一则有趣的故事。
有一次,赛蒙顿医生治疗一位61岁的癌症病人。当时这位病人因为病情的影响,体重大幅下降,瘦到只有98磅(合44公斤),癌细胞的扩散使他无法进食,甚至连吞咽都很困难。
赛蒙顿医生告诉这位患者,将会全力为他诊治,帮助他对抗恶疾。同时每天将治疗进度详细地告诉他,并清楚讲述医疗小组治疗的情形,及他体内对治疗的反应,使得病人对病情得以充分了解,并缓解不安的情绪,充分和医护人员合作。
结果治疗情形出奇的好。赛蒙顿医生认为这名患者实在是个理想的病人,因为他对医生的嘱咐完全配合,十分合作,使得治疗过程进行得十分顺利。
更关键的是,赛蒙顿医生教这名病人运用想象力,想象他体内的白血球大军如何与顽固的癌细胞对抗,并最后战胜癌细胞的情景。结果数星期之后,医疗小组果然抑制了癌细胞的破坏性,成功地战胜了癌症。对这个杰出的治疗结果,就连医生本人都感到惊讶。
其实医生不必惊讶,他曾对患者说:“你对自己的生命拥有比你想象的更多的主宰权,即使是癌症这么难缠的恶疾,也能在你的掌握之中。事实上,你可以运用心灵的力量,来决定你的生与死。甚至,如果你选择活下去,你可以决定要什么样的生活品质。”
人生哲理
记住,我们对自己的生命有比想象中更多的主宰权。你好比一位三军统帅,领导着你身体内的各路大军。去战胜、消灭那些不受欢迎的敌人。
门的悬念
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
——可怜的门,自打安上那天起,几乎没有一天不挨踢。十五六岁的少年,正是撒欢儿尥蹶子的年龄。用脚开门,用脚关门,早成为他们的普遍行为。学校教导员为此伤透了脑筋,他曾在门上张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什么“足下留情”、“我是门,我也怕痛”,诸如此类。可是,不顶用。
大厅门被踢破的那一天,教导员向校长建议:干脆换成大铁门——他们脚上不是长着牙吗?那就让他们去“啃”那铁家伙吧!
校长笑着说,放心吧,我已经定做了最坚固的门。很快,旧门被拆下来,新门被装上去。
新装的大门似乎挺有“人缘”,装上以后居然没有挨过一次踢。孩子走到门口,总是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阳光随着门扉的开启与闭合而不停地旋转。穿越它的时刻,少年的心感到了爱与被爱的欣幸。
这道门怎能不坚固——它捧出一份足金的信任,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在美丽的忧惧中学会了珍惜与呵护。
——这是一道玻璃门。
人生哲理
防不胜防时干脆不设防,只须说:我相信你不会。人的心理就是这样奇怪,越是坚固的东西越有人要同它试软硬,越脆弱的东西越有人去呵护。
遗憾
在一次关于家教的采访中,我碰到这样一个家庭。
父亲是一家大企业的老总,母亲是一家大学的教授,家庭经济条件宽松,两口子都很有学问,人品也没得说,但他们的独生儿子却在劳改农场服刑。
这种家庭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呢?我百思不得其解。老两口儿的诉说解开了我心中的谜团。
原来这对父母亲各自的事业心都很强,平时都各自忙于自己的事业,很有追求。他们的儿子小时候很乖,学习成绩也不错,两口子很省心,只觉着在学习条件上满足他就可以了。谁知道儿子上初中时同一些坏孩子混在了一起,慢慢地沾上了吸烟、喝酒、打架等恶习,一发而不可收拾,等到派出所找上门来时,他们才发觉。其后虽然他们试图让儿子迷途知返,但已经晚了,儿子在另一条道上终于越去越远。
采访结束时,他们的一段话深深地刻在我心里:
如果今天让我们拿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去换取孩子一个正常人的普通健康生活,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去做的,可当时就是在我们追求这些,如名誉、地位、收入、成就感的同时,我们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遗憾的讽刺啊!
人生哲理
人的一生有许多重要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做,去投入精力和时间,有时候确实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无论如何,有些东西一定要永远排在首要位置的。
教子
约翰的父亲对约翰的调皮捣蛋不爱学习很是恼火。这天,他把约翰叫过来,教育他说:
“你真不知害臊,人家华盛顿像你这么大的时候,……”
小约翰打断父亲的话,说:
“爸爸,华盛顿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是美国总统了。”
人生哲理
父母经常责问孩子,人家能考第一,你为什么不能?孩子应该这样问父母:人家能开奔驰,住别墅,当大官,你为什么不能?
答案
小学语文老师考学生:
“雪融化了是什么?”
一个学生回答:
“雪化了是春天。”
老师说:“错。答案是泥水。”
人生哲理
我们只能为学生感到悲哀。
体会爱心
有这样一位特别的母亲。为了体验没有水的感觉,这位母亲带着上幼儿园的女儿从北京千里迢迢来到甘肃的定西。在汽车上,母亲告诉孩子她们马上就要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了。女孩便打算向骆驼学习,赶紧灌下一瓶牛奶。
在定西的老乡家里,母女俩从一口看似干涸的井中打起一桶水,那还是去年积下的雨水。村民告诉她们,日用水紧张,这水得循环着使用:先用来洗险,然后再用来洗衣服,最后又用这盆脏水去喂猪。
女儿说:“猪怎么能喝这样的水呢?”
妈妈反问:“那你觉得应该给它们喝什么?”
“我给它们喝柠檬汁,给它们喂牛奶。”女儿一脸稚气歪着头回答。
后来妈妈问她刚才从井里打上来的水能不能喝,女孩立刻回答:“不能喝,不干净。”
“如果你很渴了呢?如果你两天没喝水了呢?也不喝吗?”
“不喝。”
不过那晚小女孩哭了,不是因为她太渴,这儿太苦,而是因为妈妈训斥了她。这个老乡家数月来仅有的蔬菜便是土豆,为了招待远方来的客人,特地买来了韭菜。但当小女孩看到他们用那雨水洗菜、揉面时,她拒绝吃饭。
对她来说,毕竟再大的挑剔也抵不过口渴的难耐,于是她终于喝了两天来的第一口水。
每天早晨天气都有些阴沉,似乎一场雨即在眼前,给太久没下雨的土地及这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带来希望,可最终都破灭了。土地已干得裂出了一道道缝,农民们面临的将是颗粒无收的命运。
母女俩要回京了。女孩已和这儿的孩子结下了友谊,此刻的离去竟有些难舍。虽然那些孩子灰头土脸,衣着破旧,因为他们从未尝过水的畅快淋漓,但可贵的是他们纯真的童心和从单纯的眼中流出的晶莹的泪。
挥手告别黄土地,把那里的贫穷落后留在身后,却会把一种体会留在心里。年轻的母亲要让女儿体验的,我想应该不只是水的珍贵。什么是爱心?那不是打电话到新闻媒体去告诉他们“我要献爱心啦”,也不是在镁光灯的闪烁之下向某慈善机构捐款,而是不漠视、不鄙夷不如我们生活条件的生命存在,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同时自己也怀着一颗感激之心去生活。
人生哲理
你出生在都市京城,我出生在穷乡僻壤,你没有做对什么,我也没有做错什么,生活为什么如此不同?自然条件的差异不应成为我们生命之间的鸿沟。
将心比心
母亲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年轻妇女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进去后才松手。当她道谢的时候,那位妇女对她说:“我的妈妈也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听了母亲说的这件小事,我的心温暖了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