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命的气质与个性
30835900000002

第2章 自我认识概述

什么是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人对自己及其外界关系的认识,也是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它又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简单地说,就是要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自己肢体的存在及健康状况,并能够通过观察自己的一言一行,分析和评价自己言行的对与错,最后形成一个“我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的概念。而自我分析是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对自身状况的反思。自我评价是对自己能力、品德、行为等方面社会价值的评估,它最能代表一个人自我认识的水平。

比如,我对自己的认识是这样的:“我是一个健康快乐的人”。那么通过体检及平时的生活表现,我了解自己身体状况很健康,同时我观察自己的言行,我乐观开朗,善于与人交流,热情大方喜欢帮助别人,并以此为乐,同时我也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并不断地完善自己。由此我给自己做了这样一个总结:我是一个健康快乐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去认识自我,这在以后的章节里我们还会做详细的阐释。

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想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谈起。

对于处在青春期阶段的同学们来说,在生理变化上有一系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身心发展的快速而不平衡。在青春期到来时,青少年在躯体和心理方法呈现快速的发展,身体急剧的生长和变化,肌肉、骨等组织全面地急剧成长。生殖系统的成熟,第二性征逐渐显露。

心理特点:

1.认知发展。青春期由于形成运算的出现而使思维完善,他摆脱了儿童时期的单一的具体运算和简单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阶段。即已懂得试验、假说、推论这类形式化的思考,运用理论来推想因果关系,开始懂得处理复杂的信息或资料。他们学会自我批评,各个方面以成年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有能力听取他人意见,处理问题时能考虑更多的可能性,思维活动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

这种认知能力的发展,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其个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①促进其学业进步;②开始与父母发生冲突;③对事物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尽管有些是偏激和不成熟的。

2.性意识的觉醒。随着生理发展的急剧变化,心理开始萌动,在与异性同伴相处中,一些从来没有过的新的体验与感受开始产生神秘的骚动,使他们感到好奇、渴望,有时又是迷惑和害怕。

3.不成熟的“成人感”。随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尊心与人格独立性也随之明显增强。他们不希望别人时时管教约束,否则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情和对抗情绪。尽管他们的“成人感”日益增强,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问题及个人问题认识较肤浅,这使得他们对自我评价、对他人评价常常又是不成熟的,顺利时沾沾自喜、狂妄自大;挫折时,妄自菲薄、自卑自弃。

4.学习成绩分化激烈,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加大。初中生学习成绩波动很大,分化明显。初二年级是明显的分化期,学习优秀的学生能应付自如,学有余力;而学习较差的学生,穷于应付,越学越吃力。长期学习困难将会导致学生厌学、逃学、自卑自弃等一系列不良心理。

5.同一性问题。同一性是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价值、信仰及一生趋势的一种相当一致和比较完满的意识。通俗地说就是个体在寻求“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青少年在同一性形成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适应问题,表现在有的人对自我和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困惑,常伴有激动的情绪和解脱困境的尝试;有的人可能出现暂时的或长久的同一性混乱,即未能形成一种强烈的、清晰的同一感,他们无法发现自己。

经受过同一性混乱的青年,自我评价较低,道德推理不够成熟,难以承担责任,冲动而思维缺乏条理。可见,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人交往、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困扰都与同一性问题有关。

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自我确认、自我评价与自我理想三个阶段,青少年时期则正处在自我评价即对自我价值的判断时期。随着生活实践的增加,与他人交往的频繁,青少年逐渐获得了有关成功与失败的体验,对自我价值这一概念的理解也逐渐明晰起来,能够根据一定的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动机、能力与情感,并开始按这一标准来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其结果是自主意识的提高,独立意识的增强。他们希望独立,希望摆脱老师和家长的关心和过细的要求,企图证实自己的存在与价值,这就是青少年所特有的所谓人生“心理抵抗期”。

处于这一心理时期的青少年,一方面有走向社会的强烈愿望,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再也不需要老师与家长在自己面前指手画脚,因而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与指导,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为显示自己的“独立性”,有的学生甚至采取一些“越轨”行为,以此引起社会的关注,证明其存在的价值。

