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世界军事百科之美洲战史
30455400000054

第54章 美国南北战争(2)

当时美国南北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北方有23个州,人口2200万,工业生产是南方的10倍。南方只有7个州900万人口。南方之所以敢挑起战争,是因为南方早就从军事上做好了准备,南方军队素质高,军火工业发达,并得到英法等国的援助。南方想通过速战速决打败北方。美国内战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和东西两大战场。1861年4月至1862年9月是“有限战争”阶段。双方都集中兵力于东战场为争夺对方首都而展开激战。南方军队统帅是杰出军事家罗伯特·李,他根据双方力量悬殊的状况,制定了以攻为守的战略,集中兵力寻歼北军主力,迫使北方签订城下之盟。

林肯而北方对战争准备不足,又采取了所谓的“大蛇计划”,把兵力分散在8000英里长的战线上,加上同情奴隶主的指挥官麦克莱兰采取消极战术,使北军连连受挫。1861年,双方在东战场举行了第一次马那萨斯会战。7月21日,北方发起向南方首都里士满进军的攻势,3.5万北方军队排着整齐队形,在军乐声中向里士满进军。由于北方事先大张声势,认为南军不堪一击,加上这一天是星期六,于是许多华盛顿市民、国会议员、记者等身着盛装,携妻带子,提着装有野餐的篮子,有的坐马车,有的随军队步行,像过节一样,前来战地观光,看热闹。南方军队2.2万在铁路枢纽马那萨斯列阵相迎。北方军队在观众的欢呼声中向南军发起攻击,猛烈的炮火把南军阵地笼罩在烟雾中。北军继而跨过布尔河向对岸发起冲击。谁想南军指挥官是名将托马斯·杰克逊,他沉着指挥,击退了北军5次冲锋,因此获得“石墙”的美称。战斗十分激烈,由于双方军服几乎相同,一时敌我难辨,战场一片混乱。不久,南军9000援军赶到,发起反攻。

缺乏训练的北军一触即溃,丢下大批枪支弹药逃回华盛顿。这一仗,北军损兵折将3000,南军损失不到2000。进入1862年,战况更为激烈。林肯2月22日下令50万大军发起总攻击。北军在西线节节胜利,几乎打通了南北大动脉密西西比河。海军也攻克了南方最大港口新奥尔良。但在东战场,北军又连遭惨败。北军司令麦克莱兰拥有重兵10万,却几个月按兵不动,因为他把敌人的5万人马当成了15万。后在林肯催促下,才发动“半岛战役”,企图攻占里士满。

罗伯特·李急率南军迎击。6月25日至7月1日,李的9万军队同北军10万人展开“七日会战”,李以机动寻找战机,调动北军,然后寻找北军薄弱环节发起进攻,把北军逐出了里士满附近的半岛,使北军损失1.65万人,南军也损失2万人,但在战略上却取得了保卫首都的胜利。李乘胜北上,8月底,与北军进行第二次马那萨斯会战。南军有5.4万人,北军8万人。李高超的指挥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以小部队把北军主力吸引到阵地上,主力机动,从侧翼和后方发起进攻,然后正面、侧面夹击,一举击溃了北军。

北军伤亡1.4万,被俘7000人。南军兵临华盛顿城下。北军9月在安提塔姆会战中才顶住了李军攻势。在海战方面,虽然北方海军占压倒优势,但南方的装甲战舰也给北方带来很大麻烦。

这一阶段南方占了明显优势。北方失利原因除了南方军队素质高和李的杰出指挥外,更主要是因为北方资产阶级害怕发生革命,不敢明确宣布废除奴隶制度,解放黑人,而幻想通过妥协来重新实现南北统一。

林肯不愧是伟大的政治家,他看出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下决心解决黑人和奴隶制这一核心问题。于是他接受了人民的意见,顺应历史潮流,于1862年9月22日,毅然发表了《解放宣言》,宣布从1863年1月1日起美国400万黑人奴隶获得解放。这一伟大历史文件敲响了南方奴隶制的丧钟。同时,林肯还实行了一系列革命政策,如:颁布《宅地法》,把西部土地分给人民;武装黑人;实行征兵制;改组军事指挥机构,撤换了同情奴隶主、作战消极的麦克莱兰,任命格兰特为总司令,向富人征累进所得税,镇压“铜头蛇”反革命分子,等等。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北方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有近百万人踊跃参军,其中有23万黑人士兵。战争从1862年9月进入了“革命战争阶段”。

北军司令格兰特和名将谢尔曼共同制定了“总体战略”,即不但消灭敌人军队,还要摧毁敌人的经济基础和敌方居民的战斗意志。正如谢尔曼说的:要使敌人今后几代也不敢发动战争,“我们一定要清除和摧毁一切障碍,如有必要,就杀死每一个人,夺走每一寸土地,没收每一件财物。一句话,破坏我们认为应该破坏的一切东西……”北方军队采取了主动进攻的战术,从1863年起,双方进行了3次大战:

