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超给力的经济学:改变你生活和工作的经济学笔记
30629300000014

第14章 如何让财产变得安全——理财中的经济学常识(1)

利益往往与风险并存,这是永恒的法则。要让自己的财产变得安全,这是理财的最基本目的,然后才能考虑增值。生活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确定因素,因此对个人财务实施风险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你可以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应对,也可以积谷防饥提早承担,还可以转移风险。选择怎样的应对方式因人而异,但不管怎样,都要事先了解相关的经济学知识,这样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明智选择。

理财最基本的作用是保值

如果一提到理财,你就想到买股票基金,那么你就很有必要认真学习一下关于理财的概念和知识。理财是一生都要做的工作,也是为一生而做的工作。它的职责不是让人一夜暴富,但是它可以帮你把现有的财产合理分配,让你拥有更加安稳富足的生活。

在我们国家,“理财”一词最早见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报端。很快,随着股票债券市场的扩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日趋丰富和人们总体收入的逐年上升,“理财”概念逐渐走俏,以至于现在大家坐在一起谈到理财时,想到的不是投资就是赚钱。实际上,理财的范围很广,它是指个人一生的现金流量与风险的管理,包含以下含义:

理财是理一生的财,不是解决燃眉之急的金钱问题。

理财是现金流量管理。每个人一出生就需要用钱,也就产生了现金流出,同时也需要赚钱来产生现金流入。因此,不管现在是否有钱,每一个人都需要理财。

理财涵盖了风险管理。因为未来具有不确定性,包括人身风险、财产风险与市场风险,都会影响现金流入(收入中断风险)或现金流出(费用递增风险)。

了解了一点理财的概念问题,那我们就会产生另一个疑问:理财作为人生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我们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接受并学习理财呢?其实在西方国家,这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因为那里的年轻人18岁就已开始独立养活自己,不伸手向父母要钱。他们从年轻时就逐步理财,理财是他们生存的必要手段。而在我国,绝大部分年轻人仍然依赖父母,到中年才开始学习理财。此时,由于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精力已经有限。随着年龄的增长,又面临退休,手中有点钱又想到为自己退休后的经济来源作准备,根本无力再让自己的钱进行较大规模的投资,最后也只能碌碌无为。所以,毋庸置疑的就是,理财要趁早,在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之后,愈早接受理财知识,就愈能让你有积攒更多财富的机遇。

这个道理我们也可以从古今中外许多富豪的个人经历中看出,他们都有不同的发迹过程,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从年纪很小时就开始对理财产生兴趣。例如,巴菲特从11岁就开始投资股市。巴菲特之所以拥有巨额财富,与他60年不变的投资参与意识和从小就开始理财的宝贵经验是分不开的。

理财要趁早,但理财更为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目标。我们可以说:个人理财是一辈子的事,不论政治社会是动荡或安定,不论货币政策是松是紧,不论经济是繁荣还是萧条,也不论个人际遇顺利还是挫折,只要你生活在世上,便要有起码的经济能力,满足起码的衣食住行,就要学会理财。

而正确的理财观并非以积累越来越多的财富为目的。在赚钱之前,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大致的目标:我赚钱用来干什么?而理财只是为达到这个目的的一种手段。常有人整天眯着眼睛考虑:“有没有什么办法赚大钱?”其实越是这样的人,越不容易赚到钱。

有人问着名的富翁藤田田:“什么是生财之道?”藤田田反问:“我可以教给你。不过,能不能告诉我,你赚到钱之后,准备用来做什么?”一般情况下求教者会说:“我也不知道,因为我从来没发过大财。”藤田田说:“那怎么行!发财之后要到墨西哥去玩一趟,赚了钱以后要买房子、买汽车……预先有个详细的目的,这就是赚钱的规则。”

就像在报考大学填写志愿时一样,你必须清楚你将来想成为哪方面的专家,为此必须具备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填报有相应专业的、满意的学校。如果你对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没有一点想法,又何谈报考大学?赚钱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需要预先订好一个目标,再谈赚钱的计划。如果只是糊里糊涂地为钱卖命,那又何谈赚钱的意义?

