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记载过一种盔甲,名为“青堂羌族猴子甲”,采取冷锻工艺制作,“柔薄而韧”,在50步之外,用强弩都射不透。
随着甲胄防护力的加强,其重量大大增加。宋代一副铁甲重约50斤,再加上兵器和其他装备,足有上百斤。
沉重的铁甲,与其说是穿在身上,不如说“挂”在身上。“披挂上阵”,即是形容武士身着盔甲,参加战斗。全副披挂的武士行动十分不便,上下马都靠别人扶持,在皇帝、要臣面前无法行跪拜礼,只能拱手作揖致礼,“甲胄在身,免行全礼”,所以军礼规定“介胄不拜”。
我军的第一套军服
我军的第一套军服是与当时国民革命军一模一样的军服,唯一的区分是一条鲜红的布条。
“八一”南昌起义,我军从国民党的营垒中脱胎出来,没有条件自制军服,只能沿用属于敌人的军装,为了在作战中与敌人有明显的区别,佩戴了红布条。“八一”南昌起义的领导人周恩来、朱德、贺龙、叶剑英等人都穿过这样的军服,我军当时只有这支部队在军服上达到了统一。
人们印象中,红军似乎穿的是灰军服,其实,红军的服装不仅有灰色。还有蓝色,黑色,甚至其他各种颜色。那时条件特别艰苦,打土豪劣绅,得到什么色的布,就缝制什么颜色的军服。
我军自己制作的第一套军服则是在1928年春。这年初,毛泽东率领红军攻打江西省遂川县城,没收了两个布店的一百多担布。红军战士用从江西永新县缴获来的两台缝纫机,在井冈山地区的茅坪乡桃寮村,组建了我军第一个被服厂。当时,缝纫机加工不过来,许多红军女战士和当地的妇女都加入了制衣的行列。
毛泽东作为这项活动的发起人,和大家一道飞针走线做起了红军的服装。红四军的官兵在很短的时间里,制成了4000多套军服,这也是我军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下发军服。
新四军臂臂章的由来
随着抗日战争的到来,在南方八省打游击战的红军,在1938年组建新四军。军长叶挺,政委是刘少奇,副军长是项英,参谋长是张云逸,政治部主任是邓子恢。后由陈毅任军长兼政委。下辖4个支队。新四军从1938年建军,到1947年撤销番号,在10年历史中间曾使用过多种证章。如“抗敌”、铜质圆形胸章、“新四军”等。但影响之大莫过于以“N4A”为符号的臂章。
今天,在许多报纸杂志、文学作品以及建筑上,都用它作为新四军的标志。那么,这枚臂章是怎样产生的?它的作者是谁?它又是什么意思呢?
“N4A”臂章的设计者是庄五洲。他是一位华侨;父亲是台湾人,母亲是日本人,全家在南洋谋生。他从小酷爱绘画,在学校专攻西洋画。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与许多爱国华侨青年一起毅然返回祖国,投身抗战事业。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庄五洲穿过重重封锁来到这个华中抗日根据地工作中心后,满腔热情地投身到根据地工作中。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刘少奇和陈毅决定开办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为部队和根据地培养文艺人才。庄五洲与莫朴、许幸之等人一起被调到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担任教学工作。
华中鲁艺筹办不到两个月,报名的学生近200人。其中多数是从根据地外面进来的,除了长江下游两岸的青年外,还有来自广东、福建以及海外华侨子弟。美术系有50余名学生,是人数最多的一个系。每一位新来的同学,第一桩关心的事便是希望尽快穿上一套新四军军服,配上新四军的臂章。
当时,正是国民党撤销新四军番号,而我们则针锋相对,继续高举新四军大旗的时候。庄五洲为此精心设计了一种新型臂章:用英文NEW的开头字母N、4和A组成“N4A”,代表“新四军”。这种臂章用石版印刷,线条简洁流畅,配以白底蓝字,醒目有力,深受同学们的欢迎。“N4A”臂章很快就在新四军中广泛使用。
红军服装的产生
我们目前所熟知的红军服装,也就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整个红军部队的统一的军装。这套军装是在红军学校成立后,刘伯承担任校长之初产生的,时间是1931年底或1932年初,设计者是当时任红军学校俱乐部主任的赵品三。
红军学校成立之初,学员来自红军各部队。由于红军尚无统一的军装,因此学员的着装也是五花八门的。有穿过去的白军军装的,有穿普通百姓装的,有穿工人装的,也有穿早期红军服的,甚至还有人穿上了打土豪时搞来的女上装。
因此,队列显得很不整齐。刘伯承到任后注意到这一点,他了解到俱乐部主任赵品三善书画,精工艺,就指示他为红军学校学员设计一套校服,以统一全校的着装,并吩咐总务科长杨至成从物资上给予保障。
赵品三经过精心构思,反复绘制草图,决定军帽采用八角,以表明红军是拥戴列宁的工农群众的武装。不过他认为大八角与中国人的身材不相称,几经琢磨,最后确定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小八角军帽。
军服的样子,开始是仿照苏联红军的样式,设计成紧口套头,然后将裁好的衣服样子交给杨至成,由杨至成找裁缝先做了几套样服由学员试穿。试穿感到紧口套头不方便,也不适合我国南方的气候,就又改成开襟敞口,然后请刘伯承前来审定。刘校长看到头戴小八角军帽、身穿新式军装的学员后感到十分满意,当即决定就按这个样子给全校学员每人做一套。
当时正值三次反围剿胜利之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已宣告成立,红军的后勤供应条件也有所改善。学员们很快就穿上了新式的统一军装。红军学校当时是中央苏区的文化中心,红军学校学员整齐威武的队列很快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不久,中央苏区各部队都纷纷效法红军学校,穿上了这种式样的军装。从此,红军就有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统一的军装。
抗日战争时我军军服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下发了大部分统一的军服,这次发军服的不是别人,正是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
这是怎么回事呢?
