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30407300000012

第12章 低调做人与顺其自然(3)

经济学家分析,秦池衰落的关键在于它采用了一种冒险的经营方式,把培育品牌的法宝全压在了广告的轰动效应上,却忽视了自身能力的提炼,造成企业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因为标王不是酒王,它只是靠广告在消费者心目中打出的一个品牌,而本身质量并不过硬。鉴于秦池的教训,我们应该看得出,过分依赖广告不是致强之路,靠广告支撑的产品和企业,其生命是有限的。

事业成功非一朝一夕之事,应该循序渐进,过分追求反而会欲速则不达。成功的条件只能一点一点的积累,就像烧开水一样,一点一点的升温,最后事业才会沸腾起来。不能过分依赖媒体的宣传来树立良好的形象。因为大众不仅是要看一个企业的知名度,还会关注企业的美誉度,也就是获得众人信任、赞许的程度。

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市场的不同作用在于:拥有知名度的好处是让人认识它;拥有美誉度的好处是既让人认识它,又让认识它的人赞美它、认可它。品牌是名与实的一个统一体,知名度是名,美誉度是实,只有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品牌的本质内核。美誉度是以知名度为基础的,但如果是一个高知名度和一个低美誉度在一起,那还不如没有知名度。

美誉度与知名度密不可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盲目追求知名度,不如踏踏实实地做人,用实际的行为提高美誉度。

要安于做平凡的事

北京外交学院副院长任小萍女士说,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每一步都是组织上安排的,自己没有什么自主权。但在每一个平凡岗位上,她也有自己的选择,那就是要比别人做得更好。

1968年,任小萍是北京外语学院的一名工农兵学员,当时她年纪最大,成绩最差,第一堂课就因为回答不出问题而站了一堂课。第二天,教室里挂出一条横幅:“不让一个阶级兄弟掉队”,她就是这个“阶级兄弟”。但等到毕业的时候,她已成为全年级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大学毕业后她被分到英国大使馆做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很没出息的工作,任小萍对这个普通工作却很认真。她把使馆所有人的名字、电话、工作范围甚至连他们家属名字都背得滚瓜烂熟。有些电话进来,有事不知道该找谁。她就会尽量帮他准确地找到人。慢慢地,使馆人员有事要外出,就不再告诉他们的翻译,而是给她打电话,告诉她会有谁来电话,请转告什么,有很多公事、私事也委托她通知,任小萍成了一个全面负责的留言点和一个主管式的秘书。

有一天,大使竟然跑到电话间,笑眯眯地表扬她,这是极少有的事。结果没多久,她就因工作出色而破格调去给英国某大报记者处做翻译。

该报的首席记者是个名气很大的老太太,得过战地勋章,授过勋爵,脾气也很大,把前任翻译给赶跑了。这位老太太刚开始也不要任小萍,看不上她的资历,后来才勉强同意试一试。一年后,老太太经常对别人说:“我的翻译比你的好上十倍。”不久,工作出色的任小萍就被破格调到美国驻华联络处,她干得又同样出色,获得外交部嘉奖。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大事前,一定先要安心于做小事,把小事做好了,才有机会做大事。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年轻时曾在美国某个石油公司工作。那时,他所做的只是巡视并确认石油罐盖有没有自动焊接好。

他每天面对这项枯燥的简单工作,非常厌烦,想换个工作。但他学历不高,又没有一技之长,所以根本找不到工作。他也只好继续耐心工作。有一次,他发现石油罐盖每旋转一次,焊接剂就滴落39滴,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不就节约成本了吗?

从那以后,洛克菲勒潜心钻研,研制出了“37滴型”焊接机。但利用这种焊接机焊接出来的石油罐,偶尔会漏油,并不实用。他又继续研制,并最终研制出了“38滴型”焊接机,焊接出来的石油罐不再漏油,且外形非常完美。公司对他的发明十分重视,并生产出了这种机器。尽管每次只节省了一滴焊接剂,但却给公司带来了每年5亿美元的利润!

不具备成才素质的人,即使拥有了不平凡的条件,也不会有什么不平凡的结果,而在一个有心人的眼里,即使是再普通的工作,也能做出令人惊喜的成绩。

我们不能重大略小,这样最容易一事无成。真正的成事之道是:不急于做大事,而重在做小事。所谓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就是:看问题要识整体,做事情要具体。也就是说,做事情绝不能只有大的想法而无小的手法。

所以,我们应该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眼高手低的毛病,要注重平凡的事,用一颗平平常常的心,把小事做好。在这个世界上,最容易完成的事情是简单的事情,最难的事是成百成千次的重复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成功就恰恰在于此。很多的成功就在于简单事情的千万次重复。

不与人争名利

第一次登月球的太空人,其实共有两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阿姆斯特朗外,还有一位是奥德伦。但很多人只知道阿姆斯特朗,并且当时阿姆斯特朗所说的“我个人的一小步,是全人类的一大步”也早已是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名言。

在庆祝成功登陆月球的记者会中,有一个记者突然向奥德伦问了一个很敏感的问题:“由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个人,你会不会觉得有点遗憾?”

