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渊听杨修说得很有道理,便回营吩咐左右收拾行囊,准备退兵。
曹操由于心情烦闷,无心睡觉,便去巡视大营,他看到夏侯渊营内一片狼藉,众人都在收拾行囊,很是奇怪。他叫来夏侯渊问他在做什么。
夏侯渊如实做了回答。曹操一听,勃然大怒,喝道:“大胆匹夫,妄揣我意,惑我军心,实在可恶!”马上叫来左右将杨修推出辕门斩首示众。
可怜的杨修没有来得及申辩一句,便已成为刀下之鬼。而他也许至死都不明白,自己聪慧过人,怎么丞相一怒之下便要取他性命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他太爱炫耀自己,这使一直自视为天下英雄第一的曹操十分难以接受。
在生活中,我们所自鸣得意的事,也许正好是别人的痛处,这时他对我们的炫耀会有一种怀恨心理。这种怀恨进入到内心时就会对我们的不满进行反击!相反,我们越少刻意炫耀自己,越会获得越多的赞同和欣赏。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喜欢那些不自夸和谦逊的人。
春秋时,齐国有位智者叫隰斯弥。当时当权的大夫是田成子,颇有窃国之志。一次。田成子邀他谈话,两人一起登临高台浏览景色,东西北三面平野广阔,风光尽收眼底,唯南面是一片隰斯弥家的树林蓊蓊郁郁,挡住了他们的视线。隰斯弥在谈话结束后,立即叫家仆带上斧锯去砍树林。可是,刚砍了几棵,他又叫仆人停手。家人莫名其妙地望着他,问他为什么颠三倒四的?隰斯弥说:“田之野唯我家一片树林突兀而列,从田成子的表情看,他是不会高兴的,所以我回家来急急忙忙地想要砍掉。可是后来一转念,当时田成子并没有说过任何表示不满的话,相反倒十分笼络我。田成子是一个非常有心计的人,他正野心勃勃要谋取国位,很怕有比他高明的人看穿他的心思。在这种情况,我如果把树砍了,就表明了我有知微察著的能力,那就会使他对我产生戒心。所以不砍树,表明不知道他的心思,就算有小罪而可避害;而若砍了树,表明我能知人所不言,这个祸闯得可就太大啦!”
古人以为做一个真正明智的人,察有“好察之明”,又有“能察能不察之明”。就是在一群人中,唯有自己洞察了这件事的本质,而又偏偏不能把事实的真相说出来,于是装作不知,以免自己的智慧太过而遭不测。
苏格拉底告诉他的门徒一个圆滑处世方法:“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任何人知道了别人都不知道的事,难免会产生一种优越感,对于这种旁人不及的优点,喜欢大肆宣扬是一般人的特点,而低调的人会隐藏起来,总是显示别人没有的优点,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还可能遭到别人的嫉恨。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应该是深藏不露。
然而,低调的人所具有的深藏不露并不是完全不显示自己的优势,每个人都需要进步和发展,在良性的竞争环境中,显示自己的实力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可是,每个人的自身素养、客观条件、机遇、努力程度都不大一样,有的人一帆风顺,有的人却举步维艰。所以低调的人在显示自己实力的时候会考虑一下周边的环境和别人的感受。但不管是哪种情况,对于一个低调的人来说,都不会喜形于色,因为他们懂得,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削平棱角,隐藏锋芒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秦朝末年,张良在博浪沙谋杀秦始皇没有成功,逃到下邳隐居。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遇到一位白发苍苍、胡须长长、手持拐杖、身穿灰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桥下,叫张良去帮他捡起来。张良觉得很惊讶,心想:你一个老头,让我帮你捡鞋子?但见老人年老体衰,而自己却年轻力壮,便克制住自己的怒气,到桥下帮他捡回了鞋子。
谁知这位老人不仅不道谢,反而大大咧咧地伸出脚来说:“替我把鞋穿上!”张良心底大怒:“嘿,这糟老头子,我好心帮你把鞋捡回来了,你居然还得寸进尺,要让我帮你把鞋穿上,真是过分!”
张良正想转身走去,但又转念一想,反正鞋子都捡起来了,干脆好人做到底。于是默不作声地替老人穿上了鞋,没想到这并不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他把自己用毕生心血注释而成的《太公兵法》送给了张良。
张良得到这本奇书,日夜诵读研究,后来成为了满腹韬略、智谋超群的汉代开国名臣。张良克制自己的情绪,为老人拾鞋、穿鞋,看上去好像很窝囊,却表现出对老人的尊重,也表现为对自身品格的完善。张良正是在这种礼让的过程中,磨砺了意志,削平了自己的棱角,也因此增长了智慧,并最终成为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家、政治家。
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动作都有着无限意义,是羞辱还是尊重的赏赐,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感受。
从莫斯科到波良纳约有200公里,有个旅者很喜欢步行走过这段长长的旅途。他总是背着一个大背包,沿途与一些流浪的人结伴而行。
大家对这位旅者很熟悉,但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姓名与来历,只知道他是个喜欢步行的旅者。
这段路程要花5天的时间,旅者的食宿都在路上解决,或随便向农家借宿,或走进火车站,到三等车厢的候车室里歇息。
有一次,他又准备进入候车室里小歇,但这时候候车室里挤满了人,于是他便到月台上走走,想等人少以后再进去休息。
就在这个时候,旅者听见有人招呼他。
原来是车上的一位夫人在叫他:“老头儿!老头儿!”
