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科技时代,高科技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电脑及网络系统,有线、无线通信系统,家用电器,医疗设备等产品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电脑及网络的发展让我们和全世界的沟通面对面,使我们的资料来源遍布全世界;有线、无线通信让我们之间的距离缩减为零;家用电器(如电视机、收音机、冰箱、微波炉、电磁炉等)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新技术的医疗设备(如X光、核磁共振等)也为医生的准确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然而,前面也已经提到过,上述电子产品在给人们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忧虑,那就是电磁辐射问题的日益严重。
它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潜移默化地对生物产生副作用。电磁波辐射已经成为第四大环境污染源,因此,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针对不同的辐射环境采取相应防范措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有效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创造良好的辐射环境。
(1)微波辐射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只要了解不同微波辐射环境的特点,科学地应用,就能使它创造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加强手机电磁辐射的防护,在手机接通瞬间有意识地等一下再接听,以减少手机上网发射瞬间所产生的高强度电离辐射;“长话短说”尽量减少通话时间,以减少暴露时间;在不影响通话的前提下,尽量“拉开”手机与头部、耳部的距离。
另外,儿童、老年人和孕妇尽量避免使用。
(2)在建造房屋和进行室内装饰时,选用活度低的建筑装饰材料和采用适宜的墙体材料,降低氡析出率,就能有效地减少室内附加内照射剂量,加强通风安全,在新产品开发利用时必须进行卫生学评价,将室内环境辐射剂量合理地降低到可以控制的最低水平。
(3)我国从事放射工作人员约有20万人,为使放射医疗设备的防护达到国家标准及法规要求,避免从事放射工作人员受到不必要的照射,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放射性安全和防护标准,对规范从事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保障其健康和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按照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从而使一切必要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标准。要加大防护力度,改善防护设备,使经过改进的各个放射工作位置的防护水平达到放射防护标准、法规的要求,并确保患者、公众、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环境安全。
(4)辐射环境污染不但给公众带来可怕的疾病,同时也会对公众的心理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成为一个相当严重的健康问题。深入开展辐射环境心理学效应与对策研究,从保护公众健康的角度出发,强化环境对公众心理影响的法律地位。加强有关辐射环境、辐射危害和防护基础知识的宣传和培训,认识和了解辐射应用的正当性原则,进一步降低公众的心理负荷。
(5)对于如何防止和减少室内电磁辐射污染,通过查询有关资料,建议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重视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多了解有关电磁辐射方面的常识,学会自我防范措施,加强安全防范。对配有应用手册的电器,应严格按指示规范操作,保持安全操作距离。第二,注意室内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的设置。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避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强度的辐射之中。
特别是一些易产生电磁波的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电脑、冰箱等电器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第三,注意使用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的时间。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同时尽量避免多种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同时启用。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应尽量使头部与手机天线距离远一些,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第四,注意人体与电脑等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的距离。使用各种电器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与电器越远,受到的电磁波侵害越小。如人与彩电的距离应在4~5m,与日光灯管的距离应在2~3m,微波炉开启后至少要离开1m远,孕妇和小孩应尽量远离微波炉。第五,如果住房临近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一定要请专家进行电磁辐射检测,如果经过检测发现超过国家规定标准,要及时采取措施。
