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文化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30827500000054

第54章 婚礼之谜

婚姻一直是社会最基本的组合方式,婚姻的缔结也直接景响到一个宗族系统的发达与否;所以婚姻虽为好事,但它在缔结韵过程中又会受到各种各样有形无形甚或神秘力量的干扰,故商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恪守一系列的禁忌。当然,婚礼场合中的禁忌是最多的。

这主要表现在择定举行婚礼日期、迎娶新娘和结婚典礼三个阶段。

先说择定婚期的禁忌。

旧时指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女家,求其同意。婚期的择定因趋吉避凶而有了一些禁忌。

据《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旧时,南京一带“男家欲迎娶,先将男女八字送星家诹吉,必使无冲犯,无刑克之良辰,以全红柬上记新人沐浴何时,水倾何方,新人上轿何时,合卺何时,避忌何人,谓之送日子。”又据《白族社会历史调查》记载,白族“结婚要择吉日,举行婚礼时,看其是否有‘白虎压房’或‘白虎压床’;若白虎压房、压床,便不能结婚,只有另择吉日。”可见,白族也有婚期择吉避凶的习俗。

在婚期方面,对于年、月、目都有忌讳的规定。

首先是禁忌某些年份。民间对结婚安排在哪一年是有选择的,有些年份必须忌避,以祛凶辟邪。汉族许多地区忌无立春日的那一年结婚,认为这一年是“寡年”,而“寡年结婚不养崽”。

对于有两个立春日的那一年是否应忌避各地就很不一样,一些地方认为这一年结婚好,取“双春双喜”之意,一些地方认为这一年结婚不好,因为“双春喜冲喜”。中南一带汉族地区,有忌避一年内一家举办两次婚事的习俗,原因也是“喜冲喜”。白族忌避在自己的属相那一年结婚,以避免伤了自己的“本命”,也就是说男女双方在二十四、三十六、四十八等年龄不能结婚。

德宏傣族则有忌避“凶冲喜”的习俗,在直系亲属长辈去世一年中因服孝要忌举办喜事。

其次是禁忌某些月份。汉族、佤族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忌避五月、七月、九月嫁娶,说这几个月是“恶月”,鬼很多。

由于恶鬼出没作祟,这期间嫁娶是不易成功的。傣族在傣历九月十五日以后的三个月忌婚,认为这期间结婚新郎新娘会像牛马和狗一样,不知季节,更不知礼仪,死后会变成狗的,而且还会触犯寨鬼,将来寨子里会发生疾病或其他灾害。台湾民间忌避四至九月嫁娶,当地的俚语把为什么忌避这几个月嫁娶的原因说得很明白:“四月死日,五月差误,六月娶半年,七月娶鬼某,八月娶土地婆,九月狗头重,死某亦死夫。”这种忌避看似取决于人们的吉凶观,但实际上则是根据农忙农闲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而约定俗成的。

再次是禁忌某些日子。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都有忌避单日嫁娶的习俗,反映了民间“好事成双”的信俗。汉族某些地方尤忌七月七日嫁娶,反映了人们夫妻要长相伴随的心理,而不要像牛郎织女那样长期分离,只有在七月七日那一天相会。对于长期处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小衣经济状况的古代中国人来说,夫妻长期分离既是夫妻间的不幸,更是家庭的灾难。

黎族人忌在虎、猴、牛日嫁娶,因为“虎猴牛,黎人以为恶兽,避之则吉”。白族忌避在男女任何一方“属相日”结婚,比如男女一方属马或属鼠,则属马日属鼠日不能结婚。哈尼族忌在日食或月食日婚娶,认为若犯忌婚后必生六指儿、豁嘴儿等,造成不幸。

再说迎接新娘的禁忌。在迎亲过程中为了辟邪是有些忌避事象的。

白族迎亲日有些路段要忌避,怎么办呢?只有沿途敲锣打鼓,同时在经过的忌地铺毡或铺席,忌门和橱,须把门和厨房遮住。朝鲜族迎亲时,新郎忌脚踩地。

另在湖北神衣架一带有半夜打鼓迎亲的风习。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男家即遣迎亲者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去女家迎娶新娘,这里的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固然是为了喜庆热闹,但也有惊吓山中野兽而辟邪的作用。燃放鞭炮不独在半夜迎亲的习俗中才有,一般它在整个婚仪中都可能出现。

