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孩子坏孩子
30593200000025

第25章 这样沟通最有效(4)

运用表情、姿态、动作等态势语言来传递有关信息,直接表情达意,可以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增加倾听的效果。父母不仅要学会用耳朵听,而且还要学会用眼睛“听”,要睁大眼睛看着说话的孩子。眼神是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在运用眼神时,既要克服眼神的呆滞和犹豫,又要避免那种在眼神中表现出故弄玄虚,高深莫测的样子。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尊重他的,以增加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

二、做出听的姿势

1.一定要与孩子平视,不可居高临下。

2.身体要稍稍向前倾,这是表示有兴趣的姿势。

3.不要制造“墙壁”。如用手捂着嘴巴,两手抱着胳膊,或翻看着书。这些举动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障碍。

4.用眼睛“听”。要睁大眼睛看着说话的孩子,很自然地用眼睛来表达你的兴趣和愉悦。

三、引导和帮助孩子完整、丰富、准确地表达有关意思

随着孩子的生活经历日渐丰富、交往面日渐扩大,他想说的也就越来越多,但他掌握的词汇和语句还很有限,因而往往语言不完整,不丰富、甚至不准确。父母在听的时候就需要帮助他们扩充词汇、加长句子引导其完整地、丰富地、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例如:孩子看到一副图片,说:“图上有白云。”父母应答应:“图上有几朵白云在湛蓝的天空上悠闲地散步。”同样让孩子按父母说的重复一遍。

这样既维持了孩子原来的意思,又引导了孩子,日子久了,孩子便能学会讲完整的话。

四、认真地倾听

当孩子被烦恼占据时,他会有很多的委屈或心里话想给自己最信任的人诉说一下,特别是胆小、内向的孩子,父母更应该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并做好合理的引导。对孩子的言行、情感表现等多给予正面的评价、正面的引导,少一些否定评价和反面限制。在这种父母与孩子的诉说与倾听的互动过程中,双方的心态都是积极的。即使孩子的问题童稚味很浓,不知如何作答,也可以告诉他们:“我也不知道,但我们可以找到它。”然后与孩子们一起探索。在和孩子一起探索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教会大人很多东西,孩子的真诚、孩子的想象力、孩子的认真态度,还有孩子身上蕴藏的天然好奇心、天真、自然,常会感染到大人,纯洁成人的心灵。如果每个人都能理解,会在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中,得到许多净化的机会。

五、给孩子良好的反馈

当孩子与父母分享情绪感受时,父母要不时地与孩子眼神接触,但不是紧盯不放地注视,同时要避免打断孩子的说话,表现出注意、轻松、有兴趣了解的表情。在倾听孩子谈话的过程中,用简单的诸如“太好了!”“真是这样吗?”“我跟你想的一样。”“你的想法太好了,请继续说!”“我简直不敢相信!”等等话语来表示你的兴趣。偶尔点点头来表示你对他说话内容的注意,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也是可以的。还有就是要保持微笑,并常常做出吃惊的样子。孩子最爱吃惊,用大人的话是“大惊小怪”,他们希望看到大人对自己所说的事情表示出吃惊的表情。能把大人吓住,说明自己很有本事。父母这些种种表现最能流露“我关心、我正在听”的信息。

在沟通的过程中,父母倾听时千万不可以到处走动、边做事边听或背对着孩子,因为这些行为可能令孩子认为你不关心他,对他所说的一切没有兴趣。此外,父母要避免对孩子说:“好啦!我想我了解,我知道你的意思。”因为这句话常常会让孩子不想说了,而父母所谓了解也许并不完全正确,毕竟对别人的感觉我们并不能真正知道,只能猜测罢了。

六、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孩子的世界,大人只有蹲下来才能更好地理解,父母只有学会和孩子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去看待和理解,才能更好地对他们进行鼓励或批评。特别是在批评教育方面,显得更加重要。孩子因其年幼,也许会有许多错误,父母或老师在指出时,就更应当明白孩子和大人之间的交流应该是平等的。用包容的心去正确引导孩子,远比用成年人的模子来束缚他们更为有效。

七、允许孩子表露情绪

父母对待孩子的情绪流露的典型反应是“采取措施”助他恢复平静,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成年人非常担心孩子会变得没理性,不能不带偏见地观察事物。然而父母的做法却是南辕北辙。事实是,当有人给予起码的关心肯定和尊重时,孩子的情绪流露肯定会改善他的观察力和自信心。所以应当允许孩子适当地发发脾气。