但是,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现代办公室综合征,特别是“高科技病”渐渐成为现代职业病的一大内容。一些人进入现代化办公室时,就会感到胸闷头疼,越到下午,就越感到头疼得厉害。而满室的电脑、复印机都在不停地工作,正是它们产生的废气引起人头疼。以下这些病状都是现代职业病的基本症状:莫名其妙地烦恼,浑身不舒服,做事打不起精神来,耳呜、脑子嗡嗡作响、眼睛酸累、思维迟钝,爱钻牛角尖等。
对于这些病状,现在还没有使用药物治疗,主要靠辅助治疗。专家建议接触高科技产品的人,最好每隔30分钟就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调节神经。
近年来,安全文化已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它倡导安全文化素养,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由于电离辐射技术的应用已覆盖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与公众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不同的辐射环境对公众心理和生理健康造成相应的影响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辐射环境保护是整个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辐射安全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人类生存环境,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源泉和保障。
(第一节)辐射影响着你的健康
一、辐射与健康
有些调查报告指出:经常接触电磁辐射的人,若再受到高温作用,则他们体内发生乳腺癌变的危险就更大;长期担任电气工程师的人,若再经常接触汽油、农药或杀虫剂,则他们患急性白血病的危险就增大。
不少调查报告还指出,从事“电气职业”者、儿童及不适当使用家庭电器者(常玩视频游戏的儿童,常使用电热毯和其他电加热器的妇女、儿童等)受低频磁场损害的危险较大。一些国家对怀孕的妇女还有这样的规定:婴儿未出生前3~6个月内不能上微机。
低频磁场辐射的强度和累积量都会影响致病的概率。并且,有些人是在潜伏期长达10~15年以后才发病的。国际卫生标准中规定,可以容许的磁感应强度上限为100μT。电磁辐射就像太阳和紫外线的关系一样,你要享受阳光就不可避免地要接受紫外线的辐射。电磁辐射看不见、摸不着,是难以感知的,因此其危害就显得尤为隐秘。从电子闹钟、吹风机、微波炉、电熨斗,到计算机、传真机、电话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电磁的“抚慰”。走出门外,电力线、各种电机设备又使我们十分容易地处于电磁场中。21世纪电磁环境恶化已成定局。
微波炉、微波治疗仪等是利用辐射能的热效应原理,发热过高和长时问接受辐射都会对人体产生破坏,低频电磁辐射的热效应不明显。
非热效应对脑细胞产生影响,使大脑皮质细胞活动能力减弱,已形成的条件反射受到抑制,长时问的暴露可能引起神经系统机能紊乱。
实验显示电磁场能使正常人的睡眠时间平均缩短20分钟。美国弗雷保心血管医学教授布斯一次研究结果表明:移动电话辐射使受试者的舒张压增高10~20mmHg。斯坦福大学和北卡罗米州综合实验系统公司研究了4种移动电话。辐射对多种动物细胞有影响,结果表明,辐射可使动物的染色体受损,对DNA遗传因子产生影响,将导致细胞癌变。
雏鸡、猫的大脑皮质,在低频调制的特高频、甚高频电磁波照射下,会有钙离子析出。钙离子是生物体内进行信息传递、免疫系统工作和细胞繁殖时不可缺少的物质。实验还发现低频电磁波会使动物松果体的褪黑色激素的分泌量发生变化,这种激素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褪黑激素减少时可以致使组织分子发生改变,导致退行性疾病发病。
刺激作用:当电磁波100kHz以下时,对人体的刺激作用有两方面。一是人体接触到暴露于电磁场下的非金属体时会受到电击,频率越低,电击程度越大;二是体内产生感应电流,当感应电流大于机体电流(脑点和心点等)时,就会引起神经系统、视觉系统细胞的兴奋,频率越低,兴奋程度越大。轻微刺激作用使人产生麻酥酥的感觉,刺激作用加大,会引起肌肉收缩,继而发生疼痛,心脏和呼吸器官兴奋,严重时会出现心室细微颤动,心肌持续收缩,最后导致心脏停止跳动而死亡。
同时,辐射与人的眼睛也有密切的关系。
晶状体对电磁波尤为敏感,损伤出现早而且明显。主要表现为品状体前囊和后囊水肿、凝聚,轻者出现局部性混浊,重者全晶状体混浊,并见前囊上皮细胞和赤道部细胞变性坏死。动物实验表明,大功率电磁波照射后1个月晶状体即见发生上述病变,6个月后增多、加重,1年时全部发生。角膜的病变较晶状体轻,主要是上皮变薄、细胞变性和坏死,并见糜烂或溃疡发生。基质也常见解离现象。视网膜病变最轻,主要是色素紊乱,颗粒层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变性,病变不仅限于黄斑部,波及范围一般较大。