在全场有些尴尬的气氛下,奥德伦没有为自己争辩,而是很有风度地回答:“各位,千万别忘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舱的。”他环顾四周,笑着说,“所以我是由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个人。”

大家在笑声中,给予了他最热烈的掌声。

真正的美德如河流,越深越无声。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奥德伦一样,以这样平常的心来看待这样一个人人羡慕的光环的。不与人争名利,成人之美是一种境界。有的人为了一生的辉煌而背负名利的重石,有的人却视名利如草芥、一生只为大局考虑。

汉文帝当权期间为人仁慈宽厚,一天,汉文帝发现丞相陈平没上朝,便问:“丞相陈平为何没有来?”

站在下面的太尉周勃站出来说:“丞相陈平正在生病,体力不支,不能叩见皇上,请皇上谅解。”

汉文帝心里纳闷,昨天还见他好好的,怎么今日就病了?不过他不动声色,只是说:“好,知道了,退下吧。”

退朝后,汉文帝换上日常便服,亲自到陈平家去探视。见到陈平,汉文帝说:“今天听太尉说你病了,特地前来探望,不知是否请过御医诊视?你年岁大了,有病可不能耽误啊!”

文帝如此关怀,使陈平非常感动。他觉得不能再隐瞒下去了,便对汉文帝说了心里话:“皇上太仁慈了,可我对不起皇上的一片爱臣之心,我犯了欺君大罪啊!”并借此机会说出了欲把相位让给周勃的想法。汉文帝问:“为什么?”

陈平说吕后死后,诸吕结党,欲谋叛乱,自己与太尉周勃,共商大计,终于灭掉诸吕夺取政权。陈平认为新帝继位,应记功晋爵。周勃消灭吕氏集团,功劳比自己大,自己应该把丞相的位子让给周勃。

陈平把这一切都对文帝说清之后,又诚恳地说:“高祖在时,周勃的功劳不如我;除诸吕时,我的功劳不如太尉。所以愿意把相位让给他,请皇上恩准。”

汉文帝本来不知道消灭诸吕的细节,他是在诸吕倒台后,才被陈平和周勃接到长安的。听了陈平的解释,才知周勃立下了大功,便同意了陈平的请求,任命周勃为右丞相,位居第一,任陈平为左丞相,位居第二。

一天上朝时,汉文帝问右丞相周勃:“现在一天的时间里,全国被判刑的有多少人?”周勃说不知道。文帝又问:“全国一年的钱粮有多少,收入有多少?支出有多少?”周勃还是回答不出来,感到惭愧至极,无地自容。

文帝看周勃答不出来,就问左丞相陈平:“陈丞相,那你说呢?”陈平不慌不忙地说:“您要想了解这些情况,我可以给您找来掌管这些事的人。”

汉文帝有些不高兴,脸色沉下来说:“既然什么事都各有主管,那么丞相应该管什么呢?”

陈平回答:“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事无巨细,每事躬亲。丞相的职责,上能辅佐皇帝,下能调理万事,对外能镇抚四夷、诸侯,对内能安定百姓。丞相还要管理大臣,使每个大臣能尽到自己的责任。”陈平回答的有条不紊,文帝听了觉得有道理,连连点头,露出满意的笑容。

站在一旁的周勃如释重负,十分佩服陈平能言善辩,辅政有方,深感自己是个武夫,才干在陈平之下。他想,自己虽说平定诸吕有功,但是辅佐皇帝、处理国政方面的才能比起陈平差远了,为了国家百姓着想,还是应该让陈平做丞相。于是周勃也假称有病,向文帝提出辞呈。

汉文帝非常理解周勃的心情,批准了周勃的辞呈,任命陈平为丞相,并不再设左丞相。陈平辅佐汉文帝,励精图治,促成了汉朝中兴。

大多朝代的开国元勋都喜欢论功请赏,争名夺利,这也往往是很多新建朝代内乱的开始,为了名利,他们往往争得不共戴天、势不两立。陈平和周勃两位老臣,都是汉朝开国元老,却不争名夺利、互相让位。他们只为国家社稷着想,不但不计私利功名,反而相互谦让,真是我们做人的楷模。

人们对于名利一般有两种态度:一是淡泊名利,另一是追逐名利。前者含有褒义,说谁淡泊名利,说明他不是世俗之人,品格高洁;后者含有贬义,谁追逐名利,说明他品质不怎么好。世界上最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除了科学之外,没有哪一件事物可以使他过分喜爱,而且他也不过分讨厌哪一件事物。

据说在一次旅行中,某艘船的船长为了优待爱因斯坦,特意让出全船最精美的房间等候他,爱因斯坦竟然严词拒绝了。他表示自己与他人并无差异,所以不愿意接受这种特别的优待。

一个人如果能够淡泊名利,就能保持心灵的纯真。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做到持久坚韧和淡泊,不贪图世间虚名,坚持不懈地追求生命本质的意义,就能眼界开阔,意志坚定,在事业上无往不胜。