旅者连忙转身,看见有人朝他招手,便上前去询问:“夫人,请问有什么事吗?”
坐在火车上的太太着急地说:“麻烦您,快到洗手间去,我把手提包遗落在那里了!”
旅者一听,连忙跑到洗手间寻找,手提包还在,于是他连忙把它拿了出来。那位太太一见,非常高兴地说:“谢谢您了!这是给您的赏钱。”太太递给了旅者一枚5戈比的铜钱,而旅者也欣然接受。
旅者转身准备离去时,这位太太身边同行的旅伴问道:“你知道你把钱给了谁吗?”
太太不解地看着她的伙伴,她的朋友带着惊喜的口吻说:“他是《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托尔斯泰啊!”
这位太太一听,吃惊地说:“是吗?真的吗?天哪,我在做什么呢?托尔斯泰啊!看在上帝的份儿上,请原谅我的无知,请把那枚铜钱还给我吧!唉,我把它给了您,真是不好意思,哎呀,我的天,我是在做什么呢?”
旅者听见太太的呼喊声,转过身,笑着说:“你不必感到不安,您没有做错任何事,这5戈比,是我自己赚来的,所以我一定要收下!”
火车鸣笛了,开始缓缓启动,那位太太仍内疚地请求归还,然而,托尔斯泰却带着微笑,目送着火车远去。一个有才华的人若总是棱角分明就无法深入普通人中间,就无法了解普通人的心声。
列夫·托尔斯泰说:“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却极少有人想改造自己。”我们经常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做事、去生活,棱角分明,还自以为光芒四射。其实,在我们刻意显示出才华的时候,我们的才华已经减少了很多,因为我们的显示,才华已经没有了它原来的光芒。
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喜欢炫耀,把自己的家底悉数掏给别人看。尽管其中不乏有才和有财之人,但是他们一旦和人竞争起来,却往往处于劣势。这是因为别人已经知晓了他们的底细,可以提前做好应付准备,而别人自己却在养精蓄锐,锋芒不露,一旦动起真格,这些人就能像一柄利剑,直刺对手要害。所以,低调的人往往隐藏自己的锋芒,让人探不出深浅。
在竞争的社会中学会削平自己的棱角、隐藏自己的锋芒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巧妙削平棱角是一种真聪明,可以给各种繁杂的事情涂上润滑油,使其顺利运转。含蓄地隐藏锋芒是一种修养,它可以使生活充满笑声,轻松明快。相反,棱角分明、锋芒毕露,会容易受到别人的攻击。因为你的流光溢彩使周围的人相形见绌,黯然失色,所以,你过分展示自己,就很容易得罪人。
低调的人能够“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故意给别人一个表现的机会;明明知道他不如自己,也去向他请教;明明自己懂得很多,但把它埋藏在心底,表面上做出一副什么都不懂的样子。如果能做到这样,再加上别人冒犯了自己也不针锋相对地去计较,就不会对他人构成威慑了,反过来,自己也就可以减少一些他人的攻击和中伤。
珍惜财富,决不炫耀
在瑞士,年收入超过百万瑞士法郎的人高达18.3万,即全国人口的2.6%都是百万富翁。据世界银行发表的各国富裕程度排行榜显示,瑞士多次蝉联全球最富裕的国家。在瑞士有许多人是富翁,有些人甚至身价过亿,但他们给人们留下的整体印象是,生活富而不奢。
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人们见到“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他多次被记者采访,每次都见他穿着一套款式老旧但非常整洁的双排扣黑色西服。施瓦布聊起他的生活,自称不爱打扮,也不稀罕用名牌服饰或昂贵的高档手表来“炫富”。无论是在达沃斯年会上与数百位各国首脑聚集,还是奔波于世界各地,他穿的都是一套西服。施瓦布的办公室陈设也非常简单,没有宽敞的空间和贵重的办公设施,只有普通的沙发、茶几和几个书柜。平时施瓦布自己驾驶一辆客货两用车,午餐是与其他员工一样的自助餐。
在瑞士,有很多富翁都像施瓦布一样过着节俭的生活。在吃的方面,瑞士人也绝不摆阔。那里的餐馆不允许顾客浪费,甚至会对浪费者罚款;在穿戴方面,瑞士是“手表王国”,但大多数富翁手上戴的并不是“劳力士”、“欧米茄”等豪华品牌手表,而只是普通手表,有的甚至戴着普通老百姓都不愿戴的塑料电子表;在交通方面,瑞士富翁和大多普通百姓完全有条件买“宝马”、“奔驰”,然而瑞士公路上行驶的大多是“大众”、“雪铁龙”等普及型汽车;在日常用品方面,由于瑞士物价相对较高,每逢节假日,节俭的瑞士人大多会开着车到邻国买东西。
零售业巨头宜家的老板英瓦尔·坎普拉德,经常开着一辆老掉牙的“沃尔沃”汽车,日常买菜也总是选择在下午,因为下午蔬菜价格会比上午便宜得多。
瑞士富翁为何不像很多其他国家的富翁那样喜欢奢侈和招摇呢?他们说:“瑞士没有资源,也很少有那种一夜暴富的人,瑞士人致富靠的只是两只手。”靠自己双手创造出来的财富,理所当然会好好珍惜,所以形成了不讲奢华的习惯。
