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继往开来的中国历史
30725000000007

第7章 百年专制与斗争(2)

但是直奉两系又发生利益矛盾。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系大败,张作霖退回东北,北京政权归直系掌握。可曹锟在1923年的总统选举中,用高价收买议员,当上了“贿选总统”,引起公愤,反对声此起彼伏。张作霖见有机可乘,发兵25万,与直系开始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也投入兵力20多万,双方都有海空军参战,是北洋军阀史上最大的一次战争,此战从1924年9月开始,因不久后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而以直系失败告终。北洋军阀混战,不仅给人民带来灾难,也使它自己成为革命的对象。

北京政变

北京政变,是爱国将领冯玉祥发动的一次旨在反内战、求统一的政治事件。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军阀吴佩孚和奉系军阀张作霖之间又起战端。吴佩孚极力拉拢冯玉祥,任他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出古北口迎战奉军。然而在此之前,冯玉祥早已和孙中山有密切的交往,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同时,冯玉祥对吴佩孚的骄横专权十分不满,对国家的前途深感忧虑。在吴佩孚发布作战命令后,冯玉祥召集部下召开紧急秘密军事会议,郑重宣布政变计划,将领们一致表示拥护。会议还决定为了迎孙中山北上,拥护孙中山所领导的国民党,部队改名为国民军。冯玉祥率军刚到北京的北苑,便发出通电提出反战主和,谴责吴佩孚的罪行。随后,国民军攻占天津,解除吴佩孚兵权。一贯痛恨封建帝制的冯玉祥派部下鹿钟麟将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逐出皇宫,永远废除皇帝专号,将故宫改为国立图书馆、博物馆。政变之后,冯玉祥电请孙中山北上商谈南北统一。北京政变不仅实现了辛亥革命“赶走皇帝”的直接目标,保护了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导致曹锟、吴佩孚政权的垮台,打击了直系军阀势力,为民主革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又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中国进入军阀混战的局面,人民渴望打倒北洋军阀,结束军阀的黑暗统治。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两党实现合作。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统一全中国的纲领。2月,中共中央特别会议确定准备北伐。6月5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临时全体会议通过迅速出师北伐案。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从广东分三路正式出师北伐。第四军叶挺独立团担任先遣队,这是一支由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队伍,他们英勇善战,敢打敢拼,多次报捷,赢得“铁军”的盛誉。北伐战争得到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援,西路军解放湖南,攻克武汉;中路军解放江西;东路军解放福建。到1927年初,仅一年时间,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军队,北伐军占领了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是,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势力在1927年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政变,蒋介石集团窃取北伐战争的胜利果实,形成了新的军阀统治。

四一二政变

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不仅使北洋军阀政府朝不保夕,也使帝国主义感到恐慌。它们需要寻找新的代理人,而看好的就是同民党右派。蒋介石本身对于共产党和全国工农群众极为害怕,不惜公然背叛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与上海的帝国主义及其买办勾结起来,向共产党人和工人阶级举起了屠刀。

1927年4月上旬,蒋介石一面在上海召开秘密的清党反共会议,一面将嫡系部队调入上海,并且与青红帮暗中串通。4月12日,流氓分子受蒋介石的指使袭击工人纠察队,而蒋介石的军队打着调解的旗号,实际上解除工人武装,并公然开枪打死打伤工人300余人。为了抗议这一暴行,这天下午中国共产党领导总同盟宣布罢工。次日,6万群众到第26军第2师师部请愿,要求释放被捕工人和发还枪械,队伍行至宝山路附近时,国民党军开枪扫射,当场血流成河。紧接着,蒋介石下令封闭上海总工会,开始对上海共产党人实行白色恐怖的大搜捕。3天内,即有300多人被杀,500人被捕,5000人失踪。

四一二政变,直接破坏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也使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蒋介石的本质,认识到建立自己武装力量、走武装革命道路的必要。

七一五政变

四一二政变后,原以“左派”自居的汪精卫迅速转变立场,暴露了他勾结帝国主义的本质。1927年5月17日,汪精卫把持的武汉国民政府的军队指挥官在武昌召开秘密会议确定反共。21日,国民党第三十五军的一部分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解除工农武装,屠杀革命者,这标志着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变革命。由于中共党内陈独秀采取右倾路线,使汪精卫有了可乘之机。6月19日,汪精卫与蒋介石秘谋共同反共。何键、唐生智等开始以武力向共产党发难。7月9日,武汉国民党中央举行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会上作出限制、取缔共产党在国民革命军中活动的决定。14日,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发表严正声明,宣布退出武汉政府,与汪精卫决裂。7月15日,汪精卫举行“分共”会议,正式宣布和共产党公开决裂。同时向共产党人大开杀戒,提出“宁可枉杀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遭到血腥屠杀。七一五政变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彻底破裂。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之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建立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道路。