人生得失,不在于同他人争名利、地位上的得失、高下,而在于求得自己智慧与能力上的提升。

名利只是身外之物,如果我们能够躲过名利的陷阱,就不会为名利所劳累、为名利而生存。

如果能够真正体味生活中的艰难险阻与沉浮,就能在痛苦辛酸中得到磨砺,在一次次沉浮与磨砺中,使我们的生命光彩照人。

低调的人懂得在辉煌中淡泊,将耀眼的荣耀视如缥缈云烟。他们不为事业的如日中天而醉迷,不为台下的掌声而忘形,更不会和任何人去争那所谓的名利,这样,他们就使自己永远地立于不败之地。

退一步海阔天空

明代才子冯梦龙在《广笑府》“尚气篇”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有父子二人,性格都非常刚直,生活中从来不对人低头,且不后退半步。一日,家中来了客人,父亲命儿子去集贸市场买肉。儿子拿着钱在屠夫处买了几斤肉,用绳子串着转身回家,来到城门时,迎面碰上一个人,双方都寸步不让,坚决不避开,于是,面对面地挺立在那儿,相持了很久很久。

日已正中,家中还在等肉待客,做父亲的不由得焦急起来,便出门去寻找买肉的儿子。刚到城门外,看见儿子正僵立在那儿,半点也没有让人的意思。父亲心下大喜:这真是我的好儿子,性格刚直如此;又大怒:你算老几,竟敢在我父子面前如此放肆。他上前大声说道:“好儿子,你先将肉送回去,陪客人吃饭,让我站在这儿与他比一比,看谁撑得过谁?”于是,父亲与儿子交换了一个位置,儿子回家去烹肉煮酒待客;父亲则站在那个人的对面,如怒目金刚挺立不动。惹得众多的围观者大笑不止。

一般而言,性格刚直者在处世中不易吃亏,受人钦佩,但太刚直了会走向反面,这种人往往固执己见,严守自我的做人准则,不退让,没有半点变通的气象。他们不知,遇事若能先低头,然后以退为进,可能会有更大的收获。

王鼎为清朝宰相。有一天收到在老家务农的弟弟的一封来信。是弟弟想让哥哥出面,到当地县令那里说说情。这一下子弄得王鼎很不自在。弟弟原也不想惹是生非,只是这次明显受人欺侮,心里的怨恨实在咽不下去。原来,王家与邻居的房屋共用一墙。王家想翻修老屋,邻居出来干预,说那堵墙是他们祖上传下来的,王家无权拆掉。其实,这契约上写得明明白白,那堵墙是王家的,邻居借光盖了房子。这官司打到县里,尚无结果。弟弟自然想到了自己做官的哥哥,便给王鼎写了一封信。想来有契约在手,再加上哥哥出面说情,官官相护,这官司肯定是必赢无疑了。王鼎考虑再三,给弟弟写了一封劝他息事宁人的信。同时又给弟弟另附了一首打油诗:

千里告状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何处去找秦始皇。

弟弟接到信,当即撤了诉状,向邻居表示不再相争。那邻居也被王氏兄弟的一片至诚所感动,表示也不愿继续闹下去。于是两家重归于好,仍然共用一墙。

王鼎的意思无非是,钱财乃身外之物,不值得相急。人赤条条地来到世上,又赤条条地复归黄土,争来争去没啥意思,更何况还要惊动官府、伤害邻居呢?“让他三尺又何妨,”是王鼎的宽宏大量和退让化解了邻里矛盾。

退让是减少争执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去争执,还不如退一步保留与人之间的情谊。处事难,处人更难。因为人人都是凡夫俗子,凡夫俗子的意念总是容易变化,凡夫俗子之间难免会经常有摩擦,相处就比较困难,要想减少无谓的摩擦,唯一的方法就是退让。

有了这种心态,才能使自己在身陷逆境时,泰然处之;在一帆风顺时,对掌声和鲜花报以淡淡的微笑。有了这种心态,就能毁誉无碍,淡定从容。

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有分歧和矛盾,但是只要宽以待人,团结为重,就可以云淡风轻,心平气和,不但会把矛盾化解,还会握手言欢。只要我们有一个宽阔的胸怀,多一份退让,生活就会多一些明媚,少一些黯淡。

可是在生活中如何才能做到退让呢?首先,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被人误解的事是很正常的,甚至会有人故意做对你不利的事。这时我们往往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时冲动,与之争吵,互不相让,甚至大动干戈。如果你先退一步,待矛盾缓和以后再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去解决,那就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其次要重视自己品格的培养。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正确的估计自己,辩证的看待别人,谦虚谨慎,与人为善,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与人势不两立。三是要正确对待得失。一个人如果总喜欢占别人的便宜,干什么事都占上风,看来是“赚”了,可同时也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在一些非原则的问题上退让一步,看来是“吃亏”了,但却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创造了良好的心理和社会环境,这样会利于自己的人际关系和事业的进步。

退一步,是一种清心剂,是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美好世界的通行证。让大家多一份退让,让和谐和幸福永远伴随我们的左右。

不争者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