总之,只有当孩子把父母当成可以信赖的倾诉对象时,父母才能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如果父母用了以上的方法,和孩子相处、对话,还要从孩子的反应来注意到,做父母的到底有没有倾听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以下是一些表现:

第一个现象是你和孩子的关系会比较亲密,孩子会主动找你讲事情。

第二个现象是孩子的答话会是“是啊”、“就是这样”。

第三个现象是孩子解决事情的能力提高了。

第四个现象是孩子是安心的。

第五个现象是你和孩子的话题会一直持续下来,不会分开。

第六个现象是话题能更深入核心问题。

当你和孩子对话有了以上现象时,那就表示你做到倾听了。在此鼓励各位父母要多练习倾听,有好的倾听,才会有好的亲子关系。

倾听孩子,既不意味着你认可他的情绪,也不意味着你纵容他。父母通过倾听孩子,孩子可以逐渐增长应付重要挑战的能力,学会控制并处理自己的情绪,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成功地接受人生的挑战。

7.关注孩子的兴趣

兴趣的源泉是人的天性——好奇心,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带有感情色彩地积极地去探究某种事物和活动,人们才会产生揭示自然和人类奥秘的强烈欲望。

今天,从社会角度看,兴趣是爱学、会学的重要基础。孩子一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或活动,态度就积极,心情就愉快,思维就活跃。苏联有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的智力活动都依赖于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创造。”这表明兴趣对孩子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兴趣作为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能促使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得到增强,从而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同时,兴趣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易使孩子获得好学、乐学、善学的品质和能力,使其终身受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天才的秘密就在于强烈的兴趣和爱好及由此产生的无限热情。兴趣是勤奋的重要动力,爱迪生就是一个好例子。爱迪生几乎每天都在他的实验室辛苦工作长达18个小时,在里面吃饭、睡觉。但他丝毫不以此为苦:“我一生中从未做过一天工作。”他宣称:“我每天都其乐无穷。”难怪他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事实上,每个从事他无限热爱的工作的人,都能成大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有人在他不感兴趣的领域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

兴趣的作用如此重要,教育孩子更不能忽视孩子的兴趣。

当孩子有了某种兴趣倾向时,父母无疑应该高兴才是,并且还应助他一臂之力。为什么呢?因为当孩子的兴趣集中于某一点时,有两个非常大的好处:其一,孩子会因此而培养出很高的注意力;其二,当孩子沉浸于某一件事情时,自然也会展开对与此相关的事物的思考,精力越集中,思考也越深入,其结果是提高了智力。

一个孩子专注于某一事物,本身就是一种思考活动。如此不断地思考下去,孩子的思维将会达到相当的深度。像这样培养出来的思考力,即使以后孩子把兴趣转向了别的事物,也依然能够发挥其作用。

例如,著名的英才教育家伏见猛弥先生,他偶然的一次机会发现自己两岁的孩子很喜欢汽车和火车,从此,他不仅外出回来都买这一类的玩具给孩子做礼物,而且还很留意帮助孩子发展这一兴趣。结果,这个孩子的注意力变得非常集中,而且还具有异常敏锐的观察力。

但是不少的父母会感到困惑:孩子的兴趣常常是稀奇古怪、阴晴不定,实在难以琢磨。的确,很多孩子的兴趣是非常广泛的,他们的兴趣如同他们的胃一样,生来就已经准备好接受各种各样的“食物”。

作为父母,此时就要开启“慧眼”,做孩子兴趣的捕捉能手。

一、精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每个孩子都有无数的好奇心,好奇“滋生”兴趣。好奇心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源泉。好奇、好问、好动,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天性。那么,父母该如何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呢?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看着五花八门的兴趣班孩子“蠢蠢欲动”,望着帅气或漂亮的授课老师孩子“心花怒放”,玩着可爱的橡皮泥、各色颜料孩子“惬意无比”,看着自己的酷造型,神气的Pose,孩子“乐在其中”……孩子的兴趣就是在这些貌似“不靠谱”的各种动机之中“滋生”的,使他们跃跃欲试。但是通过尝试,孩子最终会知道围棋、美术、跆拳道、轮滑、钢琴等都是怎么回事,也能认识到他们是否适合自己,自己是否真正喜欢、擅长,由此达到自我认识。所以作为父母,不妨让孩子多接触、了解、尝试各种兴趣班,有利于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