制订理财目标后要根据具体情况订立不同时期的理财计划。合理的资产配置可以穿越经济周期,无论经历通胀还是通缩,都能实现财富的稳健增值。而在人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也需要侧重配置不同的资产,令风险和收益取得平衡。

1.独身期

从正式就业起至你结婚前的一段时间,称为独身期。独身期大概从20岁左右开始。在独身期内,首先要进行的一项重要投资就是:将收入的一部分存入银行。开始时应存活期,因为该项存款流动性很强,可帮助应急。当活期存款达到较大额时,可以着手存定期以获得较高的利息。一定的储蓄不仅是未来生活的保障,而且也会为进入其他获利较高的领域奠定基础。

如果达到一定数量的积蓄后,又不想在近期结婚,那么将多余的钱用于较高风险的投资将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因为青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最冲动、最爱冒险的时期,思想、家庭负担都不太重,从事有一定风险的投资,既可以考查人的实力,又能给生活增添一份充实和一份挑战,何乐而不为呢?许多成功的投资者都是从青年时期就开始写下其辉煌的篇章的。

2.家庭成长期

结婚后至孩子受完教育所历经的时期称为家庭成长期。在这个阶段,一方面,家庭开支尤其是孩子的抚养及教育费用将逐年增加,因而必须存一笔较大的钱用于应付日常各项开支,最好不要把它用于其他投资。另一方面,此刻收入基本呈稳步上升趋势,你投资方面的知识与阅历也逐年丰富,因而这个时期是从事个人投资的黄金时期。你可对一些你偏好的投资做一番尝试,寻找出自己所擅长的投资方式。

3.家庭成熟期

就是子女受完教育至你退休的这段时期。在这时期,你的职业收入基本稳定,不会有太多的增长,但固定开支也明显减少。你此时的投资可根据你前半生的投资而定。

4.退休期

你退休后的这段时期,家庭许多开支尤其是医疗方面的开支将逐渐增多。由于生理的因素,你应避免风险高、时间长的投资,而应投资在时间短且稳定的资产市场上,好好运用、安排过去累积的财富,过一个舒适的晚年。

综上所述,成功的理财就是制订合理可行的目标并贯彻执行,而在相互适应的前提下,做出同样合理的修订,最终达成目的。

最后,我们再次提醒那些觉得自己收入不高、没有剩余资金从事投资理财的人,正是因为你的资产不多,更要学会理财,学会怎样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让自己的资产保值。要明白,理财有时候不是为了让你赚更多的钱,而是为了让你手中的钱在多年之后依然拥有现在的价值。

理财的关键是要让货币在一生的理财规划中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如果我们把货币比作一把尺子,那么它会热胀(通胀)冷缩(通缩),用它来衡量商品的长度(价值),得出的结果就不一样。在货币泛滥成灾的时候,任何商品和资产相对于货币都会变得有价值,只有稀缺商品和优质资产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所以,一定要赶在货币泛滥之前布局这些商品和资产,抵消货币贬值的伤害,还能获得一定的增值。同样,如果在货币收紧的时候,手中还能持有大量现金或者保持收入的增加,那无疑对财富的积累很有帮助。

经济学笔记

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所以我们需要理财。在不出现极端情况的前提下,比如国际货币体系巨变或经济永远衰退下去,货币从长期来看是逐渐贬值的,所以理财的最基本作用是保值,其次才是增值。而货币的神秘和经济社会的复杂很难简单描述,理财这门技术也是需要用心揣摩的。

通货膨胀的阴影下怎样保全资产

近些年来,工资在不断增加的同时,物价也持续上涨,我们几乎是在一片“涨”声中度日。CPI(消费者物价指数)这个经济术语也随之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几年前问别人什么叫CPI,估计被问的人会莫名其妙,但现在谁不知道CPI谁就似乎无法生活。人们关心着每月的CPI指数的发布,然后证明我们离通货膨胀又近了一步,我们距离经济危机又近了一步。尽管银行不断地加息,但不能缓和CPI这个数字的上涨,也不能抹去人们心中的恐惧。那么,究竟什么是通货膨胀,它对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影响呢?

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指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简而言之,通货膨胀就是指在经济生活中,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性显着上升。

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是不同的经济范畴,但两者又有一定的联系,通货膨胀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物价上涨。

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的发行量不能超过它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而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就会贬值。

例如,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不变,而纸币发行量超过了金银货币量的一倍,单位纸币就只能代表单位金银货币价值量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纸币来计量物价,物价就上涨了一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货币贬值。此时,流通中的纸币量比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增加了一倍,这就是通货膨胀。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主要是指物价和工资的普遍上涨。

如果用通俗的话来解释,通货膨胀就是钱变得不值钱了。通货膨胀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从古至今,中外各国都发生过通货膨胀。当货币贬值的时候,原来100元能够买一袋米,现在只能买一包火柴了,这都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有一个笑话说:有个老太太提着一篮子的钱去买米,不小心篮子被小偷偷走了,但是小偷却没有拿钱!原来,一篮子的钱都不够买一个篮子,篮子比钱还值钱!

