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的孩子在快乐的包围中健康地长大,是每位家长共同的心愿。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而人际交往是发展孩子社会性的一条重要途径。先哲荀子有云:“人之初也,不能无群。”说的就是一个人从一生下来,就有与人交往的要求,孩子从小应该学会怎样与同伴、成人友好交往,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好各种关系,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形成积极的情感,为将来正常地进入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而良好的人缘来自于人际交往,在这种交往中不仅能使孩子体验到友谊带来的身心愉悦,还能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促进创造力的发展,对孩子的成长和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几乎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好人缘。这样孩子才会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获得支持、帮助及敬仰,快乐、友谊、成功也就随之而来。
而教育的“一刀切”使不少家长过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求孩子把时间尽量用来学习,忽视了孩子交友能力对于孩子成长和未来生活的重要性,很少想到要给孩子一些时间去干他们自己的事。因此孩子交友的机会相对减少,交友的能力便略显逊色,就更谈不上好的人缘了。
很多不善交友的孩子,一旦脱离父母,和同伙伴们一起行动时,常显得孤立、不合群,遇到烦恼也没有可以诉说和商量的人,稍有困难就变得忧郁,还有些孩子会把朋友看作竞争对手。这种没有交往的空间和能力缺失的孩子只知埋头学习,长大成人后,进入社会也不善于与人交往,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会给孩子带着种种烦恼,又怎能把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贡献于社会呢?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常常会以自我为中心,过于依赖父母,在跟他人相处时也很难融入,大家应该都有同感,独生子女适应社会的时间要相对长一些。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孩子活动的空间在不断缩小,从前孩子们放学后在外面玩到天黑才回家,孩子们聚集在一起,必然有利于培养孩子交友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缘。而今的孩子与过去的孩子相比,他们生活的内容大不相同了,除了课堂学习,不少孩子课余还要上学习强化班,或是去各种技艺学习班学习,没有玩耍的时间,没有和同伴相处的时间,自然交往能力也逐渐缺失,这种单一的学习容易让孩子思想闭塞,在心理上容易产生一种孤独感。所以,父母要引导孩子走出家庭的小天地,到外面去,多交好友,建立人际关系,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
孩子终究是要从家庭走向社会,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无非也是为将来孩子适应社会培养各种能力。有些家长认为,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交朋友,有人缘,倘若孩子从小没有受到来自家庭教育正确的指导、引导,没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和交友机会,当他们走向社会时就会很难与别人沟通,甚至不知道怎样与别人打交道,最终导致人际关系不良,就很难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去。
现实中很多家长害怕孩子交错朋友而误入歧途,干涉孩子的交往,岂不知这样做会让孩子感到反感。帮助孩子结交好友是父母应尽的责任,但不能忽视孩子的择友权,应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正确判断、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孩子自由地选择朋友。
一般情况下,都是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性情相投,志趣接近的孩子更容易结交成好友。当然,家长的指导作用对孩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否结交到良友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处在成长过程中的孩子思想还不成熟,言行举止容易受到所接触人的影响。
因此,家长应该对孩子结交朋友给予关注、引导。孩子的朋友绝非纯粹是孩子玩耍的伙伴,重要的是让孩子有机会学习怎样同他人快乐地相处,怎样自由地同他人一块唱歌、游戏等。好的朋友虽然不能代替家庭的地位,但能补充其不足。勉强孩子按父母的愿望交友是不对的,禁止孩子交友更是错误的,家长鼓励支持孩子多交“良友”,才是正确的教育孩子认识别人和社会的最好方法。实践证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家庭凝聚力的源泉,是树立自信心的根本,也是幸福生活的保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所以,父母应该教孩子从小掌握这种生活技能。
假如孩子能有一定的交友能力,孩子就会“人缘好”,人见人爱,就会拥有不少的知心朋友。在这样的良性交往中,孩子不仅能够学到很多东西,遇到困难也能跟朋友们商量,容易解决问题,感到压抑或是烦恼时也有倾诉的对象,使孩子能顺利地得到同自己年龄相应的成熟。孩子拥有良好的人缘就等于拥有了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有利于孩子健康地成长,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没有朋友的孩子即使成绩再好也是孤独的舞者,如今竞争无处不在,落后注定要挨打。从小就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孩子有个好人缘,就是增强孩子未来的竞争力,不仅能促进他健康成长,也能决定他未来的命运。家长若想培养一个能在未来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孩子,就从培养孩子的好人缘开始,它比智慧、财富更有价值。