西安事变导致国共第二次合作,蒋介石被迫抗日。我陕甘宁红军和留在南方的红军游击队被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军服统一由国民党政府发给。这也是战争年代,我军军服比较统一的时期。八路军军服是土黄色,新四军军服是灰色,跟国民党军服相互区别的只有臂章。国民党政府下发的军装不仅有单衣、棉衣,还有大衣,这也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有了大衣。
但是,国民党反动派政府,明里抗日,暗中反共,经常无故中断各种被装、给养的供应,给八路军、新四军造成困难。于是,我军从领袖到士兵,人人动手,丰衣足食。各部队想方设法生产或者采购,自己制作军装。
由于全军没有统一部门协调,只能做到各军区一致,基本上是中山装式,上衣长度一律为“二尺半”,不分大小号。于是大个的同志和小个的同志只能凑合一下,只有身材适中的,才能穿上比较合体的军装。全军的军服一个规格,一样大小,这在全世界也没听说过。不过没有一个人因服装号码不合适而埋怨。只要得到一套军服,官兵们就特别喜悦,连从国统区来延安投奔共产党的学生,第一次穿上那或者肥大,或者瘦小的军服,也高兴得无法入眠。
解放战争时期及解放后我军军服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军服完全靠自己解决了。在人们印象中,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是黄军装、红五星,这大都来源于文艺作品,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那时候,我军的服装和抗日战争后期没有什么不同。大部分部队穿的是由土布或者细布制成的衣服,只是不佩戴臂章,颜色以黄为主,但中原军区穿的则是灰军服。直到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才统一军服为草绿色,胸前佩戴黑框布胸章,佩戴“八一”红五星帽徽。
1950年我军军服
1950年1月4日是人民军队军服史上一个难忘的日子。这天,中央军委批准全军实行新军服样式,第二年正式执行。
从此,全军第一次有了统一的着装。由于建国后我军出现了海军、空军,为区别军种,新军服颜色和样式各有不同。陆军为黄绿色;海军为藏蓝色;空军上衣为黄绿色,而裤子为藏蓝色。官兵的服装也开始有了区别,而全军统一都有大檐帽。女军人第一次有了连衣裙,同时配发列宁服。
随着国家经济条件好转,军委还批准陆军团以上军官,海、空军营以上军官、空军伞兵、海军舰艇部队战士、海军军校学员着呢料军服。这使得多少年来,处于游击条件下的人民军队的军服有了较大的改善,军容仪表更加威武。
“五五”式军服
1955年以后,中国军队的军服逐步向正规化方向迈进。在贺龙元帅的主持下,参照苏联军服的样式,对原来的军服做了较大的改进。首次突破了我军长期以来单一制式的军服历史传统,第一次有了两大类的军服:一是礼服、二是常服。
但由于我国的经济条件依然困难,当时的礼服只发给校级以上军官,用来参加集会、宴会、授勋、会见外宾、出国访问等活动。礼服上佩有各种缘饰、绣饰,并配以白衬衣和领带。这种被称为“五五”式的军服,不仅庄重美观,而且朴实大方,富有民族特点。
中国“八七式”军服
1984年1月,中央军委在批准“八五式”服装定型生产的同时,确定我军服装应逐步实行礼服、常服、作训服系列化。
根据这项要求,总后勤部成立了专门小组,分析了我军军服的历史及现状,借鉴了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的军服样品,研制出我军礼服、常服、作训服系列样品,提出了军服改革设想方案。1987年8月,我军新型系列军服定型投产,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七式系列军服”。1988年10月,全军陆续装备“八七式”军服。
“八七系列军服”的风格被称为“美观而大方,威武而庄重”。这种“八七式”系列服装的新式军服与军队以往军服最大的不同是设置了军礼服、常服和作训服3大类。