还有报道说,国外发生通货膨胀的时候,曾经有人打车时先付车费,因为担心下车时物价又上涨了。可见,通货膨胀使得居民生活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通货膨胀呢?

通货膨胀本质上是由于钱太多了而导致的。我们可以形象地来说明一下:假设有一个小岛,由于岛上生产的产品太多了,以至于没法准确估计到底该发行多少钞票。发行多了的时候,因为没有那么多产品可买,产品就开始涨价;发行少了,就开始降价。为了保证价格稳定,银行要求各钱庄要把一部分钱放在银行里面用来调节产品的价格,根据价格情况多放和少放。

可是有一部分聪明的人开始想,怎么才能把钱弄到自己手上呢?于是,一个人在海边捡了一颗石子,说这颗石子值100万元钱,把它卖给了另一个人。这个人觉得整个岛上的钱加在一起也没有100万元啊,怎么办?于是向钱庄借,钱庄也没有这么多钱,于是把印钞机打开,印了这100万元,借给他买了这个石子。

然后这个人开始卖这个石子,100万元卖给了第二个人。由于第一个卖石子的人把钱花了,使得岛上的钱多了,所以这100万元可以筹集到,多卖些产品就有了。但当把这个石子以200万元转让的时候,钱庄只能又印了100万元钞票。就这样,钞票越印越多,可是当这个石子不停地流动转让时,大家并不觉得岛上的钱多,产品价格还是原来的那样。当这个石子不流通或流通得慢时,大家觉得钱多了,但如果持有石子的人把它扔到大海里,那就等于岛上凭空多出若干个100万元来。怎么办?银行最担心的就是这颗石子没了。它没了,岛上产品的价格就会飞涨,就会产生通货膨胀,而持有石子的人就等于绑架了岛上的经济。

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我们关心的并不是通货膨胀是怎样产生的,应该怎样抑制,那似乎是经济学家和政府部门的事。大家最在意的是,怎样才能让自己不需要终日惶恐地生活在物价上涨的压力之下,怎样才能避免通货膨胀为自己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不可否认,每次货币泛滥都是一个劫富济贫的过程。富人的钱多,货币贬值造成的伤害更大,而对于“月光族”和没有什么积蓄的人来说,可能就不怕通胀。特别是通胀来临后,会有更强烈的加薪呼声,这对于穷人更有利。然而最难受的是夹心层,那些有点小钱,但一旦财富缩水,面对着需要供养的家人就不知如何是好的人。

要面对通货膨胀,我们就需要想明白几件事:

持有资产比持有现金更为合算。这里的资产不一定是实物资产。土地、房产、私人股权、股票、艺术品以及外币,都是资产。

要知道,并非所有的资产都会有超过通货膨胀的升值幅度。有些资产的涨价幅度有可能低于通货膨胀率,说得更绝对一些,或许会低于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需要记住的是,不是所有的资产都会赚钱,因此要慎重选择投资品种。在特定时期,资产的市场价格有可能超过升值潜力。那么,既然你知道有通货膨胀,资产会升值,别人也会知道。大家一哄而上炒资产的结果,资产价格就可能抬得过高。投资心理实践一再证明,绝大多数人的投资决策是短视的。

举个例子,从长远来看,股票和房地产是最适合对抗通货膨胀的资产。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很少有这两种资产的长期走势不能跑赢通货膨胀率的。假若你在合适的价格购入这两种资产,然后长期持有,赚的可能性很大。问题在于,恰恰在流动性过剩的时期,这两种资产有可能相对变得不安全。原因正是因为过滥的流动性会提升通货膨胀预期,从而让大家把这两种资产的价格炒得太高。

总而言之,首先,要保持必要的现金储备,因为这无异于为家庭储备了过冬的粮草。其次,在对未来预期不确定时,最好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比如刷卡要遏制冲动消费,推迟一些大额奢侈消费等。另外,还要清点一下自己的资产和负债,在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负债,不要做负担过重的房奴、卡奴,要谨慎参与保证金交易等。当然更要注意,钱放在手里是会贬值的,保值才是最基本的目标。

经济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