能否给孩子自由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是呵护孩子好奇心的关键。父母如果经常给孩子下达一些强制性的智力作业任务,那么孩子会感到总是在一种有压力的环境之中,他们便会将思考问题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久而久之,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就会消失殆尽。因此,对于强制性的智力作业,要少些再少些。

二、从孩子的发问中去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讲:“孩子提问,别理就是了,烦都烦死了……”殊不知,孩子爱提问题正是一件好事,说明他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孩子爱提问,提问表明孩子对这一事物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这正是兴趣的先导。但是有些家长漠视孩子问的“为什么”,有的甚至加以阻止,“怎么这么多事,真烦”。其实,家长不仅可以从孩子的提问中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还可发现其兴趣所在。

家长要善于从发问中挖掘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解决“为什么”,认识“是什么”。例如:大发明家爱迪生小的时候就喜欢问“为什么”,他的母亲充分肯定了他的敢于问个“为什么”的发问精神,并加以培养,使他成为人所共知的大发明家。

三、发展孩子现有的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留心观察,注意发现孩子已有的兴趣,并采取措施引导和发展孩子的兴趣。例如,家长发现孩子对风、云、雨等自然现象感兴趣,可引导孩子从不同方面和和角度观察这些自然现象的变化,以易懂的语言告诉孩子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鼓励孩子与自己一起做些相关的小实验……让孩子闻其未闻,见其未见,激发他们的兴趣。家长还可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注意其他的事物,扩展孩子的兴趣。

如果你的孩子看上去没有任何兴趣,那就需要做父母的就要帮助孩子去探寻这个世界,找出他的兴趣所在。此时,父母需要注意几下这些方面:

你的孩子喜欢什么活动;孩子喜欢读的书籍;孩子喜欢看的电视;孩子浏览的网页;孩子用什么方法度过他的空闲时间;和孩子讨论每一种活动,他喜欢干什么,不喜欢干什么。带孩子去博物馆、艺术长廊、动物园、医药治疗特殊场所、社区活动和体育活动;让孩子尽量去尝试特殊的课程活动,如:艺术课、计算机课、运动课等鼓励孩子开始收集,帮助他决定在收集时做些什么。

四、从孩子的劳动成果中挖掘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以手工劳动和绘画为例,有的孩子喜欢做汽车、火车、轮船,描绘打仗的场面;而小女孩大多数喜欢画装饰图案和制作穿着各种服装、梳着花样发式的布娃娃等。从孩子的劳动中,就可以发现出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加以培养和引导。

五、及时鼓励

发现孩子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哪怕一点点兴趣,家长都要及时鼓励,让其充满信心地学习。成就感的大小和兴趣的浓厚成正比,在不断的肯定中,孩子会有充足的马力去主动学习。

六、正确引导

当父母发现了孩子的某一种潜在的兴趣亮点时,家长要不失时机地把它挖掘出来,创设各种情境或条件加以引导,有意识地去培养。对于爱拆拼的孩子,家长应多买些拆拼玩具,如积塑、插片、变形金刚等,有艺术细胞的孩子,最好去学琴学画,对数字感兴趣的孩子,可以和他玩数学游戏,如利用扑克牌比大小、排序、加减的游戏。对于孩子的兴趣,家长不应该过多干涉禁止,而应该正确引导。这样,在不久的将来,许多年轻的画家、指挥家或科学家会脱颖而出。

另外,引导孩子享受自己的能力,体验其中的快乐也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所致,乐在其中,这恐怕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无论是音乐、美术、英语、游泳、舞蹈,还是下棋、武术、体操、书法,父母都要逐渐把孩子的兴趣引向活动本身。在音乐、舞蹈中体验美,在武术、游泳中体验驾驭身体的快感,在美术、书法中感知妙手偶得的乐趣……让这种兴趣和技能伴随孩子终生,为孩子的一生带来快乐与幸福见,关键是家长要当有心人。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现在做什么,将来做什么,与兴趣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当一个人的某方面兴趣与他的志向结合起来时,也就是说兴趣与他的理想,目标结合起来时,就形成了志趣。这时的兴趣会对他的未来发展起到全面的准备作用。父母亲要深刻理解“兴趣”这个普通但神奇的方向盘,只有从这里出发,才能真正地驾驶好未来的生命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