“八七式”系列军服的军官礼服,在用料、式样上均很考究,分为冬、夏两种,均为毛料。夏礼服的上装是两排扣的西服式,系领带,下装是西服裤。陆、海、空军种不同,服装的颜色亦有区别,陆军为米黄色、海军为白色、空军为天蓝色,将、校官的礼服大檐帽的帽檐上还第一次出现了金色的装饰性图案。冬礼服则是双排六扣的西服式上装。
这种新国装的特点之一是将人民解放军军服封闭了数十年的领口开放了,礼服、常服、作训服大都由立领改成了翻领,军人们再不用时刻紧扣着风纪扣了。
“八七式”军服把作训服作为军服中一个重要系列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之前,大部分军人并无专门的作训服。“八七式”军服增加了常规作训服和迷彩作训服,而迷彩作训服又根据季节不同、大地背景的变化而分为冬夏两种迷彩图案。
新式军服不是用金属星来表示军衔,军官的软肩章上是用电子绣花机绣出的星花表示军衔的,士兵、士官则是人造丝机织带。这种肩章佩带方便,易卸易洗,标志清晰,无碍活动,利于隐蔽。新式军装采用了一些新材料,减轻了服装的重量,提高了服装的防寒、风雨和防侦视等综合防护性能。
礼服
礼服是军人在参加重大礼仪活动时穿着的服装。
军礼服用料讲究,多用纯毛或毛涤混纺织物制成,做工精细。
其特点是庄严、美观、色彩鲜艳、军阶标志鲜明、装饰注重民族风格等。由于各个国家的民族特点风俗习惯等不同,其礼服的样式也不一样。有的喜欢把礼服装饰得绚烂多彩;有的设计得庄重大方。
常服
常服是军人在平时和一般礼仪场合穿着的服装。
常服的主要特点是庄重、威武,能反映民族传统习惯和精神,适合日常穿着。
一般区分为军官常服、士兵常服。按穿着季节又可分为夏常服和冬常服。有些国家还细分为队列常服和非队列常服。这种军服外观不像礼服那样要特别庄重,主要是穿着方便,更适宜于军人平时的活动。
作训服
作训服是军人在作战等特殊环境下穿着的制式服装。
作训服也称为武装服、作业服、野战服、特种军服和军人的“工作服”等。
其主要特点是轻便耐用,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适应战场活动和平时训练的需要。按类别分,有基本作训服和特种作训服;按保护色分,有单色普通作训服和多色组合迷彩作训服。作训服通常是官兵通用,多采用合成纤维与棉花混纺织物制作。
迷彩服
迷彩服是能够迷惑敌人侦察的作训服。
迷彩服的“迷彩”是由绿、黄、黑等颜色组成不规则图案的一种新式保护色。迷彩服的反射光波与周围景物反射的光波大致相同,不仅能迷惑敌人的目力侦察,还能对付红外侦察,使敌人现代化侦察仪器难以捕捉目标。
据报道,外军近年来已研制出一种所谓“变色龙”型迷彩作训服,其材料采用一种光色性染料染色,可随着周围环境的光色变化而自动改变颜色。
防弹服
防弹服是保护人体躯干免受弹丸或弹片伤害的一种单兵防护服。
防弹服多呈背心状。由衣套和防弹层制成。衣套用化纤织物制作,起覆盖和保护防弹层的作用;防弹层用金属、玻璃钢等材料单一或复台制作,能使弹头、弹片弹开,并消释冲击动能,起到防护作用。防弹服具有一定的防弹丸直射和防弹片击伤的能力,对人体胸、腹部有良好的防护作用。
飞行服
飞行服是飞行员在执行任务时穿着的军服。
飞行服是保证飞行人员在飞行中,特别是在高空低气压、缺氧等情况下能正常工作和保证生命安全的重要装备。
飞行服主要包括:头盔、头巾、风镜、外上衣、裤子、皮靴、手套和毛衣裤、衬衣裤等。按穿用季节分为春秋季、夏季和冬季飞行服。通常上衣为夹克式,下衣为马裤式。飞行服作为飞行人员在空中执勤时所穿着的制式工作服,其种类包括高空代偿服、调温服、通风服等。
水兵服
水兵服是水兵在执行任务时穿着的军服。
水兵服是海军士兵最有特色的服装之一。世界上各国海军服饰虽各有不同,但大致样式相近,形成了一种“国际流行范例”。
特别是水兵服已基本形成国际惯用的样式,通常为白、蓝色,上衣为套头式,有披肩,蓝色的披肩和袖口上有数道白线;裤子在侧面开口,裤口肥大。各国水兵们穿的内衣,通常为白蓝相间的条纹衫,俗称海军衫,又称海魂衫。
跳伞服
跳伞服是空降兵执行伞降任务时穿着的军服。
跳伞服作为空降兵或伞兵执行任务的作战服装,它具有防寒保暖、防潮、防水等性能,并有轻便紧凑的特点,其色彩有一定的伪装性。
但担任表演任务的空降兵,其服装的色彩却十分鲜艳醒目,为的是收到良好的观看效果。外国军队的跳伞服的式样,上衣多为夹克式,下衣多为马裤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