但是在另一方面,他们还远未独立,他们的能力还没有强大到使自己足够脱离家长的照顾而独立地生活,还必须依赖于家长的抚养与保护。而且,在我国,目前青少年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正赶上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时代。在物质生活品匮乏的年代里成长起来的父母们,不愿意自己的孩子重复自己生活艰苦的童年经历,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一出生就得到了父母与长辈过多的呵护与关心。但是,许多家长只重视对孩子物质需要的满足,而忽视了对子女的心理、品德与能力的培养。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生存能力的训练经历过少,动手能力与生活自理能力很弱。这样就形成了这一代青少年智力与能力的巨大反差。

心理学的研究显示:中外同龄青少年相比较,智力水平相似。但是,在动手能力上,我国青少年却要差许多,这表明我国的青少年独立性较差。这样,渴望独立与远远不能独立就成了我国青少年心理发育过程的一对矛盾。这一矛盾对他们的心理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造成了青少年心理上的躁动与不安。这一时期,既是人生中的多梦时节,又是人生中最感到迷茫的时期。可见,对于青少年学生对自己进行充分的了解,客观地认识和把握自己显得格外重要和必要,他为设计自我的认识,不断地培养和完善自我搭建认知平台。

认识自我的现实性及可能性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幻想、希望最多的阶段。为将这些幻想与希望变成现实,他们会付出努力与追求。加之现实社会发展对个体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青少年要实现自我价值,成为社会所认可的有用的人,首先就必须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充分的认识。

另外,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好奇心最强的时期,青少年对神奇的外部世界有着极大的兴趣,他们渴望了解自己身边的人、事、物,试图探究各种现象的原因,对无数个需要解释的疑问,他们往往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走进学校以后,学习又给他们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许多问题得到了解答,但是又产生了更大的好奇。这些都增加了青少年学习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青少年来说,学习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学习的重要推动力量。这又为青少年认识自我提供了可能性。

轻松一刻:奋斗不息的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于1856年出生在弗赖贝格市,该市现在位于捷克斯洛伐克,当时是奥地利帝国的一部分。他4岁时全家迁居到维也纳,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那里度过的。

弗洛伊德读书时就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学生,1881年他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学位。在随后的10年中,他在一个精神病诊所行医,个人开业治疗神经病,同时致力于生理学的研究。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思想是逐渐发展起来的。直到1895年才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论著《歇斯底里论文集》;他的第二部论著《梦的解析》于1900年问世,这是他最有创造性、最有意义的论著之一。虽然该书开始非常滞销,但是却大大地提高了他的声望。他的其他重要论著也相继问世。1908年,弗洛伊德在美国做了一系列演讲,当时他已是一位知名人士了。1902年,他在维也纳组织了一个心理学研究小组,艾尔弗雷德·阿德勒就是其中的最早成员之一,几年以后卡尔·容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两个人后来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著名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结过婚,有6个孩子。他晚年患了颌癌,为了解除病根,他从1932年起先后做过30多次手术。尽管如此,他仍然工作不息,继续写出了一些重要论著。1938年纳粹分子入侵奥地利,由于弗洛伊德是犹太人,因此他不顾82岁高龄逃往伦敦,翌年在那里不幸去世。

弗洛伊德对心理学做出了很大贡献,用简短的文字很难加以概括。他强调人的行为中的无意识思维过程极为重要。他证明了这样的过程如何影响梦的内容,如何造成常见的不幸,如口误,忘记人名,致伤的事故,甚至疾病。

弗洛伊德创造了用精神分析来治疗精神病的方法。他系统地论述了人的个性结构学说,还发展和普及了一些心理学学说,如有关焦虑、防御功能、阉割情绪、抑制和升华等,在此不必一一列及。

弗洛伊德最为世人所知也许是由于他提出了受抑制的性爱会经常引起精神病或神经病这一学说(实际上这个学说并不是由弗洛伊德创立的,虽然他的著作为普及这个学说做出了许多贡献)。他还指出,性爱和性欲始于早期儿童时期而不是成年时期。

尽管对弗洛伊德的学说一直存在着争论,他仍不愧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位极其伟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