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斗智斗勇的中国战争
30726400000012

第12章 宋金郾城之战

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秋,岳飞在河南郾城安营下寨与金军统帅兀术〔wùzhú务竹〕对垒,大破金人的铁甲骑兵,打得金兀术抱头鼠窜,逃回汴京。金兀术伤心地说:“我自海上起兵,取胜全靠铁浮图和拐子马,现在可完了!”这次战争讲的就是南宋爱国名将岳飞为收复河山,在郾城与金军交锋取得大捷的故事。

金人毁约南侵

公元1127年,金军掳走北宋皇帝宋徽宗和他的儿子宋钦宗,北宋结束了。就在这一年,宋朝的一些文武官员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把钦宗的弟弟赵构立为皇帝,他就是宋高宗。宋朝又重建起来了,历史上称为南宋。宋高宗害怕金人,不敢抵抗,他一直向南逃跑,最后,在杭州建立国都,改称临安。从此,南宋小朝廷一直在那里过着苟且偷安的日子,把中原的人民置之脑后。

宋高宗为了保住皇位,不惜向金朝屈辱求和,特意任命被金放回来的俘虏秦桧做宰相,主持和议。赵构、秦桧怕得罪金朝,常常压制抗金将领。有一次,岳飞在前线打了大胜仗,赵构急令他停止追击。岳飞悲愤满腔,“仰天长啸”写了一首充满爱国激情的《满江红》词,感叹他“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表示决心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从头收拾旧山河”。不久,金朝派使臣到临安“议和”,要赵构跪拜着接受金帝的“诏谕”。抗战派的文武官员都看出,秦桧的“议和”,就是要南宋投降。有人上书,要求斩秦桧的头,挂到街上示众。岳飞也上书高宗,指责秦桧说:“相臣谋国不当,恐怕要让后世讥笑。”(《宋史·岳飞传》)后来,秦桧还是代表赵构,跪拜着接受了金朝的诏书,与金签订和议:宋朝对金称臣,每年贡纳银25万两,绢25万匹;金允诺把河南、陕西还给宋朝。这是南宋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正月的事。

金国统治集团的所谓议和本来就是权宜之计。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秋,金国内部发生政变,完颜兀术(宗弼)上台执政,反对把河南、陕西还给宋朝,推翻了同年正月两国签订的议和。转年五月,金兵分四路向南宋大举进攻,战线东起淮河,西迄陕西。兀术自任都元帅亲自率领金军主力10余万人进攻开封。长安和洛阳相继被金军攻陷。兀术率领主力攻入东京开封,紧接着又攻占了南京商丘,并乘胜继续向淮西进攻。

这时,宋高宗正在庆贺和议成功,大肆封官进爵,对金军的进攻毫无戒备。因此,金军进攻初期气势汹汹,但不久即遭到岳飞、刘锜〔qí其〕、韩世忠等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从而遏制了金军的进攻。其中以岳飞在郾城(今河南郾城)的反击战最为出色。

宋军郾城大捷

金兀术撕毁和议,准备大举南侵的消息传到南宋,宋高宗有些恐慌了。他连忙传令岳飞等将领严加防御。宋高宗任命岳飞兼任河南北诸路招讨使,由荆襄北进,负责措置光(今河南潢川)、蔡(今河南汝南)、陈(今河南淮阳)、许(今河南许昌)诸州军事。岳飞接到命令后,立即率领大军北进。

在大举反攻之前,岳飞一面派部将牛皋、张宪等人,分路收复河南各地;一面又遣义军首领梁兴等人重返太行山区,联合其他义军在敌后展开活动,以策应北上的军队。在很短的时间里,宋军先后收复了颍昌(今河南许昌)、陈州(今河南淮阳)、郑州、洛阳等地。岳飞亲领轻骑,屯驻郾城,指挥全局。

中原是宋、金必争之地,谁控制中原,谁就可以从中央突破对方的战线,造成对敌分割的有利战略态势。因此岳飞率军挺进中原,使驻扎于东京的金将兀术感到惊惶失措。他急忙召集诸将商量对策。兀术认为南宋各路兵马都容易对付,惟独岳飞这支军队“将勇而兵精,且有河北忠义响应之援,其锋不可当”(岳珂《金佗粹编》卷八),因而决定引诱岳飞的军队,孤军突进至开封的外围,然后集中主力给对方一个有力的打击。岳飞识破了敌人的阴谋,便将计就计,每天派出一军向敌人挑衅。兀术以为岳飞中计,便亲自率领龙虎大王、盖天大王及伪昭武大将军韩常等军直趋郾城,准备和岳飞军决战。

岳飞首先命令他的儿子岳云率领“背嵬军”(侍卫亲军,“背嵬”即盾牌),直贯敌阵,给敌军一个沉重的回击。出兵前,岳飞严厉地对岳云说:“你这次必须获得胜利,然后才能让你回来,如果不能完成这个任务,我首先要把你斩首!”岳云听了父亲的嘱咐,格外小心,和敌人作战,勇敢异常,仅数十回合,就杀得敌人尸横遍野,获马数万匹。