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1日在南昌发动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人民军队新时期的开始。

大革命失败,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和汪精卫背叛革命,使中国共产党人决心走武装革命的道路。1927年7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向南昌集中,7月27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央前敌委员会成立,为起义作出严密部署。8月1日,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北伐军2万余人在南昌起义,经过5个小时的激战,控制了全城。起义胜利后,前委立即召开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及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各党部代表联席会议”,通过《联席会议宣言》,成立由宋庆龄、邓演达、谭平山、周恩来、贺龙、叶挺、苏兆征、恽代英、李立三、张国焘等人组成的革命委员会,发表《八一起义宣言》、《八一起义宣传大纲》。

国民党急忙调军包围南昌,起义军于8月5日撤出南昌,南下广东。10月初,在潮汕地区遭到敌人的围攻,未能实现原来的计划。一部分起义军转移到北江和海陆丰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转战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是1927年秋中国共产党在湖南领导的武装起义。1927年秋,中共中央特派员毛泽东受党中央的委派来到湖南,组织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安源工人武装和浏阳、平江的农军等共5000余人,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毛泽东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卢德铭任起义军总指挥。起义于9月9日开始,经修水、安源、铜鼓等地向长沙进攻。在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下,起义难以按照直取浏阳、攻打长沙的原计划进行。9月19日,毛泽东在文家市召开前委会议,决定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井冈山进军。9月29日,起义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的三湾村时,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有效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10月,起义部队到达片冈山,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从此,中国共产党人逐步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的道路。

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11月28日,中共广东省委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成立了以张太雷为委员长的革命军事委员会。12月11日,在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杨殷、周文雍、聂荣臻等领导下,广州起义爆发。起义部队攻势猛烈,两个多小时的激战,歼敌一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警卫团一部和武装警察1000余人。广州外围的农民群众也通过武装暴动与起义相配合。12月12日,广州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美、英、日、法等帝国主义公然实行武装干涉,国民党调集大量部队向广州压过来。12月12日,起义领袖张太雷牺牲,经过浴血奋战的起义军被迫于13日撤离广州。

广州起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统治,为中国共产党创立武装力量作出重要贡献。同时,广州起义的实践再一次证明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中原大战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爆发的一次大规模内战。这场内战的交战方是被称为“新军阀”的各集团。蒋介石掌握中央大权后,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集团发生很深的矛盾。蒋李、蒋冯之间分别发生战争,蒋采取又打又拉的手段,分化了对方,占了上风。到1930年3月,冯、阎、李三集团又联合起来,推举阎锡山为总司令,冯、李为副总司令,通电反蒋。4月,反蒋军开往陇海、平汉、津浦沿线,开始讨蒋战斗。双方在北到山东,南到长沙的千里战线上,投入百万兵力混战。随后,冯阎又联合汪精卫等人倒蒋,在北京成立以阎锡山为主席的“国民政府”。但是,东北的张学良得到蒋介石的许诺后,决定拥蒋,并发兵入关,占领北平天津,对冯阎形成夹击。11月,中原大战以蒋介石胜利告终。

土地革命战争

土地革命战争是1927年至1937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坚持农村根据地建设,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反对国民党统治的革命战争。又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创建了工农革命军,又称红军。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江西井冈山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多次粉碎国民党军的“会剿”。同时,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造了新的经验。同时,在南方许多地方和陕西北部也出现了许多革命根据地。

1929年3月~1930年10月,国民党新军阀混战,各地红军乘机积极发展。从1930年开始,蒋介石以重兵进攻中央苏区,连续三次大规模“围剿”,均被红军粉碎。1933年2月,蒋介石以40万人的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红一方面军主力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933年,蒋介石不顾日军侵华造成的严重民族危机,仍然集中50万人的兵力于9月下旬开始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在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左”的思想路线指导下,实行军事冒险主义,红军遭到极为严重的伤亡。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湘鄂西苏区、鄂豫皖苏区、湘赣苏区、湘鄂赣苏区和闽浙赣苏区的红军反“围剿”作战虽然英勇顽强,大量歼敌,但损失严重,也都被迫转移。

长征胜利结束后,中共中央和红军在陕北建立了根据地,并确定把国内革命战争同民族革命战争结合起来的战略方针。红一方面军组成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通过东征、西征,扩大了红军队伍,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为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江两、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8省范围内游击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在主力红军转移之后,顽强坚持游击战争,在恶劣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发展壮大。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共工农红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时期,是通过土地改革和苏区建设建立巩固根据地、壮大革命力量和社会基础的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路线、方针、战略、战术发展成熟的时期。经过土地革命严峻考验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