一是昌西洛维尔战役。1863年4~5月,北军波托马克军团13万人同李指挥的南军6万人在昌西洛维尔激战。李克服了兵力上的劣势,机动灵活地与北军周旋,以少量兵力正面牵制北军主力,亲率主力迂回包抄北军,从侧翼和背后袭击北军,一举将北军击溃,北军损失了1.7万人,南军损失1.2万人。但南军骁将“石墙”杰克逊被击毙。这是南方取得的最后一次战役的胜利。

二是葛底斯堡战役。1863年6月,李军8万攻入宾夕法尼亚州,北方再次告急。林肯急召波托马克军团11万人迎击。

这次李低估了对手,以为又和以前一样指挥拙劣,自己能轻易取胜,因此没采用惯用的牵制行动。未料北军已任命悍将米德任军团司令。米德率军在交通枢纽葛底斯堡堵住李军。7月1日,李军向北军防守的高地发起猛攻。第1天便突破北军防线,北军死伤惨重,仅被俘就达5000多人。李得意起来,令部队停下来休息,等待后续部队上来,从而给北军以喘息之机。7月2日下午,南军以300门大炮猛攻,北军奋勇抗击,顶住了南军的攻击。第3天,南军孤注一掷,发起总攻。几个师长旅长亲自挥刀上阵冲锋。北军炮兵以猛烈火力吞噬了一群群南军士兵。但南军不顾惨重伤亡终于冲上北军主阵地公墓岭顶峰,双方展开白刃战。这时北军全线反攻,终将南军全歼。只见北军阵地上到处堆积双方士兵的尸体,南军2个旅长和15个团长全都阵亡,死伤2.8万。北军伤亡也达2.3万。李率军后撤。这次大战是内战中最激烈的一次,战场上有棵树竟身中250弹。这一仗扭转了东线战局,从此北方完全掌握了主动权。

三是维克斯堡战役。维克斯堡是控制密西西比河和西部铁路网的战略要地,南军在此严密设防,号称“南方的直布罗陀”。北军几次进攻都失利了。从1863年2月开始,格兰特率3个军团7万多人围攻此堡。因敌工事坚固,几次进攻受挫。格兰特便采取围困战术,切断了敌军所有的供应线。经过几个月围困,堡内敌军弹尽粮绝,连猫、老鼠都被吃光了。

北军又连续47天炮轰,迫使南军7月4日举白旗投降。北军共俘敌3.7万,内有15名将军,缴获大炮172门。至此,北方控制了密西西比河,将南方领土一切两半。

3次大战后,南军气数已尽,北军士气越来越高,不断发起强大攻势。

1863年11月,又取得查塔努加战役胜利,击溃南军4.6万,向南方后方进攻的大门敞开了。

1864年,北军向南方发起3路攻势。在东战场,格兰特采用消耗战略,经荒野战役、冷港会战,使李军团主力消耗殆尽,损失3.2万,再无力进攻了。在西线,谢尔曼长途奔袭敌后方。他指挥10万大军插入南方腹地,9月攻占南方最大工业城市亚特兰大。从11月15日起,又挑选6.2万精兵,发起“向海洋进军”,一个多月大军长驱300多英里,所到之处,实行“三光”政策,烧毁种植园、城镇和村庄,摧毁工厂企业,连铁轨都拆下来弄弯。南方到处火光冲天,一片废墟。12月21日大军攻占了萨凡纳,完成了摧毁南方后方的任务。与此同时,北方海军也对南方实行“窒息式封锁”,完全切断了南方对外联系。

1865年,南方已山穷水尽,濒临崩溃的边缘。北军从陆海两个方向发起最后攻势,北军攻克重镇彼得斯堡和南方首都里士满,李军还剩不到3万残兵败将,4月9日被迫向格兰特投降。不久,南方残军17万全部放下武器。在北方取得胜利的时刻,南方奴隶主分子暗杀了林肯总统。但这一垂死挣扎挽救不了南方失败的厄运。美国内战以北方胜利、南方奴隶制度的灭亡而告终。北方胜利的原因,是由于林肯能顺应历史潮流,采取解放黑人等一系列革命措施,调动了北方广大人民和黑人的积极性,同时国际正义力量的大力支援,南北方经济力量的悬殊也是北方胜利的重要因素。

