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日本,我用一万种方式认识你
30366200000001

第1章 两厘米的居住距离

不知道大家是否意识到,在提到日本时,我们总会不自觉地在其前加上一个特定的形容词——“小”。先不理会这个“小”字所包含的万象含义以及个中情绪,单从空间上考虑,日本的“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日本国土面积仅37.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一个云南省的大小,不过它的人口数量却高达2亿多。从这一比例上看,日本人均占地面积十分有限。也正因为其国土面积的局限性,日本对土地资源的使用十分珍惜,总是寻求最佳的方式来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在楼房建造规划时,会将居民楼房之间的间距最小化,不过有些楼房的间距还是有足够的宽度。

或许大家会想这紧挨着的间距,得造出多厚的墙体,用上多好的隔音玻璃,才能达到良好的消音效果。

哈,不好意思,恐怕你们要失望了。日本大部分普通居民的楼房是用木板建造的,所以隔音效果根本不咋地。基本上你在家里开个party(聚会),整栋楼都会非常angry(生气)。

正因多种不利条件的限制,日本人从小就培养起了很强的公共道德意识,在生活中有点“憋气”,就算是身处自己家中也会尽量避免打扰到邻居。当然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对自身隐私的一种保护。所以到日本的朋友们一定要注意了,即使在家也不能像在空阔平原那般放声高歌。

当时我所住的公寓的隔壁,住着一对情侣,男生和我同是中国留学生,女方则是个可爱的日本姑娘。他们平时和我的关系很不错,大家集资吃个牛肉火锅是常有的事。

有天清早,两人因一点小事起了争执,他们都属于即发型的火爆脾气,但又担心打扰到邻居,于是双方愣是大眼瞪小眼,咬牙切齿,发着手机短信相互争执了一个早上。当然他们的例子实属极端,也正因如此,在此事发生很久以后,在一次聊天中,中国男生把它当成作笑话讲给了我听。看来在日本,情侣间要想营造个良好的吵架环境也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现在我对于日本楼房的紧密程度已是见怪不怪了,反而是遇上间距很宽的楼房会啧声惊叹。不过刚到日本时,还是很惊讶日本楼房间的距离,我甚至和同学开玩笑说,如果想要到隔壁借个油盐酱醋,不用下楼,只要在阳台呼唤一声,伸个手就能取到,太方便了。如果想要串个门,那还不是跨个栏(阳台的栏杆)就能解决的事吗?当然这些都是玩笑话,有时你站在阳台上发呆,一不留神,突然身边紧挨着个人,还是会着实吓一大跳的。

或许大家会问,靠得这么近安全吗?会不会遭遇偷窥狂或是偷内衣的猥琐男人?关于这点,开始时我也有些顾虑。但习惯了之后,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毕竟日本的治安总体上来说还是不错的,日本小偷并不多,街道上也经常会有警察巡视。警察先生有时还会主动向你提出善意的建议,比如太晚不要在街上游荡之类的。日本的公务员是十分友善的。

虽然我们不用处处小心翼翼,但是对于独居的女性来说,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还是不可忽视的,为自己的房间装上一个隐秘性高的窗帘是十分必要的。在租房前,如果有机会考察下邻居,那是再好不过的事。确定住房后,最好能保持和邻居的良好互动,毕竟远亲不如近邻。

在日本,一般来说搬到了新的住所后,都需要礼节性地上门拜访左右的邻居,当然也不用特别的正式,也就是上前问声好,然后送个毛巾或是洗衣粉之类的小礼物,点到即可。这不仅是种礼节,也为了方便自己。要是今后真的遇上了难以解决的问题,还可以适当地寻求邻居的帮助。日本社会对于这些表面礼节还是很下功夫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事先预约,最好不要贸然地闯入邻居家中做客,这可是会被人讨厌的。在国内,邻居之间大多是房门紧闭的关系,甚至连打招呼都显得吝啬,有时候住了好几年都不知道对门是男是女。在我看来,适当的礼节性互动还是必须的,完全的互不往来不可取,当然,一定要记得先预约。

还有在晾晒私人衣物时,大家要特别注意,一定要夹好衣物,不然内衣飘到楼下或是隔壁,那会是很尴尬的。当然如果你想找个借口认识隔壁的帅哥,那就另当别论了。

其实往好的方面考虑,日本居民楼的间距反而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我和一个好友就是相识于这微小的两厘米。在我看来日本的楼距可以说是人与人之间的友好距离,不是很遥远,每个人的生活都离得很近。不陌生,不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