婚礼中燃放鞭炮,是带有驱鬼辟邪的含意的,民间有所谓“崩崩邪气”之说。因为在大喜的日子人们是比平常更担心会有恶鬼来捣乱的,所以要用爆竹声吓跑鬼神,亦壮壮行人之胆。

送亲是指女方亲友送新娘出嫁。

在中原一带送亲时有一些带有辟邪意义的习俗规定,如:送亲的人要“全活人”,忌避寡妇、孕妇送亲。在渤海湾一带,有“送爹不送妈”、“姑不娶,姨不送,舅妈送,一场病”之俗谚。为了避病等邪气,只有禁止女人送亲了。

这种习俗一方面根源于对女人的蔑视,另一方面源于女人所具有的特性:心肠软且感情脆弱,看见亲人出嫁会生出悲伤的情感而落泪,对嫁娶不吉。孕妇容易使人产生出新娘有未婚先孕的不贞洁的行为的想法;寡妇更使人有一种“守寡”的悲剧感觉。所以民间一种禁忌信俗往往来源于人们对某人某物的好恶感受或错误联想。

新娘上轿、坐轿、下轿、入门过程中的禁忌行为。送亲过程中,新娘始终是中心和焦点,其举手投足、从上轿到入门都有诸多禁忌。

在中原一带,汉族结婚行轿。有所谓“东来西走,不走重道”的习俗规约,即空轿来和迎坐着新娘的轿子回去的路不能一样,或许是怕走重道会导致重婚的缘故吧。在豫北民间有所谓“走回头路,夫妻不能白头到老”的说法,据说是因为怕一些恶鬼邪祟等在那轿来的道路上捣乱破坏,只有绕道走,那恶鬼邪祟的阴谋便落空了。

很显然它是一种忌避的原则,是禁忌的需要使然。

据资料表明,在河南、山东、江西、湖南、台湾、云南等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喜冲喜”的禁忌。所谓“喜冲喜”就是嫁娶途中两家迎亲队伍相遇,民间认为这不是好兆头,其缘由实基于人们头脑中的相克思想。

所以必须尽量避免两家迎亲队伍在途中相遇。但是由于人们选择的吉日吉时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使得嫁娶相遇的事经常会碰到。为了避凶求吉,双方比赛相争甚至大动干戈的事屡有发生。

但也有一些文明的方法可以逢凶化吉,达到避祸去灾的效果。比如可以由双方的新娘互换随身佩戴的金戒指,或者由迎亲队伍双方互换手帕、新毛巾,达到皆大欢喜的目的。台湾民间嫁娶若遇上这种情况,双方新娘就互换头上的簪花,据说如果不“换花”,必然会有一方要遭遇灾难,所以,在这里“换花”是辟邪之举,它与前述换戒指、手帕、毛巾、腰带同出一辙。

据《中华全国风俗志·河南》中说,洛阳一带禁忌新娘在轿子上抛头露脸。“新娘轿前有两人先行,各持——红毡。每过庙,或大石、大树,均遮掩之,以为恐有触犯神明”。

这说明,民间信俗认为神灵鬼祟不但会在庙中享受祭拜,而且更会隐藏在大石后、大树中、破庙内探头探脑,伺机作恶。所以,只有用红毡把它们同新娘子隔开,以避免新娘子冲犯了神明。

畲族新娘坐轿到婆家的路上忌避遇到孕妇,认为孕妇的血灾之光会冲了新娘的喜,而且邪魔也会附在新娘身上跟到婆家作祟。遇到这种情况,为了辟邪,新娘必须从自己随身带着的一个装满桂圆的小包里,抓出一把桂圆,往外一撒,即可把邪魔化解掉。大概是这些甜香的桂圆会引得邪魔去争吃,新娘才得以摆脱它们。

按照汉族旧时的传统,新娘下轿时是要燃放爆竹的,爆竹的劈里啪啦的声音不但是为了增加婚礼的喜庆,同时也是为了崩掉新娘子带来的煞气。藏族婚俗,新娘乘马到新郎家,新郎家的宾客迎接时,众人面对新娘要大吼一声,随之以五谷撒向新娘,使新娘惊恐受怕,此举被称为“吓魔”。

这是一些民族认为新娘身上带有邪气煞气的缘故所致,此举亦旨在辟邪。

满族和裕固族新娘所坐的花轿至男家门前后,在下轿前必须使花轿从两堆旺火中通过,再平落院中;这时,新郎要以三支无镞的箭射轿门。民间认为,这是取“兴旺发达”、“驱邪避煞”之意。同禁忌新娘踏地相似,有些地方还不让新娘见天。

为了不让新娘见天就用筛子或雨伞遮撑在新娘头顶上。禁忌新娘踏地见天,据说是为了避免新娘的煞气触怒了天地鬼神,其中也有不让天地鬼神伤着了新娘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