瑞士的整体氛围也使富翁不愿拿自己的财富炫耀。在瑞士,无论是平民还是富翁,大家都会平等地对待,不会因为你的贫穷而瞧不起你,也不会仅仅因为你的财富而对你阿谀奉承。人们最看不起的就是那种炫耀财富的“暴发户”。瑞士银行家巴尔在他出版的自传中,对瑞士富人的心态做了最好的注解:“如果他们需要两辆车时,他们会刻意买两辆完全一样的普通车,让人认为只拥有一辆车,因为他们不希望邻居认为他们在炫耀财富。”
正因为如此,在瑞士,大家对关于别人的财富的话题不感兴趣,所以居住在瑞士的富豪一般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宜家老板坎普拉德对媒体说,他选择隐居瑞士,更重要的原因是,在瑞士可以尽情享受宁静低调的普通人生活。在瑞士,没人会只因为财富而对他们表示尊敬,人们尊敬的是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有记者采访瑞士“罗氏制药集团”时,员工都向记者提起刚去世不久的该集团第一大股东维拉·奥埃利·霍夫曼夫人。
霍夫曼夫人拥有罗氏集团一半以上的股份,资产约100亿瑞郎,但她生活十分节俭,数十年来家里没有雇过清洁工,自己动手料理家务。可这位节俭的老人在公益事业上却出手大方,为世界众多慈善机构、文化和环保组织捐了大笔善款。她靠勤劳和智慧创造财富贡献社会,赢得了人们的敬仰。
成功由勤劳节俭开始,失败因奢侈浪费所致,即使到了很富裕、很有钱的时候,这个朴素的真理也不会过时。在我国,也有很多生活低调不爱炫耀的人。
例如,搜狐的CEO张朝阳就不爱炫耀,他也不主张开车。他还倡导大家说:“白天和傍晚的大多数时间,北京变成了一个大停车场,所有的车都走走停停,加速减速,烧着油,污染着空气,并增加北京的局部温室效应。开车,是几十年来中国人憧憬西方生活方式的一个方面,开车变成了时尚、富裕与地位的象征。在拜金主义价值观占据了这一代人头脑的当下中国,人们根据一个人开的车判断他的经济实力。”
他说:“如今,北京的街头充斥着豪华的、中档的、低档的各种车,无论高档低档,都是一个个尾气的喷嘴,污染能力没有差别。所以开车已经与出行方便无关,而与虚荣心有关。
打车的成本已经比开车低了,坐地铁、乘公交成本就更低了,而且时间成本都比开车要低。
我还希望有更多的税费,如空气污染费、交通拥挤费等等,使人们有钱买车,偶尔开一开,满足一下好奇心和虚荣心,但不要经常开。我更希望,有品位的人不开车,而是关心我们居住的城市,有品位的人骑自行车,或背着背包行走在清新的空气和明媚的阳光里。”
他认为,走路是最好的运动,因为走路会使大脑分泌出令人愉悦的物质,是治疗抑郁症、克服焦虑的最好方法。
他号召大家,无论去什么地方,能走着去就绝不开车。他说:“走路使我们快乐,50年后的富裕中国,人人都喜欢走路。”
虚荣心和炫耀是人在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下有的心理,原来最原始的交通工具,最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奢华并不利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即使在我们真的非常富裕的时候,最应该珍惜的也应该是健康的普通生活。
崇尚节约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先哲老子将“俭”视为为人处事的三宝之一。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把“俭”和温、良、恭、让视为同样重要的品德。弘扬节俭是一种民族美德;崇尚节俭对个人来说,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一种文明行为;崇尚节俭对社会来说,是一种文化,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只有人人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粒粮、每一张纸,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节约型的社会才能建成。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每个人都应该摒弃不良的浪费习惯,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努力做到勤俭节约。生活质量的高低在于一些基本的物质条件、一些受教育的条件和一些精神需求的满足,不是纯粹的生活奢华,低调的人不会为过分享受浪费财富,他们更懂得生活的实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