这次金军南犯,兀术亲自率领精锐的“铁浮图”和“拐子马”15000余骑,准备以此抄袭岳家军的大本营,进而消灭岳家军的主力。“铁浮图”是兀术的特种骑兵,人马都披上厚重的铠甲,以三骑为一队,作为正面冲锋队。每向前进,就用障碍物堵塞后路,只许进,不许退。“拐子马”指的是左、右翼骑兵,作战时,配合“铁浮图”从两面包抄。这种骑兵队伍都是由女真人组成的。打起仗来,像围墙铁幕一般,很难对付。岳飞认为“铁浮图”和“拐子马”虽然厉害,但还是可以利用它的弱点,找出对付的办法来。他发现“铁浮图”的马腿安不上铁甲,只要马腿被砍断,骑在马身上的士兵就要跌下。因此,他机智地指挥将士手持马扎刀、长斧和敌人对阵。宋军上砍敌兵,下砍马腿,金兵马倒人也跟着倒,人马大乱。岳飞提枪跃马,亲临战阵。他在敌阵中左右开弓,往来冲杀,将士们见了,勇气倍增。岳飞的心爱部将杨再兴单骑突入敌阵,左冲右突,锐不可挡,差一点把金兀术活捉住。这次大战,从申时(下午四时左右)打到黄昏,金军有的被宋军杀死,有的被马踏成烂泥,死尸布满原野。金兀术合围宋军的阴谋破产了。兀术看到自己的精锐铁甲骑兵被宋军歼灭,十分悲痛。过了两日,又增兵于郾城北的五里店,准备再战。岳飞手下一个叫王刚(亦作纲)的部将,带领50名骑兵去侦察敌情,勇敢地突入敌阵,斩杀敌人的中下级军官数名。岳飞乘机率轻骑出击,大队人马随后,从左右两面射击敌军,再一次打败兀术军。经过三天的激战,金军遭到沉重打击,岳家军取得了郾城之战的伟大胜利。

临颍再挫金军

兀术打了败仗,更加气愤,于是又集中了号称12万人的兵力,进到临颍(今河南临颍)。岳飞派兵迎击,部将杨再兴带领300名骑兵担任先锋。小商桥(在临颍南25里)一战,杀死金兵2000多人,可惜寡不敌众,杨再兴不幸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了。次日两军交锋两次,敌军大败逃去。岳飞估计金兵一定要回军攻打颍昌,便命岳云带领骑兵急速增援驻守颍昌的王贵。岳云来到颍昌,兀术果然亲自率兵来攻。岳云和王贵合力攻杀,城内守军便把预备兵力投入战斗,岳家军斗志愈加旺盛。岳军以骑兵800担任正面冲锋,步军列置左、右两翼,来对付金军的骑兵。双方从早上杀到中午,岳家军的将士无一人怯战后退。岳云手执双锤,在敌阵中往来冲杀。虽然身受重伤,血染战袍,仍然浴血奋战。接着董先、胡清率部赶到,投入战斗,终于把金军打败,歼敌5000余人。金军统军上将夏金吾(兀术之婿)也被岳云用大铁锤打死。兀术看到大势已去,只得连夜退回开封。张宪部将也在临颍东北,击破金军6000,获马百匹。金军全线崩溃,“铁浮图”和“拐子马”不可战胜的神话,被彻底粉碎了。岳飞率军乘胜追到距东京开封仅45里的朱仙镇。金军溃败,撤回东京开封,准备北逃。

岳飞忍痛班师

郾城、颍昌的胜利,鼓舞了北方人民抗金的勇气。太行山“忠义保社”首领梁兴和河东忠义军将领赵云共同收复了山西的垣曲,并进到王屋(今山西阳城西南)和济源(今河南济源)县界,斩俘很多敌军,掳获大批军械、马匹。岳飞遣梁兴去向两河忠义豪杰,宣布朝廷意旨,约请他们共同抗敌。山西各州府的义军,都打起“岳”字旗号,约定日期进兵。两河义军听到岳家军进驻朱仙镇的消息,都欢欣鼓舞地准备迎接他们渡河。大河南北的人民更公开地头顶香盆,牵牛拉车,运送粮草,欢迎大军。敌人的地方官吏,瞪着眼睛看着,也不敢加以干涉。燕京以南,金政府的号令已经无法推行了。

正当岳飞在前线不断取得胜利,兴高采烈地策划大军渡河时,不料竟遭到了民族败类赵构、秦桧等投降派的破坏。他们担心岳飞的胜利会阻碍他们向敌人投降,也怕胜利后岳飞会威胁到他们的地位,因此就在岳飞胜利进军当中,急令原来配合岳家军出击的各线宋军停止前进,然后又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借口,一日连下12道“金字牌”(在朱漆的木牌上写着金字,遇到紧急军机,直接由皇帝发出,日行400里,一说500里),迫令岳飞退兵。在这种情况下,岳飞除了退兵,就是丧师,他眼看功败垂成,真是痛心万分,不禁叹息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最后只得怀着满腔悲愤,下令全军退回襄阳。在退军途中,中原人民拦住岳家军的马首哭泣,一时军民哭声,震动原野。当时,河南百姓跟随大军南迁的,络绎不绝。岳飞退兵后,河南境内已经克复的各州,重新落入金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