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都知道,对任何事物都要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辩证法讲的是: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在家庭教育中也一样,我们应该把这个观点用于家庭教育,用于正在成长中孩子,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孩子,多多鼓励孩子,要相信孩子明天总会比今天有所进步,使孩子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我们也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获得无穷乐趣。
其实,发现是教育的开始,更多地存在于教育的展开中,孩子是动态的人,是一个成长中的生命体,是一个不断积累人生经验,丰富认识水平,积极探索世界的实践者,他的各项生活能力会随着成长而变化。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小问题、小毛病是很正常的,成长的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所以家长不必把这些看得太重。
孩子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非常强,家长不要因为当前的种种现象而忧心忡忡。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做事有不如意的地方,就大动肝火,责骂孩子或者给孩子更多的压力,这些都是不明智的,并不能带来家长愿望的达成。有时候,耐心的等待也许是最好的一种方式。孩子毕竟是孩子,从犯错误到认识错误再到改正错误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我们可以看到,生活中出现过很多大器晚成的人才,而这些人也许在最初的成长中并不怎么优秀,有的甚至问题和毛病很多。
所以家长要做的是用发展的、动态的观点看待孩子今后的发展性和可能性,不要因为孩子一时的小问题小毛病,而放弃对孩子的希望,忽略对孩子的赏识,应该适时地为孩子提供成长中的指导和帮助。
每个孩子因为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个性上存在着很大差异。有的孩子性格内向,文静、不善表达,但这类孩子做事沉着冷静,细心周到、善于思考却是难能可贵的品质;有些孩子虽然是生性好动,没有专注力,做事自控能力差,但这类孩子活泼开朗,乐观豁达也是值得欣赏的。
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这孩子学习不行,这孩子太调皮太捣蛋,这孩子啥都干不好……句句不容置疑的语言,好像显示着家长的眼光和认识是多么的独到与敏锐,殊不知这种对孩子随意的评价和结论,无形中抹杀了孩子的自信心、进取心,阻碍了孩子的发展,也使得家长和孩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难以进行平等沟通,不能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教育孩子就更难了。
人无完人,每个孩子都是优点和缺点的混合体,所以家长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要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本事,既要看到不好的一面也要看到好的一面,看到不利的一面也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指导,不要计较细枝末节,影响了孩子全面的发展就得不偿失了。
众所周知,我国西汉时代叱咤风云的大将韩信,早年家贫如洗,蒙受过“胯下之辱”,后来投奔项羽,却不被重用,刘邦不计其以往劣迹,慧眼识才,保举他为大将军。在漫长的楚汉战争中,韩信充分发挥他的军事才能,为西汉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他的卓越功勋闻名朝野上下。
还有三国时的名将吕蒙,孙权看重在别人眼里是一介武夫的吕蒙,鼓励他学习兵法,给他带兵领将的机会,在孙权的鼓励下,吕蒙发奋学习,最终成为文武双全的智者,为东吴的稳定也为整个三国鼎力局面的稳定立下大功。
正因为孙权和刘邦用没有用片面的眼光看待人,才有了一代奇才吕蒙与韩信,也正是因为他们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人,知人善任,才有了东吴和汉代一时的辉煌。
我们都说孩子是可塑的,而孩子的可塑性正是缘于孩子处于成长的过程中,处在人生最重要的、最快速的成长期。孩子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孩子认识错误改正不当,健康身心,培养能力的强化过程,家长作为孩子成长中家庭教育重要的监督者,必须切实而恰当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孩子的成长进步做最佳的教育者和指导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当孩子做错的时候,他们不是不明白自己错了,而是他们需要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决心,期待能够得到家长的鼓励和肯定,孩子的潜能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生活中,常常是那些勇于探索,大胆无畏的人才会取得杰出成就,获得幸福。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孩子学习的进步,能力的提高,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家长的正确引导和有力支持。因此,家长要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看待孩子,给孩子信心和勇气,他们就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二章 教孩子掌握必要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