辐射对消化腺的影响比消化道明显,主要是肝功能异常,转氨酶活力升高,肝细胞退行性病变,超微结构病变更为明显,严重时发生细胞凋亡、脂肪变性,偶有小灶状肝细胞坏死,晚后期有肿瘤发生。
胰腺于后期常见萎缩,酶原颗粒减少,并可见胰岛细胞变性、坏死。
唾液腺(如颌下腺等)退行性病变。食道、胃、小肠、大肠等消化道偶见黏膜低平、腺窝细胞核分裂减少。泌尿系统中,肾脏较为敏感,主要是累及肾小管,表现为重吸收功能下降,近曲和远曲小管上皮变性坏死,肾小球细胞偶有变性,尿素氮水平升高。
另外,辐射对基因也有很大的损伤。
1996年4月,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工学中心的H.拉伊和N.P.辛两位博士提交的实验报告中指出了这样一个现象:“集中的微波辐射增加老鼠脑细胞基因损伤。”
这个实验使用的微波是手机产生的所谓“微弱的微波”,强度分别为1MW/cm2和2Mw/em2,2450MHz脉冲波。老鼠体内的微波吸收量各是0.6W/kg和1.2w/kg。集中照射时间是2小时。
照射以后立即解剖观察的基因并没有发现明显的损伤,但是,在照射后隔了4小时进行解剖的老鼠却明显地发现了脑基因被切断的现象。这个实验反复进行了很多次,同样的频率、同样的强度,老鼠脑基因出现同样的结果——损伤程度大约在60%。
这部分基因破坏可能引起的后果包括:致癌性、细胞坏死、细胞劣化……研究人员指出,这个实验意味着即使是像手机电话这样微弱的微波辐射,也完全有可能导致脑肿瘤、脑细胞坏死或者细胞劣化。
实验论文中说:至于微波是如何破坏基因的,目前尚未查明。但是媒体和科学家都认为,毫无疑问,老鼠的脑细胞“吸收”了微波的能量,被“进行了烹调”。
除此以外,世界各地还有许多类似的实验报告,例如“由于微波照射染色体异常增加”、“染色体DNA受到损伤”、“从老鼠的脑和睾丸的基因片断发现基因大小出现变化”等。
美国一位年轻的生理学研究人员比喻说:“电磁波就像振动摇晃鸡尾酒混摇器一样晃动生命体内的电子。”科学实验已经确认变动电磁场具有振动摇晃生命体内带电离子的作用。这种作用决定了变动磁场对生命体的危险作用。
也就是说,由于电磁波的振动摇晃,在细胞分裂、再结合的一瞬间,基因碱的排列顺序会因此而被打乱。为了便于理解,不妨这样设想一下,当我们在焊接精密仪器元件时,突然问地面、桌子都发生了震动,细小精密的零件会在这一瞬间被焊接到根本不相干的部位,于是,整个设备便不能运转,仪器会因此毁坏。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系川英夫指出:“遗传基因的基因碱A、G、C、T是如同锁链一样连接在一起的,这个锁链连接的地方粘连着电子和离子,这种状态就像是受胎的一瞬间,基因分散开来之后再一次结合的时候,是非常容易受到电磁波的影响的。”
二、生活中的核辐射
核辐射普遍存在于所有的物质当中,包括水和空气,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如果人们对某些放射性较强的物质缺乏了解的话,就可能损害自己的健康。尤其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在搞室内装修,也有人热衷于旅游和收藏。为了帮助人们预防核辐射损伤,现将人们生活中可能会接触到的核辐射介绍如下。
室内摆设的饰物大多体积小,重量轻,是人们的宠爱之物,有的与人距离很近,甚至紧贴人体,因此,需要加倍小心。
(1)夜明珠。由于夜明珠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有的单位或个人将其作为礼品馈赠或收藏。夜明珠有数种:一种是由重晶石经加工而成的工艺品,具有强放射性。另一种是由萤石加工而成,具有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第三种是由某些含磷的物质加工成的,具有一般的放射性。还有一些其他品种。由于有的夜明珠具有强辐射性,长期近距离接触会给人体带来伤害。因此,凡是夜明珠,均应以国际或国家标准为依据进行放射性检测(人工的不应超过-70Bq/g;天然的不应超过-350Bq/g),以便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宝石。名贵的有金刚石(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和猫眼,普通的有水晶、玛瑙和石榴石等。据检测,这类宝石一般不存在高放射性。
(3)玉石。包括硬玉和软玉,还有用于工艺美术雕刻的多种矿石和岩石,放射性都很低。
(4)石雕。由花岗石或砂岩雕刻的石雕的放射性,需经检测才能确定。
(5)化石。指在自然条件下,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包括实体化石、遗迹化石等。
(6)奇石。其放射性的强弱程度相差很大。在检测过程中,放射性偏高的包括鹅卵石。
(7)骨艺品。身份不明的动物脊椎骨,放射性偏高。在牛头骨检测当中,也发现了具有高放射性的物质。
(8)陶瓷工艺品。其主要成分是黏土。据目前检测,尚未发现其具有高强度的放射性。
地基,建材铀矿及附近地区的岩石、土壤一般都含有氡。在这些地区,地基下面的氡是3层以下建筑物室内核辐射的主要来源。在3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物中,建材内所含的氡是室内核辐射的主要来源。因此,不要在铀矿及附近地区建居民住房,挑选建材时也要注意其放射性指标。
地下水。这种水氡的含量较高,煮沸后可直接饮用。由于深部地下水经加热后会使室内氡提高数倍,因此,在厨房和浴室应安置通风设备。
天然气和煤。未经处理的天然气和煤都含有氡,因此使用天然气和煤做燃料时要注意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