这场战争具有现代总体战争的许多特点:双方均实行征兵制,共动员了400万人参战;双方均动员全部人力物力投入战争;战争目标不仅要消灭对方,而且要摧毁对方的社会经济制度,彻底征服对方;双方共死亡62万人,其中北方36万,南方26万,伤者百万以上,耗资250亿美元。损失之大,消耗之严重,均为近代战争之首。此外,战争中广泛使用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如无线电报、装甲列车、卡宾枪、开花炮弹、照相侦察、高空气球、装甲舰、水雷、潜水艇、扫雷装置,等等。这些使战争面貌大为改观,后勤供应也更为复杂。因此这场战争在军事史上占有显着地位,被称为“第一次现代战争”。

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革命,内战为美国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开辟了道路,正如列宁所指出,它具有“极伟大的、世界历史性的、进步的和革命的意义”。

林肯是反对奴隶制度的,他不止一次地称奴隶制是一种罪恶。

1858年在与民主党北方党魁斯蒂芬·道格拉斯进行辩论时,林肯明确表示:“我始终痛恨奴隶制度,我想,和任何一个废奴派一样。”

当然林肯是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上反对奴隶制度的。他拳拳服膺于美国《独立宣言》的原则: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认为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白人,而且也适用于黑人,因此在他看来,黑人奴隶制度是违反《独立宣言》的原则的。

林肯之所以反对奴隶制度,也是和他之拥护雇佣劳动制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他在本质上是“自由”雇佣劳动制度的拥护者,他对工人所发表的一系列言论便是最好的证明。

1860年,林肯在新英格兰作旅行演讲时,正值这里的鞋匠举行罢工。他向工人听众说:“感谢上帝,我们有一个劳动制度,在这个制度下能够罢工。”第二天,他又对纽黑文的罢工工人重复了这个说法。

林肯在拥护雇佣劳动制度的同时,还主张把经济机会开放给一切人,以便使工人也有上升为资本家的机会。他反对:“无论何人,一旦是一个雇佣劳动者,他就命定终身固定在这种状态上面。”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林肯所向往和颂扬的,便是一个每一个劳动者都有发财的机会,并且在发财后变成资本家的资产阶级社会,而且他认为当时的美国北方就是这样的一个社会。

然而,林肯虽然反对奴隶制度,当时他并不要求废除南方现存的奴隶制度,他反对干涉南方的奴隶制度。

1858年7月10日,他在芝加哥的一次演讲中宣称:

“……我相信,自由诸州的人民完全没有权利或意图进入奴隶州去干涉奴隶制问题。”他更反对用暴力手段去消灭奴隶制度。

他在1856年说过:

“不要弄错了,选票比子弹更有力量。”

因此,林肯并不是一位废奴主义者。当他从事政治活动时,正值废奴运动风起云涌地开展着,可他始终置身于这个伟大的运动之外。与他共事20年之久的朋友亨顿是一位及其坚定的废奴派。当时林肯一直没有接受他的影响。当亨顿参加自由党时,林肯仍旧是一个辉格党人。实际上林肯不但没有参加废奴运动,而且反对这个运动。

早在1838年作第一次公开演讲时,他就说:“传播废奴理论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奴隶制的罪恶。”

林肯在对待南方奴隶主的态度上,也是温和的。他说:

他“对南方人没有反感。我们如果处在他们的地位上,也会和他们一样。”

他又说:

在奴隶制问题上,“我当然不能因为他们不做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做的事情,而责怪他们。”

林肯虽然不主张干涉或废除南方各州现存的奴隶制度,然而他反对奴隶制度在地域上扩大。1848年7月27日,他在众议院里拥护《威尔莫特但书》,便是明证。林肯认为如果不让奴隶制度扩张,则它在一定期间内会自行消灭。

就个人来说,劳动人民出身的林肯,对黑人是有一定的同情的。而且,作为一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林肯主张黑人和白人在政治上享有平等的地位。他说:在“某些不可割让的权利方面,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及追求幸福的权利”,一切人都是平等的,其中也包括黑人在内。

当时,在林肯思想深处,他仍没有摆脱种族主义偏见,他认为黑人劣于白人。在1858年与道格拉斯辩论时,他毫不含糊地说:

“我与道格拉斯法官的意见一致。他在许多方面不与我们平等——在肤色上是确实不平等的,大概在道德或知识的禀赋方面也是不平等的……”

他又说:

“……此外,我还愿意说,白种人与黑种人之间有肉体上的差别,我相信这个差别将永远禁止两个种族在社会和政治平等条件下生活在一起……”

这样,林肯一方面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另一方面又认为黑人劣于白人,所以不应该平等相处,这是他思想中的一个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他提倡把美国黑人移到国外去。

综上所述,林肯既是雇佣劳动的拥护者,在奴隶制问题上又坚持资产阶级温和派的立场,这就是为什么他在1860年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的原因之一。

不过总的说来,内战前的林肯是反对腐朽的奴隶制度而拥护在当时说来是进步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这说明他是主张前进而反对倒退的,因而不愧为一位进步的资产阶级革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